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不可不去之小橋流水

作者: quegee

導讀小橋流水,就是婺源的李坑,當地很有名的景點,也是我們的最後一站了。把這裡作為最後一站,就是看中它的溫宛細致,好好休養一番,結束愉快旅程。 到了這個小小的村子,已經是傍晚時分了,溫暖的陽光斜斜地照著寧靜秀美的村莊。清澈明亮的小小溪流,把村子分割開來。而家家戶戶門前一條條的青石板,又把村子連在了一起。縱橫交錯裡,平添了一份含蓄與宛約。 ...

小橋流水,就是婺源的李坑,當地很有名的景點,也是我們的最後一站了。把這裡作為最後一站,就是看中它的溫宛細致,好好休養一番,結束愉快旅程。

到了這個小小的村子,已經是傍晚時分了,溫暖的陽光斜斜地照著寧靜秀美的村莊。清澈明亮的小小溪流,把村子分割開來。而家家戶戶門前一條條的青石板,又把村子連在了一起。縱橫交錯裡,平添了一份含蓄與宛約。

玩了整整一天,肩上背著的大包,也越發的沉重,還是先找家旅店再說吧!從村口,順著溪流往裡走,兩旁都是小小的農家旅館,名字都很美,統一價格30元一個標准間。

村子的中心地帶,是一座小小的石拱橋,橋下,貫穿東西和南北的兩條溪流交彙於這一橋之下,是曰“雙溪橋”。旁邊有一家“雙龍客棧”,一位秀美的姑娘,細聲細氣地招攬著生意:來我們家住吧,我們家干淨,才30塊錢呢。這是一座古香古色的木制結構小樓,妙就妙在二樓向外伸出的陽台,雕花的欄杆,兩旁掛著兩串喜氣洋洋的紅燈籠。陽台裡擺著木桌、木椅,鋪著澱藍色小白花的印染花布。如果能夠在這張桌子上悠閑地吃上一餐,該有多麼愜意啊。

上去看了房間,雙人標間,一色雪白的床單被褥,獨立衛生間,有電熱水器。順便還了一下價,26塊錢一晚。那位秀氣的小姑娘還說,這個房間好啊,趙雅芝在我們店拍青花的時候,就住在這個房間。我心裡嘀咕著:趙雅芝怎麼會住在你這裡,小騙子!

不管誰住過也好,總的來說,這個房間還是超級劃算的。推開窗戶,看到對面人家的屋頂,黑瓦白牆,倒像是嵌了一幅江南水墨圖。收拾行李,洗個熱水澡,拿著照相機和攝像機,先到旁邊溜達一圈吧!

走到一樓的小廳,真的看到牆上掛著許多《青花》的劇照,有趙雅芝、斯琴高娃,還有店主與她們的合影,在旅館門口,穿著劇中人的衣裳。《青花》裡,有一場在“三清茶莊”的戲,就在這家旅店拍的,匾額還掛在店外的牆上呢。看來,這個小姑娘真的沒說謊,心裡確實也小小的高興了一下,很喜歡那個美麗溫宛的女人。

薄薄的黃昏,有著些許的溫柔。漫步在這小橋、流水、人家,看著村子裡的女人三三兩兩地在小溪旁,洗菜、洗衣,看著今天的夕陽,照著百年的老屋。想那老屋剛落成的時候,怎料到百年之後,還能看到美麗的夕陽,還能有兩位異鄉人在它面前流連忘返,驚訝於它的美麗和滄桑。看來,這夕陽,這老屋,於我們,都是極有緣的了。

晚餐一如所願地設在陽台,高高的大紅燈籠也紅彤彤的點起來了。吃著美味的晚餐(晚餐在美味當前那篇游記裡有介紹),聽著細碎的溪流聲,對面街上的鋪子,也是這樣的燈籠,一排排的點亮了村莊。

第二天清晨,早早地吃過早飯,接著在村子裡轉。村子有一家武元府,府裡有兩大奇觀。院子裡有一枝很老很老(記不得幾百年了)的薔薇花,半邊枯死了,那半邊卻還兀自開著花,花兒美麗又嬌嫩,仿佛枯死的半邊和它們沒有關系似的。還有一棵千年的桂花樹,粗大的樹干,整個樹干都像死去了似的,只有在樹頂上,長著幾枝稀疏的葉子。可是,就在將近枯死的樹干,長出了一棵碩大的靈芝,古人曾說:古木有靈氣,所以,這家人天天拿香火供著它。

走到村子的盡頭,有一條上山的路,路其實就在山腰上,旁邊有著大片的菜地,這裡,可以俯視整個村子。鱗次櫛比的屋頂,高高掛起的燈籠,古舊精巧的拱橋,細細流淌的小溪,清冷平整的石板,一一盡收眼底。

一路走走看看,又轉回雙溪橋了。對了,旁邊有一家賣民族服裝的鋪子,大紅大綠的底子上繡著鮮艷嫵媚的花,很是好看。不過,穿上以後活脫脫一個演皮影戲的。如果,整個地掛在書房的牆上,應該不錯。

婺源的鄉村之行,今天是最後一晚,明天看過博物館,就要回去了。這個地方,有著不同一般的美麗,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通常,到這個時候,語言似乎就不起作用了。怎麼說呢,似乎連靈魂都不再屬於自己,它脫離了軀體,自個兒,在空氣裡游蕩。那種感覺,就是無比的放松,無比的自由吧,自己也不再是自己,而是被這片美麗的土地溶化了,溶化到它的山水樹木裡去了。這篇游記起名“不可不去”,就是這個意思。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