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情欲過剩的人來說,小資泛濫的陽朔西街是“一夜情”和“艷遇”的聖地。這裡消費廉價、目標對像密集,幾乎每個主觀迫切客觀又不太寒磣的“驢”哥哥和妹妹們都能不虛此行。而物質過剩的人會誇張地大呼風情萬種的陽朔這是塊“淨土”,並一廂情願地把陽朔當成了他們的“精神家園”。理性務實的人說這條“洋人”最密集的街道是中國最完美的“英語角”。當然,對於謀求涉外婚姻的女青年來說,西街之於廣州淘金路、上海衡山路顯得更加順理成章順水推舟。據調查,西街是中國涉外婚姻比例最高的一條街。 可在像我這樣一個幻想豐富,天性懶惰卻仍然渴望發財,但時日無多的大齡女青年眼裡,陽朔是塊熠熠放光的淘金樂土,也是中國旅游產業發展的縮影。我以我近10年來每月一次的造訪的頻率,見證著陽朔的發展和變遷。 西街的變遷 以廣州為圓心西行500千米,約7小時車程便來到了陽朔,據無聊人士統計,平均每周會有10輛大客車,合計1500個廣東人來到陽朔,不包括駕車族,打“飛”族。站在這條燈紅酒綠摩肩接踵的西街上,宛若來到了“北京路”,也可以把它當成“上下九”,所以,廣東人毫不見外地把陽朔當成了自己的“後花園”,而當地人則把周末當成了“鳥語(白話)花香(賺錢)”的好季節。 世上本沒有街,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街。 1997年以前的西街是寂寞的,姿態是另類的,這裡聚集的大多是國外的背包客,國內少數自命不凡的行為藝術家、流浪詩人、先鋒文學青年、搖滾樂歌手,據說大麻這種東西在當時的西街曾風靡一時。那時在開店的人不多,主要是有點閑錢的外國人,比如旅行者吧的澳大利亞人阿泰、紅星特快的新加坡人阿利。 1997年以後2000年以前,國內背包的自助游運動風起雲湧,一些身上穿著硬邦邦的GORE—TEX外套,腳上套著高筒野外靴,腕上帶著那有海拔計、溫度表、指南針的拉風酷表,身上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來的亂七八糟金屬道具的“驢子”們開始叮當作響,雄糾糾、氣昂昂的立在西街。如今老西街的淘金者大都是由當時這些有遠見的“驢子”演變過來的,在這兒開店,符合了他們好逸惡勞的天性和小富即安的欲望。 而讓陽朔真正沸騰起來,成為淘金熱土是在2000年之後,國內大小旅行社開始追捧陽朔,比起矯揉造作的窮背包客,那些跟在小黃旗後面的人往往出手闊綽,各個都像大款。加上廣州到桂林公路的翻修提速,前面提到的“鳥語(白話)花香(賺錢)、摩肩接踵”局面的出現,使西街的人員構成迅速復雜了起來,除了面容古怪的“驢子”,“西裝革履”也跟粉刷一新的仿古西街相映成趣。商業形態呈多樣化趨勢。除了老牌的酒吧、客棧、CD店、工藝品店,出現了粵菜館、按摩房、美容美發店、小型超市、洋快餐。西街由一條文藝街做秀街,演變成現在地道的商業街。以至於一個叫“寂寞逃兵”的驢友在網上悲憤的痛訴“濃妝艷抹使西街成了一個年老色衰的婊子”。他甚至對中國整個“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強烈質疑。 陽朔淘金者各階層分析 毛澤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有人的地方就有階層。我以我6年來身體力行的深入調查,和屢戰屢敗的淘金經歷,試圖通過對陽朔淘金者各階層代表人物的畫像和分析,明晰每個階層的創業者的局限、優勢,希望給中國的旅客投資市場留下寶貴的研究資料。 第一階層:財大氣粗的莊家。代表人物:劉永好基本特征:有錢有勢有背景,有政府機關系(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善造勢,懂包裝,舞劍經營,意在地產,買進大籌碼,低吸高拋。目前狀態:靜觀其變案例:2002年4月,劉永好買斷桂林山水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揚揚,一貫撲風捉影的媒體在這件事兒上版本不一眾說紛紜,有的說劉出了10億,有的寫是千萬,還有的寫是500萬,本來說整個桂林山水,後來又有人說只是遇龍河地區。一年多過去了,遇龍河還是那副樣子,陽朔也沒有因為劉永好有任何的變化,只是在2002年遇龍河畔,時常能聽到轟隆隆的聲音,附近農民說,這是劉永好在炸山,劉准備把遇龍河圈起來收門票了,村民還繪聲繪色描述說門票暫定為30元。可劉永好的山炸不了不足一周就擱下了,人們照樣在那片陽光下自由的騎單車,徒步,漂流。事實上,據陽朔國土局某官員酒酣耳熱時向筆者透露,劉在買斷遇龍河景區303畝土地的50年經營權上,到目前為止也只出了70萬。那官員又透露,目前又有一個什麼集團盯上了陽朔電影院改造性開發項目,正在接洽之中。好比哥倫布航海,發現一塊新大陸就據為己有一樣,劉搶先圈了地並明智的選擇了等待。忠告:此階層之打擦邊球、黑箱操作等手法,非我等小投資者玩得起。 第二階層:深謀遠慮的小資明星代表人物:原始人吧的阿台,扎西德勒藏飾陳輝,“我家”老伴北京人李樹等等原老西街上的小老板們。基本特征:西街小資的靈魂。背景清白,小有品位,基本出身於背包客。有群眾基礎,網友驢友義務網上及民間口碑相送,常被電視及報紙等傳統媒體描述為“毅然放棄都市生活的。”“追求心靈的安謐、自由。”“不為生存,只為生活。”等等。目前狀態:大部分已安然撤離,少數謀求多元化發展。案例:原始人老板阿泰是澳大利亞華裔,90年代末投資五萬在西街開酒吧。當時80平方米的酒吧租金約為2萬元人民幣/年,2002 年租金漲到6.5萬元一年,目前年純利約10萬左右,轉讓價約為20至25萬。2002年起,阿泰開始尋求其他投資,比如北上湘西鳳凰考察,南入興坪買地等。今年果斷地轉移目標客戶,放棄小資、背包客,加蓋白玉蘭酒店,直取國內外商務客人。手法是跟各大小旅行社結成利益共同體。認識扎西德勒藏飾老板大概4年前,此君長發飄飄,卓爾不群,言必談西藏。對任何工業化、現代化的方式和手段表示不屑,曾對無數妹妹們表示過他決不上網,也不用手機,泡妞的招牌話是:“如果你們想我了,就寫信吧,我喜歡紙在手裡的質感”,大概2002年底時,憋不住了的他,不僅買了手機,還搞起了電子商務。2003年初時開始跟朋友合伙做起了探險旅行社,以徒步和攀岩為主。曾經熱情邀請本人加盟,合作方式是我在廣州幫他輸送客人,利潤三七?或二八?,不記得了。可即使他做了這一切,也不防礙本人在內的妹妹們對他的一如既往一往情深。誰又喜歡一成不變呢,更何況是帥哥。據悉,目前此帥哥已殺入湖南,從事房地產業。所以此階層成功的主要因素便是審時度勢。忠告:務必在陽朔開發的鼎盛時期(3年之內)高價轉讓店面。 第三階層:人雲亦雲的追隨者。代表人物:洪其拉甫、龍民酒吧等新西街投資者基本特征: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地方做了件錯誤的事兒。目前狀態:苟延殘喘中。案例:如果說西街是市場經濟的自由產物,新西街就是政府干預下的怪胎。2002年時,陽朔政府在西街旁邊造了條新的步行街,取名是新西街。記得當時的招商條幅上打著“一鋪養三代”的字樣。今年4月在新西街上第一次見洪其拉甫的小老板時,他的店剛剛開業,學美術的他精心地把8平方米的小店裝飾一新,並興致勃勃的跑到新疆哈什進了一批巴基斯坦的銀飾。小男兒對他終於能有自己的店感到滿意,可2個月後他就覺得不對勁了,對面大排擋的生意越來越好,可他這麼有品位的東西怎麼就沒人買那呢。而老西街上比他這兒貴三倍的東西都賣得動。我告訴他這是新西街的商圈不行,政府造好它,沒有規劃,一賣了之,街上做什麼都有,你賣這東西本來就是賣的一種感覺和品味,是需要氛圍的。沒人會在被煙熏火燎大排擋包圍著的地方,買一個昂貴的感覺。來自珠海的一個小伙子,幾乎就是被這個新西街的開發商騙來的,高價租給他一個偏僻的鋪位,並許諾這個鋪位周圍未來一定是酒吧,會形成新的酒吧圈。小伙子守了一年,快守不下去了,每天長吁短嘆,不知哪天能把店轉出去。忠告:盡快把店鋪打扮成營利性成長性俱佳的商鋪,脫手給不明真相的新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