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月中旬今年第一號台風“珍珠”光顧福建後,嘩嘩啦啦, 紛紛繞繞的雨水就下個沒完沒了,下得心裡灰灰澀澀地也要長了霉。好在尚有6月3--4日一次快樂的周末出游,倒是給沮喪低迷的雨天心情平添幾分歡欣的回憶。
古雷----雨中看燈塔
出行的第一站是古雷。慕名古雷已經很久了。傳說中的它有著最美麗純淨的藍天,細沙和海水。當然還有最新鮮的海鮮。因為鮮有游人,故天地自然,民風淳樸。
古雷半島位於漳浦的南端,三面臨海,地圖上它狀似一個手指伸入大海裡。島上有個古雷山,據說古雷得名正是出於此。舊縣志記載,古雷山原作鼓雷山,以“潮音時至,聲如鼓雷”得名。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古雷山高聳海濱,形狀如螺,故稱高螺,雅稱為古雷。
一路驅車沿漳詔高速公路行駛,至杜潯出口下高速。本還陰晴交雜的天開始變臉了,時大時小的雨點迎面撲來。在杜潯前往古雷島的路上,不時能看到村舍邊,路頭上處處長著野生半人高的仙人掌;還有生機勃勃狀似劍麻的野生植物;但也見到不少傾斜或已傾倒的樹木,半淹沒在水裡的菜田,倒塌的紅土山坡。。。這都是台風“珍珠”帶來的後果。
雨越發地大起來,車過漳浦岱仔鎮後,前往古雷燈塔的路越發地狹窄,最後僅沿一條單向小路前行,恰容一車車身寬度。終於看到燈塔了,它屹立在古雷島最高的山坡上,瓢潑大雨澆打著它的身軀,山腳下是翻滾的海浪。多次在“驢友”的照片裡看過古雷的燈塔,那都是拍攝在大好晴天裡,白色的巍巍燈塔映襯在廣闊藍天的背景裡。可是大雨中的燈塔又有幾多游人能看到呢?
燈塔正面處立了一方黑底金字的小碑,上書“古雷頭燈塔”五個大字,記載了該燈塔1992年6月開工,次年12月竣工。地理位置:北緯二十三度四十三分十七點八秒,東經一百十七度三十五分十六點二秒,燈光高度:在平均大潮升上一百十四點三米。
繞著燈塔轉了一圈。仰頭看雨霧中的燈塔,它默默無語,它已經習慣了無論陰晴雨雪都要盡忠職守,它要給大海裡迷途的人指引方向。人生也是這樣,不管什麼天氣,心裡都要有一座正確的塔標指引方向。
趙家堡----人間自有桃源在
趙家堡亦稱趙家城,位於漳浦湖西鄉碩高山下。這個貌似普通的鄉間城堡卻述說了一個沒落皇族的數百年故事。
趙家堡內多是趙姓居民,他們的祖先是南宋閩衝郡王趙若和。宋朝滅亡,趙若和為了躲避元兵追殺帶領侍臣族人一路南逃,最後躲至這偏遠鄉間築城而匿。城堡依山勢而建,南高北低,其周長1082米,面積約半平方裡。為了緬懷早已大江逝去的皇家氣脈,趙氏皇族處處仿照宋朝故都汴京,把這個趙家堡建成一個微縮的汴京。不僅在建築格局上,而且在樓群命名上也別有用心。汴京城設有外城、內城和大內三重,而趙家堡也依此建築了外城、內城和完璧樓三重。其中完璧樓取“完璧歸趙”之深遠寓意。城堡外壘石砌東西南北四城門,6米高的城牆上還設有垛口。這不僅建的是一個防御城堡,也給殘存的趙姓皇族圈起了一個世外桃源。
城外不管今昔是何年,城內是一片綠草菁菁,落英繽紛的恬然農家景像。老婦悠然地汲水做飯,炊煙裊裊;頑童嘻戲打鬧,奔跑追逐;山羊尋覓吃草,白鵝綠水撥清波。。。村舍,石橋,小亭,古井,石磨,拴馬石,飲馬槽。。。一切都好像停止的歷史,不禁讓人想起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似乎這就是傳說中的世外仙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往來男女,怡然自得。
流連了數小時,緩緩出城去。天空又開始下起雨來,倒是很應這個景致。雨水灑落在這個古城上,“雨打梧桐響清秋”,只不過梧桐換成趙家堡內的芭蕉,季節變換成夏天,一樣有些許落寞的詩意。
六鰲----鬼斧神工自然成
之前只知道去六鰲看“抽像畫廊”,以為是去看藝術家的抽像畫大作,接受熏陶。不料畫依然是畫,不過作者卻是偉大的大自然。
地點在距漳浦縣城約45公裡的六鰲鎮新厝村,欣賞的是在海邊自然天成的風化花崗岩風光。這是一處奇特的自然景觀,面積不過0.5平方公裡。奇形怪狀的花崗岩巨石散布在海邊,石頭方圓皆有,似怪獸,似巨球,有龜有兔,有的特立獨行,有的延綿數十米。神奇的是在長期海浪衝刷和風吹日曬的風化作用下,岩石多呈白色,岩面上布滿了赭色,鏽色的線條。遠望去,溝溝壑壑連接成片,線條也生動起來,宛如一幅渾然天成的巨幅抽像畫。細分辨,畫中有奔騰的駿馬,有蜿蜒的巨蟒,有笨重的大像,有婀娜的飛天。。。不禁讓人驚呼大自然的奇妙。
這兒的海灘也秀美異常。沙子潔白細膩,海水湛藍清澈。因為少有游人,倒也維護的還好。希望這樣如畫的美景長駐人間。
出游花絮----吃,住,行
吃:我等皆是饕餮之徒,所到之處除了游玩,發掘美食也是一大樂趣。
在古雷,野生鱸魚熬湯,僅靠少許鹽就調出鱸魚之鮮美,湯色白而醇厚,魚肉甘美。
在漳浦,白斬鹽水鴨肉質豐腴;鐵釘螺雖小味美;炸魚仔一口不知吃掉幾多小魚,善哉善哉;更有清燉野生虎鰻大飽眾人口腹之欲,湯色濃香撲鼻,肉質細嫩。
在六鰲,鹽水海蝦清甜;鯊魚肉片好吃(第一次嘗到魚肝,嘖嘖);就連普通的花蛤湯,只加姜絲鹽粒就足矣。
游玩途中發現楊梅長成,跟果農談好價,眾人入楊梅林邊吃邊摘,一大樂趣。回家後將新鮮楊梅泡入白酒,家中老爹大喜。
返程途中特意驅車到龍海市白水鎮,此地以手工生產各類花生糖出名。我等摸黑尋路到一家最出名的家庭作坊,一對和氣夫妻好似家人一般接待我們,泡茶聊天,隨意試吃,我等大樂。
住: 3日晚入住漳浦綏安鎮麥市街“漳浦賓館”,巧遇北京一攝影組來漳浦開拍電影《公僕》,主人公是兢兢業業的人民公僕谷文昌,向他致敬!次日清晨我家豬豬早起溜達,見攝制組成員在賓館門口分發早餐,他也冒充群眾演員領了豆漿肉包麻花,好在驅於良心主動付錢。此為大家一路笑談。
行: 此趟出游恰逢台風過後,一路驅車發現道路積水,山路泥濘。甚至在六鰲,車輪還深陷於一大泥坑。眾人下車赤腳推車,又尤以我家豬豬出力最多,予以表揚。
雖然此趟出游美中不足就是天公不完全做美,一路或雨或晴,但是心裡的快樂一點都沒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