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8月6日)
早上是被鳥叫聲吵醒的,房費裡是不含早餐的,賓館裡的一個漢餐廳有早飯供應,很便宜的說。有5塊和10塊的兩種;我們吃了糊糊,饅頭,油餅,還有四個小菜。糊糊還是記憶裡的那個味道,以前小時候每天早晨都會去食堂裡打糊糊,去了晚了經常會沒有,所以用手機拍了一張發給了哥哥,讓他一起回憶回憶。新疆的涼拌小菜也不錯,就著饅頭很香。打著飽嗝,我們開始喀什市內的一日游。
事先問了賓館的前台,並且在網上下過地圖;今天的計劃是大巴扎(集市的意思,後來讀托福的時候發現真的有個單詞bazaar)-艾提尕爾清真寺-老城,另外我們要買好後天去阿克蘇的火車票。大巴扎在城市的東面,我們沿著吐曼河開始暴走;喀什的城市實在看上去很破,沒有什麼高的建築;路上經過的大多是土房子,河水也是渾濁的,風裡都是一股土的味道。喀什維族人占了絕大多數,特別去巴扎的路上,開始看見都是三三兩兩都是穿的破破爛爛的維族人;但肯定我們走得是對的,因為接下來,就看見有滿員的毛驢車一輛接著一輛,再後來就看到的是黑壓壓的人堆了。先看到的是牲口巴扎,一堆維族人擁在那裡,長得黑黑的綿羊,一群一群;我們還是有點顧忌,到底還沒看到什麼漢人,所以只敢遠遠看著,相機也有點不大敢拿出來。先開始動心的是黃橙橙的杏子,我本以為已經落市,居然還有,而且暴甜,於是就稱了一點;其實後來被證實是李子(寒一個);不管怎麼樣,這麼甜的黃色李子我們也從來沒吃到過。然後繼續往下走來到一個全是人的十字路口,每條路上都是人,每條路上都擺滿了攤頭,各種各樣的都有,水果,蔬菜,雜貨,香料。。。。。;耳邊聽到都是叫賣聲,但什麼也聽不懂;而且陸陸續續也看到有漢人了,而且一看都是像我們這樣出來體驗西域風情的游客。
大約12點多,總算來了巴扎的中心;據說這是集市最繁忙的時候。這是個有著頂棚的市貿中心;而且有著指路牌,把各種商品分在了不同的區域;我們一開始就逛了刀具和旅游紀念品。英吉沙小刀是聞名遐爾的,我們也是奔這個來的;沒走多遠,就被一個叫買買提的老鄉拖住了;其實刀有各種各樣的,便宜的十塊,二十塊都有;我們打算要好一點,他開始打開一個個用報紙包好的小包,介紹起來;並且拿起刀就撩起褲腳管還讓我不要怕,我還以為要見血呢,誰知他是用刀剔毛給我們看;最後我們選了六把,開始漫長的討價還價過程,最後再幾次擊掌後成交了。作為女孩子,在旅游地購物一直是我比較熱衷的項目之一;這個也不錯,那個也行;先是買了個帽子,然後又想選個阿拉丁神燈,可又覺得銅壺應該才是特色,最後卻買了一大堆的干果,杏仁,巴旦木,桑葚干,還有杏干;老公已經習慣我這樣了,但因為提了太多的東西,只得先撤回賓館;減負後再開始下面的項目。
已經中午1點多了,賓館附近的鴿子湯館是看見有網友推薦的,走走就到了,坐下馬上就有人給個銅壺,兩個碗,這是每個新疆餐館都有的磚茶,但老鄉的裡面都還另外加了香料和姜,味道很濃但口味又很淡,我們是越喝越覺得好喝,最後到了烏市,都特別懷念這茶,這是後話。鴿子湯是一小碗,油油的一層連熱氣都冒不出,另是一個盆裡用鴿子湯泡的馕,像是西安的泡饃,然後一人一只燉得嫩嫩的鴿子,兩人吃得吮指回味,又每人叫了一只烤的鴿子;人生的小幸福又coming了,報紙上說這種在吃上滿足屬於低層次的幸福感;但人生又有幾回這樣的愜意呢。
繼續走,不一會就看到了清真寺,據說這個全國最大的一個,不巧的是正是做禮拜的時間,據說一天要做5次,碰上的概率應該也很大的,門口也有叫賣的小商販,賣的是那種正式的做禮拜要穿的衣服,也就是一般的厚重的滌棉面料長袖拖到膝處,一件好像也就幾十塊,我掃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鄉摸著衣服,眼中露出那種渴望擁有的眼神,心裡竟然有一絲疼;太陽很毒,在蔭頭避了一下,還看見有些維族女人頭上全部都蒙著褐色的頭巾,連眼睛都不露。不一會,就可以游人參觀了,門票十元一張,進去男人不能露腿,老公就被發了一塊布裹著;女人不能露胳膊,我就被發了一塊布蓋著胳膊;伊斯蘭教是不能搞偶像崇拜的,所以他們的寺廟裡其實什麼都沒有,上正殿是要脫鞋的,我們其實都不知道能看什麼,只有虔誠的做禱告的信徒,對著柱子,不知道在念著什麼;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實在很外行,而且實在很不熱鬧,所以不到5分鐘,我們就出了門,據說那扇門上還刻了可蘭經,也是後來看了書才知道的。
接下來就是找買火車票的地方和郵局;郵局是為了寄那幾把刀,因為這些刀是受管制的,就算托運都是不允許帶的,所以一定要事先寄了。走了一大圈竟然都沒找到,其實後來才知道就在附近。那轉頭又去找賣火車票的地方,售票處開在天南汽車站裡,因為到阿克蘇只要6個小時,而且喀什是起點,所以車票也不是很緊張。路上還看見了毛主席的塑像,還是那個手向前伸很難達到力學平衡的那種,看上去很莊嚴。一路都暴走,實在有些累了,就在百富裡喝了飲料。百富完全就是新疆的KFC,很多地方都有貌似的地方,在烏市我們也看到過,機場也有。據說裡面的大漠烤雞還不錯,打算下次來嘗嘗。
掙扎了一下,還是決定去老城逛逛,雖然很累了。我們從一條小巷穿進去,兩邊都是土房;街道是石頭路,好一點的人家會有個陽台種著葡萄;差一點門上都貼著低保戶的牌子。街道越走越安靜,有些深深的巷子,據說如果是六角型是死路了。喀什有個專門旅游項目叫高台民居就是導游帶你走這些巷子然後還能到維族家裡去做客;當然這些巷子已被圈起來要收門票的,我們走的只不過是外圍了。路上還碰到一些小孩,他們對誰都會很友善的笑著說hello,英語的普及率顯然高於中文了。走到恰薩巷,盡頭又看見了清真寺。路上也有很多人滿為患的烤肉店和賣酸奶的,但都是老鄉,實在不敢嘗試。特別是酸奶,就是拿著整塊的冰塊涼著,然後人來了舀一杯,喝完了,水一晃,換個人再來一杯。最後只是在賓館門口買了個西瓜,八角一公斤,把我們樂的呀想真是便宜,後來才發現這是本次新疆之旅最貴的價格了。
回賓館,吃西瓜和李子,老公還是把我拖起來吃晚飯,那是已經晚上8點半了,他想去個游記上推薦的飯館,銀提扎爾。到底是有兩個小時的時差,8點半的天照樣陽光普照,喀什的出租車看上去都很正規,綠色是統一色。一般駕駛員都是老鄉;(一般維族人就叫做老鄉),不過一般地名都聽得懂的。這家餐館顯然生意很好,外面的位子都沒有,我點了拌面,老公是抓飯,結果羊肉沒有了,只有鴿子抓飯了,還叫了特色酸奶和卡瓦斯,為了腸胃蠕動,我們還叫了綠色蔬菜,當然還有烤肉。拌面不怎麼樣,酸奶很稠但酸得不能下咽,後來看到有人直接放白砂糖的,不過老公覺得抓飯不錯,烤肉也不錯,所有整體印像給個80了。
吃完一路逛回賓館,路上吃飯的排擋都很多,竟然還看到超市,買了水做為明天到喀湖的補給。回到賓館,鑰匙仍舊沒有配好,對於在喀什,我們覺得一點也不奇怪;看到有幾個法國人,中午就在酒吧裡喝酒,竟然還在喝,想想他們大概是以這種方式來消磨他們的假期的,我們可還有一大堆的行程等著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