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天的山上游覽,沒見過這樣的瀑布。就是三河口的黃山第一高瀑,也因時間倉促,再加瀑布水量不大而印像平常。現在此地,我才真正見識了“黃山飛瀑不讓匡廬”的定論。九龍瀑的峻峭、幽深、氣勢......真的絲毫不輸給匡廬名瀑“三疊泉”。然而九折曲瀑,六百米的流長,使我根本無法用相機,一次攝盡其真容,唯一的辦法是:爬一段,拍一張;攀一程,攝一回。反正這裡是最後一站,耗盡體力回家好好休息去。不知化了多少時間,總算到了可拍攝源頭景致的地方:遠處的峰巒;近旁的密林;白得可折光的水簾;深得無法測試的龍潭;還有矗立於圍攔邊的巨石;石面上鬥大的紅字石刻“龍源”。......完成了探尋黃山龍源的任務,我五天的黃山遍游計劃也算基本達成了。坐躺在“龍源”石旁,雙眸注視著藍天,渾身覺得難以言傳的輕松。次番苦旅雖然艱辛,心靈和視覺間的享受,卻無可比擬。應該承認:從第一天上山開始,缺憾就已留下,可也留下了我和黃山的緣分。我自信會再來黃山:為了我不曾到過的景區;為了我還想重覓的景致;為了我重新拾起的信心!“中華第一山”的自然魅力,對於熱愛生活、酷愛旅行的人,永遠是一種誘惑;黃山開發者和管理人的竟業精神,讓鐘情於神游山河的行者,永遠不會對黃山產生視覺疲勞。國畫大師劉海粟曾十上黃山,不僅把像征中華山河的濃縮黃山,溶入了自己不朽的畫作中,還無比感慨的贊嘆:’黃山七十有二峰,峰峰削出青芙蓉,......澗泉鳴咽風鳴松......天風海濤曲未終。“這是黃山的精靈,孕育的中華文化。世界教科文組織,慧眼識寶,把黃山第一個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把中國的國寶,晉升為世界瑰寶,這足以顯示黃山的實力;也體現了地球人對中國文化的器重。從龍源下山,我默默的向黃山告別:再見,黃山!當我再來的時候,願你能再現新顏,且現貌更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