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每年要去個幾次,到了杭州,就像是到了自己的家,西湖周圍的每條馬路,我都再熟悉不過。
初春的落日靜靜地映在湖面上,微風吹皺了水面上的山光塔影,也給這乍暖還寒的季節帶來了些許涼意。柳樹已抽出了綠芽,隨著春風隨意飄蕩,而那些不知從何處飛來的麻雀在草地上不停地歡蹦亂跳,尋找著自己的快樂。
這美麗的初春時節,這宜人的西湖山水,都是醞釀愛情的催化劑。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不知道每天要演繹多少回浪漫的愛情故事。或許,在垂柳下,在湖石邊,在林蔭小徑上,在亭台樓閣間,正應該發生這些。
騎著自行車游西湖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南山路出發,走蘇堤,過六吊橋,經北山路走白堤,最後再走一下改造了的湖濱路回到南山路,這一路上也能檢索出那些曾經發生在西湖邊的經典愛情。
或許人們認識杭州,不僅僅是因為西湖,還有斷橋,雷峰塔和《白蛇傳》。這座在唐代得名卻從來就未斷過的橋梁,就是《白蛇傳》裡白娘子和許仙相逢的地方,那座上世紀20年代倒掉了的塔,就是傳說中白娘子被法海壓著的地方。
站在隔著兩邊湖水的斷橋上,北面湖水窄小,卻可看到遠山如黛、綠島浮水的美景;南面的湖水開闊,遠處盡是繁華都市的剪影。在這個時節,接天蓮葉和斷橋殘雪自然是看不到的了,想想接下來應該是桃紅柳綠,萬物欣然向上的季節,白素貞和許仙的相逢相愛也會因這季節而變得更加熱烈吧。
然而封建社會的森嚴壁壘有怎能容許這樣的愛情發生,於是代表封建綱常的法海將白娘子壓在了雷峰塔下。那個年代多少萌動在心底的愛情,最終也只能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逐漸得暗淡消失。但人們對於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從來都是相通的,所以我們從塔倒人團圓的結局中看到了人們維護美好愛情的願望。
也許是受到了傳說的啟發,也許還有別的原因,到西湖游玩的百姓,每每去到雷峰塔下,都會從塔基中抽走一塊磚,積年累月,最終導致了像征封建壓迫的雷峰塔轟然倒塌。今天,人們為了讓西湖十景不至於殘缺,在南屏晚鐘對面的小山上重建了雷峰塔。要看雷峰夕照,最好的地方應該是在雙投橋,夕影亭這裡,而走上雷峰塔,可以俯瞰西湖的全景。
連著北山路和孤山的就是西泠橋,橋頭是慕才亭。
一個鳥語花香的春日午後,一位坐在油壁車中的曼妙女子,看到了一位騎著青驄馬的翩翩公子。於是有了“妾乘油壁車,朗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冷松柏下”的歌謠,於是有了在這碧波綠柳西湖邊的愛情故事。
蘇小小和阮郁的愛情似乎太過於甜蜜,這一場美麗的夢也只持續了半年,被嚴父招回的阮郁如同黃鶴一去不復返。蘇小小也沒有過度憂傷,對著西湖的山水排解心中的苦悶。她在西湖邊所遇到的第二個男人,那個曾經落魄的書生鮑仁,在得到小小贈銀後才得以進京趕考,卻同樣去如黃鶴,杳無音訊。蘇小小卻依然乘著油壁車,徜徉於西湖山水之間。直到有一天她偶感風寒,一病不起,在一生中如同花兒一般美好的年紀離開了人世。這個時候突然冒出來的鮑仁也算是記著舊日的恩德,大哭了一場,然後在西泠橋邊為她築墳。
後人是這麼評價蘇小小的:“身為歌妓,但自知自愛。”她與眾不同之處可能就在於她看破了緣分的起滅,對於過往的愛情就視如過眼之煙雲,毫不介懷。後人推崇她救人於貧困的品德,為她築起了一座“慕才亭”,亭中“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的對聯倒也是對她最好的紀念。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雖說陽春三月還不到尋桂子、看潮頭的時候,杭州的春天卻也因為有了這浪漫的愛情故事而更加迷人。誰說一定要去靈隱燒過香拜過佛,一定要去梅家塢喝過龍井茶才算來過杭州。花港的魚不觀,柳浪的鶯不聞,就算沒有看到夕陽照在雷峰塔上,沒有欣賞到平湖秋月的景致,沒有聽到南屏山下淨慈寺的鐘聲,看不到“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麗景色,單是在西湖邊走走,品讀一下曾發生在這裡的愛情故事,那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杭州的美,在於心靈的發現,是一種心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