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游

作者: zgenius

導讀西藏林芝游是個不毛的荒涼之地,其實到過西藏的人也未必到過這美麗的“江南”——林芝。 林芝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北是念青唐古拉山,南是喜馬拉雅山東段,與印度、緬甸接壤,東是橫斷山。幅員廣大,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10月1日,我們從聖城拉薩出發,沿318國道向林芝進發。汽車駛過一片片一望無際的青稞地,翻越海拔5020米的米拉山。站在山頂,極目遠眺� ...

西藏林芝游是個不毛的荒涼之地,其實到過西藏的人也未必到過這美麗的“江南”——林芝。 林芝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北是念青唐古拉山,南是喜馬拉雅山東段,與印度、緬甸接壤,東是橫斷山。幅員廣大,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10月1日,我們從聖城拉薩出發,沿318國道向林芝進發。汽車駛過一片片一望無際的青稞地,翻越海拔5020米的米拉山。站在山頂,極目遠眺,雪山連綿起伏,陽光下泛出刺眼的白光。寒風從遠處的雪山吹來,氣溫從涼爽的秋天一下子到了飄雪的冬日,叫人瑟瑟發抖。汽車沿公路盤蜒而下,眼前漸漸有了綠色,清澈歡快的尼羊河便與318國道相依相伴了。車窗前晃過一群群的犛牛、羊、馬,藏民的氈蓬和放牧的藏民。藏民和氈蓬三三兩兩地散落在山坡上,像一朵朵黑色的蘑菇,牧民那被高原紫外線烤得紫黑色的臉,顯現出他們遭受的艱辛和獨有的頑強。

汽車越往下開,山色越見蔥蘢,滿目青山綠水,成片成片的樹林把尼洋河兩岸的群山嚴嚴實實地履蓋著。過了工布江達縣的“中流砥柱”後,已經完全是一派江南景色了。沿途的村鎮漸漸繁榮起來,缺氧反應也越來越弱,我們仿佛穿行在家鄉的某條山路上一樣輕快活潑。在路邊的一個鎮上吃過中飯,越過險峻的“老虎口”,顛簸一個多小時後到了巴松湖。該湖湖面海拔3464米,是川藏東部最大的淡水堰塞湖之一。湖水清澈,可見小魚游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湖周原始森林密布,景美如畫。湖心有一座秀麗的小島。小島與湖岸之間的水面飄浮著兩塊巨大的木伐,木伐用幾根鐵絲套連在一根橫亙小島與湖岸的繩索上。怎麼上島呢?原來站在木伐上,用力拉動繩索,腳下的木伐就往前移動了,木伐與繩索間套連的鐵絲則保證了木伐不會因人用力不均而偏離方向。哈哈,多麼新鮮和富有情趣啊!虧這裡的藏民想出這麼一個好辦法。

島上有座在當地相當有名氣的寺,叫錯宗寺,建於唐代末年。我們繞寺三周才進去探訪。寺內有兩件聖物,其實是兩塊石頭,一是格薩爾王足印,一是格薩爾王坐騎馬蹄印。一位20來歲的尼姑,講話細聲靦腆的,會一點漢語,她說家裡有父親和兄弟姐妹,但她信佛,願意在這個孤零零的冷廟中守一輩子。一聽此言,我感到渾身冰冷和顫抖。更讓人吃驚的是在一條塵土飛揚的土石公路上,一位婦女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乍一看分不清是男孩女孩)三步一拜,匍伏在塵土中。母親和孩子都聽不懂漢語,孩子顯然是沒有上過學。通過開車的藏族司機詢問才知,這對母女的朝拜終點離此還有一千多裡呢。

在林芝,最讓人耳目一新的要算是參觀“兩王”了:一是柏樹王,一是桑樹王。前者位於林芝縣巴結村境內,距林芝地區所在地八一鎮約8公裡,園內有面積10公頃的巨柏純林,平均樹高44米,胸徑1.58米。最大的一棵被譽為“中國柏科之最”,樹高50米,胸徑5.8米,傳說是苯教開山祖師辛繞米保的生命樹,它至今生機盎然像個後生,不見一絲老態。後者生長在海拔3000米的民洋河畔的幫納古村,樹高7.4米,主干材積40立方米,枝繁葉茂,亭亭如華蓋。據年輪推算,該樹齡已達1600多年,是迄今發現的樹齡最長、杆最高、冠最大的桑樹。當地藏民稱它為“樸歐素薪”,意為雄性。年年開花,但不結果。只可惜缺了一位偉大的“母親”,要不然,這裡將是另一番天地了。

我驚嘆於在這高原之地競是如此婀娜多姿,更有如此巨大的柏樹和桑樹,這難道不是高原江南的見證嗎?

離去時,未曾有過多的留戀,回來後,才發現其實已在記憶中珍藏。一點關於餐飲食宿的建議:住宿最好在八一鎮,條件比較好,可供選擇的各種檔次的賓館較多,地方的旅游接待能力則比較欠缺。吃飯沒有問題沿途停車吃飯,價格比較貴,吃個砂鍋餃子、砂鍋面就行。從巴松錯回拉薩路途有很多餐廳,娃娃魚千萬別吃,雖然不是真的國家保護動物,但價格太離譜,就吃用棒棒雨做得雅安魚就很好,還可以要個炒青岡菌或松茸,但一定要先問價錢。這些人都是內地人很厲害,坐下了不吃會站在街邊罵的,所以先問價錢再喝茶水。 注意蟲草等名貴藥材最好別買,真假相差太多,而且都是一些外來人做生意,狡詐的很。松茸和青岡菌可以帶一些回去,在路邊買老鄉的,很新鮮。八一鎮附近不用逗留很久,時間充裕可以徒步前往墨脫,那是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要帶驅蚊水、風油精,因為林芝氣候較熱。不用帶過多的食品,八一鎮有許多超市,東西應有盡有,價格也還公道。



(1)



(3)



(4)



(5)


精選遊記: 林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