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脊山上風光好,未見黃河貴德清

作者: 燕飛天涯

導讀從鳥島回到西寧的六個小時,可以說是這次青海之行中最難熬的六個小時。 頭天晚上,李哥和我,還有黃吉普的主人夫婦及一路從拉薩和他們AA制過來的小陳一同吃的晚餐。小陳打開從西藏帶來的青稞酒,非要大家一起喝。盛情難卻,雖只喝了小小的幾口,睡到半夜,卻頭痛難耐。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喝酒的緣故,在那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很容易起高山反應。而這破舊不堪 ...

從鳥島回到西寧的六個小時,可以說是這次青海之行中最難熬的六個小時。

頭天晚上,李哥和我,還有黃吉普的主人夫婦及一路從拉薩和他們AA制過來的小陳一同吃的晚餐。小陳打開從西藏帶來的青稞酒,非要大家一起喝。盛情難卻,雖只喝了小小的幾口,睡到半夜,卻頭痛難耐。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喝酒的緣故,在那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很容易起高山反應。而這破舊不堪的長途車,排氣管正好在車的中間,我和李哥坐的位置。車總是在盤山路上,似乎永無止境,看不到村莊和平原。一段緩緩地小坡,窗外的廢氣便徑直湧入車中,就是關上車窗都無法阻擋。而車內有總有人在吸煙。廢氣和煙,嗆得人喘不過氣、睜不開眼;嗓子開始干疼,我不停地擦我的黑鼻孔,用紙巾罩著口鼻。但是強烈的廢氣還是無法擋住。幾乎一夜因頭痛未眠的我只能痛苦地等待這六個小時的結束。我想李哥也是如此,看他的動作就知道:一會兒打開車窗,一會兒又關上,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本來,我們無能為力,只有等待。

車路過金銀灘,據說那是王洛賓當年獲得靈感寫下《在那遙遠的地方》之處。雖沒有下車,但是真的很心痛:見到的金銀灘被糟踏的景像比青海湖151賬房那裡有還要慘得多——白色的帳篷、蒙古包密集而凌亂地鋪滿了山間的草原,近處的草也滿是車輪壓過的深痕。聽同車的當地人講,裡面更是垃圾遍地,草也失去了以前的茂盛繁密;過度的車壓人踏,簡直連一般的草地都不如了。金銀灘,已經是徒有浪漫虛名之所了!

到西寧都沒有出長途車站,便和李哥直接又登上了去貴德的車。車行一個小時後便進入了拉脊山的盤山路,翻越拉脊山整整用了一個小時,之後,又進入同被綠色覆蓋的拉脊山完全不同的、幾乎光禿無毛的赤褐色山路——丹霞地貌。

翻越拉脊山又是在細雨之中。山風吹來涼如水,雲霧鎖繞的拉脊山比在晴天之下更有韻味,山坡上大片的油菜花穿罩著霧的輕紗,使得起伏的山巒更似一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穿過最高處時,見到路標明示:拉脊山海拔3820米。

拉脊山之後的丹霞地貌令人不得其解:兩處緊鄰,卻是截然不同的地貌。一處郁郁蔥蔥,而另一處怪石林立,幾乎寸草不生,歷經風雨和地殼運動的岩壁,像宮殿,像森林,像飛瀑…。路過一座紅色砂礫岩獨峰,立在兩座紅色山頭的夾縫中,有十幾米高,像一個拴馬樁,當地人叫它“格薩爾王的拴馬樁”,傳說是格薩爾王訓魔時拴坐騎的地方。奔赴貴德,本想一睹“天下黃河貴德清”的風采,然而因為連續的雨天,沒有如願,見到的黃河還是裹挾著周圍土地黃色的泥沙。城內明朝萬歷年間留下的玉皇閣以及城隍廟依然保持著古樸的雅致。第二天一早不到八點,和李哥就進了城隍廟。還沒有其他游人,這種感覺真好。站在鐘亭前,看著陽光掠過寂靜的屋檐,斜灑在院中的花草上、鋪著原始青石磚的地上,幽靜又悠然。殿內不能拍照,倚仗著我那有出眾長焦功能的S9500,在娘娘廟門外兩米遠我記下了大殿內一個猙獰的小鬼,在他巨大的身後是雍雅的娘娘塑像。玉皇閣建築群內的每一處小庭院更是潔淨得一塵不染,置身其中,仿佛是在為戲劇而設置的場景裡:建築的輪廓簡潔流暢,而細觀起來,其屋檐廊柱卻又雕刻精美細致;從顏色到建築材料,沒有奢華光艷,卻是優雅精細,令人玩味不已…剛剛走到玉皇閣下,遠山處的烏雲騰升而起,像被雨神拽著黑色大幕從天邊疾馳而來,不到五六分鐘,大幕便遮瞞了陽光和天,隨著電母雷公發出的幾道耀眼的強光和震耳的天鼓聲,雨夾裹著蠶豆大的雹子一同狂砸到地面,風也陡起,涼刺膚肌。連忙跳到旁邊土地廟中,屋裡感受不到任何寒冷!望見土地爺也正目光炯炯地注視著門外的大雨!號稱青海小江南的貴德,四面環山,氣候宜人,植物茂盛,難怪當地人要供奉土地爺呢!


(拉脊山)



(玉皇閣)



(玉皇閣庭院)



(貴德土城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