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朝鮮之前,在丹東住了一夜。在中國的三級城市中,丹東算是非常干淨和漂亮的一個,但也就是個三級城市而已。
從朝鮮歸來,又在丹東住一夜。短短四天,再看這個東北小城,覺得簡直是人間天堂,觸目所見,皆是歡樂祥和的景像:沿江的鴨綠江邊廣場上,傍晚時分,有人在打太極,有人拿著比拖把小一點的大毛筆,蘸著噴水池的水在廣場上練書法。丹東好像正流行踢鍵子,整個廣場上都看到雞毛鍵子上下翻飛,此起彼伏。綠化帶中間的一個擁擠的小亭子,有人在亭子裡吹薩克斯。再走過一個小小的下沉式廣場,階梯上也坐滿了人,有一個自發的樂隊在排練,不但吹拉彈唱樣樣全,竟然還有個指揮。
鴨綠江在此處寬不過六七百米,白天可以清楚地看到江對岸的北朝鮮。但到了晚上,對面一片漆黑,一片寂靜,就仿佛不存在一樣。與我國天壤之別。
在鴨綠江廣場旁邊的江面上,有兩座橋與北朝新義州相連。兩橋都是上世紀日殖時期修建,先修的一座在朝鮮戰爭時期被美軍從朝鮮一方炸斷,現在這座橋已改名為“鴨綠江斷橋”,向游人開放。中方的整個橋身保存完好(不知是否修葺過),走到斷橋的盡頭,位置似乎就正在江中心,可以看到朝鮮那邊殘存在水中的幾個橋墩。
在鴨綠江斷橋上游不足百米的地方,另有一座“中朝友誼橋”,也是上世紀日本人修建的。這座橋建造之時就是設計為鐵路橋,現在也仍然在發揮著功能,從丹東去往朝鮮的火車就通過這座橋到新義州。
因為這座橋跨江橋正好是跨過邊境線,所以橋身有一半屬於中方,一半朝方。不知出於何種原因,這座橋在設計的時候,中方和朝方的橋體造型就不一樣。整座橋是4聯12孔,屬於朝方的兩聯6孔是平弦,而屬於中方的6孔是吊弦。
因為線條更多變化,單從外觀上看,吊弦要比平弦“豪華”一點。屬於中方的這一段友誼橋上掛滿了彩燈,一到晚上就紅紅綠綠的閃來閃去,而屬於朝鮮那半段友誼橋,隱在黑夜的黑色裡,幾乎看不見。好像和旁邊那座斷橋一起斷在了江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