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怎麼那麼香,聽說那是老崔的重要市場。讓我去那花花世界吧,給我蓋上大紅章。”——艾敬·《我的1997》 十多年後,艾敬早已沓沓,崔健倒是前不久又露了回臉,香港對內地部分城市開通了個人旅游,在上海,去香港跟去蘇州早已沒有多大的區別。 曾經在南方某座城市長住過一段日子,於是便深深愛上那裡的氣候、美食、語言,尤其是人的生活方式。而在這個區域中,香港卻是最特殊的,因為它的節奏完全不與整個南方合拍,而偏偏又是那樣的合拍。 改革開放讓內地人長了見識,於是我父母那輩人去香港很少覺得那裡好;而我周圍的朋友尤其是女朋友,卻都瘋了一樣的愛上那座欲望之城。或許,這就是代溝吧,他們看建築,看吃穿,我們看名牌,看明星。作為粵語歌香港電影熏陶長大的一代,自然更親近這出品地;就好像現如今更年輕的孩子一定更向往日本韓國,而我對他們全無感覺。 作為一座我平均每年至少去一次的城市,其實我早就該寫它了,但或許所謂近鄉情怯,或許身在此山中,所以總是不知道該怎麼寫,寫什麼。就好像我不會寫上海,就好像我遲遲沒有寫澳門。但今年之內,我估計我會第三次造訪那裡,所以,還是寫寫吧。 不想寫成購物指南,也寫不成。海港城這樣的地方我不太去,Sasa也就頂多買買洗頭水,我去購物的地方基本上用文字說不清楚,比如觀塘的某座運動戶外outlet,比如東海商業中心二樓的那個小店。不想寫成出行指南,也寫不成。基本上香港帶星的酒店我就住過悅來,這似乎是赴港旅行團的指定接待酒店;至於吃,我真的只吃路邊攤,即使我說得出名字,那樣的名字在香港少說也會有10家。 所以,該說什麼呢?我很想贊美香港發達的地鐵系統,尤其是超方便的轉站設計,我不知道人家13條地鐵路線當初是如何規劃才能達到這樣的完美,我也不知道如今新增的迪斯尼線又是怎樣悄無聲息就完工了並同樣完美的接駁,我只知道自從見識過那裡的地鐵系統之後,我很少在上海1號線轉2號線,我寧可打的。就這兩條線還安排不好,以後線多了還不知道怎麼辦呢。 我也很想贊美一下香港服務業的工作態度,我建議內地的服務業都應該到那裡培訓至少感受一下,知道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微笑服務,見識一下什麼叫做顧客至上。有個香港人寫過一篇抱怨北京某座五星級酒店的文章,說是半夜2點多想吃夜宵,但酒店餐飲部下班了,不提供room service;說是清晨5點多被彪形大漢從夢中叫醒,質問為什麼隨便進入房間的時候卻說因為她預定了morning call。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時候的文字,但我願意相信確有其事。 就好像當年去廣州非要出示結婚證才能登記一間房,就好像直到現在上海以北的城市,我都從來不奢求服務品質。據說,上海是國內最都市化的一座城市了,在國內的確如此,但與香港比一下,的確還有很多欠缺。所謂三代才能出貴族,也就是這類似的意思吧。 我還想贊美一下香港的美食,粵菜本身就是著名菜系,但在香港,卻可以輕易吃到各色美食,現在的上海的確也可以,但至少同樣價位的吃不到同樣的味道。就好像,我從來不認為季諾是一家意大利餐廳,但香港卻可以用這樣的價格吃到正宗的歐陸菜系。別問我什麼算正宗,至少在我專業學習過歐陸菜制作之後,上海還沒有我可以負荷的起的餐廳讓我滿意,而香港即使MC Coffee的Blueberry Cheese Cake都能讓我瘋狂。而同樣是Delifrance,上海開在中環廣場,香港開在地鐵站裡,偏偏那地鐵站裡的面包香讓人抓狂。 而我最想贊美的,應該是香港人的生活態度。同樣的大都市,同樣的貧富懸殊。開小巴的不見得比李嘉誠差多少。其實,香港、澳門、廣東地區,包括西南地區(以四川、重慶為代表),那裡的人,大都過著小富即安的生活,女人們結了婚就很少工作,靠一個人的薪水照樣可以生2,3個孩子。不是大老板,絕對不會買車,就算買Benz,價格也就跟上海買輛帕薩特差不多。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錢,絕大多數也不過是工薪階層,為升職為供樓,也有壓力也喊累,但絕對不會到需要全社會關注的高度,或者,資本主義社會,利益為先,沒有人會關注這些無病呻吟;政府管理寬松,一切按市場運作,有本事的就上位,沒本事的就out;男男女女也講究門當戶對,小巴的兒子絕對不會去追李嘉誠的女兒(如果他有女兒的話),大家都心態很平和。真正的南方人,經營一個小鋪子做得再火再出名,過了幾十年也還是那個小鋪子,不開分店不擴大,甚至連門面都不重新裝修。就好像麥兜那樣,最向往的生活是做個“魚蛋仔”,其實我也覺得有個小鋪面賣賣魚蛋的生活也同樣可以很幸福。 或許上海太年輕,或許上海發展太快,30年代那樣的風雅悠然早已蕩然無存,一個比一個浮躁,天天面對著幾倍於工資的房價雙腳跳。於是我,總是習慣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去一次南方,去看看那些經常去的鋪子是否還安好,去沉澱一下在上海會不知不覺浮躁的心。 BTW,題目只不過是想借用一下它的中文譯名,拜托各位不必作過多聯想。(以下文字請18歲以下人士自動回避:曾有日與同伴在非常時段路過葡京後街區,路過之前心有戚戚,深怕一不小心就被誤會搭訕;路過之後心中坦然,偶等絕對不可能被誤會,就算誤會也不會有人搭訕,數量級差太多了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