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去旅行,背上行囊起其實已無所謂去到哪裡,會遇上誰,會有什麼經歷。
暑期,對上班族已沒有暑期,我卻獨自一人爬上火車去了海邊的城市——廈門。一個孤獨的旅人總是想去那種既能交流能見到人的地方,又能和人保持一點距離的地方住下,這樣能有人說說話,提醒我不是一個人也不至於自閉,又能躲在自己的空間裡不受干擾。我不是一只愛熱鬧的驢,也尤其鄙視那種整天吹噓自己去過哪,哪,哪的需要而且特別需要小女生崇拜目光的驢。往往這種人到哪裡總要標榜自己去過的地方有多少,自己的經歷多坎坷,去過的海拔高度又是如何,每次坐在隔壁,我聽到都想作嘔。
這次住在南華路的國際青年旅舍,住了個*角落點的四人間,屋裡已有別的女生住著,無所謂,放下了包,先把包裡帶的書擺到床上,這裡的床倒是超大,好像是2米多的床位,有1.2寬吧,真的是對我這個最挑床睡的人也覺得滿意。書在旅途中對我來說也是最不可少的,可以安靜睡幾個懶覺,看幾天的書,真是最好的休息。
而廈門國際青年旅舍裡最多的就是書了,拿了書到院子裡看,要了杯清水,最近在看一些關於攝影的書,因為本人也比較喜歡攝影,但是水平還有待提高。旁邊幾個老外喝著啤酒,全身曬得蝦紅,高聲談笑著。我自顧看書,喝水,聽Jazz。院裡抬頭看天,幾道飛機劃出的噴霧線遠遠掛在椰樹枝頭上面。
青年旅舍總有很多相遇,很多不確定。牆上留言板上有蜜月小夫妻的留影,也有的相約去某地的便條;有四季變化的廈門風景,也有某位失戀者的哀怨的傾訴;還有Party時的熱情。總之,看見時間和過客在這裡留下的影子像某種沉澱下來的味道揮散不去,久久存在這幢紅磚的洋房裡。包括聽說這裡是最早的華僑新村,有著那種特有的氣質。華僑回鄉在家鄉建起自己的產業,似乎這樣才有了根。像廈門國際青年旅舍的這幢房子,明顯有著聖人對西洋生活方式的習慣,又有著對故鄉的眷戀。建的洋風格房子用著本地石條和古老的紅磚,有著自己的韻味。
清晨起來,院裡的竹子上停了好幾種鳥,背後樹上也是。我雖不認得卻喜歡聽它們的叫聲,好久沒有在鳥叫聲中醒來。竹下喝了杯咖啡,幾個驢友過來聊天,又幫他們拍照留念。
住青旅挺喜歡和他們的服務生聊天的,因為他們每天會見到各色的人,各有各種經歷。
這裡的服務生年紀挺小的,不過還挺可愛,成熟,樸實。恐怕是那種已經見慣了驢們,變得老江湖的服務生。問了可去的線路就一個人去了海邊游泳發呆。晚上回旅舍電視房裡看了片DVD便回屋睡去。
幾天都這麼悠閑的過去,才可以裝好包,打起精神回去工作。再見,廈門的青年旅舍。不會忘了竹中的小鳥,不會忘了在這發呆的日子,下次再來了。(房間)

(咖啡吧)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