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新疆……(5)

作者: 也芩

導讀6月28日 風 吐魯番的八大景點,多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坎兒井像個人造的街心公園,蘇公塔索性只在外面眺望省了門票。今天傍晚抓空參觀的三處,唯有交河故城最發古意。 入城時,風沙漸起。戴上墨鏡,要麼反過身走,身上仍然被沙礫打得一陣陣刺痛。這裡其實才最符合我們對新疆本來的想像——飛沙走石,大漠孤煙。風化的黃土堆,曾經的殿台樓閣讓人惆悵。光線正從 ...

6月28日 風 吐魯番的八大景點,多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坎兒井像個人造的街心公園,蘇公塔索性只在外面眺望省了門票。今天傍晚抓空參觀的三處,唯有交河故城最發古意。

入城時,風沙漸起。戴上墨鏡,要麼反過身走,身上仍然被沙礫打得一陣陣刺痛。這裡其實才最符合我們對新疆本來的想像——飛沙走石,大漠孤煙。風化的黃土堆,曾經的殿台樓閣讓人惆悵。光線正從土堆間射進來,歷史的光陰在沙地上流轉。

酷暑並不容得游客在此間過多逗留發懷古之幽情。匆忙逃回車上回旅館休息,只等晚上出來再觀賞吐魯番的夜景。

吐魯番的熱並不粘膩。入夜微風,就又爽快幾分。人民廣場燈火通明,車水馬龍。正趕上旅游節的開幕儀式,只可惜一般如我們的平頭百姓並不曾有一紙通行證近前觀看。於是下沉廣場莫名地聒噪著,燈火輝煌卻無關我們的熱鬧。更多的人,要上幾串烤肉幾瓶啤酒,席地而坐,享受著難得清涼的夜。

6月29日 熱

昨天41度,今天42度。

介紹包車的買買提擠眉弄眼地詭笑:“難道很熱嗎?”司機竟然不開空調:“不熱嘛。”我喜歡維族人與生俱來的幽默,也嘆服於他們的耐熱能力。或許他們也並不誇張——在吐魯番,一年有一半的日子氣溫都在35度以上,50度上下的天氣也是屢見不鮮。而對於我們這些旅行者,如此的天氣,就只剩下苦不堪言四字了。

好在吐魯番的景點都屬於蜻蜓點水型的。若不深究,每個花上半小時一刻鐘便足可完成到此一游的任務。

今天的重點在於采購葡萄干。所幸葡萄溝中有綠蔭如蓋,面對傳說中上千種的葡萄干雖然眼花繚亂倒還有興致慢慢品嘗、還價。

再裝行李,又沉重不少。八斤葡萄干,可不是鬧著玩的。

6月30日 歸

混血的烏魯木齊。

旅程的最後一天。

二道橋一如既往地熱鬧著。三人分頭采購,抱得若干特產歸。我最得意的是一面所謂的俄羅斯化妝鏡和一對巴基斯坦花瓶,人見人贊。本來還有漂亮的喀什銅壺,想來想去攝入太多銅有礙健康,更考慮到錢包裡只剩五毛錢,只得作罷。

中午在“鴻賓樓”吃飯,不知道和北京八大樓中的鴻賓可有什麼瓜葛。看店面還是有些規格的。大盤雞大得讓人瞠目結舌——臉盆般大小的盤子裝得冒尖兩盤。奈何眼大肚子小,又不忍心浪費,不辭辛苦打包裝好,萬裡迢迢,空運回遙遠的北京。

夏夜的北京,暴雨。熟悉的街道,仿佛我不曾離開。


精選遊記: 烏魯木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