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遍游記(十一)

作者: 銳的笛

導讀早上七點過後,離開招待所。過橋朝溫泉方向去。“人字瀑”就在溫泉附近,我想就近觀游,所以不舍近就遠,到觀瀑樓去遠眺了。“人字瀑”又名“雙龍飛瀑”,是個一源兩泉的瀑布,兩瀑之間被岩石以近三十度的夾角分開,使整個瀑布形成一個“人”字。近觀瀑中石挺岩腹百丈,岩壁中有登山的石階,此石階是明代所鑿,稱作“羅漢級”,或許是和尚所修的吧。可能是近 ...

早上七點過後,離開招待所。過橋朝溫泉方向去。“人字瀑”就在溫泉附近,我想就近觀游,所以不舍近就遠,到觀瀑樓去遠眺了。“人字瀑”又名“雙龍飛瀑”,是個一源兩泉的瀑布,兩瀑之間被岩石以近三十度的夾角分開,使整個瀑布形成一個“人”字。近觀瀑中石挺岩腹百丈,岩壁中有登山的石階,此石階是明代所鑿,稱作“羅漢級”,或許是和尚所修的吧。可能是近幾日雨水不多,我見到時的瀑布水,似透明的輕紗,覆蓋在岩石之上,跌落到五十米下的凼邊,只濺起輕盈的水珠,並不見水力萬鈞,撞石飛雨的壯觀。雖然失去了“飛雨泉”別名的感覺,卻也給人悅目清涼的快意。據說此瀑位於紫石、朱砂兩峰之間,背後靠著天都峰,故又名“天都瀑布”。我又忽發遐想,如果能從“羅漢級”登道到天都,不知那些攀岩高手可想嘗試?!沿著“人字瀑”的公路向東,在岔路口小拐彎向前,便是“觀瀑亭”了。在這裡可遠眺不遠處的“百丈瀑”。亭的造型挺美,綠色玻璃瓦的亭頂上,翹著六個望天的尖角。站立亭中可見“百丈瀑”的飛流傾瀉。此瀑是清潭、紫雲二峰的泉流聚成,只是不知瀑布後的岩石依附在哪一山峰。游罷了瀑布就穿小道到攬勝橋,跨過攬勝橋到湯口的公路邊。這裡的路邊有各種車輛,可帶我到苦竹溪那邊,助我完成翡翠谷和九龍瀑的游程。先到了翡翠谷,這是一個因自助游客發現、喜愛而新開發的景點。二點五公裡長的峽谷內,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彩池一百多個,另外還有瀑布、古木、怪石、洞穴作點襯。可能是剛叢黃山上下來的緣故,總覺得這裡的自然景色不太突出,人造的景致多了點。唯有那些水底有色彩的池潭,大大增加了我的游興。每個水凼的色彩,都不是單一的:有的綠中帶黃;有的青中顯墨藍;還有的碧中泛緋,就憑這些池、塘、潭、凼,稱其翡翠谷,算得上是名副其實。此外,這裡還有一塊“愛”字碑,當然是人造景,為了初來此地的自助游客的愛情而立,故此谷又名“愛情谷”。沒有他們,這裡可能不會如現在這樣有名。 九龍瀑雖然和翡翠谷一樣,是黃山大景區中門票另售的景點,不同的是:此瀑布是和黃山“同進退”的元老景點,為黃山成為“世界名山”立有功勞。它位於黃山七十二峰中的香爐和羅漢峰間,峽谷縱深六公裡,是黃山的龍源。龍源之水,源於天都、玉屏、煉丹(光明頂)諸峰彙成的雲谷溪,溪水從峽谷的懸崖上縱躍奔瀉而下,長達三百余米。“瀑布曲折九段,一折一瀑一潭,瀑水潭潭藏龍,育成九龍奇觀。”從下往上,分別是:龍女潭、戲珠池、牧龍攤、雙龍瀑、青龍澗、九龍瀑、縭龍潭、虯龍潭和蛟龍潭。這些龍潭,隱匿與大片的竹林,原始森林和幽谷深峽之中,想一睹其全貌的游客,必須不畏艱險,登谷攀岩,方可觀攬到九段全景。前人留詩贊美道:“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一泉分九疊,萬仞落高峰,一疊一潭雪,潭潭似有龍。”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