水鄉一撇
2005年10月,於公務後閑暇間自昆山市赴水鄉周莊匆忙一游,略記之。(圖1)此牌坊從性質上講是周莊的大門,因為要在這裡掏一百塊錢買門票。這是入門後的回拍,上書“唐風孑遺”,正面則是“貞豐澤國”——因為在改名為“周莊鎮”以前,周莊名叫“貞豐裡”。畫面左側的塔是全鎮最高點,因為周莊有座著名的“全福寺”,所以這座實際是水塔的建築被命名為“全福塔”。
周莊鎮目前約有三萬居民,其中三分之一為外來人口。鎮裡下學的孩子們就行李在這小橋流水之中,讓人羨慕。
(圖2)畫在綠絛搖櫓內,舫蕩小橋流水間。——周莊被大片水面隔於“大陸”,交通不便,其古色得以留存。鎮中水系如“井”字形狀,行舟其間,約半小時可環繞一周。這裡的旅游開發的相發深入,沿溪店鋪林立,但大約是門票相對高昂,景區內生意頗顯慘淡。
周莊以前並不聞名,1984年和1985年,旅美畫家楊明義先後邀陳逸飛和吳冠中來此欣賞。將周莊做為極佳的水墨風情素材,大為成功。此後周莊旋被搬上各種作品。油畫“雙橋”被美國客人作為禮物贈鄧小平後,周莊名聲鵲起。
(圖3)“雙橋”是位於井字形水系右上交叉處的兩座相鄰小橋,相連成“╗”形。周莊水系共有小橋14座,其中“雙橋”、“太平橋”、“富安橋”和“外婆橋”最為著名。此拍攝位置大約是從富安橋上往東拍。雙橋左近有一面斑駁的牆壁非常適合拍照。
(圖4)拍出來的水墨畫。想一想劉禹錫、陸龜蒙、柳亞子等人都曾經在這些白牆烏瓦的小房裡,一邊暢飲著濃濃的“萬三酒”,一邊豪啃著紅紅的“萬三蹄”,縱論天下或者小議著“桃花”或“阿金”,啊!——那真的令人很響往。
(圖5)周莊的歷史大約可以上溯九百年,北宋元年(公元1086年),此處周姓大戶將莊田13頃(約200畝)捐給全福寺做廟產,寺廟香火日盛,此處遂漸聚人口。後百姓改稱為“周莊”。在現今全福寺後院,還可見到水塘中的寺宇,真不虛為“水中佛國”也!而即使是寺外,那些細長而幽靜的裡弄,也應該是修身養性上佳去處。
時值天陰。臨去時,已掌燈時分。各家紛紛亮起紅燈籠,飯家也均盛情邀餐,並告之河邊將有“大戲”。加之晚間游船,伴有艄女輕歌。心想,若那樣,可真有些秦淮河的味道嘍——
補:沒拍一張著名的萬三蹄膀,虧了!
沈萬三是明初江南首富,相傳曾與朱元璋比賽誰先建好南京城,結果比朱還早了三天完工。游了周莊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建南京城的錢是賣蹄膀掙的。——周莊到處是賣蹄膀(即“肘子”也)的,估算一下其鋪貨約需一萬兩千頭豬,而且還要把“前腿”也算進去!
[不習慣你們這樣搞游記,應該圖文並茂才好。我寫有很多游記,如果能協助幫我結集出版,則非常感謝]

(文中圖1)

(配文中圖2)

(配文中圖3)

(配文中圖4)

(配文中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