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驢友注解:美學碩士劉志松先生將“驢友“精譬地概括為:給時代帶來新的笨拙精神.行動緩慢但不走馬觀花.樸實無華因此從不炫耀,笨頭笨腦但是不隨波逐流,表情痴呆但卻執著真實.
驢子的理念:平等,互助,開放,積極,寬容,愛生命.
平等:包括人與人,物與物.包括生存,存在.
主要表現形式:影響帶動別人.戶外運動.
第二篇:點擊黃山,行前第一課.
黃山市的原名叫徽州.為華東重要城市之一.也是黃山風景區的主要依托.
徽州東接浙江,西鄰江西,古稱新安郡,唐肅宗四年(公元759年)易名歙州。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平定歙南方腊起義後,宋徽宗改歙州為徽州,下轄現安徽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和江西的婺源。州府設於歙縣城內。俗稱一府六縣。徽州這一地名沿用了866年。1949年婺源劃歸江西,1987年因為旅游事業發展需要,設立黃山市,市政府所在地屯溪。黃山市下轄: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黟縣,祁門縣,休寧縣。全市總面積為9807平方公裡。人口約150萬人。以屯溪為中心,呈亦鄉亦城的帶狀結構。
徽州是一種文化.
徽:美好的意思,徽州顧名思意,美好的地方.
徽州人傑地靈,名不虛傳,歷來以山水之秀,商賈之富,文風之盛,古跡之多,林茶之美,民風之淳而蜚聲海內外.
徽州境內不僅有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黃山.還有道教聖地——齊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清涼峰。還有新安江山水畫廊,綠色翡翠——太平湖等著名自然風景區。
徽州更是程朱故裡,理學之鄉,歷史上名人輩出,誕生過朱熹,方腊,朱升,胡適,陶行知,黃賓虹等一大批傑出人物。
徽州文物古跡眾多,徽州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被稱為“徽州古建三絕”。西遞和宏村皖南古民居在2001年繼黃山之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黃山市也成全國唯一擁有有兩處世界遺產的地級市。
正因為這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講到自己的家鄉時非常自豪,他說:“我們徽州,山水靈秀,氣候溫和,人民安居樂業。察看她的背景,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和她相類,這個地方就是瑞士。”
第三篇:來黃山前的准備工作
(1)選擇最佳的出游季節
有很大網友問過我,什麼時候來黃山最好?我總會說,什麼時候都好.
但是大多數游客習慣在4—11月來游黃山,尤其是兩個黃金周期間,更是人滿為患,登山道是常出現“堵車”現像。加上五一期間雨水多,於是一些游客是高興而來,掃興而歸。
其實黃山四季皆美景,實在沒有必要在黃金周那幾天去“擠油”。如果真的要說什麼時候去黃山游覽最合適的話。個人認為是六月中到七月中。那時山上的氣溫很涼爽,雨季也過了,花也開了。還有一個季節就是元月份的時候。特別是雪季。全山晶瑩剔透,漫山飛雪,而且價格便宜。(注意安全)
(2)科學配備登山用品
來黃山驢游,大可不必千裡迢迢背一大包物品。只需帶上必備的生活用品,藥品,個人衛生用品,保暖的衣物,像機等。
雨衣,拐杖,水和食品在山下就可以買的。屯溪市區的很多東西要比大城市裡便宜的多。不過山頂貴的多啦。
必備帖士:水和食品:驢友最好在背包外放一小瓶水,飲用方便,包內再放大瓶,以備用,登山過程中,體力消耗大,多帶高能,高熱食品,要含鹽份大點的。甜食少帶,累了一點都不想吃那個。
(3)分清三個叫黃山的地方
黃山市成立後,因為歷史的原因,形成了三個基本相同的地名。這就是黃山市,黃山市和黃山風景區。
黃山市的前身是安徽省的徽州地區,1987年設立黃山市的,市府所在地在屯溪,是黃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南方進入黃山的門戶。
黃山區原為太平縣,在黃山風景區北麓,是黃山北大門。
黃山風景區就是游客傳統意義上的黃山。
所以游客來黃山之前要弄清這三個地方。選擇你的目的地。在哪裡下車。
第四篇:背包上路,叩開黃山南大門
(1)玩轉屯溪
黃山市的屯溪不但是黃山機場的所在地,也是皖贛鐵路上的重鎮,交通聯接北京,上海,廣州,合肥,南京,杭州等國內大中城市,為大多數游客來黃山的第一站。
屯溪的歷史:屯溪古屬休寧縣治,因三國時吳國大將毛甘“屯兵溪上”所得名屯溪。南宋仿都城臨安始建“八家棧”。明清時期,徽商在此沿八家棧開設商鋪轉運貨物,形成現今老街。抗日戰爭時候,滬江浙權貴富商多避難於此,屯溪時時又有“小上海”之名。現在她已是黃山市府所在地。行政名為屯溪區。
屯溪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老大橋,這座古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至今已500余年歷史。老橋巍峨高聳,堅不可摧。橋墩上水頭的分水頭,造成船頭狀,如六把利劍,劈波斬浪。
屯溪老街為全國首批文物保護街區,背依華山,面對新安江。半山半水,被譽為“ 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
(2)住在屯溪
黃山的賓館酒店業非常的發達,相對而言,住在屯溪比在山上要便宜的多,同樣的三星酒店標間,山上山下可能要差三倍的價格。
屯溪有從招待所到五星的酒店一百多家。目前最高檔次的星級酒店是黃山高爾夫國際鄉村俱樂部下屬的五星級黃山高爾夫酒店。
四星酒店有黃山國際大酒店,建國商務酒店,國脈大酒店,華山賓館,雲松賓館,紅塔酒店。
比較經濟的賓館有白雲山莊,金溪飯店,
友情提示:
在屯溪住宿,千萬不可搭理拉客的,如果訂好了。就會有相關的人員接待的,如果沒有訂好。可以自己去找,拉客的大多會從中間拿回扣。價格會高,不過現在十幾元一個人一晚的那種招待所已沒有了。大多在三十元左右。
(3)吃在屯溪
黃山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發源地,徽菜以山珍為主要原料,以重油,重色,重火工而享有盛譽。著名的風味菜有:鐵板毛豆腐,臭鱖魚,清蒸石雞,冬筍燉火腿,石耳燉石雞,績溪炒米粉,胡氏一品鍋等。
屯溪除各大酒店都有精美飲食供應外,還有不少特色品牌餐廳,著名的有老街一樓,美食人家,臨江一樓,鐘氏快餐,惠宇樓等。屯溪的露天排擋衛生條件都比較好。游人可以放心享用。
風味小吃主要有:屯溪小燒餅,徽味小餛飩,油炸臭豆腐等。
(4)游在屯溪
屯溪做為一座千年山水古鎮,黃山市市府所在地,黃山游客集散地,在屯溪小住的時候,玩的地方也比較多。市內主要景點和公共場所有:屯溪老街,世紀廣場,程氏三宅,程大位故居,昱中花園等。
市郊主要有:花山謎窟,小龍山寺,卡丁車俱樂部,高爾夫球場等旅游點和游樂場所。
屯溪的夜生活更是豐富多彩,KTV販量,迪吧,網吧,音樂茶座,咖啡廳,酒吧等遍布市區各個街區。主要推薦娛樂場所有,黃山市最大的KTV量販——金壁輝煌,野蜘蛛迪吧,九度酒吧,上島咖啡廳,遠岸咖啡茶語,超港休閑吧,長三角夜總會等。
(5)由屯溪到黃山
屯溪玩的再好,大多數游客來此的目的還是黃山。
從屯溪到黃山風景區的路程為63公裡。車程約一個半小時。
沿途經海寧,萬安古鎮,休寧,蘭田古村,儒村隧道,寨西,湯口。路況比較好。駕駛時注意轉彎就可以了。
現在黃山景區交通改制,全部景區交通由新國線來承運,在大門要轉乘新國線的車,從大門到雲谷寺或慈光閣都是10元/人。到溫泉是5元/人。溫泉到雲谷寺或者慈光閣也是5元/人。
不過有旅游牌照的十米以內的巴士也可以上去。
第五篇:登黃山的三條路
(1)從溫泉到慈光閣再到玉屏樓
這條線可能是黃山最難的登山道了.現在黃山景區開通的新國線極大的方便了登山的游客.從湯口可以乘新國線的車直接到達慈光閣,沿途景色秀美,攬聖橋,溫泉,人字瀑,大好河山石刻,觀瀑樓都集中在溫泉景區,不過不是很值得去徒步登行,消耗體力,真正的主題在山上,留好體力去登更高的山峰.
在慈光閣下車後,可以徒步登山,不過體力也是件大事.年青人可以背包上路,年紀大點的還是乘纜車到達玉屏樓.
從溫泉到玉屏樓的路很險,立馬橋過後更是如登天梯,石級坡度都在六十度左右.望驢子們小心,不過沿台級都有扶手,可以說是有驚無險.
過了半山寺就漸入佳境了,在此可觀天都峰,立馬峰,金雞叫天門.
到了龍蟠坡更是風景更佳,再經天門坎,小心坡,渡仙橋,一線天,到達蓬萊三島。基本就到了玉屏樓了。
立馬橋:此為黃山重要觀景地之一,在青鸞峰(立馬峰)下的立馬亭,近可觀峰上“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的巨幅摩崖石刻,石刻字徑6米,每字之間9米見方,“平”字一豎更是長達9.4米,為唐式遵將軍1939年所書,黃山石工冒險鑿刻而成。此處還可望天都峰鯽魚背。
半山寺:到半山寺,你已經走了5華裡了,半山寺的意思就是你已登到半山腰了,這裡可以就餐,可以入廁,還有部門簡易床位可以住宿。在此可觀天都峰,立馬峰,金雞叫天門.
龍蟠坡:從半山寺行約3華裡,便達龍蟠坡下,沿石階登高20米左右至坡頂,四周峰巒錦繡。站在高崖上左望,剛剛在半山寺看到的那只“金雞”變成了人,這就是奇景“五老登天都”。右望可賞蓮蕊峰上的巧石“姐妹放羊”,向下可俯視老人峰上的“垂垂老者”。奇峰巧石,不一而足。
天門坎:位於橫雲石和天都峰之間,登山道路自天門穿過,故名天門,天門坎下的天都峰腳,為新老兩路登天都峰的勇士上下彙合之處。
慈光閣——玉屏景點注解(二)
小心坡:過蒲團石便是,坡長數十米,左臨深澗,右依懸崖,古為黃山奇險之處,今道路鑿寬,安有鐵鏈,已是有驚無險。過小心坡轉身就到了渡仙橋,此時你已是如步仙境了。
渡仙橋:相傳為古代神仙為救藥農而點化此橋,此地無橋時原無路。
一線天:為登玉屏必經之路,兩石相夾,窄如古巷。寬處不過2米,窄處僅0.5米,內有石階80余級。人行其中,抬頭望去,藍天一線。
蓬萊三島:穿過一線天便是啦,你可見三座山峰,形態各異。因海拔已近1600米,山間時常雲霧繚繞,幻若蓬萊,因此得名。
文殊洞:文殊洞又名羅漢洞,居迎客松下,穿洞登頂就到達玉屏樓餐廳門前了。近聞天都將開,先將登天都之路帖與廣大驢子參考。
(登峰的路應該怎麼走)
黃山有句名諺說:“不上天都峰,白跑一場空。”好容易來一趟,你當然要上一上。上天都峰有兩條路,一為新道,一為老路。一般來說從慈光閣步行登山都應從新道上,老路下,經天門坎,小心坡到達玉屏樓,而從慈光閣乘纜車登玉屏樓,可從老路上然後原路返回,再去蓮花峰,天海,北海。後山下蓮花峰到玉屏樓者,可從老路上新道下,經半山寺下到慈光閣。
(從天都新道登峰)
天都新道過半山寺後轉右直登峰頂,直線長度1000米,高差為450米。不要小看這1000米,它有天梯之稱,許多地方的登頂角度差不多是垂直而上的,石徑穿壁而過,人在槽中行走,險而不危。沿途有海豚石,虎口石,帖壁松,三姑洞,望夫石,天地一線,萬仞壁諸景。
(從天都老路頂登)
老路又稱天都磴道,登山道路也不平緩,一般坡度為50—60度,最大為80—90度,直線長度650米,高差310米,共有1664級台階,其中以鯽魚背一段最為奇險。鯽魚背海拔1770米,長約10余米,寬僅0.6米,兩邊懸崖深不見底,探頭一望令人心悸。沿路佳景主要有童子拜觀音,天橋,鯽魚背,仙桃石,天都石室。
(天都峰頂觀美景)
天都峰頂有一塊10平方米的平地,上有巨石,為天都極頂,附近刻有“登峰造極”等石刻,這是黃山前山最險的地方。立於峰頂前望,千山萬壑,盡在腳底,確有“海到盡處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感。
(二)從溫泉到雲谷寺再到白鵝嶺
從溫泉到雲谷寺山路是7.5公裡,往返車輛很多,途中景點主要有百丈泉,馬鞍山,眉毛峰等,其中百丈泉最為知名,但枯水季節無此勝景。你還要知道這一帶被稱為黃山“東海”。
雲谷寺到白鵝嶺全程15華裡,登行時間約為4小時,沿路主要佳景有:
(1)仙人翻桌:距雲谷寺約5裡,路旁峰頂有石如桌,四腳朝天。
(2)入勝亭:原名七裡亭,其意自明,不過切不可松懈,後邊那一半路才更艱難。
(3)喜鵲登梅:從入勝亭再行約2裡,一丁字型路口有一巧石,形若喜鵲,旁邊有一松樹,狀如古梅,因此稱之為喜鵲登梅。再向上行約300米,從側面看此景,喜鵲變成了一位身著道袍的長者,正揮手為你指路,故又有一名叫“仙人指路”。這就是黃山巧石移步換景的典範。
(4)皮蓬:從仙人指路處插入約行1500米就可到達,它是清代畫僧雪莊隱居30年的地方。雪莊以樹皮蓋頂建成此房,潛心在此描繪黃山,畫有《黃山圖》42幅,藝術價值極高。此地山谷幽深,宛若仙境,但至今游人很少涉足。去者需原路返回。
(5)天狗望月,雙貓捕鼠,老僧采藥。三景均為峰間怪石,從纜車看更形像。
雲谷到白鵝嶺有纜車通行。每年的3月16號到11月16號是65元/人(單程)淡季的價格為56元/人(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