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聽很多人說紐約是個髒而不破的地方,牡馬的第一感覺則是又髒又破,當然,這只是第一感覺而已。牡馬清楚地記得那是八月二十七日的晚上十一點,偶坐著灰狗到了曼哈頓。在車上強打精神看完了平生第三遍“羅賓漢”的牡馬當時正可勁靠著車窗睡覺呢,偶然一睜眼,發現已經離開了高速公路進了市區,街道正如自己多年來想像的那樣:路燈比夜晚的北京亮不了多少,半死不活地閃著幽暗的光;人行道上雜亂地堆放著垃圾袋,還不時從某個排氣管噴出熱氣,更加顯出夜色的陰郁與低沉。雖然一路陸續經過了林肯中心、佛德漢大學,不時出現幾分亮色,但卻不能消除給人的一種髒亂的感覺。偶當時不禁想起了Beat it中的場景,眼睛一花,仿佛就浮現出了小阿飛鑽出下水道的畫面。
當晚住在一個紐約大學的師兄家裡,次日一覺睡到十點才起身出門,開始紐約之旅。
大家在地鐵附近的一家韓國餐館吃了早中飯,坐地鐵到達曼哈頓。我們的第一站是Guggenheim Museum。
Guggenheim Museum的全稱是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想必是由一位名叫Solomon R. Guggenheim的德國人斥資興建。不僅在紐約,在西班牙的畢爾巴鄂、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及德國的柏林均有此公興建的博物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訪問其網址:http://www.guggenheim.org/
紐約的Guggenheim Museum位於第五大道與89街的拐角,可以坐地鐵4、5、6線在86街下車,向西走幾個街區就到了。該博物館建築設計十分奇特,為螺旋上升形,藝術品即陳列在螺旋線上。(看過Man in Black的朋友一定還記得:在故事一開始,Will Smith 演一個紐約警察追一個外星人直到中央公園東牆外,然後那個外星人出人意料地一躍而起跳上對面的建築,那就是Guggenheim。結果害的Will Smith繞著螺旋線跑了老半天才爬上頂層,這下大家對Guggenheim有印像了吧?)一般博物館由於展品分類、分布復雜,觀眾在參觀時往往一邊走一邊查閱館藏分布圖,還時不時因上下樓層阻隔而中斷游程去爬樓梯,破壞了欣賞的連續性。在Guggenheim,觀眾可以沿著螺旋線連續地欣賞完所有展品,因此這一建築構思堪稱精巧。
由於空間的限制,Guggenheim Museum將在紐約建立第三個館址(最早的紐約Guggenheim叫做SOHO,位於百老彙。我們去的是第二個),由同一建築師設計(Frank O, Gehry, Guggenheim的多處博物館建築均由其設計,除此之外他還有許多看了讓你震撼的設計作品)。這回的設計更是離奇,外觀如同一堆胡亂糾纏在一起的金屬箔,地點定於赫德遜河邊,其意圖可能是體現現代與古典在Guggenheim的結合,建成後有望成為紐約的另一標志性建築物。
Frank O, Gehry是一位建築大師,他生於加拿大,在美國上夜校學習建築,後來又在巴黎發展。Frank O, Gehry的藝術風格很鮮明,就是注重表現建築的立體性,其作品往往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這回的金屬箔式設計與其在西班牙畢爾巴鄂Guggenheim博物館、洛杉磯迪斯尼音樂廳的設計有明顯的繼承關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他的簡介與主要作品http://www.salon.com/people/bc/1999/10/05/gehry/
王征、邵尉過去都來過Guggenheim,邵尉這次准備細細的看一下,因此在入口處租了設備慢慢的邊看邊聽講解,我和王征則共同開始為時一個半小時的走馬觀花之旅。值得一提的是,Guggenheim Museum的門票是七美元,但並非強制購買,而是美其名曰對藝術事業的donation。王征作為Chase的員工,可以攜親友免費參觀多處博物館,因此這一天的博物館之旅一路免費,在此向王征再次致以感激之情。
從2000年5月19日至9月10日,Guggenheim Museum的展覽主題是1900Art at the Crossroads,翻譯過來是:1900,繪畫藝術的十字路口。如題所示,該畫展向觀眾展示了二十世紀初繪畫藝術的傳世之作,並試圖通過一種新穎的布置方式來展現美術在世紀之交的巨變。
該畫展展出了來自26個國家、170位畫家的250幅繪畫(雕塑)作品,多數來自歐美各大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品,其中不乏莫奈的《睡蓮》、高更的《浴女》、畢加索的《飲苦艾酒的人》以及塞尚、德嘉斯、馬奈、馬蒂斯、羅丹等人的傳世之作,對於藝術愛好者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能夠集中欣賞到如此眾多的精品,其中的許多作品我只是在北大上西方美術史時在幻燈片上看到過,“這次看見活的了”!
該畫展的展品布置獨具匠心,根據繪畫內容分成裸體與沐浴、自畫像、靜物、人物、風景、社交場面、城市、鄉村、肖像九大類,在同一大類中,觀眾可以欣賞到不同畫家對相同或相似主題的不同表現手法,並感受到繪畫藝術在該時期的繼承與發展。
參觀過程中,王征從頭到尾不斷向我介紹各個畫家的風格與作品的內涵,給我很大的啟發。如果說在北大看幻燈片聽課是練兵,那麼聽著王征的解說欣賞這些作品則可謂實戰了,王征居功至偉,在此一躬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