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敦煌消失的時候敦煌是世界上最著名、歷史最悠久的石窟藝術。比起別的石窟藝術,敦煌最絕的是石窟裡的壁畫,自公元360年以來,盡管經歷有了1600多年歷史的風霜,可是至今還是保留完好。這在地球上是一項人類的奇跡,更是人類的財富,她作為世界遺產為全世界所關注。
知道敦煌很早,從小學的課本中了解的。知道敦煌最直接的是“飛天”舞蹈,曾在上海音樂廳看過一場甘肅歌舞團演出的“飛天舞蹈”專場。這些給我帶來是知識和視覺、聽覺上的了解和美感。
真正到了敦煌,進了洞窟,看到氣勢輝煌、色彩艷麗,年代久遠的壁畫時,給我的是思想和靈魂上的地震!
抬頭仰望,仿佛見到了千年前的一位畫匠站在懸空的木架上,一手舉著油燈一手在有力繪畫;回顧四周,仿佛聞到了千年前古人揮汗留下的體味;腳下抬步仿佛走在唐明皇的宮殿;揮手一摸,1000余年的石灰牆發出的信息在向我招手。
只要進了洞窟一切所謂的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都已經變的蒼白和失色的說教了,因為這裡的凝重讓作為古人的後代感到震撼!這裡所有的一切包括空氣足以給站在這裡呆上片刻的人一個時光倒流的幻影,仿佛有一個聲音提醒著你:你現在已經回到北魏,你已經進入盛唐,你正在走向宋都。在這裡你可以找到現代人生活、文化、外交、科技的源頭和影子。
去了敦煌,你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日本人把去敦煌作為一生的夢;去了敦煌你就可以明白當年為什麼國民政府在十分困難的財力下還要創辦敦煌研究所;去了敦煌你就可以明白第一任院長常鴻書為什麼放棄在法國生活而在沒有人跡的敦煌一呆就是五十年;去了敦煌你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在文化大革命中全國文物浩劫中她卻能奇跡般的保留下來。
去敦煌你就知道答案了。
在驚嘆敦煌保存的奇跡和藝術的高超時,我在刻有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書寫的“敦煌寶窟”的牌樓下,突然想起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假如沒有敦煌,那麼我們靠什麼去了解我們先人的生活?我們又該給自己的後人怎麼去留下我們今天的生活信息?靠光碟?靠紙張?
願敦煌不滅!
更多圖片和游記登陸我的個人博客www.abinblo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