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意識到世界上有梅裡這麼回事兒是看什麼人寫的一篇什麼游記。說是他們一行人看到了日照金山。陽光照在雪峰上的那一霎那,許多藏民突然撲地磕起了長頭,虔誠讓她感動得涕淚橫流。讀文章的我心頭也是一震,從此便視梅裡為此生必要去覲見的一處勝景,而且,要趁早。
很久以來,對梅裡做過種種想像。每每看到牆上的大地圖,都親不自禁地順著滇西北的方向尋覓——昆明、大理、麗江、中甸、德欽——再向左不到一個釐米就是“梅裡雪山,6740”了。
想像太多,憧憬太多,或許也就會失望了。
其實梅裡也並沒有讓我失望。
此行運氣很好。應當陰雨天觀賞的景色如虎跳,便趕上細雨霏霏;車近中甸,則漸漸撥雲見日。司機指著天邊的方向,“明天准是個好天氣,德欽那邊沒有雲彩。”一路上碧草藍天,積雪湧泉,鳥語花香,人都浸漬在一種不真實的幸福裡了。藏族阿媽直贊我們好運氣,幾天便見了四季。沒有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一排巍峨雪峰迎面撲來,並不突兀,也沒有驚奇——那就是梅裡了。相傳的太子十三峰不怒自威,倚著身後西藏的雲,無言望著我們。
因為天氣大晴,卡格博並沒有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神秘。麗江老謝說得對,旱季來看梅裡,固然得見真容的幾率較高,但往往是平淡無奇地鋪展在眼前,缺少了雲霧繚繞的浪漫。一天之內,抬眼便是蒼茫的冰峰。它仿佛無處不在,而並不覺得新奇而崇高。真正讓人神往的梅裡,或許還是拂曉時刻雲裡霧中,那個在人們心中千回百轉、口中默默期盼的梅裡吧。
日照金山也順理成章地看到了。還是晴朗的好天氣,因此並沒有體驗一點害怕與之失之交臂的忐忑不安。面對梅裡,我很希望自己能參透一點什麼,然而我確是無法做到。一來,我資質平庸,又有幸福障目,本來就缺乏能力去領悟;二來,梅裡對我的眷顧體現在它此次從始至終的直白,而讓我缺乏振聾發聵的感受。
關於梅裡,稱頌的文字已經夠多,鋪排的語言並不能增減它的美色。在此僅以照片幾張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