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Brazil飛過巴西(六)

作者: 蘇木

導讀1月29從Sao Ppulo 到Brasilia上午飛機起飛,向西北方向的內陸飛行。天氣大致是晴間多雲,明顯感覺到飛機是在飛向高原。Brasilia是五十年代開始興建、六十年代才正式啟用的巴西新首都。遷都的本意是促進內陸地區的發展。據說當初首都的選址,完全是在高原上選擇一塊風景秀麗的地方得來。飛機快降落時我還留意看了一下,平緩的山坡之間,片片綠樹紅瓦的住宅區是很漂亮的, ...

1月29從Sao Ppulo 到Brasilia上午飛機起飛,向西北方向的內陸飛行。天氣大致是晴間多雲,明顯感覺到飛機是在飛向高原。Brasilia是五十年代開始興建、六十年代才正式啟用的巴西新首都。遷都的本意是促進內陸地區的發展。據說當初首都的選址,完全是在高原上選擇一塊風景秀麗的地方得來。飛機快降落時我還留意看了一下,平緩的山坡之間,片片綠樹紅瓦的住宅區是很漂亮的,但建設城市之前又是什麼樣呢?後來才有了答案。中國大使館商務處的小余專門來機場接我。穿過郊外一片花園般的田野就進入了市區。所謂的市區可絕無普通市區的擁擠。比如所走過的路路,是主車道加上兩邊各一個輔助車道(與岔口平交,便於汽車進出)組成的系統,至少有幾百米之寬。路的中間、路與兩邊建築之間都是大片的花園和草地,中間的主車道一路立交,所以行車速度很快(道上車輛並不多)。因是周六,市區簡直就是冷清。

進入一片高樓林立但並不擁擠的城區,從一個大型的立交系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橋)轉彎,我被帶到一家五星級酒店。據說這個酒店接待過克林頓率領的代表團,也因中國來團較多的緣故,商務處幫我訂的房價甚至比Sao Paulo 的二星級酒店還便宜。

房間肯定是舒適,但我更滿足於能登高俯瞰這個據稱世界規劃最好的城市。在房間內也找到了地圖——這是我每到一個陌生城市裡最先想得到的。城市的格局像一個很大的飛機,從機場出來的路是其中的一翼,那個大型立交系統是“兩翼”與“機身”主干的交彙點。酒店實際位於“機身”這一主干線旁。主干線就更不能說成是簡單的一條路,僅上下車道之間的花園就是一公裡寬,實際上是一個長長的帶狀公園,偶有一些特別的建築散落其中。

這個城市的點睛之筆,也就是選址疑問的答案所在,是圍繞著東半個市區,也就是“飛機”迎風的整個面上,有一個“U”型的高原湖泊。湖水像一條隨意彎起的美麗的白紗,飄系在這個城市的胸前。高原之山,有如此一泓秀水,不知給城市、給四周的山坡增添多少靈氣!湖的內岸是市區主體,對岸的山坡已發展成了高尚住宅區。

整個下午,小余專門陪我游覽了市區的所有精華地方。他陪過許多國內代表團,已成了導游專家,外交牌照的小轎車,在停車方面也不乏方便。我們先來到一個圓形超現代式的玻璃屋頂建築,竟是一個傳統概念的教堂。順著主干道,是兩排整潔的辦公樓,每棟是政府的一個部門。“飛機頭部”區域的建築布局最具匠心,中間是議會大廈,上下議院各占比肩而立的雙塔式大樓中的一棟,各自的會議廳均為半圓式屋頂,但卻一個向下一個向上,分別取廣取民意、順從民意以及民主集中之類的含義。總統府和最高法院在兩邊遙相呼應。門前的雕塑、建築小品都有其意義。三處主要建築的格局正對應了三權分立的國家政治原則。

從總統府出來,穿過幾公裡的樹林,才到了湖畔。路的終點是總統官邸。一路上並沒有其它正式的建築,更沒有居民,小余戲稱總統上下班是最簡便但又最奢侈了。總統官邸,竟只是一幢單層的住房,但門前空曠的草坪就有兩個足球場之大。與湖水之間還隔著稀疏的樹林,可以盡覽湖面碧波茵茵、白帆點點的秀色。

回頭又去主干道另一端的國防部大廈及門前的閱兵大道。空蕩寂寥,實在想像不出緊張雄壯之類的場景,倒是旁邊有一片荒草凄凄的水榭,兩只白鶴悠閑其中,點綴出不少可愛的情趣。

斜陽下,我們再登上電視塔,從更高的角度俯瞰整個城市……

晚飯由我來宴請商務部的幾個年輕人。餐廳的老板是一位去國幾十年的老人,竟一口的揚州鄉音未改。當然淮揚菜的風味也沒改變……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