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想去內蒙,就看到旅游衛視發廣告在招募自駕游,活動主題:“情定阿爾山-- 有多遠走多遠”,為期一周,於是報名跟了去。集合在旅游衛視樓下集合,點名、貼車標、顧大隊長宣布游戲規則、拍集體照、全體工作人員都做了自我介紹:大隊長老顧、總指揮影子、編導車羽、攝像周明、安全保障小強、領行員郝寧,司機兼翻譯老魏。顧大隊長外形彪悍,像李逵、魯智深,舉著喇叭講話、氣勢洶洶,有車友形容他:活像巴頓將軍!不過車隊出去,人多主意多,必須有個狠角色具有絕對權威,才能步調一致;影子為人細致周到,素未謀面便通過電話和短信給了我們許多幫助;小強跑上來問,“能不能給您車上貼車標?”這當然可以,我問,“需要我幫忙嗎?”他笑說,不用,我來就可以了。我有點吃驚,因為跟車隊出去過很多次,從來沒享受過類似服務。後來問小強要邦迪、膠帶、食品,他都有求必應、打開滿滿當當的後備箱幫我找,真是好人,難怪小強很快就成了車隊的人氣新人王。daniel看著大隊長和郝寧悄悄問我,怎麼電視台的人都梳奇怪的發型?那當然,搞藝術的人都這樣,張揚個性嘛。

大家指著我們的車問:“你們從上海開過來?”很意外的樣子。是啊,本以為車友們會從全國彙聚到北京,沒料到清一色的京牌車,就我們一輛滬牌:) 不過車友就五花八門,還有從江浙、福建等地飛來北京集合的。受到最高規格的接待7:40出發,取道八達嶺高速,由張家口-張北-太僕寺旗-錫林浩特。
車到錫林浩特前,紅山賓館專程派人出城迎接,身穿蒙族服飾的plmm們高唱著草原歌曲為我們一一獻上哈達,是劇組安排的小驚喜。當晚約8點到達賓館。歡迎宴上食物豐盛得超乎想像。由於中午趕路,午餐在車上解決,大家面對大魚大肉都有些把持不住。早就聽說過蒙古族人大塊吃肉、快意江湖的豪爽,看他們用大盤上菜、而且重疊擺放,就知道名不虛傳。接下來兩名專業歌手帶領幾個小mm,且歌且舞,輪番敬酒。風俗是這樣的,由身著蒙族服裝的mm手挽哈達,捧起一杯銀盞白酒,唱著敬酒歌來到客人面前。客人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再將酒一飲而淨。大隊長怕我們外行,趕緊搶上前來打預防針:“蒙族敬酒是吉祥、祝福的意思,所以最好不要推辭。”還好男人喝一杯,女人抿一口也可以接受,並不強人所難。只是Daniel一杯酒下肚,就分不清東西南北了。這樣敬酒倒文明,半首歌就能解決掉一桌人。藍天白雲,滿天繁星車進內蒙地界,天空就變得有看頭,雲很低,層層疊疊的,極富立體感。Daniel說天上的雲像是過街天橋,問題是不管我們怎麼追,這天橋總保持在正前方。影子道,“草原上的雲,你是永遠都追不到的。”是啊,這跟追不到彩虹的盡頭是一個道理。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auto03.jpg[/img]
初見草原我們都很興奮,車行途中也拍了不少照片。厚厚的雲朵遮擋陽光,在起伏的錫林郭勒草原上投下大片陰影,Daniel說,“好像Windows的標准桌面!”(回來一對照,真的很像!)再加上牛羊遍地,還有紅頂的小房子點綴畫面,隨便拍都好似明信片。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view001.jpg[/img]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animal06.jpg[/img]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animal05.jpg[/img]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animal01.jpg[/img]
草原上多見牛羊,可是放牧的人卻少見。導游解釋說,牧民早上把羊群帶出來,就回家休息去了,晚上再來趕羊回家。奇怪,我們問“不會走失嗎?不會弄錯嗎?”導游說,每家人都有固定的放牧區域,而且每只羊都不同,長相和高矮胖瘦都不一樣,牧民每只羊都認識,不會弄錯。“而且每只羊都有自己的名字呢!”導游說,根據體貌特征命名,比如一只耳、小白鼻,然後小羊再繼承父母的名字……太神奇了。老魏說,她姥姥放羊,把羊趕出去就回家了,中午在屋頂拿天文望遠鏡觀察羊群,沒事,於是放心大膽的去睡午覺。
導游斯琴介紹說錫林浩特這個西北小城一共20多萬人口,20%多為蒙族、70%多是漢族,該地以畜牧業為主。礦藏豐富。當地人沒什麼夜生活,喜歡吃燒烤。斯琴還教我們講蒙語:sannu是你好,bye-yes-tie是再見,talesla是謝謝,我都記了筆記,可惜後來沒機會用。

草原上行車應該伸手到窗外,感受風,呼吸青草的氣息,這樣才能與草原親近。下車拍照時感覺好冷,後悔穿的七分褲,趕緊加外套御寒——只不過從北京開到內蒙,沒想到溫差這麼大。
入夜的草原,又是另一番景像,本來我們忙於趕路是注意不到的,幸好半路請假放水,一抬頭看見滿天繁星——那真當得“繁星”二字!現在很少看見這麼黑的夜空了,像巨大的黑色綢緞上面密密麻麻鑲滿了鑽石。這年頭晚上看見一兩顆星星已經很稀奇,這麼一抓一大把的星星,一輩子恐怕見不到幾次!蒙族天生會唱歌紅山賓館晚餐時,有幸看到馬頭琴表演。二百來斤的蒙族大漢應邀演奏“萬馬奔騰”,將馬背民族的氣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桌的LJM說這位琴師看來真憨厚,老許笑說,“憨厚?你要是把他惹毛了,給你來個過肩摔,你就知道他憨不憨厚了。”[url=http://gb.chinabroadcast.cn/chinaabc/chapter23/chapter230202.htm]馬頭琴[/url]是一種拉弦樂器,音質類似二胡,卻原來琴杆頂端真的雕有馬頭的!長見識了。
晚會上蒙族美女歌手眼波流轉,特別會放電。旁邊那位樂呵呵的男歌手、歌也唱得不錯。不過專業歌手唱得好不足為奇,反倒是劇組的老魏和老顧,一開腔就把大家給震了。豪邁的歌聲和魁梧的身形暴露了他們的蒙族血統,原來老魏來自鄂爾多斯、老顧來自呼倫貝爾。老魏一整天都不大說話,他所有的話都盡在歌聲中表露無遺。次日老魏告訴我,“蒙族人生下來就會唱歌,沒有人教!可能是因為在娘胎裡早就聽熟了。”又說,唱歌可以減肥,因為要使力氣,在北京住了幾個月體重又上去10斤,因為缺少唱歌的環境。“在草原上,清早就算不唱歌,吼幾嗓子也可以減肥!”後來碰巧,聽顧大隊長講他也喜歡安德烈波伽烈,咦,看不出我們大隊長還粗中有細。波伽烈音域寬廣、高低自如,特別適合在草原上聽。
“天邊有一對雙星,那是我夢中的眼睛。”這是此行聽得最頻繁的一首歌。旅行會讓人喜歡上當地的音樂,比如去西藏就認識了索朗旺姆,來內蒙則熟悉了布仁巴雅爾,也許是音樂需要適宜的土壤吧。如果說騰格爾表現出了內蒙人的豪邁,那布仁巴雅爾則充分表現出他們的深情與寬廣。除了完美的《天邊》,他專輯裡的其他歌也首首動聽、耐聽。以前覺得民歌土氣,關鍵是沒到那個環境。當身處雪山聖湖,面對草原羊群,聽流行音樂反而會覺得不搭調,還非得民歌才夠味、才應景。我的地盤我做主這次劇組找的導游不錯。
第一個導游叫斯琴,翻譯過來是聰明的意思,蒙古族美女、個兒高、體形豐滿,普通話說得很好,我問她是否已被漢化,她反駁道,“不會啊,我回家還會穿蒙古服飾,還保持著蒙古族的各種生活習慣,喜歡喝奶茶,喜歡喝酒吃肉。”她又揚言自己酒量超群,有外號叫“長城內外無對手”、有三斤“驢捫倒”的酒量(事後證明是吹牛)。我又問,“你的如意郎君會是漢族還是蒙古族?”她毫不猶豫答道:“當然是蒙古族!”另一位小導游梁可馨則比較文靜,總是出現在需要她的地方,默默照顧我們的飲食起居。
第二天來的季導,小個兒,血統為半漢半滿。季導年紀不大,閱歷頗深,當導游當成人精了都。一見面就給我們下馬威,“我的地盤我做主,如果不聽我的話,就把你們扔到山裡喂狼。”我看見她在景點碰到幾個游客,一個中年男人賭氣說,“昨天你怎麼把我們領到住處就不管我們了?你沒良心。”季導答:“對不起,我接到通知去接這個新的團。”繼而歪頭笑著說“我錯了,請您原諒我。”說得那人一點脾氣也沒有。後來不管大家如何在電台裡刁難她,季導都能隨機應變、見招拆招。季導一說話,我們就發笑。她當導游真有點屈才了,做個談話類節目的主持人一定受歡迎。只有一次、季導一不留神把自己給繞進去了。起因是她說去外蒙一袋大米可以換個媳婦,於是就有人使壞問:“那你呢?換多少大米?”季導輕率回答說:“我貴,我要一車大米換。”於是大家在電台裡拍賣季導,還宣稱“價低者得!”季導苦苦支撐了半天,最後求饒,“請大家換個話題吧,我們車裡的人都在笑話我。”事後幾天,常有人唱《換大米》來提神。季導笑聲爽朗,極富感染力,聽到她在電台裡傻笑,我們總是忍不住跟著笑。
在哈拉哈拉河漂流,一路漂來波瀾不驚。我跟Daniel說,“你信不信,到下游肯定有人發難。”於是我們倆抄起槳打水,先排練反擊。這時季導經過,手中握一只礦泉水瓶,一看就是打水仗的老手。我趕緊告饒,但Daniel想試試我們的功力,提槳就向季導身上打水。我們穿著衝鋒衣還戴著帽子,處於絕對優勢,於是季導大喊著被水衝跑了。事後季導在電台裡控訴,“我今天被玩弄了,說好不開戰,背後捅我一刀。”呵呵。
對導游來說,我們這些游客一撥又一撥不過是過眼雲煙。然後這幾位導游卻生動鮮活的留存於我們的內蒙記憶中。

那達慕大會這次的那達慕大會專為慶祝內蒙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而舉辦,50年一遇,於是車隊臨時決定去拍攝一番。我最喜歡少數民族的節日,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少數民族,親身體驗傳統民俗。牧民們平時互相住得遠,遇到集會就會盛裝出席,騎著馬或開著吉普車從四面八方趕來,扎蒙古包住上幾天,參加賽馬、射箭、摔跤等活動。導游說,這還是一個相親的好機會。可想而知,青年男女情投意合,就一同策馬奔向草原的深處。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event01.jpg[/img]
那達慕大會全景,白茫茫一片全是蒙古包。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event02.jpg[/img]
射箭比賽場地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event03.jpg[/img]
箭靶給射得篩子一樣,這次比賽不分等級,專業或業余選手都可報名參加。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event04.jpg[/img]
這位射手看來有模有樣,第一箭,竟然脫靶了,呵呵,壓力太大。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event05.jpg[/img]
影子也來比劃比劃
[img]http://www.wegoout.net/photo/aer/event06.jpg[/img]
射箭比賽的女記分員
時間緊,沒來得及參觀摔跤,好可惜。車羽來問:你知道“那達慕”是什麼意思嗎?我說不知道,是不是葡萄之鄉?車友在旁糾正,不對,是娛樂的意思。瞧我這腦子,是entertainment來著。
圖文並茂版:內蒙阿爾山自駕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