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歷史總是和悲壯甚至是悲劇聯系在一起的,可南京又的確是個好地方,悲劇和悲壯多少有點傷感情,於是我就想出了悲情這個詞。寫南京的詩詞文賦很多,但我是個悲劇主義者,我的悲觀情懷到了南京很有共鳴,於是就想出個題目,也許聽起來有點沉重,但完全是一個新的角度新的感覺,有2500多年歷史的南京難道背負不起這樣的評價嗎?看看南京的主要旅游景點,不是悲就是情:國父長眠地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雨花台烈士陵園、十裡香艷秦淮河、大明故宮明孝陵、煙雨迷離莫愁湖、中華民國總統府、南唐二主之陵墓、太平天國博物館……等等。單單是看地名就不難感受出裡面傳遞出來的悲劇性的歷史信息。南京曾經是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甚至日偽汪精衛南京政府都曾建都於此。但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些個建都於南京的朝代或是短命鬼,或者以悲劇收場。就是一個大明王朝算是輝煌,但那也是明成祖朱棣篡奪皇位後遷都北京才使得明朝延續了200多年。再就是我們的蔣總統八百萬軍隊先是被日本人打得跑到山城重慶苟延殘喘,後是被人民解放軍趕到台灣蝸居小島,搞得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老先生至死不瞑回歸大陸之心,一首《望大陸》:“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惟有慟哭。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家鄉,家鄉不可見兮,不能相望。山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之殤。”讓溫家寶總理讀的國人凄然淚下。日偽王精衛南京政府在南京則從1940年勉強維持到1944年,大漢奸汪精衛客死日本,陳公博任偽代理主席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這大概是南京歷史上最短命的政權。太平天國從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到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軍挖掘地道,用火藥轟塌城牆,經過激烈巷戰,天京陷落。大部分太平軍將士壯烈犧牲,少數人突圍,前後也就11年的時間。難道都是歷史的巧合嗎?再看看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南唐,無不是在朝代前面加個東呀南呀的,作為自詡為泱泱大國的中國,任何朝代喜歡加大字,但凡加南、北、東、西或者前後字樣的,都是國家動蕩的開始。東吳的鼻祖孫堅只是東漢末年的一方小諸侯烏程侯,靠追隨袁紹討伐董卓起家,率先功入長安在後宮井中撈得傳國玉璽而和眾諸侯分道揚鑣,回到江南經營東吳,終因年輕氣盛窮追敗軍死於流矢,長子孫策則更是有過之無不及,樹敵過多年僅20多歲就死於暗箭。最後還是弟弟孫權寬厚大度和西蜀結為盟國,終成三國鼎立之勢。但後來貪念不斷,暗算關羽收回荊州終於引起吳蜀兩國火拼,唇亡齒寒,最後被西晉漁翁得利。東吳共歷四帝,區區五十九年。但成就了一本名著《三國演義》,看三國掉眼淚說的就是這段歷史也是悲劇的。西晉司馬炎代魏稱帝,建都洛陽,公元280年滅吳,統一全國,但好景不長,公元316年被匈奴所滅,共歷四帝,五十二年。西晉之後,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南京重建政權,史稱東晉,共歷十一帝,一百零四年。自公元420年東晉滅之後,我國歷史上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稱南北朝。南朝從420年劉裕代晉到589年陳亡。經歷宋、齊、梁、陳四代。也都建都於南京,前後200余年,這大概是南京歷史上相對繁榮的時期。但200多年的文明給今天的南京一點遺跡也沒有留下,就是這段歷史史實也鮮為人知。倒是南唐後主李煜,在政治上是個昏君,但文學上卻很有建樹,因為喜歡寫凄婉悲涼的詞句,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君主詞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常恨朝來寒重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自是人生常恨水常東。。。。。。”,“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真是千古絕唱,也只有亡國也亡家的李後主才能有這麼深刻的感受。但把南京歷史推上悲劇頂端的是公元1937年12月13日發生在南京城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10多萬全副武裝的日本軍隊開進了守城士兵全線潰逃的南京,前後六周多的時間,把當時還有60萬人口的南京變成人間地獄,30多萬手無寸鐵的南京市民成為瘋狂的日本士兵玩殺人游戲的犧牲品。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永遠的恥辱,是南京人民和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也是南京歷史上永遠的悲劇!南京沉重的歷史也積澱文化裡。《紅樓夢》是中國小說的顛峰之作,故事的背景就是當時曹雪芹的爺爺時任江寧織造家族的顯赫歷史,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林黛玉則在書裡就交代是金陵人,《紅樓夢》無疑也是中國悲劇文學的極品。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名作:“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則是南京社會變遷的寫照,今天你依然可以找到那個唐代的烏衣巷。走累了,當你坐在夫子廟前面的狀元樓,喝著紹興花雕,吃著鹽水鴨叫花雞油炸臭豆腐等當地小吃,看看窗外燈紅酒綠的秦淮河,思緒仿佛又回到幾百年前的南京城,這裡是運河的中段,來來往往都是過路客商,商人重利輕別離,薄情的商賈富豪們把這些個秦淮歌女們的心情搞的凄凄慘慘戚戚;再加上旁邊就是書生雲集的夫子廟,自古讀書人擁擠科舉制度就是個悲劇,和秦淮八艷們一樣大部分處於悲歡離合的潮頭,同樣的人生境遇和感受把他們湊到了一起,互相引為知己,於是就有了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類似的故事。清代劇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則把秦淮女子李香君和書生侯方域的愛情上升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充分反映了當時南京南明王朝沒落的悲劇結局!歷史故事是不是過於沉重了點?解放後的南京在南京人民的努力下換了天地。新中國第一座完全靠自己的技術和鋼材建設的南京長江大橋一度是新中國建設成果的標志,記得我小時候父母的勞動模範獎狀和我們的三好學生獎狀上面都有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的形像,應該算是新南京的標志了。可當我幾年前踏上破舊不堪的南京長江大橋時,看到北邊不遠處的嶄新的長江二橋,不免有點傖然,曾經是歷史的豐碑如今又成了歷史的見證,就像奔騰不息的長江水一樣,長江後浪推前浪,人類的創造力是無休止的,人類在不斷的創造歷史,又在不斷的否定過去!可走遍南京的角角落落,我的心情依然無法輕松起來,難道是我的悲觀情緒感染了南京?還是南京的悲情歷史淹沒了我?不過當地40多歲的男導游樂觀的情緒很快讓我感受到了南京人民的豁達和積極上進,他說南京過去是中國的四大火爐之一,現在我們南京人靠大面積的植樹和綠化,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現在的南京夏天已經不是很熱了,你看中山陵的陵前公路,那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道路之一!是啊,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無論多少悲歡離合繁盛興衰,都無法改變廣大人民向往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只有和平凡的人們在一起,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價值,生活的快樂,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