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印像

作者: 麥隨風舞

導讀加國印像 加拿大的氣候 我不是很清楚加拿大屬於什麼氣候,但親身的經歷和感受也許要比單純的講氣候名稱更來得透徹。今年的七八月份在加拿大BC省甘露市的湯姆遜大學接受英語培訓,真正領略了那裡的氣候環境。加拿大的房子面朝北,面對太陽,左邊是西面,右邊是東面,別以為這是很容易分辨的,一開始來得時候,我們幾個女孩根本就就分不清東南西北,甚至有一個 ...

加國印像

加拿大的氣候

我不是很清楚加拿大屬於什麼氣候,但親身的經歷和感受也許要比單純的講氣候名稱更來得透徹。今年的七八月份在加拿大BC省甘露市的湯姆遜大學接受英語培訓,真正領略了那裡的氣候環境。加拿大的房子面朝北,面對太陽,左邊是西面,右邊是東面,別以為這是很容易分辨的,一開始來得時候,我們幾個女孩根本就就分不清東南西北,甚至有一個驚訝地說:“呀,原來太陽真的可以從西邊出來呀?”我們仍然以為這裡的房子和上海的一樣,基本都是面朝南的。搞了一個星期,才總算搞明白。在這裡,早上五點不到太陽就已經露出他燦爛的笑容了,一不小心,就曬到你的屁股上,所以你絕對不可以對一個人說:“太陽都曬到屁股了,怎麼還不起床?”當然,十一點之後睡覺也絕對不是夜貓子,因為晚上太陽一般在九點左右下山。剛開始時,很不適應這裡的時間變化,每天只能睡五六個小時,但漸漸的也就習慣了。

這裡的白天非常的熱,但跟上海的不同,這裡是干熱,走在太陽底下,就好像坐在干蒸的桑拿房裡,唯一不同的是,汗還沒有出來,就已經蒸發掉了。最讓我們這一幫女孩痛苦的是,這裡的人很享受陽光,沒人會撐傘,寧可把自己曬得皮膚通紅,也不去找個遮蔭的地方躲一躲。會了讓自己入鄉隨俗,出來之前,領導關照我們千萬別撐傘。可憐呀,我們這些上海小姐,裡一層,外一層,毫不容易把自己弄得白白的,在這兒不到兩天,就烏七麻黑了。更何況我們的個頭都比較小,比起加拿大來,簡直就像小人國裡出來的,被太陽這麼一蒸,用一個比喻句來說,就像個蘿蔔干,因此我們常常拿自己取笑,生活倒也充滿了樂趣。

這裡的環境的確很干淨,但我以為這時很正常的,並不是這裡的老百姓要比上上海的老百姓素質高,關鍵是這裡人少,如果你還算清醒的話,只要想想就明白了,在大海裡扔一塊小石子和在池塘裡扔一塊小石子哪個更容易濺起水花?但話又說回來,這裡絕大部份的人環保意識非常強,公共場合垃圾都是分袋裝的,不像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腦兒都往裡倒。當然最近幾年,上海政府也一直在加強環保教育,垃圾分類也在一些小區裡實行,但就我所看到的而言,形式多與實效,這種意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是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的,但我們現在已經起步,就不算太晚,每個人都應該為之努力。

加拿大的人

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加拿大流浪漢的故事,那時就覺得在加拿大的人很熱情,很友好,很坦誠。在Aberdin Mall購物的一次經歷更加證實了這一點。

那天是星期天,這兒的商場關門時間跟上海的正好倒過來,星期天五點就關門了,公交車也在五點十分就結束,在這裡生活最大的遺憾就是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大街上攔不到一輛出租車,公交車站也沒有醒目的標志,只有豆腐塊一般大小的一塊鐵片孤泠泠地掛在路燈上,上面只有一個字:bus,至於路線呀,頭班車時間和末班車時間等等都沒有,如果不熟悉的話,根本找不著車站。但是這裡憑學生證乘車是免費的,所以設施差一點也不該計較了。

那天購物結束後,大約五點,我向來都很遵守時間,因此在我的概念中還有十分鐘的空余時間,更何況AberdinMall是終點站,終點站嗎車子總歸要停一會的,因為一個購物的小問題,我重新回到店裡去問問情況,我腦子裡盤算好了,一定要在五點十分之前趕下來的,但當我出店門第的時候,卻發現Kelli已經在找我了,並告訴我一個很不幸的消息,車子已經開走了。天呢,這可是末班車呀,他怎麼時間沒到就走了呢?它怎麼不在車站等一會兒呢?它就把我們丟在這個地方了?我們該怎麼辦呢?走會去起碼一個小時,而且還不知道方向呢。怎麼辦,怎麼辦?我們一行三人急得團團轉,我深切得感受到我的心髒在“蹦,蹦”直跳,腦細胞也在飛速得運轉。同行的Cathrine說:“要不,我們打個電話,叫輛出租試試看?”但怎麼打呢,電話號碼也不記得了,而且,在電話中能說得清楚嗎?怎麼辦?怎麼辦?這事是因我而引起的,我必須想個法子讓我們回家!對,最好的辦法就是請人幫忙送我們回去,對於有車的加拿大人來說,應該不是一件很為難的事吧(自我安慰)。更何況我們是外國人哎,在上海的時候,我對外國人總是很友好的,上次還主動幫一個外國人買快譯通呢,這次也該他們彙報我的時候了,當然我也不是那種索要彙報的人,但目前實在是遇到大麻煩了。我一邊在腦海中醞釀如何跟一個開車的加拿大人講清我們所遇到的麻煩,以及如何渴求他的幫助,當然我得讓自己看上去越可憐越好;另一方面我的兩只眼睛緊緊盯著停車場,尋找可能的對像。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自己真的很可笑!

很快,我的目光集中到了馬路對面的一輛車上,裡面坐這一個中年男子,我已經注意他兩分鐘了,一直坐在那裡,好像在等人,也許他可以順路代我們回去,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帶到有公交車的地方就行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大踏步地向那人走去。剛走到馬路對面,就發現對面的車站上站著一位加拿大中年女士,好像也在等車的樣子。我想還是先問問她吧,一來讓我緩口氣,二來碰碰運氣,也許她可以給我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我走上前去,問她是否還有去downtown的公交車。她說沒有了,今天是星期天,車子五點十分就沒有了。我很難過的搖了搖頭,然後跟她講了我們所遇到的麻煩。沒想到她馬上接著說她丈夫馬上就來接她了,他可以把我們帶到downtown,還問我是不是到downtown就可以了。我說不是的,我只是想在downtown換車,然後再到我們居住的地方。她又問我住哪裡,我說我們在TRU讀書,住在TRU邊上的學生宿舍。她說沒問題,她可以把我們帶到那兒去。上帝呀,就這麼簡單,問了第一個人事情就解決了,我太高興也,也太激動了,我把我心裡所有的感激的話都倒給她聽,決不是奉承她,完全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她聽了很高興,但反過來也告誡我們,下次要提早十分鐘出來,末班車的司機都急著回家,所以當他看見車站上每人的話,他會馬上開走的,我們不能總依賴像她這樣的人。那是自然,有了這一次,還敢有第二次嗎,一次就夠了,這一次我們夠幸運碰到了像她這樣的好人。如果我沒有問她,而是直接去找那為男士幫忙,會不會被拒絕呢?雖然我再也沒有機會知道答案,但在我的心裡一直認定他一定會幫忙的。從帶路的流浪漢,到義務在街頭唱歌繁華市容的加國市民,到這一次免費送我們回來的女士,每一個都是那麼的熱情友好,盡自己的所能幫助別人,我想那位坐在車裡的男士也不會例外。中國有句俗話叫:滴水知恩,當湧泉相報。來加拿大一個月,從一開始的失望到現在我盡想著她的好了。是加拿大的人民改變了我,希望他們在中國上海的時候,我們的人民也能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熱情友好,讓他們擁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