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初體驗-2005年7月10日到19日,倫敦兩次恐怖襲擊

作者: kittycai

導讀和當初第一次去巴黎的感覺一樣,著名的倫敦大笨鐘,國會大廈,塔橋等景觀,並沒有比想像中的更宏偉更有吸引力,反倒覺得不過如此。 印像更為深刻的,卻是倫敦的人多,人種多,公共交通多,紅綠燈多,小攤小販多,街頭小吃多……總之,生活在倫敦,要保住一顆安寧的心,估計不是太容易。 皮克迪利附近的幾條街人群湧動,一點兒不輸給北京的王府井。正值夏季大� ...

和當初第一次去巴黎的感覺一樣,著名的倫敦大笨鐘,國會大廈,塔橋等景觀,並沒有比想像中的更宏偉更有吸引力,反倒覺得不過如此。

印像更為深刻的,卻是倫敦的人多,人種多,公共交通多,紅綠燈多,小攤小販多,街頭小吃多……總之,生活在倫敦,要保住一顆安寧的心,估計不是太容易。

皮克迪利附近的幾條街人群湧動,一點兒不輸給北京的王府井。正值夏季大打折,瘋狂的人群湧向各大商場專賣店,據說倫敦打折季節來這裡購物的人均消費會達到100鎊以上,更有清晨6點就排隊等待進入Harrods的神經病。不過我覺得這個數字可能還是保守的吧,看看每個人手裡沉甸甸的大購物袋就知道了。想想剛剛遭受過的恐怖襲擊都沒能阻擋住搶購的人潮,倫敦的活力和魅力可見一斑。

在倫敦市內開車簡直是活受罪,倫敦市內的交通平均時速在15英裡以下,相當於22公裡。為了限制流量,平時進入中心區域還要交進城費8鎊,很顯然那些在倫敦市中心開法拉利的家伙們除了是讓錢憋的沒有別的原因。停車費也貴的沒譜,而且英國人是按每15分鐘甚至每7.5分鐘為單位計算停車費的。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英國式的幽默範疇。

走在倫敦的大街上,粗略做個統計,大概只有30%的白人,剩下的黑的,黃的,棕的,混的,我從來沒在任何地方看到過這麼復雜的人群。這樣的倫敦當然可以稱為國際化了,倫敦的飲食也同樣。每個人都知道英國人不會吃,甚至被法國人譏諷為,連羊都要殺兩次,一次奪走其生命,一次奪走其味道。確實,好像除了炸魚薯條和英式早餐,還真不知道英國還有什麼能吃的。充斥倫敦大街小巷的,是和倫敦復雜的人種相對應的同樣豐富的各國美食,中餐,印度咖喱,pizza,土耳其大餅夾肉,黎巴嫩小吃,伊朗,越南,泰國,馬來……英國飲食的乏味喚起外來食品的湧入,吃在倫敦原來一點兒都不單調。

老公每天早晨都跑出去買水果,新鮮面包,朋友家樓下前前後後遍布水果攤,小吃店,雜貨鋪,不論清晨還是深夜,都保證我們不會被飢渴困擾。這些小店多數是印度人,中東人或亞洲人經營,可能是競爭激烈吧,他們盡可能延長經營時間,而且總會推出各種促銷手段,老公總能找到依然美麗但被半價出售的草莓,甜瓜,豐富我們的早餐桌。

如果拿倫敦跟瑞士的任何一個城市來做對比的話,倫敦無疑是豐富多彩的,充滿活力的,是為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背景,不同地位,不同思想的人打造的。生活在倫敦的窮人,仍然有足夠的空間擁有方便的生活和免費的樂趣。而對於錢包裡充斥各種信用金卡的那一幫人來說,倫敦肯定有足夠的地方讓他們的金卡因為過渡消費而發熱燙手呢。瑞士就明顯單調很多,瑞士更多的是用來迎合有錢人的,大宗消費跟任何大都市都有一拼,但是拮據的生活簡直就是不可能,因為一切安排起點都很高。

算了,我們已經回到瑞士,所以倫敦已經成為昨天了。也許未來的某個時候,我們還會再次光顧,而且說不定也會早晨6點堅守在Harrods門口呢。



(乘船游泰晤士河--強烈推薦)



(街頭水果攤)



(著名的哈姆雷斯玩具店--大人孩子都相宜,不想買也能玩兒痛快)



(著名的皮克迪裡--吃喝玩樂購物的中心,即使遭到恐怖襲擊仍然歌舞升平)



(泰晤士河邊超貴豪宅--100多平米的單元,2百萬英鎊起跳)


精選遊記: 倫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