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遍游記(二)

作者: 銳的笛

導讀黃山有三條索道。十多年前,我初上黃山,已經有了雲谷索道。眼前的這條太平索道是最後建成的一條,也是最有內容介紹的。它全長三千六百米,上下落差七百米,是亞洲地區行程最長,落差最大的車廂式索道,也是在行程中,車廂外景色最美的索道。只是北大門的進山游客遠比東,南二大門的少,因此索道運行的班次也較少,錯過了時間,就會影響當天上山的游程。先買 ...

黃山有三條索道。十多年前,我初上黃山,已經有了雲谷索道。眼前的這條太平索道是最後建成的一條,也是最有內容介紹的。它全長三千六百米,上下落差七百米,是亞洲地區行程最長,落差最大的車廂式索道,也是在行程中,車廂外景色最美的索道。只是北大門的進山游客遠比東,南二大門的少,因此索道運行的班次也較少,錯過了時間,就會影響當天上山的游程。先買好了索道票,已經是今天最後一班的了。離開車時間還有一小時多,坐在候車室休息時,又想到了“飛龍景區”,心中不免有些遺憾。若有可能,在上山之前,去那個有流泉飛瀑的地方的飛龍峰走一趟,該有多好啊!可那樣,肯定會影響今天上山,還會影響明天游西海大峽谷的體力。何況到目前為止,我還沒弄明白那個景區路有多遠,該怎麼走,會消耗多少體力,是不是包含在黃山門票內的黃山景區。也許不帶些缺憾的旅游不是完美的游程,也許黃山在引誘我下次再來。索道要發車了,我登上車廂,挑選了一個靠北的邊座坐下,在這裡,能看到東,西,北三面的外景。車廂很寬大,估計能乘近百個人,可現在游客還沒超過一半。出現車廂緩緩離開站台,聽到有人在作講解:松谷索道站是建在疊嶂峰上,山上的出入口丹霞站建在松林峰,兩峰是黃山三十六大峰中,分別排列在三十一和十八位的山巒。。。。。。車廂東面現在能看到轎頂峰,書箱峰,雞公峰;西面的遠山是引針峰,九龍峰,翠微峰,這些山峰,除了九龍和翠微外,都是三十六小峰中的山峰。。。。。。還有一座獅子峰,是屬於三十六大峰的,在車廂到達前的東面能看到。。。。。。我一面用耳朵聽著講解,一面不停的移動著手中的攝像機。車廂外的景色美絕了:大片的白雲在走,小朵的雪雲在飛,這裡把近山的腰給圍住了,那裡把遠峰的頂給擋上了。雲彩在幫著山巒和游人捉迷藏。幸好我用了數碼機的攝像功能,如果用了照相功能的話,快門還來不及按呢。從車廂出來,踏上松林峰,就忙著尋找通往丹霞峰的石階道。從丹霞索道口到丹霞峰只有半公裡,明天清晨,要摸黑上丹霞峰看日出的,現在順便不把路的方向弄清楚,到時候會傻眼的,誤了時間,就看不到日出了!探明路情,按計劃先到排雲樓賓館,安排好住宿,放下滿滿當當,嘟嘟囔囔的行囊,就趕緊向排雲亭走。只要不是雨天,排雲亭的黃昏,永遠是黃山最擁擠的地方。誰讓它是觀看日落,雲海的最佳處之一呢。別以為有了丹霞峰,這裡會分流,一點兒都沒門。散客可能會分掉幾個,旅游團隊呢?一個都不會少。團隊是不去西海的,至少現在是。果然,觀景台上人頭攢動,石壇,石階和靠邊的地上,都有人坐。游人們等待著,休息著,交談著,盼望著落日的來臨。我也進入了人群之中,借著自己是女的光,在石壇邊擠了個座。排雲亭前風景依舊,而我卻百看不厭。遠處山峰上的巧石是靜的,亭台前懸崖間的雲彩是動的,排雲亭的魅力就在於動和靜的結合,使游人眼中的圖像時刻在變。就如我像冊中的排雲亭,沒有一張靚照是相同的。天邊一抹一抹的雲層漸漸紅了,亮了,雲層之間的那個大紅球,慢慢的向遠山的峰尖落去,由金紅變成腓紅。。。。。。最後墜到山峰背後去了。吃過晚飯,早早的躺到了床上,明天將是這次旅程中,最關鍵的一天,為了明天,馬上入睡。。。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