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古名"稻壩"。藏語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 四川稻城縣位於四川西南邊緣,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稻城南北長174公裡,東西寬63公裡。稻城境內最高海拔6032米,最低海拔2000米,垂直高差達4032米。縣城海拔3750米。稻城東南與涼山州木裡縣接壤,西界鄉城縣並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甘孜州理塘縣,距康定432公裡,距成都800公裡,距雲南省中甸縣330公裡。四川稻城高原是由橫斷山系的貢嘎雪山和海子山組成。兩大山脈坐落南北,約占全縣面積的三分之一。地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群山起伏,重巒疊嶂,逶迤莽蒼。稻城境內三大河流,分別為稻城河,赤土河,東義河。支流有巨龍河,俄初河等,均彙木裡縣水洛河注入金沙江,屬金沙江水系。 稻城—傳說在青藏高原雪山深處的一個隱秘地方,有一個被雙層雪山環抱王國,那裡有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礦及純淨的空氣,這個王國就是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中,像“香巴拉王國”這樣美麗、明朗、寧靜、和諧的“淨土”也被稱為“香格裡拉”。稻城亞丁風景區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處著名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中段,東南與涼山州木裡縣接壤,西鄰鄉城縣並與雲南省中甸縣毗鄰,北連理塘縣,稻城面積7323平方公裡。其海拔為3750米,境內最高海拔達6032米;稻城屬高原季風氣候,絕大多數時間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自然風光優美,尤以古冰體遺跡“稻城古冰帽”著稱於世。在稻城亞丁極目遠跳,天地浩瀚無垠,亂石鋪天蓋地,憾人心魄,1145個高山湖泊散落於嶙峋亂石間,碧藍如玉,景色極為壯觀,因而稻城亞丁被譽為最後的香巴拉。下面列舉了幾種走法供參考:
第一種
成都—都江堰(全程高速路40公裡)
都江堰-漩口-映秀全程是50公裡(都江堰到漩口鄉只有10余公裡,由於正在修建紫坪鋪水庫,道路狹窄且顛簸,來往貨車又很多,因此要格外小心。從漩口到映秀約25公裡,除了剛開始的2、3公裡道路是水泥路面以外,其余路段平均時速不可能超過25公裡/小時。從都江堰到映秀,僅僅40公裡的路程需要近兩個小時才能到達,還有可能塞車。從都江堰往映秀30公裡左右有一處隧道,由於隧道很窄,因此是單向放行,駕車時要注意看紅燈。)
映秀—日隆(170公裡)—丹巴100公裡
路面均為一級水泥路或柏油路,途中要翻越海拔4500米的巴郞山,冬、春交季有積雪,沿途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行駛舒服,安全系數較高。巴郎山段彎道多,坡度大,需謹慎行駛。從海拔500米--4500--3200米。全程正常行車時速約30-60公裡,行駛時間約5-6小時。
丹巴—新都橋180公裡(柏油路,路面塌陷厲害,路況不好)
新都橋—雅江70公裡(正在維修道路,有一段碎石路)
全程約70多公裡,均為柏油路面,要翻越海撥4400多米的高爾士山,風光以高山草原、峽谷為主。海拔高度從3300--4400--2700米。全程正常行駛時速可達30-60公裡,行駛時間約2-3小時。
雅江—理塘(130公裡)-稻城(140公裡)-亞丁(110公裡)
雅江至理塘全程約130多公裡,均為新修建的柏油路面。需翻越海撥4500多米的卡子拉山及剪子灣二座雪山,理塘至稻城全程約140多公裡,均為新修建的柏油路面。需翻越海撥4000多米的海子山,這段2月還是冰雪路面,估計4月中旬以後冰雪路面基本可以消失。
新都橋—康定71公裡(折多山上全線修路,碎石路,路況不好,易堵車)
全程約71公裡,均為二級柏油路面,康定至新都橋折多山上開始路面全程柏油路,路面極佳,73公裡的路途中要翻越海拔4200米的折多山,折多山至新都橋下山路況較差,全程為碎石路面。
康定—雅安—成都270公裡(水泥路面,雙向四車道,路況很好)
全長約270多公裡,成都至雅安高速公路約120公裡,路況極佳。雅安至天全38公裡為一級公路,天全至瀘定新溝段路面改造工程已完畢,今天將不再實行道路放行政策,二郎山隧道,全長4公裡,是中國最大的公路隧道。
第二種
第一天:成都--雅安(147KM)--瀘定--康定(218KM)--新都橋(71KM)
早上由成都出發,由成雅高速(137公裡)觀川西平原田園風光,過雨城雅安沿青衣江峽谷逆流而上,經中國花崗石之鄉天全縣城,穿越二郎山隧道,歷經陰陽兩重天,進入共和國第一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府瞰大渡河峽谷,游覽瀘定鐵索橋 。繼續沿大渡河逆流而上,至甘孜州首府康定。游覽溜溜情歌城後,翻越高原之關折多山(海撥4298米),進入青藏高原東端,沿河谷兩岸美麗的小橋、流水、人家風光抵攝影天堂新都橋 。
第二天:新都橋--雅江(74KM)--理塘(146KM)--稻城(150KM)
早餐後,盡觀新都橋自然風光,先後翻越高爾卡山(4219米)、剪子彎山(4659米),卡子拉山(4718米)抵世界高城理塘,品無量河畔高原野生黃魚 ,經扎嘎神山,稻城古冰帽遺址“海子山自然保護區”,桑堆小鎮抵稻城。晚餐後沐浴茹布查卡溫泉。
第三天:稻城—日瓦—亞丁(130KM) 。 晨觀稻城日出,游覽城郊傍河自然風光,翻越波瓦山(4400米),順赤土河谷而下,飽覽杜鵑山畔原始、古樸的高山、峽谷自然風光,觀飄動的經幡,轉經桶。於香格裡拉(日瓦)鄉午餐,餐後進入人類最後一片淨土,最後的香格裡拉--亞丁自然保護區 ,穿行原始森林,眺望位於世界佛教二十四聖地十一位的亞丁三枯主雪山之首--仙乃日(藏語:觀音菩薩,海撥6032米),至離太陽最近的村莊--亞丁村。
第四天:亞丁--衝古寺--洛絨牛場--牛奶海、五色海--稻城
早餐後,徒步或騎馬沿貢嘎銀溝進入真正的香格裡拉。轉千年瑪尼堆,游覽聖山環抱中的衝古寺,洛絨牛場,珍珠海等風景區,朝拜雪峰央邁勇,夏諾多吉,自身體能可及可前往牛奶海、五色海。約下午三點左右告別三座神山,返稻城,沐浴菇布查卡溫泉 。
第五天:稻城--鄉城(110KM)--中甸(220 KM) 。早餐後,經桑堆,翻越無名山,穿越有天險之稱的馬熊溝至鄉城,午餐後從鄉城出發經三區鄉、然烏鄉,翻越大小雪山,抵達香格裡拉大峽谷,峽谷風光留影。宿:香巴拉大酒店(掛二)或中甸薩龍大酒店(掛三)兩人標間
第六天:中甸一日游 。參觀雲南省最大的藏傳寺院松贊林寺 及高原聖湖“碧塔海 ”原始森林保護區。晚上藏民家作客(自費),感受嘹亮奔放的藏族歌舞,品嘗藏族風味食品——烤全羊。
第七天:中甸-麗江(200KM)。 早起在晨曦中領略濃郁的原始風情和田園風光,早餐後前往麗江,途中游覽著名的虎跳峽 ,並至石鼓小鎮遠眺長江第一灣 景觀。晚抵麗江。
第八天:麗江一日游 。游麗江玉龍雪山 一線(雲杉坪、甘海子、白水河等),之後游覽玉水寨 。
第九天: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四方街漫步、酒吧小坐,逛木府、玉泉公園、長水納西民俗村等。晚可欣賞著名的“納西古樂”或“麗水金沙”大型歌舞晚會。
第十天:麗江—瀘沽湖(200KM)。 早餐後驅車前往瀘沽湖,下午抵瀘沽湖 ,觀摩梭茶藝,品摩梭風味餐(吃豬膘肉、瀘沽魚、摩梭酒等),晚觀瀘沽湖夜景,可參加篝火晚會,與摩梭人一起唱歌、跳舞。
第十一天:瀘沽湖-鹽源(120KM)-西昌(150KM)
早乘豬槽船游裡務比島,觀喇嘛廟、白塔、土司墓、海底探迷,走訪摩梭母系大家庭,午餐後翻越磨盤山和小高山(3100米),前往西昌。
第十二天:西昌—石棉—成都
早餐後,經石棉、漢源、滎經至雅安,經成雅高速返成都。
跟旅行社一般是這樣安排的:
詳細行程:
D1:成都—都江堰市—四姑娘山(278KM) 宿:四姑娘(標准間)
早上由成都出發,沿成灌高速公路,經中國古水利工程,世界自然遺產都江堰,沿岷江峽谷逆流而上賞岷江峽谷風光,經映秀鎮沿皮條河逆流而上,經全球最大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臥龍鎮(大熊貓館 門票30元/人 自理),翻越巴郎山(H:4523M),到達東方阿爾卑斯山--四姑娘山 可以自費旅游雙橋溝(門票80 觀光車80元觀賞臥龍峽谷風光,高山草甸。觀雙橋溝風光,參觀五色山,人參果坪,日月寶鏡,獵人鋒,老鷹岩,尖子山,牛心山,野人鋒,阿妣山,玉兔峰,紅松林等。)
D2:四姑娘山—丹巴—新都橋 宿:新都橋(2-3人間)
過紅軍長征會師之地達維、夾金山、墨爾多神山,大渡河源頭--丹巴縣城、去藏族村寨觀光(如去甲居藏寨拍攝,門票30元自理)參觀成群成排的獨具特色藏寨風光,和丹巴藏族美女交談,領閱丹巴獨有的碉樓群、午餐後前往八美,途中可觀大雪山、綿延20公裡被胡躍邦主席稱為“天然盆景”的東谷天然盆景風景區(當地人稱犛牛溝)、八美草原牧區風光、八美石林;抵達塔公草原、遠觀雅拉神山;及為紀念班禪大師而修建的純金制作的紀念塔,幾大名鼎鼎的“小大昭寺”——塔公寺(門票10元/人 自理),抵達“攝影天地”新都橋,
D3:新都橋/雅江/理塘/稻城 (354km) 宿:稻城標准間
新都橋出發看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土林,在高原的夕陽下看金色餓樺林、白楊林!翻越高爾寺山(海拔 4412 米)抵雅江,翻越剪子彎山(海拔 4659 米)、卡子拉山(海拔 4712 米)、抵世界高城理塘(海拔 4000 米),遠觀兔子山,翻越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遺跡海子山自然保護區(海拔 4000 —— 5000 米左右),到達最後的香巴拉——稻城。晚上可在著名的茹布查拉溫泉沐浴。
D4:稻城—日瓦—亞丁村—衝古寺 (112km) 宿:亞丁木屋或帳篷
由稻城縣縣城前往亞丁自然保護區,觀稻城傍河風光、觀萬畝楊樹林公園, 翻越波瓦山(4400米)沿赤土河谷前進,走過世桃源般藏式建築村寨,朝拜藏傳佛教寺廟--貢嶺寺(六百余年歷史),抵日瓦鄉,再前往亞丁村。騎馬或是徒步進入自然保護區,轉千年嘛呢堆,觀夕日中的仙乃日神山。
D5:衝古寺—落絨牛場—牛奶海—五色海—稻城(128km) 宿:稻城標准間
在"最後的香格裡拉"露營感覺肯定不一樣,早起觀壯麗的日照金山,朝覲仙乃日神山(意為觀世音菩薩海拔6023米),在衝古寺遠眺夏諾多吉神山(意為金剛手菩薩,海拔5958米),央邁勇神山(意為文殊菩薩,海拔5958米),去位於海拔5000米左右的牛奶海和五色海。然後在景區自由拍照:游秀美的珍珠海,觀賞野生動植物、高山花卉、雪山、森林、冰川、湖泊、河流,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然妙趣。
D6:稻城—康定(420km) 宿:康定標准間
告別三座聖山,一步一步遠離最後的香格裡拉,翻越康區屏障—折多山到達高原明珠——康定城。。
D7:康定—康定—雅安—成都(320KM)
乘車經革命歷史名城——瀘定,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瀘定橋,體驗當年紅軍飛奪瀘(門票10元/人,自理 )定橋的困苦艱險與豪邁,然後跟隨導游哼溜溜的《康定情歌》惜別蜀山之王——貢嘎山,穿越雄姿英發的態二郎山,回到休閑之都——成都,愉快結束全部行程。
瀘沽湖的路線
第一種
西昌-鹽源-瀘沽湖 (本路段路況圖片)
全程280公裡,正常行車需時約7小時,除從西昌出發有約50公裡非常好的柏油路面,以及鹽源縣城附近有約10-20公裡的柏油路面及抵達瀘沽湖鎮有8公裡左右的柏油路面之外,其余均為碎石路或土路,更糟糕的是,這些路面不好的原因是由於經常發生山體滑坡或塌方,有些路段如果不花大價錢根本無法徹底修好。
從西昌到鹽源要翻越兩座大山,每一座山均由幾個大山脈構成,這就是著名的橫斷山脈,巒巒的山峰,最高海拔達4000米,沿途散落的村落主要居住著彝胞,而且往往綿綿數十公裡無人煙,慶幸的是雖然在山路行駛,但並不是繞山盤旋而上,而是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往往給人以錯覺,以為翻越這座山峰就可以到了下山(或上山)的路。沿途的風光可給人以安慰。這一段路忌夜間行駛,因在這無人大山之間,常有車匪路霸出沒,夜間雖有持衝鋒槍的公安巡邏,但如無多輛車同行,切勿盲目行駛。
經過約150公裡的路程(約3-4小時),就到達了鹽源縣城,鹽源縣城位於一個小平原上,縣城不大,也無甚特色,如感覺疲憊,可在此小息,有不錯的賓館。
從鹽源縣繼續行駛118公裡就可到達瀘沽湖鎮(原名左所鎮),此段公路建於長達100公裡左右的一條大峽谷內,公路一直沿峽谷而行,伴以清涼的河流,基本上是碎石路,而且在雨季常會有滑坡及塌方出現。正常行駛約需3-4小時。
到達瀘沽湖鎮之後,再前行5公裡就到達了瀘沽湖的四川段,此段路雖然比較差,但當地政府時刻備有修路的工人及機器,一有滑坡及塌方出現,將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其修復,以保證這條旅游線路的暢通。這5公裡也就相對容易行駛了,最多10-20分鐘即可到達。
第二種
攀枝花-雲南寧蒗-瀘沽湖 (本路段路況圖片)
全程320公裡左右,從攀枝花市區出發約20公裡,就進入了雲南境內,沿途經過雲南的華坪縣與寧蒗縣,全程正常行車需時約8小時。
全程路況參差不齊,有部份柏油路面,有40-50公裡正在修的碎石路面,其余大部份為雲南特有的彈石路面(介於碎石路與柏油路之間的一種路面,主要是為了防止冬天路面的結冰),這種路面車可以跑到60-70公裡。路上要翻越數座大山,但都不算太危險,安全可以保障。進入寧蒗縣城後,距瀘沽湖還有76公裡,路面也是以柏油路及彈石路為主,但要翻越三座大山,又以最後一座最為艱險,特別是冬天,肯定會結冰,很難行駛。
我收藏的游記:
稻城,一個也許對大多數人很陌生的地方。但是,走過川藏路(318國道)亦或是到過理塘、稻城亞丁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這座位於雅礱江畔的稻城小縣城。稻城的海拔高度比康定高一百米(2680米),但是,走過了折多山海拔四千多的盤山公路,來到一個海拔才兩千多的稻城小地方,多少會讓人的身體好受一些,特別是那些初次到像稻城這樣高原來的人,這種反差就更明顯,畢竟“高原反應”不只是道聽途說,它會在你身上踏踏實實地得到印證。。
稻城得名於雅礱江,因為這裡是雅礱江上游,古稱雅礱江第一渡,即是說雅礱江到了稻城才真正具備了“江”的氣勢。由於稻城處在河谷地帶,稻城的氣候特征呈高原季風氣候,冬春長而干燥,夏秋短且多雨。稻城地理上屬於橫斷山脈東南緣, 稻城是典型的丘狀高原地貌,高山草甸、河流、峽谷、草場、森林錯落有致。
到稻城時,已是仲秋十月。從成都出發時還是穿著長袖襯衣,翻越折多山時,狂風暴雪,趕緊換上羽絨服,稻城車內車外氣溫的反差就好比冬末春初的一個晴天,早上還穿著厚厚的棉襖,中午就得改穿襯衣了。等到了稻城縣城,又呈現稻城的特有氣候——多雨,濕淋淋的,跟經歷高原反應後的那種病怏怏的感覺倒是挺相配。
到稻城是來考察的——考察這裡的旅游發展條件,因此受到了稻城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酒和歌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在這種場合。同行的兩位女士是初次上高原,來自北方,本來酒力還行,但不敢絲毫倦怠,滴酒未沾,怕的是高原反應借酒作祟。當然,這種時候是顯男兒本色的好時候,冒著失眠的危險,幾位男士還是往來於觥酬之間,頻頻碰杯,不如此似乎對不起當地人的那份熱情。酒,高原人的飲料,適量可以熱身;但過量除了傷身別無好處。
休整了一天,高原反應稍減,就開始了我們的行程。先是到了離稻城不遠(約二十公裡)的帕姆嶺寺,屬於藏傳佛教噶舉派,俗稱白教。寺廟很大,有幾十間房屋聚集在一起,中央就是主寺,建築體量最大,裝飾也最精美,當然也是稻城喇嘛的主要活動場所。其他附屬設施有轉經筒、白塔、高僧的真身佛塔、以及僧房等。
出寺廟是一個寬廣的稻城大草壩,面積約1平方公裡,成片的高山小葉杜鵑分布其中。站在草壩中央,遠遠的望去,整個稻城寺廟建築群更顯宏偉壯觀,從地形上看,寺廟群恰好位於蓮花型台地上,正應了佛教的教義和藏傳佛教風水學原理。
稻城寺廟的側面視野很寬廣,遠處起伏的連山,近處五彩斑斕的彩林,一覽無余。稻城天是藍藍的天,雲是淡淡的雲。經過一條曲曲折折的山間小道,爬過一座五六十米高的山坡,就到了神山頂,上面有一座五色經幡圍成的瑪尼塔,隨風飄揚。站在稻城山頂,真有一種與天更近的感覺,仿佛離佛國天堂已不遠。山間不時有山雞、松鼠等小動物的影子,有藏民給這些小生靈撒米,它們竟然當面欣然受之,一點也不懼怕,仿佛那藏民就是它們的朋友。我也試著給它們撒米,可它們卻不吃,好像經我手之後,米就被污染了,就不是生態米了,或許這就是稻城與都市的差距吧。
下山來已是傍晚,夕陽金色的光輝撒在身上、車上、藏民黝黑的臉上,構成了一幅愜意的稻城暮歸圖。
稻城第二天安排的行程是到離新都橋不遠的祝桑草原,稻城每年五月都要舉行賽馬會,由來自各鄉鎮的參賽代表,一展他們精湛的馬技,同時也是評選優質馬種的聚會,就好比珠海的航展是展示各國航空技術的大集會,這裡的賽馬會也是展示各鄉鎮實力的機會。因此,參賽代表個個盛妝艷服,盡情展示自己的風采,為自己代表的鄉鎮爭光添彩。
祝桑離稻城縣城約85公裡,駕車沿318國道向新都橋方向行駛三小時即可到達。翻過高爾寺山(海拔4340米),向稻城下行兩小時的機耕道,蜿蜒曲折來到河谷的祝桑。稻城的河流彎彎曲曲,河水清澈,河面有20-30米寬,適合漂流。藏民在河灘上搭起帳篷,炊煙裊裊。走進去喝一碗奶茶,吃一點奶渣拌烙餅,既充飢,又解渴。
和德差之行相比,前面稻城要容易的多。一開始,稻城縣旅游局長劉洪就說過,這次稻城之行,最難的地方就是德差。因為沒有公路,甚至連機耕道也沒有。剛開始,我沒有想像到會是怎樣一番情形。
兩天之後,我們一行出發向西俄洛進發,此行最終的目的地是德差,西俄洛只是過境地。不過我們在這裡還是呆了一天,為的是考察一個稻城廢墟。從西俄洛村出發,騎馬過一條河,再上行約一小時即到達山頂——郭崗頂,這是一個山頂牧場,面積約3平方公裡,其中分布有日、月、星湖,因像形而得名。稻城牧場不是一馬平川,而是綿延起伏、一眼難盡。地上長滿了各種野花,簡直是大自然的調色板。
整個稻城牧場地形呈蓮花寶座型,中間有幾座“千年廢墟”(這是劉洪的說法,具體年限已不可考),大概是以前的稻城寺廟遭廢棄了吧,不過從地基來看,應該是一座很大的寺廟,有很多間房子。令人稱奇的是,從一間房子中竟長出了一棵大樹,腰圍有三人合抱那麼粗,樹枝就像觸了電一樣,呈爆炸型伸展開來。雖然干枯已久,但輪廓猶存,想必活著的時候是枝繁葉茂的。
稻城高原的天氣真的是變化無常,剛才還艷陽高照,轉眼間,說變就變,彤雲密布,感覺天要塌一樣,大家趕緊找躲避之處,可是,到處都光禿禿的,到哪兒躲避,只得將就在幾棵樹下避一避了(雖然常識告訴我們,下雨的時候不能躲在樹下,以防雷擊,可情況緊急,大家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很快,玻璃珠般大小的冰雹下了起來,大家都慌了,樹下根本躲不了,冰雹就像長了眼睛一樣,穿過樹枝,襲向人的頭頂、背上、胳膊上、腿上。幸虧大家都戴著氈帽,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落在地上的彈起來撞在腿上,疼的很。躲在樹下不是辦法,趁著小了一點,我們趕緊轉移,靠著一堵廢墟的山牆,總算熬過了這番劫難。約20分鐘後,冰雹泄完了忿,終於停了下來。
遭了這番突然的劫難,大家都有些心有余悸、劫後余生的感覺。稻城劉局長趕緊給大家解釋,說下冰雹在這裡寓意吉利,意味著幸福、平安、吉祥會像冰雹一瀉千裡一樣,降臨到大家身上。(不愧為西北大學藏傳佛教專業畢業的高才生!竟能給出這樣高明的解釋。)大家都釋然,雖然他的話有些牽強附會,但我們還是願意相信這是真的,好聽的話誰不樂意聽呢!
我想,或許是稻城的土地神嫌我們的活動干擾了他的清修吧,就用這種惡作劇來嚇我們一下。不過,從氣像學原理來看,在稻城高原上,人一多了,聲音就大,大氣壓改變,水汽迅速蒸發,並很快轉換成雨雪或冰雹降下來,這是常事。經過這次冰雹襲擊,我們的稻城之行自然多了一些傳奇色彩,也給我們的人生留下了一段難忘的歷險經歷,意義不可謂不大。至今,那頂救了我的氈帽仍掛在床頭,以示紀念。
從稻城郭崗頂上向南望去,有一片由樹林圍成的“中國地圖”形狀的稻城草地,這也是當地一奇。接下來的一天,我們就向德差進發。剛開始兩個小時內還有機耕道可行,但是後面的情形非常糟糕,簡直沒路可行,就如在原始森林行走一般,車行在河流干涸留下的河床上,地上全是鵝卵石。車子就在這種情況下艱難的向山上爬去,而坐在車子上的我們得抓緊扶手,縮著頭,謹防左搖又晃的車子撞了頭。
在稻城走了三個小時,才到了山坳口,海拔升到了4380米,稻城山上有積雪、高山草甸、小海子(湖泊)。經歷幾個小時的牢獄般的行車,總算到了山坳口,大家終於松了一口氣,一是山坳口的風景很美,一是下山的路要好走的多了。
稻城高原上有一種動物——旱獺,當地人稱做土豬子,善於打洞,草甸上七孔八洞的,均是它們的傑作。這些旱獺是高原生態遭破壞的一大罪魁禍首。它們吃草根,破壞了植被;到處打洞,破壞了水源涵養。唯一的好處是它們可以作為桌上的佳肴,尤其是秋季,它們長的胖都都,行動遲緩,很容易逮著。我們的車下行時,就遇到了一只旱獺,鑽進了一個洞子,司機很聰明,停了車,將山頂流下的水彙成一處,剛好流到洞裡,企圖以此方法逼它束手就擒,可惜,這些小家伙也不是白痴,它們早預料到了會有這一招,因此,做好了准備,一個洞口配備多個出口,這樣就拿它沒辦法了。俗話說,狡兔三窟,看樣子,聰明的不只是兔子,這些旱獺不一樣聰明嗎!
下山的路和人的心情一樣,是舒暢的,雖然還是顛簸曲折的,但比起上山稻城的路強多了,可能跟周圍茂密的樹木、泠泠的泉水聲也分不開吧,在稻城這樣的環境下,心情當然好了。德差鄉位於古雅神山腳下,發源於稻城的霍曲河穿鄉而過,給處於高原深處的德差注入了活力。長期以來,稻城的交通不便,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但卻保留了這裡獨特的高原風光和民俗風情。德差的海拔在3650米以上,地貌特征為連綿的山原,高山雪水彙成的溪流、成片的草地分布其間。這裡的民族為康巴藏族,婦女的頭飾很特別,每人頭上扎著兩個圓形銀飾,直徑約10釐米,中間鑲著一顆珊瑚。民風粗獷、甚至有些粗野,青年未婚男子追求異性的形式非常直白、大膽,讓人覺得文明之風尚未吹到這裡。當晚,我們考察組一行、縣政府派的工作人員,以及一些電視台的記者和投資商,就住在剛建起的鄉小學的教室裡。晚上大家就著燭光,一起吃大鍋飯——有土豆、牛肉和面粉疙瘩的一盆大雜燴,味道鮮美極了,可能是大家太勞累,加之一整天沒有吃熱飯了,所以普普通通的面湯竟成了美味佳肴。第二天,我們騎馬登上了一座名為錯崗(意為有高山海子的山頂)的冰川侵蝕的高山,海拔4500米,山頂中央是一個面積約3500平米的高山海子,名叫錯吉仁,意為“海中心的山”,因為海子中央有個小島,就像一座小山,故得名。湖水澄碧,清可見底,為高山雪水彙集而成。
上山下山花了我們一整天的時間,在稻城高原裡就是這樣,看起來很近的地方,走起來很遠,因為路彎難走,必須騎馬,這樣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回來的路上又遇到了冰雹,不過這次小多了,沒有構成大的危害,不過還是引起了恐慌,馬隊很快被衝散,藏民向導也不負責,只顧自己跑了,所幸大家都安全抵達。唯一的遺憾是同行的鄧博士,因為馬劣不肯走,他不得不牽馬走回來,直到天黑才到達目的地。當晚,專家組開會討論,責令以後大家必須同行,不能有人掉隊,保持考察組的完整。第二天,經磋商,考察行程調整,由原計劃多停留一天改為騎馬到上德差,然後再騎馬到柯拉,從柯拉坐車返回稻城。
上午考察完稻城河對岸的草場以後,我們就坐車到中德差,然後騎馬向上德差進發。沿著霍曲河的這一段路,是我們此行經歷的最優美的河段,不僅水美、河美、山美,樹也美,真的感覺到了圖畫中。稻城河道彎彎曲曲,河面有四五十米寬,岸邊是高山柳,遠處是高山草甸。置身其中,正如陶淵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下午三點到達稻城德差,這裡正在舉行民俗活動——耍壩子。每年農閑的時候,這裡的藏民就會彙聚在一起,跳鍋莊,交流情感。男女青年可以借此機會尋找心上人。因此,姑娘們會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華麗的飾物;小伙子則打扮的虎虎生威,以吸引對方的注意。這裡的鍋莊節奏比較慢,邊跳邊唱,重復同樣的旋律和動作。稻城生活節奏慢的反映,與都市生活的快節奏完全不同。
和其他稻城地方一樣,我們受到了熱情的接待。當地藏民用純牛奶、人參果、青稞餅、酥油茶等土特產招待我們。休息了一會兒,我們也加入了跳鍋莊的行列。晚餐是土豆燉牛肉,剛好可以保暖身子。
晚上住在稻城藏民家裡。藏族民居風格各異,但基本結構大同小異,一樓住牲畜、放農具,二樓住人,有頂樓則用做經堂,若沒有頂樓,則從二樓選出一間屋當作經堂。稻城藏族全民信教——藏傳佛教,雖然教派不同,但都很虔誠,經堂都裝飾的很精美,一般不讓外人進入。廚房也在二樓,和客廳同處一間。客廳和臥室裝飾豪華,雕有宗教圖案,用高質木材,外塗紅色,有的甚至在圖案上塗金銀,真可謂金碧輝煌。床也是高級木材做成,寬僅一米,長約一米八,僅容一人休息,上面鋪著羊毛毯。藏民非常熱情,接待我們用的都是新被子。不過,藏民家裡是沒有廁所的,甚至外面也沒有廁所,我就很納悶,難道他們就不上廁所嗎?這一點對我們而言,確實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藏民家裡養了藏獒——很凶猛的一種高原狗,為了安全,我們不得不結伴如廁——其實沒有廁所,找塊避開道路的空地當作露天生態廁所。高原的晚上,晴空萬裡,繁星密布。也許是這裡離天更近,空氣更清新吧,星星比以前看的要多得多,且更亮更大,令人遐思神往。第二天一早我們用了早餐就出發了,向柯拉進發。由於這裡是河谷地帶,早晨和傍晚風特別大,尤其是早晨,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霜,那風吹起來像刀子一樣,割向人的臉。幸虧穿了羽絨服,外套一件軍大衣,才保證身子不冷,可腳卻凍的發痛,為了走路方便,我們都穿的是軍用膠鞋,根本不保暖。約行了一個小時,太陽把大地照暖了,寒冷這個惡魔才被驅走,感覺從嚴冬來到了陽春,高原早中晚溫差太大,讓我們這些在平原裡生活久了的人有些不適應。
稻城沿途風景依然是霍曲河風光,河流比之前看到的更漂亮,藍天更藍了,我們翻山越嶺,深深體會了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意境。要不是行程急,我真的願意慢慢一路看來,讓心更真切的去體驗那種無法付之言語的純真之美。稻城天上的雲是一朵一朵的,讓人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祥雲”了,那體態用“祥瑞”來形容再體貼不過了。
下午三點半到了稻城柯拉鄉政府駐地,海拔3930米,處於河流上游,地形是群山環抱下的一個大平原。騎了幾天的馬,終於可以從馬背上下來了,每個人的尾椎骨上都磨出了繭子,剩下的路改乘汽車。
稻城的地形很好,11世紀時,蒙古人在此建了一座寺廟——索羅寺,原為薩迦派,歷經朝代興衰和歷史變遷,原寺早已頹廢,現寺是在稻城原址重建的,建於1996年。附近有一個天葬台,號稱“康南第一天葬台”。稻城藏傳佛教天葬文化內容豐富而神秘,同行的劉局長給我們作了介紹,內容包括天葬師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哪些人死後才能享受天葬的待遇、天葬的程序怎樣,聽起來讓人生畏。
由於來接我們的汽車路上出了故障,我們一直等到晚上九點才從柯拉出發回稻城縣城。沿途又翻過了幾座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不過驚險被夜幕掩蓋了。一直到凌晨一點才到達縣城,縣政府派人給我們送了幾盒方便面,可我是一點食欲也沒有,此時對我而言,最需要的是讓一場深沉的睡眠來結束一切的疲勞。
第二天上午安排的是稻城考察彙報,吃了午餐就坐車回成都,翻越高爾寺山時看到晴空下的蜀山之王——貢嘎山——聖潔而通體晶瑩,一片白雲環繞著他,猶如一條潔白的哈達。遠遠看來,貢嘎山就如一位威嚴而慈祥的君王,守護著這方淨土。考察組的幾位教授看到這番勝景,禁不住嘖嘖稱奇,感嘆道:雖然經常到甘孜州,倒是很少看到貢嘎山的這種景像——美不勝收。隨行的幾位記者趕緊拿起鏡頭,一陣猛閃。他們來自沿海地區,看到這種景像,視覺和心靈所受的衝擊不言而喻。我們考察組成員也選了一個較好的角度,把這段經歷定格在了膠卷上。
整個稻城旅途經過塔公、八美、丹巴,風景都很美,我們一路看來,一路照來,留下了不少可堪珍藏稻城的美好瞬間。我會永遠記住你,稻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