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天浴之鄉(上)

作者: marsmarried

導讀香巴拉天浴之鄉(上)這裡是一個保持原始風貌的藏族之鄉,它的名字叫“然烏”這裡傳說有108眼神賜的溫泉,每一眼溫泉都有其獨特的祛病療效 這裡的男女老幼最鐘情的事就是在勞作之余赤身共浴一泉,接受神的洗禮 我和同事疾走人間淨土--香巴拉鄉城,直面這一幕秘而不宣的歷史演義在雪山和蒼翠之中 引子:一個偶然的機遇使記者窺探到了這個神秘的奇觀。 2003年4月 ...

香巴拉天浴之鄉(上)這裡是一個保持原始風貌的藏族之鄉,它的名字叫“然烏”這裡傳說有108眼神賜的溫泉,每一眼溫泉都有其獨特的祛病療效

這裡的男女老幼最鐘情的事就是在勞作之余赤身共浴一泉,接受神的洗禮

我和同事疾走人間淨土--香巴拉鄉城,直面這一幕秘而不宣的歷史演義在雪山和蒼翠之中

引子:一個偶然的機遇使記者窺探到了這個神秘的奇觀。

2003年4月初,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在聚會時偶然提起他前不久的一段奇遇:他日前途經位於甘孜南部的鄉城縣,聽當地人談道,當地一個神秘的地方有一種傳統的風俗,不分男女老幼排除世俗的觀念,同浴一泉,很有世外桃源的風光。他本想親臨其地,一睹風采,但因為時間太緊,未能打聽到具體的地點,只好抱憾而去。據他了解,這種風俗即使是在藏文化中也很神秘和獨特,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值得一探其究。

我們不禁產生的興趣,是怎樣的原因使得當地有這樣的習俗,是歷史原因,還是一種文化的沉澱呢?

根據朋友提供的線索,我們找來了甘孜州的地圖,看到了鄉城縣的具體位置正好處於川、滇、藏三省區的結合部,距康定四百余公裡,成都八百余公裡,是一個以藏族為多數的民族縣。與從事藏文化研究的一些學者和在成都的甘孜州藏族同胞取得了聯系,但沒有人知道在鄉城有一個男女共浴的地方。幾經周折,4月14日終於與鄉城縣文化旅游局取得了聯系,該局局長窪西彭措稱,在鄉城縣一個叫“然烏”的鄉上確有許多溫泉,也有人曾經見到過男女共浴的風俗,但由於當地人對此秘而不宣,所以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其內幕,包括像他這樣不在此地的藏族也只知其表,不知其裡。為了檢索出這段人文歷史,他們正准備作一次探究。窪西的這番話讓我們很有意外之喜的感覺,事不宜遲,我們於4月15日開始了探訪“天浴之鄉”的之旅。36個小時的“煎熬”因318國道進行修整,二朗山隧道是雙號進單號出,我們經小金、丹巴,翻越海撥4600米的巴朗山,繞道100多公裡前往鄉城。晚上7時,夜幕降臨了,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大地,山間的道路如同一道道彩練掛在山間。霸道越野車歡快地在路上跑起來,車上的5個男人禁不住唱起了民歌。當日晚上9時,我們到了離鄉城還有300余公裡的雅江縣城,在一家餐館就餐時,記者向當地人求證天浴之事,得到的回答均是否定,一位40余歲的藏族同胞告訴記者說,藏區過去因條件較差,確實存在到河邊沐浴的現像,但現在基本都有電能和太陽能,哪還用得著到野外洗澡,即使是泡溫泉肯定也會穿上泳衣。他認為,鄉城有溫泉並不假,但那種男女共浴是不可能的,因為於禮不和。一方面許多人都否定有天浴之說,一方面,窪西局長又給了我們肯定的答復,到底這裡面是怎麼回事呢?想到這兒,我們的睡意全無。

16日清晨,我們起了一個大早,呼吸著高原稀薄的空氣。當金色的陽光散向大地的時候,我們上路了。一連翻越了海撥在4000米以上的高爾寺山和剪子彎山後,我們離鄉城已經不到100公裡。海子山上那一個個如鏡子般的高山湖泊讓我們有點疲憊的心情頓時輕松起來了。桑堆,離鄉城只有80公裡。記者再次向一位藏族阿尼(既老大爺)詢問天浴的情況時,這個在桑堆生活了幾十年的名叫澤仁的阿尼卻搖了搖頭:“從來沒有聽說過,你們可能搞錯了。”記者連連問了近10個當地的村民,得到的仍然是否定的回答。鄉城真的有天浴存在嗎?

在耽擱了3個半小時後,晚上9時許,鄉城終於到了。放眼望去,皎潔的月光下,城內一排排的白色藏房顯得特別的靜謚,隱隱約約地還能聽到了一陣陣歌聲從遠處傳來。早已等候多時的文化旅游局局長窪西彭措,急於想弄清真相的記者顧不得禮貌,劈頭就問他,天浴是真是假,這位長得很帥的藏族小伙子微微一笑,說:“有沒有天浴,明天你們就知道了。”

為了避開記者的“窮追猛打”,窪西向記者介紹起鄉城的歷史,據稱,鄉城古為白狼羌地,唐屬吐蕃,明萬歷五年(1577年)被雲南麗江木氏土司征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受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控制,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理塘宣撫司,鄉城受其管轄。1908年,也就是光緒三十四年,取平定鄉城之意取名定鄉縣。在1951年更名為鄉城縣,1955年10月隸屬四川省至今。同時,窪西還告訴記者,在鄉城縣城西南面,有一座海撥4058米的巴姆山,意為觀世音。山頂一年四季均被白雪覆蓋,進行天浴的溫泉就在巴姆神山腳下。另外,鄉城民居最大的亮點是白色外觀的藏房。這些藏房都用白泥澆白,每年澆一道。不僅使牆體美觀、防雨,更主要是祈求吉祥、幸福,傳說每澆注一次就相當於點上一千盞酥油燈,誦一千道平安經。室內還有獨特的藏式碗櫃、水缸櫃、灶神圖騰和經堂。鄉城的建築以防震著稱,至今還保存著好幾百年前的老藏房。

看到我們已經平靜後,窪西才最後抖開了天浴的“包袱”,他很鄭重地說,然烏有天浴是真實的,但要看到男女共浴則只有碰運氣。同時,為了不破壞這一原始的民俗文化,窪西與我們“約法三章”:一是不能在天浴現場圍觀,只可遠望;二是不能參與沐浴;三是拍照必須經沐浴群眾同意。窪西很嚴肅地說,天浴的民俗是藏族的寶貴傳統文化,其內容遠甚於形式,我們要了解的是其文化內涵,而非僅僅是一種現像。是夜,我們沉沉地睡了過去。(因為當時正值“非典”,這篇文字沒有能夠公開發表。今天在電腦中看到這篇舊文,突然想起香巴拉那個美麗的地方,還有我們的朋友窪西)更多文圖,可以去我的博客:http://***/m/niuyanfeiyu


精選遊記: 稻城-亞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