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偶來了,可惜已不再少年,當然,也算不得老頭子。=================================================================今天要進成都了。於是開始庸懶起來。起床不早,趕得不急,一路辛苦全部交給了直線。12點前進了成都,給小老婆好好地洗了洗,小小辛苦找尋後,入住了直線朋友的朋友預定的人和賓館。開始了偷得半日閑的FB生活。賓館出來,略走幾步(沒辦法,偶比較懶),看到一家路邊店干淨而誘人,於是在街頭愛富比午餐:孜然土豆;紅油兔丁;鹵郡肝;素菜湯;開胃蘿蔔;鹽煎肉;扎啤,悠閑地用眼睛點評過往的甲乙丙丁,菜色澤艷麗,香辣可口,配上冷冽清新的扎啤,特別是最後結帳的43元,怎是一個爽字了得。早先查過資料,四川=四條大河,全因為有長江、岷江、沱江、涪江四條大河而得名。而成都,是中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從有確切記載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4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因為唐時當時蜀地盛產蜀錦,有朝廷專管織錦的官員居住於此,因此被稱為錦官城簡稱“錦城”。又因為五代後蜀後主孟昶,曾在成都城牆上遍植芙蓉花,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或“蓉”。而“少不入川”的由來,是講這天府之國實乃溫柔之鄉,除了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還美女如雲。少年當胸懷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堅定者難免流連於斯,樂不思歸,則一生平淡,難成大事。偶已經一生平淡,不成大事,就這樣偶然松懈一下,無傷大雅。
下午集中補充了一些給養,直線充分體現了一個已婚男人的優秀品質,在大賣場裡狂轉一會兒,就保質保量按時實惠地采購好水果、水、八寶粥,還砍去了15%,背回來兩個氧氣寶寶。我相信這個東西的心理暗示作用一定遠遠大於實際作用。
最後整理了一下車上的物品,給即將到來的貴州武警中尉騰出點地方,一洗出發以來的風塵,晚餐去了向往已久的陳麻婆豆腐總店。應該說,20元的豆腐在成都絕對屬於奢侈的,但是,衝著這個名氣,我們也不得不伸出頭去了。陳麻婆豆腐+白飯是一種絕配,如同大餅之於油條,花生米之於小酒,味道究竟如何,自己嘗了就知道:-)
賓館裡有寬帶,讓隔網多日的我如魚得水。看到朋友們對於我的關注和叮囑,除了溫暖,就是感動,還有一路上不停的短消息問候,讓我對身後團隊的支持更加的堅信。可惜欠了很多天的功課(照片和游記)沒有做,狠狠心,下網弄照片,寫游記。當直線發出香甜的鼾聲的時候,我伸展一下因久坐而略酸的腰,是啊,所有的功課都已經補齊發出,明天,我們就要開始真正的川藏征程,該去睡了。
此時,12點半。
=============================================================

(FB的午餐)
說好和妳一起流浪
失約的我獨自飛翔窗外景物不斷的變換提醒我背叛的驚慌——伍思凱《寂寞公路》雖然沒有背叛的驚慌,但失約的我還是獨自飛翔。===================================================================關鍵的第三個人終於提前3個小時來了,gototibet,看上去耿直、穩重。他是一個武警中尉,基本上也是我們希望中的武裝力量了。呵呵。伴隨的,是一個巨大的70+10升的驢友包,一個小包和一個攝影包,負荷完全在我事先的核定內。因為他比較拗口的讀音,於是我就直呼他的名——春雷。簡單的寒暄、准備、早飯後,相互驗看一下證件,簽訂了搭車協議(並不是為了經濟原因,主要是由於這次旅行時間長,路況復雜,為了萬一出現事故或者其他不可預見情況時,彼此權利、義務、責任的一個簡單劃分。屬於不折不扣的說在前頭的醜話。不過,還是誠意建議今後有類似跟網友長途遠行的筒子這樣做。)
我們即將開始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旅程。在前台結帳的時候,大堂經理居然是直線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表兄,真叫人感慨朋友這個意義的廣泛和世界這個意義的狹小。這個張經理曾經在拉薩呆過兩年,一聽我們要走川藏,一臉誠懇地建議我們換青藏,理由也簡單:個別路段的治安和一路上的險要。還給了我們他的電話,說一旦有什麼事情,可以找他,他在拉薩有內線,而且是立升比較大的內線。哎!!~~~好人啊。
今天一早就受了刺激,今天的汽油居然到了5.05元!離開成都時把油箱和備用油箱都加滿了,230元,雖然有點悶,但心裡很阿Q地想了想,幸好從上海到成都的2500公裡沒有漲價。否則,就是雪上加霜了。
念念不忘記老媽兔頭的味道,特意不上高速,從318上趕到雙流縣,去品嘗最正宗的老媽兔頭。一番折騰和打聽,找到了已經搬至清苔路的新店。一進店門,就看見四只碩大的鐵鍋,裡面滿滿騰騰地放滿了兔子頭,一股異香撲鼻而來。還不到12點,店裡已經有了很多的客人,中心內容只有一個——兔子頭。五香和麻辣的每人各來兩個。直線舉著DV,在店堂裡四處亂竄,看見兩個川妹子在吃冒菜(在麻辣的老鹵湯裡煮上各種各樣的蔬菜,其中,土豆和白菜居多,味道應該不錯),誠懇地上前請教,也許是咽著唾沫的原因吧,也許是交流上語言上的雞同鴨講,引得兩個女孩子笑得花枝亂顫。吃兔頭絕對是很不斯文的事,一定不適合相親程序上的就餐。大家十指飛動,埋頭狂吃,滿嘴流油,空氣中異香彌漫。一問老板娘,這個成都出名的小店居然每天可以賣出2000——3000只!難怪外面有這麼大的停車場!很多客人都是從成都開車過來。不過,從上海慕名開車過來的饞撈鬼,偶大概算不多的幾個吧。
雙流到雅安,有高速,直線跑的(我為了最後回程的連續高速,治療一下他一上高速就打哈欠且缺乏連續作戰精神的毛病),我乘機睡個午覺。1點1刻後,我精神抖擻地開始了到瀘定的勞動。從雅安一路的川藏路面情況非常好(全然沒有宜昌到南充很多路段的顛簸),除了地勢有些陡峭、彎道較多外,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因為開始下雨,我把車速放低至50-60碼。一路上,塌方路段有幾個,上頭偶爾有石頭滾下(我們只看到滾下的結果——路面上有大大小小的石頭,沒有目睹正在發生)。這條路的感覺就是河多橋多。青衣河忽坐忽右地伴隨,其後又是大大小小的其他河,直到最後的大渡河。河道都很寬,有些比較深。看來這些河流發威起來,還是蠻厲害的。因為不是雨季,因此水都比較淑女。
車上備用油箱裡的汽油味道散開在車裡,於是,我擔心地問一路沉默的春雷是否暈車,他說他沒有。問題是幾乎異口同聲,我跟直線相互對視地說到——我暈車。我的神啊(佟掌櫃的台詞),老天什麼安排,開車的兩個都會暈車的,而搭車的不暈!
海拔表的指針一直往下走,到了2100米的時候,是二郎山隧道,旁邊有川藏老路的指向,直線提出走一走,我也躍躍欲試,不料,一塊“危險路段,禁止通行”告示讓我們頓時沒有了想法。算了,還是鑽隧道吧,好歹也是條4176米長和海拔2130米的隧道啊。一過隧道,眼前豁然開朗,山下的小城和雄偉的大渡河呈現眼前。可惜雨比較大,雨霧也使能見度比較小。幾次停車,都是匆匆喀嚓。山下就是我們計劃住宿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縣。
計劃住在這裡,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這裡紅一方面軍紅四團飛奪的瀘定橋(1935年 5月29日,我們是2006年5月24日到的,前後相隔幾乎70年)。還未入住,就慕名前往,感慨一番,喀嚓一堆,到此一游。瀘定橋在縣城西,橫跨大渡河,是四川內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這是一座鐵索懸橋,由條石砌成的東西橋台和13根橫亙的鐵索組成,13根鐵索由 12164個鐵制扣環連結而成,重約21噸,其中9根作底索,上鋪橋板,其余4根均分兩邊作扶手。橋長101.67米,寬 3米。東橋頭台枯水位高14.7米。東西橋頭台內各有一口落井,內埋與橋身平行的鐵制地龍樁(東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橫臥一根鐵鑄臥龍樁。鐵索通過東西橋頭台,用鑼鍋絆固定在臥龍樁上。東西橋頭台上各建有木結構橋亭 1座。橋東立有清康熙《御制瀘定橋碑》,記述建橋始末。景點人不多,但一如全國其他旅游點一樣的亂。換衣服照相和旅游紀念品店占了大部分。橋頭兩側有游人照相,橋中有位猛男起勁的搖著鐵索(沒辦法,這樣的人滿世界都有,而且一般他們都精力過剩,力氣太大)。上橋走一走,有點眼暈。一群放學的孩子衣服鮮亮地快樂著走過。是啊,這就是現在的瀘定橋,這就是現在的大渡河——盡管他曾經如此的洶湧澎湃過。

(讓人垂涎的老媽兔頭)

(遠眺大渡河……西西,天氣不太好)

(瀘定橋1)

(瀘定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