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西北之兩湖——黃河源

作者: lilyw

導讀黃河之源——湖、寺、野生動物 一夜安眠,令我們懷疑這裡的海拔高度是不是測錯了。早6:20才能出發,一路顛簸行進。路況不好但也沒有想像的差,雖然我的頭被撞了幾次。一望無際的草原,偶有黃羊遠遠地跑過,優雅的姿態讓我們以為見到了藏羚羊;還有野驢在河邊飲水,水邊的鳥兒也還成群地棲息未起,偶然的飛翔就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但卻讓人捕捉不暇。就留給 ...

黃河之源——湖、寺、野生動物

一夜安眠,令我們懷疑這裡的海拔高度是不是測錯了。早6:20才能出發,一路顛簸行進。路況不好但也沒有想像的差,雖然我的頭被撞了幾次。一望無際的草原,偶有黃羊遠遠地跑過,優雅的姿態讓我們以為見到了藏羚羊;還有野驢在河邊飲水,水邊的鳥兒也還成群地棲息未起,偶然的飛翔就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但卻讓人捕捉不暇。就留給眼睛吧,就留給記憶,走過,看過,體味過,最重要,不是嗎?

鄂陵湖寬闊的湖面漸漸映入我們的視野,黃河與湖水分開的界限讓人奇怪地清晰,湖水清藍,河水卻開始泛著黃意了。湖邊還有以前留下的黃土牆,成為我們非常好的拍照背景,在這裡,開心大笑、擺著各種pose,都是想與這片藍天共存,與這湖碧水同艷。人與自然、動物與自然在這裡才真正實現著和諧共存。然而在回程的時候我們也在慨嘆,這樣的和諧能保持多久?路已經在修,今年10月可望完工,那時到瑪多會非常方便;而瑪多到牛頭碑的路已經初步形成,總有一天會被鋪成柏油馬路,游人總有一天也會如織,這裡的經濟會發展,瑪多不再荒涼,然而自然呢?怎麼可能如初的潔淨完整?真是矛盾啊。

一如我們,最想去的是那些少人往的地方,而多去一個人就多破壞一些那裡的原始和單純。回京,聽說小五台封了,不去管報紙說什麼,單說那次登頂東台途徑1700營地,本來那周圍是一人高的花草,非常漂亮,但就在路徑的兩邊,糞便滿地,令人不得不掩面快行。而這些,都是些自詡戶外的人留下的啊。所以真的想問問大家也問問自己:當我們打著“除了腳印什麼也不留下”的旗號的時候,我們到底對那裡做了什麼?!小五台的塑料垃圾也不時出現啊,因為體力,因為覺得肮髒,我也並沒有低下頭撿起它們裝入背囊。

此後一直沿著湖邊行進,翻過一個又一個山坡,天越來越高,水越來越藍,浩瀚的湖面讓人以為來到了大海的身畔,無論是去途還是歸程,我們的眼睛都舍不得離開湖面、離開藍天。


牛頭碑在一個相對高的山頭上,另一側可以看到扎陵湖,據說路更加難走,如果堅持要去至少1000元。牛頭為銅鑄,直逼瓦藍的天空,哈達與經幡飄揚在四周,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這一路最該濃墨重彩的是無人提及的寺廟。寺的規模非常小,如果非要說的話其實只有一座白塔一座勉強可以認為是主殿的房屋,但是四周是虔誠的信民積年累日用瑪尼石堆砌的石塔、石堆、後牆以及無數無數的大型經幡群。在平坦的原野上,孤單地神聖地存在。由遠及近,震撼也越來越強烈。該怎麼描述呢?我們走在經幡之中,走在瑪尼石牆旁,也無法體會出藏族人民的信賴、祈禱之萬一。


湖固然美麗,天固然澄澈,然而吸引我們來這片土地的最大誘因其實是這裡的民族特質和風土文化,是這種奇妙的融合造就了藏域高原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和向往。

這裡還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電站。看看,人類的活動和對自然的改造與海拔無關。所以如果有一天我們開始在珠穆朗瑪上建造個什麼工程也不算是奇怪的事情。那個水電站的水泥石碑上停駐著雄鷹一只。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