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2006年6月6日)在這個極度受壓的日子,把這篇游記開個頭.13天的旅行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居然從沒想到過開始落筆.工作時得不到閑暇,回到家中又沒設備,一拖再拖,這篇能不能完成,是不是會有與歐洲游一樣的命運,只得看造化了.對雲南這塊土地向往之深,以至於從最初的激情到若干年後的實施,時間已經把我磨得快沒感覺了.今年終於得以成行,也是因為鑒於前年新疆的成功經驗,打算再經歷一次行軍式的艱苦游.昆明昆明沒有給我任何驚喜,沒有時間去石林,也就隨便在周邊走馬觀花地看了一些.無論是世博園還是西山,沒一個留下好印像.剛下飛機時,已經是深夜11點多.讓出租司機帶我們去個地方落一下腳, 因為第二天一早就要出發.好像我們的預算在他眼裡太低,就把我們拉到了火車站附件的一小片髒髒的私人旅地帶,說是第二天坐車方便.管不了那麼多,跟了那個招攬生意的婦女看了下40元的房間,走過樓道時掃過一眼房門開著的房間,幾個民工蓬頭垢面地和一堆行李擠在一起,一股股臭味直鑽鼻孔,簡直是個收容所!看不下去,算了換地方.沒想這個地方是大家鄰裡有錢一起賺的,那個婦女把我們介紹到了隔壁另一家,60元的房間,一切照舊,只是沒有臭味,飛機坐得太累,背包在肩上太沉,於是就合著衣服在潮濕肮髒的床上睡了一晚.謝天謝地,第二天終於來臨了,立刻奔到火車站旁的長途汽車站,一問居然沒有直接到寧蒗的車.該死,我知道網上查時沒有說這個汽車站有去那裡的班車,不過昨晚問的司機說這個車站最大,什麼車都有.也就相信了.結果….結果白住了一晚爛房間,還得去別的車站啊.再次打車去西區汽車站,根據網上時刻表,應該有一班晚上出發的車.果然,分秒不差,有一班去寧蒗的長途車.萬幸!售票員說第二天早上10點就可以到.哈,不錯,可以直奔瀘沽湖啦!長途汽車趣遇繞過麗江直奔瀘沽湖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不用中轉麗江,浪費時間.正在慶幸這個決定做得正確時,坐在身後一個年輕的本地人湊過來跟我聊天,並告訴了一個如雷轟頂的消息:這趟車要開20個小時,因為經過某段路口時不能開,要等到某個規定的時候才能開!徹底絕望!我算是個能吃點苦的人,不過在一輛味道樣,臥鋪不怎麼舒服,被子不怎麼干淨的車裡窩上20個小時,是人做的事嗎?氣急敗壞地再三跟司機確認,沒錯,司機若無其事地說,是要等…啊…崩潰中.無奈中癱在窄窄的位子上.剛出發,睡在左右上鋪的兩個小伙子也把頭探出來,開始跟我搭話.不外乎聊聊哪裡人啊,去哪裡玩啊之類的.慢慢地後面鋪位的人也開始搭話進來.天啊,原來身邊一圈的是一群來自寧蒗的彝族人,正好外出打工一起回鄉.這幫家伙一個個都健談.說出來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比如說.一個看上去年紀很輕小伙子說,現在去瀘沽湖是最好的時間了,春天啊,一切花啊樹啊都是最美的時候了(心裡一樂),不僅如此,每周還有一次坐直升機觀光的機會,80塊錢坐一次(疑惑中,只見過在香港有這種對游客的服務,想不到瀘沽湖旅游已經發達到這種程度啦?!).又有一個年紀較大的男人說,那個在我隔壁鋪位的人為了給自己的小孩籌集治大病的費用,去昆明打工,沒想到錢沒賺好,老婆也病下了.不得不急忙回老家,連車費都是幾個老鄉一起幫著湊的(靠,這麼可憐,真想從口袋裡摸出10塊錢給他,看他一直也沒吃過什麼東西,人又這麼瘦.可惜必竟是陌生人,算了).那個說要開20個小時車的小伙子問我從上海到這裡的機票多少錢,我告訴他是3000多塊時,他那口氣像是我在說天方夜潭一樣(我倒,剛才有人還在說連直升飛機旅游都有了呢,怎麼會聽了三千塊像三百萬一樣).最後,聊完了,一前一後兩個人開始唱起了山歌.先用自己的土話唱山歌,再用口音濃重普通話唱那些老掉牙的流行歌曲.不會吧.什麼意思啊,搞得我像要跟他們要對歌似的.不過也總算唱得不錯.算不上噪音.夜深了.半路上停下在一家髒得要死的路邊餐館休息了一個小時,又上路了.不知這是條什麼爛路,一路顛得連打鼾的聲音都沒有.朦朧中好像也沒有特別長的停頓時間.等到抬眼看到窗際泛出了亮光時,已經是早上4,5點了.還有10個小時啊.車子又開了一陣,駛進一個小車站.車上有些人開始下車.我還是睡我的床鋪,看我的書,過了一會兒,情況有點不對,人越走越多,連那幾個彝族人也開始松動了.我對那個20小時的人說,你們到啦?那家伙說是啊,我說,還蠻快的嘛,他說,是啊,你們還有幾個小時也就到了.於是繼續安心坐等,直到車裡走得只剩下我們兩人, ,司機衝我們喊道,快下車啊.這才意識到天啊,原來已經到了寧蒗了,一看表才早上6點.難道晚上我們的車飛了?急急忙忙搬行李時,司機說他選了另一條路走,所以半路沒停.我真是哭笑不得!去你的三個小時,去你的直升飛機!瀘沽湖睡眼朦朧中,馬上在車站有一輛小面包車可以拼車到瀘沽湖,於是馬不停蹄地又上了路.有些本地司機喜歡在開車時放些本地的音樂,這個司機則是個極端分子,不僅放了音樂,還把它調到最響,聽得頭都要炸了.雲南怎麼說也是產煙大省,個個男人抽煙,搞得整個車廂雲霧繚繞.按司機給的建議想逃票,結果還是被火眼精睛的門衛認了出來,乖乖交了七八十元的門票,真是斬你沒商量啊.司機把我們放在一個路口,說走一公裡就到裡格島,結果走了足足半個小時才算到.進入瀘沽湖世界的那一天,那一刻,正好是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從盤山公路上向下看去的瀘沽湖體態優雅,平靜的湖面被陽光照得泛起一大片一大片的粼光,讓雙眼辨不清到底是藍色還是綠色.四周一圈矮矮的青山包圍著它,雖然山不高,怎麼說海撥也要一二千米吧,所以白雲都是一團團低低的伏在天空,有些則是薄薄的一大片像一片魚骨.裡格島遠遠望去像一根綠色的舌頭,上面造滿了木頭屋子.走到接近裡格島的一大片空地上,那裡正在大興土木造商店,造旅館,以後這裡不知道要成為什麼樣子的商業區了.成行前一個去過麗江的朋友告訴我,黃金周的時候麗江古城裡人多到和南京路一樣.心裡一灰,於是打算在趁黃金周麗江變成南京路之前把這一塊地區游完.事實證明我們的計劃還是沒錯的,走進裡格島時,感覺裡面空無一人,靜靜的房子,樹木,湖水,走到一家地理位置最好的旅店,居然還有一間空房,30塊錢,只有極其簡陋的一些家具,不過走出房門,就面對著美麗異常的瀘沽湖,還有一長排柳樹也懶懶的揮動著枝條.真好!那裡的陽光真是熱烈直接,火辣辣地打在身上,坐在花園的露天天井裡面,看著四周的客房門前擺放著開得正艷的花朵,木頭柵欄門斜斜地支在土裡,歲歲年年地面對著湖水.幾分鐘後,實在受不了了那陽光,只好移到裡面,典型的背包旅游的陳設,一大塊板的照片,記錄著不同的游客的面孔.還有一些剪報介紹這裡的小店.此時終於可以放松下來享受點像樣的飯菜了.那個摩梭族的小姑娘好不容易聽明白我要吃的菜,這個沒有,那個也沒有,終於有了幾樣選擇,做出來的味道簡直可以直接喂雞!最可笑的是,剛喝了一口啤酒,頭立馬暈起來,不得不橫到床上去睡覺,不會吧,難道這是高原反應???這也太快了吧…一小時後,酒醒了,於是跟老板娘討價還價坐趟傳說中的豬槽船,在湖上蕩漾蕩漾,感受感受.由於感覺老板娘要價太高,所以沒聽她建議的坐到落水島,而是到中途下來,自己走過去.反正咱有的是體力,嘿!坐在船上享受著純自然的美景,拍拍照片,聽聽流水,看看又醜又胖又力大無比的摩梭船娘們,真是種好感受. 此時化石朋友從上海發個信息過來問候,於是回給他:現在剛到瀘沽湖,喝了一口啤酒就醉了!聽得他那個羨慕哦!20分鐘左右後,我們被放到了看似荒地的小沙地,說順著什麼方向走就可以到公路,再走一小時就可以到落水了.陽光真的很強,流著汗在樹叢中穿行了一會,四周無人,放膽行路,哈哈.還好在路上搭到了路過的出租,5塊錢一人輕輕松松到了落水,那裡正顯著一片蕭條的旅游業的景像,一切都像是門庭冷落的樣子,真讓我懷疑是不是黃金周快到了?無論如何,這也反映這裡的旅游業其實還很待改進和規範!東游西逛地晃了一圈,無聊了正打算走回去.呵呵又搭到了順風車,一個來自廣東的老板正好一個人在這裡玩,於是聊聊了各自的計劃,聽我們說裡格那裡環境好,就和我們一起來看看晚上住的房子,結果由於太過簡陋而放棄.裡格島又讓我們經歷了經典的瀘沽湖之夜的美麗.日落雖不算完美,可也意境悠遠.我們登上了一座小山頭,拍到了湖島合一的全景,與卡拉庫裡湖完全不一樣,卡湖是個是艷麗的絕色女子,而瀘沽湖是個清秀剔透的少女.燈火點起時,半慫恿半好奇的參加了篝火晚會,5塊錢的摩梭服,10塊錢的門票,雖然被斬無疑,不過也算領略了一下那裡的民族風情.有個高個的男人長得還很西部的樣子,像南美偶像劇的猛男,呵呵.一切很美好,可惜摩梭人眼中流出來的完全是對錢的渴望的眼神.麗江天啊!這跟南京路,徐家彙真的有什麼區別啊,千篇一律的商店,游人如織,完完全全的商業圈.只有個別身著披星戴月的納西服的老太太們在人群中穿梭時,才想起這裡是麗江!這裡的食物服務都非常的差,起碼的服務意識都是沒有的,商人們眼中認識的只有錢!麗江有兩個地方值得一去.在老城裡,向上爬到地勢高一點的地方,找個景觀好的咖啡店,坐下來看日落中的古城,陽光灑在磚瓦上,一片金黃,美不勝收!是一個收拾心情的好地方.另一個地方是出麗江外的郊區,綠樹成蔭,湖光山色,像是童話中的景色的東方版.迫不及待地離開了麗江,一路北上香格裡拉.香格裡拉有趣的是,在香格裡拉我們找到了一位納西族的司機.人看上去很忠厚誠實,三四十歲的樣子.開一輛干干淨淨的老式桑塔那.說自己是在水利局工作的,現在正好有假休,所以出來順便帶帶客.他的普通話說起來一字一頓,有些發音勉強湊合,聽上去有點別扭,不過看在他想努力說好的份上,我也就忍著沒笑出來.他的服務非常好,說話極客氣,溫文爾雅地像個搞研究的.談好了兩天600元去德欽梅裡來回,外加香格裡拉周邊景點.由於他服務好,後來又加了他50元小費.嘿嘿,反正是ALEX出的,老外的習慣,你讓我開心了,我也不會虧待你!於是大家開開心心地說好,上路啦!時節再一次證明了對景觀的重要性.納帕海和碧塔海實在是令人失望到極點,門票卻一點也不馬虎,夠貴!納帕海其實根本就是個濕地,不過我們去的那會兒大概正好是干季,別說是海了,就連那麼幾個小池塘也是坑坑窪窪的.香格裡拉的魅力在於它的人文.它是第一個我在雲南進入的以藏族人為主的城市.一切的建築,人們的服裝還有食物都有濃濃的藏族風情.而香格裡拉古城雖然是仿著麗江古城的模式在開發,不過因為人少,感覺上要比麗江古城好很多.尤其是各種藏族的裝飾,藏族人的信仰儀式,令人神往.在香格裡拉造得最宏偉的建築要數那個高高地建在小山上的一個轉經筒了.大約有10米高,3,4米的直徑,渡了一層金光閃閃的塗料,無論男女老少,一早上就登上來開始轉它.當然藏傳佛教的寺廟也是不能錯過的.這次終於有機會目睹了它的建築,裝飾還有裡面的僧侶.位於香格裡拉市內的松贊林寺不愧是雲南境內最大的寺廟,除了寺廟以外,旁邊建了成片僧侶們居住的房子,說是有600多個僧侶在裡面.松贊林寺可能是經過了裝修,屋頂是金光閃閃,在雲南這種邊遠貧困的地區,可見那裡的人們對於他們信仰的重視程度.然而最經典的莫過於位於香格裡拉和奔子欄中間的東竹林寺了.建在山崖邊上,規模雖比松贊林寺小,但風景位置卻很獨特,有一種世外生活的氣息.運氣來了,我們去的那時,正碰上廟裡在進行某個藏歷年份上的儀式.我們被允許坐在禮堂裡旁觀.整整一屋子的僧侶,披著那種褐紅色的僧衣,露著一只光光的肌肉發達的手臂,看來平時體力活沒少干.大部分光腳穿鞋,一排排地坐在墊子上,聽中間的主持念經.這幫僧侶們看上去年紀都很小,就像課堂裡聽課的學生一樣,東張西望地,用一樣好奇的眼神觀察著游客,任憑主持在上面嗚嗚嘛嘛地在念經.坐在正中間的那位應該是個頭兒了,戴了一頂唯獨他有的像古羅馬戰士一樣的雞冠型的帽子,手裡端著拂塵,一站起來,極為高大威猛,一下子讓我聯想到金庸小說裡武功高強的番僧.不過這位高僧只是用拂塵在前來做儀式的幾個平民百姓面前揮了幾下空氣,再往每個人頭上澆了點水,再灑幾把稻谷.十幾分鐘後,儀式結束,整個禮堂裡的僧侶們一哄而散,在院子裡散步曬太陽,生活過得倒也不錯啊.因為這次儀式,我們連門票都沒買,實在是看到了一出珍貴的一幕.德欽梅裡雪山當然是最主要的目的.這座被美化成神山的雪山,在我看來在景觀上還不如新疆卡拉庫裡湖邊的慕士塔格峰.但是重要的是它對藏族人信仰的重要性.信仰所帶來的人文景觀是雲南這個地方最大的特點.當然我想到了西藏,那會更加明顯和重要.在香格裡拉的那晚下了一場小雪,第二天去德欽的路上,看著陽光下的山體被一層薄薄的雪覆蓋,由低到高慢慢以融化.經過海撥很高的白馬雪山時,整片整片的白雪充斥了眼野,白得耀眼,我們還下車去玩了一陣打雪仗.厚厚的雪踩下去,發出吱吱的聲音,留下了無數串腳印.白馬雪山連綿不斷,氣勢十分宏偉,真是可以賽過梅裡.一路上我們還碰到了一批又一批騎行西藏的車友,從老的到女的,真是厲害,不知道到經過多少上坡啊,而上坡意味著什,所有徒過步騎過車的人都該有體會!司機把我們帶到了飛來寺,在晚上過一夜,可以看日出和日落.除了房間緊張住得不太好,我們旅游時好的無以復加的運氣又來了.就在我們來的那晚和第二天,德欽是雲開天晴的日子,一切關於梅裡雪山與陽光的傳說中的美景盡收眼底!聽說過太多的人說到了這裡等了多少多少天也沒見到梅裡山峰,而我們一到那裡,整片的山峰赤裸裸的呈現在那裡,不帶一絲羞澀.雪山就是一連山峰,高高低低,日落時,陽光落在山後,紅色的晚霞被山峰劃出了一道自由美麗的曲線.日出時,陽光從正面灑來,眼看著一片山峰由淺淺的灑紅色變成金色.那梅裡主峰更是高高在上,那三角型的山峰像貼了一張金色的錫紙,光彩奪目.山峰下的明永冰川一路延展下來,像是梅裡雪山流出來的一大片口水,呵呵.看完日出,我們來到了梅裡雪山下,徒步到觀景台,可以直觀明永冰川.對了,進山費要60元吶.整段徒步上下來回要3,4個小時吧.很多人選擇騎馬,不過這個是被我們鄙視的,要騎馬,還穿那麼一身戶外的衣服做什麼,連這點都懶哦!陽光和藍天下的明永冰川像一層白色的凝固的波浪一樣,不時還聽到山崩的聲音.這是一座禁登的山,也是一座處女山峰,至今沒有過成功的登頂者,還發生了80年代中日登山隊全體遇難的慘痛經歷.虎跳峽結束了對梅裡雪山的頂禮膜拜後,我們將回到麗江,轉道去怒江.路上經過虎跳峽,於是決定進去看一看.之前有無數個徒步的版本,中國人的,老外的,每個版本所說的路線和時間都不一樣,實在是讓人頭痛.但無論如何,由於時間關系肯定不會徒步全程,嘿,也真為我們這種懶人准備好了後路,整個虎跳峽全程都修了條公路,可以坐出租車從頭到底地游完的,要徒步可以選擇另一條小路.綜合各種路線版本,我們選擇了中虎跳那一段,應該算是精華部分吧.我們坐了輛小面包車,把我們送到中虎跳徒步的起點,然後在終點接我們回去.當天就可以坐公車或找人拼車回麗江.那虎跳峽的入口又有門票費50元,黑啊!然後還有一家可以寄包的小店,主人竟然是個澳大利亞的女人,聽說嫁給了當地一個有殘疾的男人,還收養了一個智力看似有點缺陷的當地小女孩.我們在她那裡買了點吃的,那女的店裡有不少外國游客,畢竟交流方便嘛,但真想不通居然她會選擇這樣的一個生活方式.就像ALEX說的,這人看上去真有種說不出的怪怪的感覺,在歐洲,這種穿著會被人看作像乞丐,倒!無論怎樣她還是很熱心地一遍遍回答客人同樣的問題.哈,像這樣心態行為獨特的歐美女人在雲南還不少呢,在麗江就碰到了一個更為誇張的.事實證明,雖然虎跳峽的景色被不少人認為沒什麼意思,但當你開始了徒步時,這種感覺就不復存在.虎跳峽絕對可以算得上一條經典的優質的路線.想像一下在高山邊上的小土路上行走,山下就是蜿延的江水,一路幽靜,不過碰到一片天然的山瀑,有時經過一座不知道還有沒有在用的山村小學,農家零落山間,有趣的是路邊總是有不少路標,指明方向.走了這條路線,才覺得以前的徽杭古道啊,婺源啊都算不上什麼.到了終點張老師家,還可以走張老師一家自己出錢修的一條小路到虎跳峽與江水最接近的地點,近距離感受江水峽口的洶湧.當然你也得前後付15元錢給張老師家,作為進去的必收費用.不知道這算是什麼規定什麼贊助啊!怒江行程雖短,可怒江一定要去.這個沒有經過太多開發的深山峽谷給了我太多的誘惑.在地圖上盤算了半天,還是不能發現一條直接進入的捷徑,非得花上一天半夜從麗江或昆明繞到六庫,然後再一路北上到十分接近梅裡雪山的貢山地區..無論如何也不能從德欽或香格裡拉橫穿進來.唯一的辦法也就是徒步好幾天翻雪山.在貢山地區,有很多當地的組織可以按排各種路線的徒步,看上去比虎跳峽更有意思,可惜沒時間也沒裝備.只能等以後來嘗試啦.狹長的怒江州由南至北一路有怒江和兩邊的峽谷將它與外界隔離,這還是一個與城市,現代,時尚遠離的貧困山區.怒江地勢也是由高到低,看上去士分適合皮劃艇那樣的運動,不過現在沒人開發.沿途山民們在馬路邊建造了一座座十分十分簡陋的房屋,又黑又髒,很多人就在太陽下躺著,睡著,什麼事也不干.怒江州的邊檢也十分嚴格,路上經常會看到那種禁毒的標語,估計這塊土地與那些金三角之類的相近,又偏遠,很可能販毒比較猖獗.路過路邊買工藝品的地攤,那些僳傈族的人的穿戴很獨特,尤其是女人,頭上,身上都穿了合身的衣裙和披了無數的珠子,面對陌生的游客,能露出一絲質樸的友好的微笑.驚艷啊.陽光照射下的怒江滿眼綠色,雖美但談不上一步一景那種驚人的美.直到回來的路上,由於大霧,到早上散開的時候,整片整片的群山沉浸在雲海之中,說它是仙境絕不為過!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山這麼多雲霧繚繞的景觀.丙中洛但怒江帶給我的驚喜遠遠不止這些.在網上十分有名的丙中洛展示給我的是一種純粹的田園風景.碧綠的山田中錯落著低矮的草屋,是那樣安靜,與世無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批批的游客,除了背包族,還有很多雲南本地人,從大城市來的,穿了皮鞋,開了車,攜妻帶子一路吵吵鬧鬧地打破著這片土地的寧靜.在丙中洛的游人之多遠遠超過我的想像,一直到自己發現頭一天晚上居然沒地方住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無奈之下,打了行知書上介紹的重丁村丁大媽家電話,原以為被印刷了幾千次的地方肯定沒得住,沒想到這丁大媽的接了我的電話,還用我連猜帶想的聽不懂的普通話告訴我先去她那裡,再想辦法給我們找地方.這位丁大媽絕對值得一提.走了無數條鄉間小路後,發現了丁大媽經營的已經不是一個小客棧,而是一個在當地完全可以稱得上大旅館的大生意.門前一片水泥空地上停了好多私車.看來客滿是毫無疑問的了.丁大媽瘦小的身材,身上的打扮是一個普通的少數民族農村老婦,頭上一頂軍帽,顯得很不相稱又可笑.我開始以為她是書上說的怒族人,但事實證明她是一個十分精明的藏族老太.當問起”電話預約”的事時,她不僅沒有一頭霧水,反而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大群圍著她要房間的游客中周旋,慢條斯理地安頓好一批批發急的客人.時不時還幫著叫一個菜,烙上幾個餅.一分鐘也沒停過,一秒鐘也沒閑著.那種精力那種思路簡直讓人驚奇,人才啊!我們被安排她在家隔壁的她叔叔家.翻過一道石頭壘的矮柵欄就到.一座十分破舊的房子,一個空房間裡擺了幾張木床,頭一次看到草墊子鋪的床,什麼家具也沒有,一扇破窗沒玻璃的,更絕的是樓下直接就是豬圈,兩三頭大黑豬就在地板下面吭吭吭地一邊叫一邊吃,外面兩只狗發諷似的狂叫了一晚.住得差這也算是差到極致了,但總算我們還有個地方落腳,不然真要露宿農田了.書上介紹說丁大媽手裡有旁邊一座小教堂的鑰匙,我試著問了她,居然說有.在等了半小時她得了一點空閑後,幫我們開了門,進入了一個荒廢的庭院,一座小小的帶有藏族裝飾的天主都堂矗立在眼前.ALEX是個天主教徒,進去參觀了一把,順便做了次小小的禮拜.正當我在環視禮堂時,一旁的丁大媽突然亮開了嗓子,用藏語唱了一首很長很長的具有藏族特有音調的贊美歌.歌聲高昂嘹亮,響徹了屋頂,在空中久久回蕩.我在一旁聽得呆了,過了好一會才想起用相機拍了一小段.這奇特的一刻永久地印在了我的心間:.一位精於生意的藏族老太在日理萬機的做生意的間隙中為兩個素不相識的游客唱了一首贊美天主教的歌!難以想像的珍貴鏡頭.連眼睛都開始有點濕潤了.丁大媽唱完後說,看你們的樣子很誠心,沒有像其他來參觀的游客一樣隨隨便便,大聲說話,東翻西探的.我一時語塞.秋那桶從丙中洛去秋那桶的是一條坎坷不平的泥路,很多出租面包車都拒絕進入.當地人也都說只能徒步才能到達.至於時間,從來回一二個小時的到單程5,6個小時的都有.實在是眾說紛壇,摸不著頭腦.我只知道秋那桶是個美麗的地方,我要去看一下.無論用什麼方式進入.多方問詢後,決定一大早徒步進去,再遠晚上也能走回來了吧.於是兩人輕裝上陣,一路烈日當頭,有時是沿河的石子路,有時是山邊的土路,有時有蔭,有時光禿禿地暴曬.不時地,越野車,大貨車搖搖晃晃地進進出出.在經過了無數次問對面的人還有多遠時,每次總有人說不遠,就在前面幾裡路了.而這幾裡路像是幾十公裡一樣,永無盡頭.正當累死累活走了3個半小時快要崩潰之際,來到了一個山腳下,幾堆人在原地站著,等人的樣子,一問,哈,到了,只不過到山頂還要再爬半小時.好,到都到了,再累也要爬上去啊.此時也不管什麼風景了,只想登上了秋那桶完成任務算了.其實伙那桶也真沒什麼好看了.倒是徒步到西藏的一個必經點的樣子,所以在山上碰到了很多徒步人的帳篷搭在那兒.有幾個人了解到我們才花了三個多小時就到了時,告訴說他們背了裝備,從早上10點走到下午7點才到.不可思議啊.回來的路上,運氣好搭到了車,很快把我們送回了丙中洛.貢山贊歌從丙中洛再一路坐車回到貢山,從那兒搭車回昆明.貢山是個十分普通的小縣城.像怒江州一樣,狹長的市鎮上貫穿著一條河,兩旁依次建了各種商店.傍晚閑來無事,看到小山頂上又有一座小教堂,於是決定上去看看.教堂門還關著,外有一個四方的水泥場,可以站在最前面俯瞰幾段小小的街市,四周都是山,連綿不斷,典型的山陵風貌,沒什麼特別.倒是在一旁,坐了個山民模樣的男人正聚精會神地在看一本書.很難相信這裡的村民還然還有這份閑情.我猜想他看的估計是本宗教方面的書,否則很難相信一個山民會蹲在教堂外讀小說!果然,我湊近了以後,發現這是一本不知道什麼文字的類似聖經一樣的書,他一邊看一邊還念念有詞,一副虔誠的樣子令我驚訝.然後一旁又走來幾個年輕點的村民,還背了幾個吉它,喲,看不出他們還搞樂隊!於是在和弦的彈奏下,他們開始反反復復地練習唱著一首歌.聽上去很去很像是自己作曲的一首贊歌之類的,我還從沒見過有這種方式的贊歌.無論如何,在雲南這麼一個偏僻的小山城裡,幾個村民用自編自彈自唱的方式練習教堂贊歌,還是十分少見的.他們不怎麼專業的歌聲乘著山間清新的空氣傳得很遠,讓我想起幾天前丁大媽在教堂裡的歌聲.不一會兒,教堂門開了,一下子從四面八方來了更多的山民,大部分都穿得十分簡樸,與城市裡的民工沒什麼區別.背著那種怒江地區十分普遍的花花的小布包,很多人手中還拿著一本陳舊的聖經一樣的書.我們也進了教堂,再進一步看看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麼樣的禮拜.誰知接下來的一幕幕真的像天方夜譚一樣讓我長了見識,從沒想到過會親身經歷這樣一場宗教的洗禮.大概幾十個山民安安靜靜地坐好,布道台上也坐了幾個人,中間立了個講台,估計一會兒這些人將輪流演講.他們說的語言是土話,我一個字也聽不懂.首先上來一位年紀不大看上去有點文化的青年,宣布儀式開始.突然全體教民起立,他抬起雙臂,做了個手勢,然後一陣歌聲響起,整個教堂的人開始唱起了贊歌.在青年的指揮下,大合唱進行地有條不紊,時而合唱,時而男聲時而女聲,甚至還有和聲!我無法感覺這樣的歌聲是動聽還是枯燥,但這樣的場景絕對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到驚嘆.我抬眼望了一眼窗外,一抹夕陽正絢麗地浮在深藍色的天空,靜靜地變幻著色彩.看來這是個善樂的民族,讓我充分的領略了一次宗教的民族的風情演繹. 歌曲進行了大約十分鐘,贊歌結束後,全體入座,然後開始了冗長的布道,坐在一旁的幾位輪流上台作了一番高談闊論,一個字也不懂所以對我來說無聊至極.正想離開,剛才的樂隊上台了!原來那主持也是成員之一,他們撥動琴弦,把剛才反復訓練的贊歌完完整整地獻唱出來,搏得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唱得還真像一回事!隨後不久,禮拜就結束了.村民們收起聖經,魚貫走出大門,先出來的一個會站在門口與下一個握手道別,下一個再依次站好,與再下一個握手.這樣隊伍從教堂大門口開始,越排越長,每個教民之間都能握手致意.我深深地吸了一口空氣,再一次回味著這樣一次奇特的禮拜.也許這是上世紀歐洲的傳教士開化了的一片山村,這裡貧困落後的人們用這種虔誠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缺乏精神食糧的頭腦,同時可以來一次定時的聚會,表達一種和協團結的氣氛.從教堂的小山上下來,下面的街市已經開始熱鬧起來了.當街開了個大喇叭,放著那種民族歌舞的樂曲,一圈人已經開始圍著跳起來了,而所有路過看到的人都可以加入.我至少看到了七八種不同的民族服裝,光是藏族的就有好幾種,是最華麗最耀眼的裝扮,還有披星戴月的納西,全身掛滿珠子的僳傈族,還有可能是怒族,不管老少,放開了跳起來,那些看起來簡單的舞步其實難得很,我試了好幾遍都跟不上.不少游客開始拍起照片來.我想這也許是當地文化部門宣傳旅游的一個”舉措”吧.歌舞聲一直響到半夜,才讓這個小小的城鎮恢復寧靜.束河這個離麗江古城才十幾分鐘車程的小鎮完全是仿照麗江古城的樣的開發出來的,一切還是顯得那麼新.來到這裡過了一夜,因為實在受不了麗江喧嘩的商業氣氛.在麗江古城的中轉時,無意地隨著人流走著,突然世界上最最奇妙的見面發生了.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ALEX居然碰到了好幾年前在比利時的大學同學,一個比利時姑娘.他們曾經一起在大學學習過中文,之後都來到了中國.先前聽說這位女孩與一個陽朔那邊的中國少數民族小伙子有過一段讓大家無法理解的愛情,之後沒有了消息後,今天居然在這裡偶然遇到了她!當然,她的中國情緣有了一個更大的進展,她已經嫁給了一個納西族的小伙子,在麗江旁邊的一個村子裡定居下來,買了幾畝地,以經營旅行路線為生!不要說比利時的同學們無法理解她這樣的舉動,就連我也不得不承認她勇敢地太徹底.這個聰明的女孩在學校裡時是個優秀生,現在中文說得再流利不過,連像形文字的納西文都能懂.我實在佩服地五體投地.但她的生活狀態真是讓人捏把汗,不知道她怎麼能適應這樣與她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也許太聰明了也未必是件好事啊.回到束河,這個古城比麗江安靜,東西比麗江好,住得也好,是整個旅行中住得最舒服的一晚.很多商店肯定是外來人開的,我們吃了一家裝飾得很有文革特色的專門燒蘑菇的飯店,實在不便宜,但味道還是很好.在古城中心地帶,安排著各種民族表演,看來大力發展是毫無疑問的了.以後有機會再來,肯定選擇住這裡,隨時都可以去麗江,住得吃得又好.大理很多人說大理是個很沒意思的地方,於是大理也就沒有列入計劃.在從麗江去六庫的路上途經大理,正好有幾個小時的間隙,於是抽空去了大理古城一次.不去則已,一去便喜歡上了大理.於是在從六庫回到昆明的路上,特意用了停留了兩天一晚.大理古城完全是個旅游城市沒有錯.它比麗江出名的早,也早已是國內外游客必選的地點.然而,大理好就好在,它是一個經歷了時間磨練的成熟自然的旅游點.固然它也有無數的商店,青年旅館,不中不洋的餐廳,帶有地方特色的酒吧,但它沒有麗江那種過度炒作,商業化過頭的氣息.在大理,陽光還是那種亮亮的,潔淨的,街道還是那種喧嘩的,但安詳的,雖然人多,但不像麗江那樣有一大批一大批吵吵鬧鬧旅行團.它更是一個中規中舉的正常的世界各地的背包客散客可以度過一個個懶洋洋的下午的小城.消費水平算得上很高了.白族為主的居民的服裝也顯得秀氣干淨.租輛自行車到處玩玩應該是最好的參觀方式了.就在我們住的古城青年旅館對面的一家小站裡租了兩輛自行車,便雄雄心博博地想騎遍周邊的地方.洱海那邊人流如織,買張門票坐趟船到對岸要50來元錢,於是放棄.接著就打算沿著湖一路騎到喜洲,去一個典型的白族居住小古城玩,那裡盛產扎染的工藝品,並有很多保留下來的古建築,聽上去不錯.我想單程騎行大概是30多公裡吧,騎著這輛老爺車在國道邊上戰戰兢兢地順著一輛呼嘯而過的大卡車踩著踏板,頂著晴空烈日,居然漸漸有了崩潰的感覺.終於,到了.小鎮外面安靜得很,沒什麼人,沿著彎彎曲曲的弄堂兜了好多路,才終於找到了鎮中心,擺了很多小吃攤,還有很多小商店,也有參觀古居的茶表演,也算是人頭攢動,一派熱鬧.在那裡吃了喜洲的一種涼粉,清涼香甜,還有一種做得像燒餅的粑粑,應該說是吃到過的各種粑粑裡味道最好的,其實是很好吃的.那些麗江的粑粑又大又油,用的肉末還是肥的,有股說不出的腥味,在丙中洛丁大媽家的粑粑淡而無味,不知是什麼粗糧,可能對健康有利但吃起來真是難受.玩好後,實在不想再騎回去,就在馬路邊和兩個開拖拉機的談好,5塊錢一個,連人帶車送回去.實在舒服啊.那種開起來突突突不超過20碼的拖拉機還很新,漆成很亮的藍色,一個司機還說用它跑運輸,從昆明到這裡.實在想不出這要用幾天才能到.不過一路看著風景,吹著暖暖的鄉風,看著路邊水田裡倒映出蒼山的倒影,農民在地裡三三兩兩的耕作,還有天空中飄浮著各種奇形怪狀的雲朵,感到大理不愧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啊.當然還吃了幾頓像樣的飯,逛了幾家買服裝的小店,買了特產普洱茶,還有又大又好吃的各種話梅.旅程結束了,從4月23日到5月6日,14天裡游歷了那麼多地方,雖然勞累,可是得到的確是一年中甚至幾年也得不到的一種幸福.看到了那麼多美麗的景美麗的人.不知下一站在哪裡?

(香格裡拉老城)

(日落麗江)

(在水一方瀘沽湖)

(田園丙中洛)

(日出梅裡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