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幾人縱談人生夢想,第一位說:我要發財,得錢十萬貫;第二位說:我要成仙,騎鶴上青天;最後一位慨然道:我要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二千四百八十年的歷史,使揚州這座“淮左名都”成為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從隋煬帝開運河賞瓊花的奢靡到李白、杜牧詩中的憂傷,從史可法“揚州十日”的慘烈到康、乾二帝六次南巡的盛世繁華,都給這座城市留下了別樣的風情,讓我對這座城市充滿了想望與期待!一:景點篇1:瘦西湖和盆景園:“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占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確實,瘦西湖的美正在於她的蜿蜒曲折,一如仕女腰間的飄帶,逶迤流去,飄逸而嫵媚。瘦西湖的風情更在於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古城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也一直有著“翰墨園林”之稱,十裡瘦西湖,有二十四橋、五亭橋、白塔、大虹橋、小金山、徐園、吹台、月觀等名勝,每一處都有著動人的傳說或優美的詩詞佳句。沿長堤走去,一邊是弱柳拂岸,碧波蕩漾,一邊則是花團錦簇,清香撲鼻,一路分花拂柳,經釣魚台、五亭橋、白塔迤邐而至二十四橋,果然是“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風光旖旎,讓人流連忘返。過了二十四橋再往北就沒什麼景點了,但是少了游人如織的喧囂,反而更能體會瘦西湖的沉靜。沿湖的東岸走到盡頭,是孤立於水中的小吹台,古時的樂師在這裡吹彈笛蕭箏琴,樂音借水波遠遠傳去,這樣的場景該是最適合在月朗風清的夜晚出現吧。盆景園其實也是瘦西湖的一部分,雖然並沒有很知名的景點,但風景同樣宜人,特別是園中的瓊花,開得比瘦西湖更多更燦爛。 “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的揚州市花瓊花,乃稀世名花,一般在每年公歷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花,盛花期僅約半個月,白如玉盤,香氣沁人。有“揚州瓊花,世間無雙”之譽。 瓊花的美在於它那與眾不同的花型。其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圍成一周,環繞著中間朵朵白色珍珠似的小花簇成的花蕊,微風吹拂之下,輕輕搖曳,似八仙起舞,仙姿綽約,無風之時,又好似八位仙子圍桌品茗聚談。這種獨特的花型,是植物中稀有的,故而世人格外地喜愛它,並美其名曰:“聚八仙”。瓊花的美,是一種獨具風韻的美。它不以花色鮮艷迷人,不以濃香醉人,每到春夏之交,自然界一片姹紫嫣紅,瓊花卻花開潔白如玉,風姿綽約,格外清秀淡雅;瓊花的美,還在於它那頗富傳奇色彩的迷人傳說。相傳瓊花是揚州獨有、他鄉無雙的名貴花木,連隋煬帝也不遠千裡,大征民工修鑿運河,一心要到揚州來觀賞瓊花。但當運河開成,隋煬帝坐龍船抵達揚州之前,瓊花卻被一陣冰雹摧毀了。接著隋政崩潰,隋煬帝死於揚州。因而有“花死隋官滅,看花真無謂”的說法。也許如此,瓊花才博得歷代文人騷客的贊嘆。瓊花正因這些傳說和贊詠而揚名於世。世人因此視瓊花為稀世奇花異草,視為人間少有,天上仙花落人間的仙葩,並把能夠到揚州一睹瓊花芳姿引為人生快事。在揚州歷史上出現的“三春愛賞時,車馬喧如市”的賞花盛況,即是這一反映。2:個園因園主人認為竹本固、心虛、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又因三片竹葉的形狀似“個”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的句意命名“個園”。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道出了園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個園就是以竹石為主體,以分峰用石為特色的城市山林。個園的假山采取分峰疊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的石頭,表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比如用石筍來像征春天,用赭黃或赤紅如染的黃山石堆砌成外形高峻突兀的秋山,等等,號稱四季假山,為國內國林惟一孤例。個園的植物以竹為主,各種形態各異的竹與石組合在一起,形成園林中頗具特色的竹石小景。
秋山中還有一條撲朔迷離的山中立體游覽通道,它不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體的盤曲,要緊記“大不通小通,亮不通暗通,直不通彎通“的口訣才能順利走出哦。蘇州木瀆的嚴家花園也有一個四季園林,雖小巧卻也別具匠心;個園的面積是前者的數倍,更因其主人的財力使個園有著更為恢弘的氣勢和更多的細節和亮點(園主是大鹽商,據說他家的一個戲班子就有300號人),一定要做好功課或緊跟導游才能好好體會。3:何園何園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園林,它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復道回廊。復道回廊是何園建築的一大特色,全長430米,並把整個後花園的主要景點和玉繡樓貫穿起來。它分上下兩層,形成立體面,起到分離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建造立體交通的思維。漫步復廊裡欣賞全國美景,還可以觀賞到水心亭上的戲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還有一個另人印像深刻的景點是“白天的月亮”,其實就是光線通過假山的圓洞投射到水面,看上去就像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一般,確實很像哦。4:此外還有平山堂和漢墓因為時間的關系沒去成,是此行的一大遺憾。特別是漢墓,據說有現今保存最完整的西漢帝王諸侯的特殊墓葬——黃腸題湊,還出土過完整的金縷玉衣呢。5:綠楊旅社之所以把它歸入景點篇而非住宿篇,是因為覺得它實在是適合參觀而非住宿(條件實在差了點)。綠楊旅社的原址是清末的一家妓院,現在的綠楊旅社保留著民國初期重建時的樣子,與清末初建時已經大相徑庭了。在窄窄的小胡同裡須仰視才能看全三層高的旅社門臉的全貌,中西合璧的樣子,大門在中間,高高的,旅社裡邊是四邊合圍的天井,上通天下通地,兩側有木質扶梯拾級而上,窄窄的陡陡的,每層走廊呈回字形,均為木結構。二三層樓臨門臉兒街的客房都有小涼台,圍以綠色鐵欄杆,可憑欄俯瞰小巷。百來年,來往於揚州的達官名流富商大賈,無不下榻於綠楊旅社,很多的名人在這裡住過,三四十年代就有蔣介石、孫 科、孔祥熙、陳 毅、鄧穎超,還有文學藝術界的郁達夫、周作人、王少堂、李仲南、易君左等人在這裡住過。其實揚州本身就是一個大景點,市中心就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築和歷史遺存,唐代的石塔;宋代的四望亭;明代的文昌閣,正可謂“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更有那鱗次櫛比的老字號,微微泛光的青石板路,還有那仿佛縈繞在飛檐翹角間的詩風詞韻~~~~

(白天的月亮)

(綠楊旅社)

(瓊花)

(吹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