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朝聖記(2)

作者: niuniu_777

導讀大佛現在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稱譽。大佛為彌勒倚坐像,坐東向西,面相端莊,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並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坐百余人雕刻細致,線條流暢,身軀比例勻稱,氣勢恢宏,體現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氣派。 (腳背寬8.5米可坐百余人) (耳內可坐二人呢) � ...

大佛現在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稱譽。大佛為彌勒倚坐像,坐東向西,面相端莊,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並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坐百余人雕刻細致,線條流暢,身軀比例勻稱,氣勢恢宏,體現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氣派。


(腳背寬8.5米可坐百余人)



(耳內可坐二人呢)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髒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據說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棱、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遭毀。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裡保存,可惜於後來被毀。

峨眉山和樂山大佛(英文名稱: Mt.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於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遴選標准C(IV)(VI)、N(I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 200-016)。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公元1世紀,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麗的山巔上,落成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隨著四周其它寺廟的建立,該地成為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許多世紀以來,文化財富大量積澱。其中最著名的要屬樂山大佛,它是8世紀時人們在一座山岩上雕鑿出來的,仿佛俯瞰著三江交彙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稱世界之最。峨眉山還以其物種繁多、種類豐富的植物而聞名天下,從亞熱帶植物到亞高山針葉林可謂應有盡有,有些樹木樹齡已逾千年。



(大佛頭部)



(仰視大佛)

從大佛頭頂排隊一直從棧道走到大佛足下,花了好多時間,游人如織,在大佛下向偉大的慈悲的佛菩薩們頂禮,向為眾生鞠躬盡瘁的如海通大師等所有古德深深頂禮!!!祈願一切見\聽\聞的眾生因此而種下菩提種子,終究解脫!!!

從佛右邊棧道從新往上走返回,看著石壁上開鑿的佛像,各種休息的小石凳,各種偈子等,心裡總湧現出無限感激,古德的菩提心\利益眾生之心從每個細節上顯現著,沒有止息地利益著後人.....在穿行過程中,路過了一個飯店,三位臨刑的三江魚在小盆裡無助地游著,身上還扎著繩子,可能在江裡打撈上來後就直接從魚身上穿洞拉繩拎著賣給餐館了,可憐的魚,可憐的漁民,可憐的餐館,可憐的食客,無一不可憐~~~在輪回中這樣往復不止,無有出息~~腳步一下走不前了,停下來念經,試探著問服務員價格,50元/斤!!天啊,這不搶錢嘛!!馬上從他們嘴裡出現了全國所有賣魚攤主和餐館人員都會說的話---我們的魚是野生的,我們的魚是和外面不一樣的,然後賭咒發誓~~說著的時候,可憐的魚好像懂得了啥,突然一躍到我們腳下,這下我們心徹底軟下,再貴也要和這三兄弟結緣了~~~150元買下了三位,想起堪布說的話,生命無價!!頂禮慈悲者,他的慈悲讓我們不經意中又啟發了慈悲,這慈悲之火會不斷燎原~~~裝了水魚兒終於安全地被我們拎在袋子裡了,原以為找個地方放生該挺方便,我們腳下就是三江呀,我的老天,這實在太不容易列,我們正走在高高的山峰上,看著下面的水簡直是咫尺天涯,我們終於走到摩崖石刻博物館附近,這裡有座橋,下面是河,走近一看,天那,這裡簡直是地雷密布,任何魚下去看來是三步不過崗的,連我們人走到橋上,就被那裡居民給盯住,不斷用妄語拉我們去坐他們車上烏有寺,明明看著指示牌指著橋對面,上去就是寺院了,可還拼命騙我們說走過去我們走不到要走1個半小時,不知怎地,這時我想起相由心生,那一直撒謊欺騙的人,那臉缺乏正氣,眼睛飄忽,看著那婦女吧咱就對她的話生不起信心,心理升起一股悲悵,人窮並不可怕,如果人缺乏了骨氣缺乏了良知,缺乏了感恩,才是真正可憐和可怕的~~~看著那幾個山民鼓動的嘴巴,我突然大聲對他們進行一番教育,真有恨鐵不成鋼的味道,特別是有位山民說,現在這個世界已經沒有雷鋒了~~ 我大聲對著他們說,你們現在享受著佛的恩澤,老祖宗的留下的寶貴財富,還在這裡做這些事說這些話,你們除了踐踏,你們就不能學會感恩麼,你們不能也在這個土地傳承美德,好好保護這份珍貴的世界遺產,你們這樣在這裡爛捕藍殺,橋下的魚網簡直有趕盡殺絕的味道,沒要求你們做雷峰,起碼你們該學會感恩,做一個有良知的,真正愛護自己家園為子孫後代做個榜樣,不要做敗家子!!!他們都沒聲音了,旁邊的兩個人跟我們說,你們過橋去吧,過去就到了~~~ 凌雲寺

凌雲鐵寺門外有一副極具氣勢的楹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凌雲寺舊名報恩寺,因大佛而又名大佛寺。相傳始建於唐天寶年間,早於大佛的開鑿。凌雲寺為蜀中著名佛寺,主體建築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部分組成,各為一重四合院,布局嚴整。大雄寶殿,人有三尊大佛,為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大佛;天王殿外有數株參天楠森,盛夏季節,清蔭宜人。



(靈寶塔)

凌雲山除因青衣江而得名青衣山外,還因山有集鳳、棲鸞、靈寶、丹葭、擁翠、望去、就日、交兌、祝融九峰,而名為九頂山。靈寶塔就建在九峰之一的靈寶峰上。相傳通法師的骨灰就安入在靈寶塔中。史載靈寶塔始建於宋代,從形制風格看與西安小雁塔頗為相似。塔為四方形13層空心密檐式磚塔,中空,內實為5層,高約38米。自塔門入內,可經95級紅砂石階登頂。五層樓內均有佛龕,內設佛像。游客合頂眺望,可盡覽嘉州風光。

凌雲山碑林

凌雲山碑林位於兌悅、祝融兩峰之間的叢林之中,陳列有近200通古今名人書法碑刻,多為凌雲寺所藏書法珍品,由凌雲寺文物保管部門拓刻而成。其中有黃庭堅、鄭板橋、康有為、趙熙、郭沫若、張愛萍竺人的墨跡,碑石均選用產自雅安的雅石。碑林入口處石碑上的“詩書畫”三字,為集鄧小平手書而成。凌雲山碑林是書法愛好者樂山之行的必到之處。

凌雲山古摩崖石刻

擁有集鳳、棲鸞、靈寶、丹霞、擁翠、望去、就日、兌悅、祝融九座山峰的凌雲山,又叫“九頂品”,自古就是游覽勝地,人稱“上朝峨嵋,下朝九頂”。留下了許多詩文和摩崖石刻。

蒼松怪柏之下,古佛新亭之間,承受處可見筆走龍蛇、意趣無窮的書法精品。大佛景區門內的“凌雲義渡”四字記載了當年古渡義務服務的歷史,大字旁還有小字注明“不收錢”,可見古人的一片仁者之風,頗令後人深思。“龍湫”之上的“龍”,長約3米,筆意連貫,大氣渾成,人稱“一筆龍”。此外,凌雲棧道旁有今人題刻十余處,與一排水丹山相映,自有無限的文采內流。

麻浩崖墓

麻浩是岷江邊的一處地名,在四川話裡,“浩”常指江面較寬,江流較緩的地方。麻浩就位於岷江東岸凌雲山與烏尤山之間的溢洪道一側,距凌雲山後門不遠,是往返於烏尤寺和大佛之間的必經之地。當地的崖墓依天然的紅色砂岩鑿成,洞內寬敞,有的深達數十米,多為東漢年間所鑿,是古人特有的一種喪葬方式。樂山的東漢墓廣泛分布在各江河沿岸和山崖上,高者難以攀越,低者深藏地下,而以麻浩 一帶數量既多,分布又相對集中,最具代表性。在縱橫500多米的範圍內,墓穴多達數百座,重重疊疊 ,密如蜂房。當地現已建成“漢崖墓博物館”,集中了從樂山各地收集的大量崖墓文物供人參觀。

烏尤寺始建於唐,原名正覺寺,是佛教禪宗(曹洞宗)寺廟。寺內建築依山取勢,高下相間,布局巧妙。山門兩側集杜甫和蘇軾的詩句而撰成一副對聯:“寺門高開洞庭野;蒼崖半入去濤堆。”

寺內有天王殿、彌陀殿、彌勒殿、觀音殿、大雄殿、羅漢堂竺殿宇。其中大雄殿內釋,文殊、普賢三尊佛像由香樟木雕成,身高3米,全身巾金。烏尤寺羅漢堂塑有五百羅漢,五百羅漢均高約1.3,形神各異。羅漢堂一進去就見供養著孔雀明王主尊,主通道間還供養著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等四大菩薩,非常之莊嚴讓人頓生法喜.

寺院建在山峰上,景色宜人,絕佳的風水寶地,寺中的居士護法老菩薩人非常好,我們拎著魚沒地方放,向他打聽,因為語言所限制,我們知聽懂一點他意思, 他急切要我們把魚放大河,不要放那些不是活水的放生池,他的急切之情讓我們感受他為魚兒著想的那份慈悲,我們在寺院匆匆地逛了一圈,在另一位護法的指點下終於撐到碼頭,把魚們放了,三兄弟還算爭氣,這麼熱的天不停折騰, 還挺活躍,真為他們高興!!祝願他們早日解脫,永離厄運!

烏尤寺各處還多名人題詠,其中尤以近代著名書法家趙熙所書最為有名。鐘鼓亭璧所嵌石碑上的《船若心經》書刻俱佳,為書法極品。

放完生我們就乘大佛門口的公交車到了市區汽車站往峨眉山進發!!再見了樂山!!


精選遊記: 峨眉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