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夜的顛簸,8月11日上午9:30,我和老呂背著行囊,走出了火車站。高大的城牆,赫然出現在面前。它挺拔地矗立在市中心,向東西兩側一直延伸下去。幾百年來,保存下來的這片完整的灰色城牆,增添了這座歷史古城的厚重感,它既是一種見證,又像是分水嶺,讓時間就此可以倒流…
第一站——兵馬俑當天下午1點來鐘,我們又返回到火車站附近,乘坐公交旅游巴士,前往距市區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兵馬俑景區。西安的天氣雖然不是烈日當頭,卻也是悶熱難耐。不過,下了車,我們還是勁頭十足,大踏步地朝著售票處的方向走去。90元的門票,不便宜了,但對於游人們來說,這是必游之地啊!兵馬俑展區分為一、二、三號大坑。參觀過二、三號大廳之後,我才邁進一號大廳。轉過大廳前方的寫有簡介的牆壁,突然間,我睜大了雙眼,三步並作兩步,擠進了人群。寬敞明亮的展廳之下,出土的士兵、戰馬,一排排,一列列,安靜地、整齊地站立在一個個木坑裡。拉近相機鏡頭,每個文物雕刻出來的五官、表情、頭飾、服飾,都能夠細致可見,栩栩如生。這樣的宏偉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歷史,衝擊著現場每個人的視覺,不免讓人感嘆,盛秦的超級強大!閃光燈此起彼伏間,游人們緩慢移動著,注目觀望著,而我也早已汗流浹背,口干舌燥了。小插曲:兵馬俑景區的停車場距售票窗口還有一定距離,在烈日炎炎下,沿路雖然修飾的像個街心公園,可幾乎沒有遮陰的道路,受不了的人只能花錢坐電瓶車了。而且門口的賣水亭超級貴,6元/瓶,大發“國難財”。 特別憂悶的就是返回的路上,一不小心坐了小巴,不但沒有空調,而且隨意停車,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居然用了一個半小時還多才回到市區,唉,以後一定要坐正規的公交旅游巴士。第二站——翠華山西安,這個古老的城市,既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又不乏美麗的自然風光。終南山、華山、太白山都環抱在它的周圍。由於行程稍緊,再加上老呂有恐高的顧慮,我們把目標鎖定了翠華山。第二天中午10點左右,先是被誤導到了南門,後來輾轉去了電視塔,才坐上了小巴,一路向南而行。1個多小時後,終於來到了距離城區20多公裡處的翠華山下。這次,老呂背上了號稱專業的旅行包,裝了兩大桶水,以備出汗過多,補充水分。上山的路上,游人很少很少,真是意料之外,這讓我爬起山來,心情十分舒暢,不用躲避來往的游人,可以盡情感受翠華山的秀美。山谷裡,四處散落著岩石斷層,或是裂縫,有的還被作了標注,不愧是天然的國家地質公園。就在我們呼吸急促、筋疲力盡的時候,美麗的天池出現了。群山之中,能夠有這樣一池碧水,是因為山石崩裂,橫向堵塞太乙山形成的。碧波蕩漾的湖水,清涼著肌膚,緩解著疲勞,愉悅著心情。老呂毫不猶豫地掏出錢,帶著我上了快艇,爽了一把。2分鐘過後,我們搖搖晃晃回了岸,順著路邊指示牌,拿著相機,又殺向了冰風洞。走進黑漆漆的洞裡,就如同走進了冰工廠。洞中冷氣,從岩石裂縫中滾滾冒出,仿佛下空調一般,撲面而來,刺激著濕熱的皮膚,真的是讓我們感覺到寒氣逼人!其他游人也都是低著頭,唏噓著,匆匆穿洞而過。下山路上,我們幾乎見不到任何游人了,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除了山間的鳥語花香,就只能聽見彼此的腳步聲了。兩旁是苦木、煙樹、花椒樹……;腳下是花蝴蝶、花壁虎、長腿蜘蛛……;耳邊是山澗流水之聲;眼前是連綿陡峭之山。很長一段時間裡,四下都是一片寂靜,靜得讓我無法停下腳步,加快了速度。直到山下,我們才得以在溪流旁停留了片刻,坐在小瀑布邊上,閉上雙眼,體味那份"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的意境.
第三站——碑林、大雁塔
西安市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個博物館,不僅有環城城牆、鐘樓、鼓樓這樣的大型古代建築,還有碑林、大雁塔等等古跡點綴其中。第三天,臨近中午十分,我們沿著城牆邊,穿過書畫院古色古香的街道,步行到了碑林。這裡的特別之處,就在於石碑上的刻字。在古代,這些石碑刻字是用來當作字典,供人們進行記錄、查閱、追憶之用的。碑林裡,收藏著懷素的狂草、顏真卿的楷書等大書法家們的傑作。狂草的灑脫與不羈,楷書的剛柔與頓挫,帶給人們的是一種視覺享受。這些無聲的教材,記錄著每一段歷史,給後人以真實的展現、深刻的了解。所以,此番參觀,對我來說,也算是一次文化教育吧。這天晚上,酒足飯飽之後,我們打車來到了大雁塔。夜色下的大雁塔文化廣場,燈光閃爍,游人如梭,熱鬧不已。21點整,廣場上的音樂噴泉開始了。據說,這是亞洲的第一大呢。水池四周聚集了很多很多人,駐足觀看。還有很多小孩,在水池裡跑來跑去,挑撥著水柱,嬉戲玩耍……印像西安小吃四天的行程裡,我們也不忘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
鐘樓那裡的同盛祥羊肉泡饃,味道十足,用濃重來形容比較貼切.加之,牛尾,牛舌,羊頭肉,滿口盈香。。。。。。文藝路上的葫蘆頭羊肉泡饃,很大眾化,用鮮美來形容比較到位,物美價廉。鼓樓附近的竹笆市街裡,有一家樊記腊汁肉加饃,可惜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香濃,餅太厚,4元和2.5元的沒有甚麼區別,肉少點。它旁邊的王恆肉加饃就略勝一籌了,那裡的餅薄點,若是價錢貴的,肉也給的多,咬上一口,唇齒留香。。。。。。小六湯包在西安的店比較多,去文藝路上那家比較好,因為旁邊就是葫蘆頭泡饃,不僅省時間,還可以吃得過癮,一舉兩得。湯包的關鍵就是趁熱吃,端上來就夾筷子,咬開一個小口,吸上一口鮮汁,再塞進嘴裡,感覺美極。葫蘆頭泡饃店的斜對面,有個三只羊酒家,那裡的棗泥粥值得一嘗,溫而不膩,非常好。總之,西安之行,給我留下了挺美好的記憶,它的歷史,人文,以及地道的風味小吃......
幾天來,父親曾在西安的眾多友人,對我們也是照顧有加,熱情款待.在吃飯閑聊中,介紹著西安的飲食文化和民間的歷史故事.雖然每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卻是值得我們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