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杭州——九溪煙樹
九溪多山,九溪富水。晚清大學者俞樾在《春在堂隨筆》中對九溪贊賞備至,他寫到:“西湖之勝,不在湖而在山。白樂天謂冷泉一亭,最余杭而甲靈隱,而余則謂九溪十八澗,乃西湖最勝處,尤在冷泉之上也。”
很久沒有在愜意中自然睜開眼睛,睡到自然醒。幾秒中後才反應過來我是在杭州。為了去九溪玩水,專專地去買了雙很懷舊的塑膠涼鞋,就是小時候穿著在鄉下狂奔的那種塑料鞋,經常是一圈奔下來,後跟裡頭嵌進去很多小石頭,然後就坐在溪石上一個個摳出來。這種鞋子現在幾乎已經絕跡了,現在女孩子們穿的涼鞋越來越漂亮,越來越精貴,可是我還是最喜歡這種鞋子,雨天不怕沾水,輕巧耐用。去九溪,竟然能買到這樣的鞋子,也算是機緣巧合了。
沿著西湖大道往西湖方向走幾分鐘,就有到九溪的308路公交車。前頭多個K字,就是空調車。杭州的公交線路很發達,車子干淨人也不多。一路南行,車上有當地的老阿姨和我們攀談,向我們介紹九溪的玩法,言談間就來到錢塘江邊,很快就到九溪站了。
九溪全長6公裡,為了節省時間又節省體力,前面的3公裡我們驅車前行,因為真正適合游玩的是後面的3公裡。公車上那個熱心的阿姨就搭了我們的順風車,還不時提醒我們不要長時間泡在水裡頭等等。山路很小,九溪就在身邊流過,山風撲面而來,城市已被丟在身後了。一路前行,有些心急的游人早已耐不住溪水的誘惑,由陸路改走水路,索性沿著九溪逆水而上。我眼饞得緊,若不是在行駛的車裡頭坐著,肯定也會耐不住性子一腳踏進水裡頭去了。
到了一個三岔口,我們隨大流在入口處參觀了九溪瀑布,不算壯麗,但也意趣盎然。鄉間野外,植被豐厚,瀑布邊上的石台階濕漉漉的,岩壁上長滿了青苔,所以少不了見到一些奇形怪狀的昆蟲。先生說,你是在造訪他們的住處,別說是它們嚇著你,你要小心別打攪了它們才是!越是害怕的東西,還滿心都想著。我不願在那裡久留,所以拉著他匆匆拾階而下。瀑布彙成的池水清澈見底,池中水草豐美,能看到不少小魚。
游完九溪瀑布,才開始我們真正的九溪之行。拐進左邊的小道,夏日正午野草的芬芳讓我想念起我的家鄉。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小路兩邊的草叢已經被七七八八地踩出小小路。左手就是溪流和高高的樹叢,右手是江南常見的那種小山。山上一列列的茶樹在烈日的照射下閃閃發亮,這裡已經是龍井的地界了。我舒適地看著這一切,林間涼爽的風和潺潺的水聲令人無比的愉悅。我們只帶了隨身的小包和兩瓶水,而這些自然都掛到了我先生的身上。我們各揀了根樹枝,東敲西打,招惹一下忙著搬東西的螞蟻,看看我根本找不到卻又吵得要命的知了,鵝卵石的路面硌得我腳底癢癢的。我們就像兩個閑得發慌的農村娃娃在山路上慢慢溜達著。我想念著我的童年,想念著走在我身後的我的先生,他拿著相機東拍西照,揮舞著手裡的樹枝,發出咻咻的聲音。
山路沿著溪水彎彎曲曲地前行。景致在不斷的變化著,樹林越來越密,越來越幽靜。行走間聽到水聲越來越響,猛一抬頭我差點沒被眼前的景像嚇著!一條寬寬的溪水橫亙在路上,溪中的一塊巨石擋住去路,上題“九溪十八澗”。這裡是第一處九溪與十八澗交彙的地方,也是交彙面積最大的一處。避暑的人們隨意地沿著溪流或坐或躺,要麼就在溪水中央支起牌桌,男人們光著幫子打牌,女人們看著光溜溜在水裡發癲的小孩子,時不時還無濟於事的訓斥上幾句,還有一家老小坐在溪石上吃瓜說話的。而這個地方,竟是新西湖十景之“九溪煙樹”!!杭州人真是讓西湖慣懷了!一大池的水還不滿足,楞是跑到錢塘江邊的山林裡來享受桃花源般的悠閑生活。令人嫉妒!
我忍無可忍衝進了溪流中,溪水的清涼把我嚇了一跳!本想多多逗留,先生嫌這裡人多,反正有十八澗嘛,拉著我繼續往前走。一路走,不時地經過一個個橫澗,大大小小。考慮到有些人不一定願意濕腳蹚水,或者有些季節不適合下水,每條橫溪上都會有一般大小的石塊連結成的“旱路”供游人踩踏。起初我還記得個一二三,到後來光顧著玩水,哪裡還想得起來去追究十八澗還是二十澗!總之這一路的景致,是“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樹。”
感覺到有些累時,又一條“澗”出現在眼前。這裡的溪石與別處不同,是深紅色的,襯著透亮的溪水和樹葉縫裡頭掉落的陽光,無比的活潑好看。終於,先生答應在此處盤亙些時間。一番戲耍,樂趣無窮。腳底下跳躍的溪水起源於楊梅嶺的楊家塢,次第彙合青灣、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雲棲、渚頭、小康等9個山塢的細流成溪,再經徐村注入錢塘江;十八澗在煙霞洞西南,起源龍井的龍井村,穿繞林麓,次第彙合詩人嶼、孫文瀧、雞冠瀧等許多細流而成澗,九溪十八澗因而得名。
我們在最後一澗又作了停留,原因是停在水裡的一輛三輪車裝著一車的西瓜讓我饞得走不動路了。很多西瓜被浸在冰涼的溪水裡,光是看著就讓人神清氣爽!要了半個瓜,兩人各自找了石頭塊坐下,腳底下淌著水。大口吃完了,捧一把龍井村流下來的溪水洗手洗臉,這裡的山神過的日子,差不多也就這樣了吧!
過了此處,就已經是龍井村“龍井問茶”了。因為此時並不是品茶時節,加之正值夏季午後,所以除了游完九溪路過的行人,基本沒有什麼游客。我倆頂著烈日胡亂地走著,路的兩邊有很多依山新建的民居,時不時有茶農探頭出來詢問要不要龍井茶,或者要不要吃飯等等。我對那裡並沒有特別的感受,也許還不是時候吧!
離開九溪後的這段路差點沒讓我倆中暑,我們知道前方有公車回西湖,但是不確定車站到底有多遠。一招手,一輛出租車停在跟前。先生問那司機,車站是不是不遠了,那司機笑著說對,對,就在前面很近的!我們也就沒有上車,他笑著開走了。車站就在跟前,剛好有一輛K27路到站,我們便上車了。從攔車問路到坐上公車,不過短短幾分鐘時間。然而這一小段經歷卻讓我們愉快了一大會兒。想著要是遇到一張臭臉的司機,或者我們坐上出租,而車轱轆沒轉幾圈就到車站的話,可真是夠敗興的!
一路下坡,山路上風景極好。穿過五老峰隧道,我們又見到了前一天騎車游覽的景致。
我們在北山路的新新飯店下車,沿著西湖走上幾分鐘,路過老新新飯店就到新的新新飯店了。中午飯就在那裡,飯畢,在兩個飯店之間一家叫做“羅·貝拉”的冰激凌店吃了冰激凌。那裡的榛子冰激凌和“店小利微,請每人都點”的提示讓我印像深刻。
窗外就是西湖,還有映日的荷花。午後困意漸濃,便驅車回酒店,待到夕陽西下,再來泛舟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