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地處廣東省西部,取意於“漢水之陽,西季如春”。美麗的陽春,多情的土地。近期的這趟凌霄之行,陽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我一直認為,旅行就在於行,旅只是一個方式,目的在於行走所選目的地,感受其中文化或者自然的力量,享受那一剎心靈的震動,乃至某種程度上改變人生的觀念與生活態度。
這次出行選擇凌霄,第一個原因是早聽說那裡青山秀水,奇峰異洞是南國丘陵風光的典型代表,我相信這將會是一次直接融入大自然的身心之旅;第二個原因是陽春位於以廣州為中心的四小時交通圈內,公路交通方便,一條三茂鐵路貫穿其中,可以坐汽車或者火車到達。
(1)行程推薦
陽春地區旅游資源豐富,景點眾多,有多條線路可供選擇,其中有如下:
1 凌霄岩、玉溪三洞一天游
2 凌霄岩、玉溪三洞+春都溫泉·金山溫泉·陽江溫泉等二天游
3 凌霄岩、玉溪三洞+陽江閘坡二天游
這次我們時間有限選擇了第一條路線。
(2)門票篇
凌霄岩門票:38元,玉溪三洞門票:23元
(3)游程篇:
凌霄岩的四大奇觀:吉星高照.一線天.水底印月.滴水明珠
陽春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景點是凌霄岩,陽春的國家地質公園也是以凌霄岩命名的。
一到洞內,聽導游介紹就可以知道凌霄岩名字的由來。1945年,原國民大學吳鼎新來到岩洞,因見其“氣宇宏敞,勝景天開”,欣然提筆寫到‘凌霄志漢’。從此,這個岩洞便叫凌霄岩,首層的大廳叫志漢大廳。
凌霄岩有‘南國第一洞府’之稱,是國家地質公園和省級旅游度假區。岩洞分為三層,氣勢磅礡,雄偉壯觀,以四大奇觀:吉星高照、一線天、水底印月和滴水明珠聞名於世。
第一層是志漢大廳,導游介紹是高60米,寬35米,長105米。順著梯子登到第二層往回俯瞰,志漢大廳給人以雄偉的印像。第二層由於鐘乳石,石筍等數量眾多,而且造型豐富,妙趣橫生,所以凌霄寶殿,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站在第三層,整個岩洞的瑰麗景色盡收眼底,凌霄岩的四大奇觀也浮現眼前。
“吉星高照”是在洞頂有一顆閃閃發亮的“星星”,圓圓的,在岩洞的黑暗環境中,分外明亮。觀賞這顆星星一定要站在最佳位置,因為光是直線傳播的,站在不適當位置是看不見的。更巧的是,這顆“星星”旁邊有一個石鐘乳生長的很像一個巨大的公雞,真是應了“雄雞一唱天下白”那句古詩了。
再往前走就是便看到“一線天”。在洞中很多石鐘乳和石筍的上方,有一根很亮很亮的光柱,像一條日光燈掛在洞頂。它是由陽光透入洞頂一個很長條狀的裂縫景觀,當地人給它起名叫“一線天”。
再往前走,能砍倒由鐘乳石形成的一個猴子倒掛雙腿在伸手撈月亮,可是又看不到月亮。走了不遠,導游叫我們往下看,在岩洞的底下,真有一個不大的彎彎的圓月,呵呵,神奇了。
這個就是“水底印月”了。
第四個奇觀是最後看到的。第三層往下看,下面有一顆閃閃發亮、晶瑩剔透的足球大小的乳白色明珠,上面有一滴一滴的水往下滴,當地人叫這“滴水明珠”。本來,水滴石穿,下面應該形成一個深譚,但是這裡卻滴水成珠,呵呵,又神了。
除了之外,在近大廳的出口處的花果山水簾洞景區也不得不提一下。走到此處,導游會把燈關掉,平心靜氣稍等數秒,突然轟隆一聲,煙霧彌漫,一場燈光,音響,色彩俱佳的靈猴出世場景會展現你眼前,帶來心靈的震撼。本來靜態的石鐘乳,石筍已經看得差不多,這一場逼真的多感官刺激的靈猴出世會把你剛起的乏味一掃而光,大呼過癮。
游完凌霄岩的三層大廳便來到洞底,這裡還有一段500米長的水洞即地下暗河,當地叫“銀河飄渡”。坐在一個船工用槳劃著的小木船上飄渡,可見暗洞頂部由石鐘乳形成的“倒掛蓮花”、“千層石”等等景色。走的多了,坐一下小船,也是不錯的感覺。
玉溪三橋三大奇景:金盞疊泉.皇冠石.三變石
玉溪三洞在凌霄岩的附近大概9公裡處,是凌霄岩風景區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全程是坐船游覽的。
我們來到江邊,一條可以容納20人的電瓶船停靠在碼頭上。上了船,剛坐穩,船就開了。導游說,這條江叫漠陽江,是整個陽春地區的母親河。這漠陽江秀麗寧靜,兩岸的山是黛清的,水是碧綠的,整個就是標准的江南風景畫。船沒走多久,就看到一個洞,洞的右上岩壁上刻著“玉溪三洞”。導游告訴我們這是玉溪三洞中的二洞,現在我們逆流而上,所以先看到二洞。抬頭望,洞頂長著很多石鐘乳,就像一把把利劍懸在頭頂,真怕掉一根下來,呵呵。進入洞口,看見一塊大石頭屹立在右邊,導游說這就是“三變石”。現在看是像“犀牛往明月”。船在洞中走了一會,往回看,神了,這石頭又變成“獅子滾繡球”了。還有一變呢,先不說,留個懸念,呵呵。
洞頂形成的石鐘乳和水中的坍塌石景觀太豐富了,我們迎接不暇,只好請船工把船開得慢點。這洞很靜,連船行進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俯下身,用手觸摸這河水,好涼啊。經過近十多分鐘的航程,突然前面亮了,我們出洞了。原來這是一個“穿洞”。回頭觀望二洞,一座典型的天生橋畫面浮現眼前。導游說,這三個洞實際上是三個穿洞,即三座天生橋,並且同在一條河流上,是十分罕見的。船繼續前進,從橋下出來,河面更廣闊了,流水更暢快了;正前方又有一個山洞在河流的中間出現,山洞所在的山頂竟然有一塊像古代官帽的大石頭,十分醒目,當地人叫“皇冠石”。
船再往前走,我們又進了一洞。一洞洞口的植物比二洞的繁茂。一洞的洞頂也是掛滿鐘乳石,但是這些鐘乳石都長滿了苔蘚,多的地方幾乎把石鐘乳覆蓋,分外奪目和美麗。洞中的出名的景點叫“金盞疊泉”。洞中的邊池壩集中在一側,有十多層,數十個,大的有幾十平方米,小的巴掌大。一條清泉從頂上湧出,流入池壩,當地稱池叫作金盞。所謂的盞是指舊時中國農村點油的燈具,是一個圓圓的淺淺的盤子,和這個池壩很相似。
不久,出了一洞,船在河中轉了一個灣,順原路返回到二洞的入口,又重新來到我們航程開始時遇見的“三變石”前。這時導游請我們看三變石的第三變“漁翁釣清泉”,果然很像,仿佛一個漁翁活生生在眼前。呵呵,真的神了。
(4)特產篇:
春砂仁,馬水桔和孔雀石是陽春三寶。
春砂仁是一種植物,性溫味辛,是一種中藥材,有治胃病,養胃、健胃功效,在宋朝時是貢品。春砂仁不僅藥效神奇,而且還是調味品。砂仁排骨就是一道色香胃俱佳的特色菜。陽春酒廠還以春砂仁作主要原料,生產出“春砂酒”,營養豐富、醒脾健胃。春砂仁的花、莖、葉、根與茶葉釀制的砂仁茶,芬香可口、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