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行之另類思考

作者: 鏡之形而

導讀 (清晨空蕩的跳岩、跳跳岩) (百龍天梯) (奔騰流淌的索溪) (石英砂岩喀斯特地貌下的奇峰) (貧民區兒童的娛樂生活) 湘西之行,前後不過四天光景; 情非得已,參與團隊腐敗之行; 世界遺產,亦難逃文過飾非之嫌疑; 感悟至深,則皆源自旅途見聞點滴。 歲月如梭,八載時光稍縱即逝; 今非昔比,不復少年無病呻吟; 小小雜記,雖無歌功頌德頂禮膜拜之華麗; ...


(清晨空蕩的跳岩、跳跳岩)



(百龍天梯)



(奔騰流淌的索溪)



(石英砂岩喀斯特地貌下的奇峰)



(貧民區兒童的娛樂生活)

湘西之行,前後不過四天光景;

情非得已,參與團隊腐敗之行;

世界遺產,亦難逃文過飾非之嫌疑;

感悟至深,則皆源自旅途見聞點滴。

歲月如梭,八載時光稍縱即逝;

今非昔比,不復少年無病呻吟;

小小雜記,雖無歌功頌德頂禮膜拜之華麗;

另類思考,卻非人雲亦雲浮誇空洞之俗套。



※土匪與湘妹

提起湘西這個地方,恐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湘西剿匪記》、《烏龍山剿匪記》及諸如此類題材的影片;

曾聽人說,窮山惡水出刁民,而見過湘西那般連綿險惡的崇山峻嶺,只覺得這大山裡要有個把土匪窩,那真是太不奇怪了;

不過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如今土匪早已銷聲匿跡,用當地人的話講,落草為寇,偷個雞摸頭牛什麼的,遠不如進城打工來得賺錢;

但某些土匪的習性仍苟延殘喘遺留了下來,比如訛點外鄉過客的銀子之類的,只不過曾經是用暴力,而現在是文明社會,當然也得用斯文的手段。

比如頭一天晚上,接機的某導游應團內某些食客吃湘西特色的要求,把一行人帶到了張家界永定區一野外酒樓;

稍微打量下就覺得這地方有問題,環境極不衛生自不在話下,還有果子狸等違禁品,土家吊腳樓也搭得不倫不類,雇佣的清一色是童工,初步可判斷為黑店一家;

然而既然是FB游,團內自然充斥著號稱專家的大叔們,我說的話當然也就沒什麼分量了,姑且只能冷眼旁觀;

當結帳時看見他們欲哭無淚的表情時,我想這樣也好,至少能對當代的土匪有個直觀的認識,有時候並非土匪太狡猾,而是我們自己太愚蠢罷了。

說到湘妹子,也許女人會一臉的妒嫉,而男人則是一嘴巴口水;

全國都知道湖南出美女,親眼目睹之下卻感覺略有誇大其詞之嫌,我覺得之所以湘妹子被如此炒作,更多的還是其他原因;

一是當地少數民族居多,以土家族、苗族、白族服飾的華麗程度,很容易把人的整體形像提高一個檔次;

二是由於地處山區,該地區的姑娘農村出身比例很高,普遍身材瘦削且膚色較深,比起城市裡養尊處優、身材腐敗的姨太太和大小姐,更具健康和活力。

不過再艷麗的外貌,轉個身也差不多就忘了,真正教人難忘的美麗,依然是心靈上的;

在鳳凰古城游覽期間,團內一人的隨身挎包遺忘在城內虹橋上,包內有身份證、機票等超級重要道具,當發現時團隊已走出城且事隔一個多小時了;

眾人還在相互埋怨,號稱行動力最強的我卻已一路狂奔再次進入鳳凰城,時值周末,古城內人頭攢動,如此狀況下,遺失物品無異於肉包子打狗;

當相貌並不算出類拔萃的虹橋服務員小姐笑吟吟地把挎包完好無缺地交還到我手上時,我看到了湘妹子另一種不為人知的美麗。



※天梯與滑梯

所謂天梯,是指武陵源景區內直達袁家界山頂的百龍天梯,具體參數就不贅述了,總之造這玩意兒耗資一點五億RMB;

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反正我看到這號稱世界第一梯、連創三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鋼筋水泥柱子之後,第一個念頭就是——把它拆了;

大家可以看看照片,那所謂的天梯像征了什麼?像征了無知的人們對大自然活生生的強暴,那些纜車、索道、觀光電梯什麼的,統統都是人類提前為自己立的墓碑罷了

電梯以每秒三米的速度爬升,興奮的人們的歡呼雀躍、快門按動聲此起彼伏,完全淹沒了我孤獨的懺悔。

此刻的我忽然想起了遠在中原的太室山,作為中岳嵩山的組成部分,它是我親眼見過的唯一一座沒有任何輔助登山設施的名山;要征服它,你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的雙腳;

那位要問了,沒了索道、纜車、滑竿,那些老弱病殘怎麼辦?

我無意與那些會以這種方式提問的人爭論一個究竟,我只希望他們能有機會認識那個罹患小兒麻痹症卻堅持下華山長空棧道走一遭的小姑娘。

很多時候,那些所謂的理由,不過都是借口而已;你認為自己不行,那你便是真的不行了。

所謂滑梯,是小孩子的一種玩具,在社區的兒童樂園裡可以隨意見到,相信大家小時候也都玩過,至於造價,考究點的一千五RMB總夠了;

可即使是如此廉價的兒童玩具,也有孩子不曾擁有它,甚至於需要尋找它的代替品;

比如武陵源區索溪公路橋邊貧民區的孩子們就是如此,貧窮的他們幾乎不曾擁有一塊像樣的游戲場地,連我們司空見慣的滑梯,也只能以水泥台階兩側的斜坡代替;

天梯使有錢有閑的主兒們的懶惰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滿足,然而又有誰在意貧窮兒童的憧憬,即使他們需要的,僅僅是造價為天梯的十萬分之一的玩具滑梯。



※表像與真相

眾所周知,湘西是我國一大少數民族聚居區,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占據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而漢人在當地則成了另一種類型的少數民族;

“魅力湘西”就是反映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大型文藝表演,與九寨溝、麗江古城的同類節目並稱為我國的三大特色民俗演出而聞名於世;

事實也是如此,演出現場的火暴氣氛令人耳暈目眩,而開場前莫名其妙的一場極為業余的拍賣,更是令整個會場充斥著銅臭味;

面對那些年齡不足兩位數的演員孩子,作為搖錢樹時綻放的天真笑容,我無法繼續熟視無睹,早早便離開了這個表像之所。

團隊游之無趣或許不少人都深有體會,那種急行軍般的匆忙使人根本無暇融入當地的生活氛圍之中,切身的體會更無從談起;

而我自不甘千裡迢迢來湘西一趟,就這麼稀裡糊塗走馬觀花一圈,便見縫插針跑去武陵源區的貧民區一次,就是之前提到的索溪邊的貧民區;

除了拿水泥台階當滑梯的孩子之外,還有另一群孩子在遠處,他們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樣子,衣衫邋遢、滿手泥巴,脖子裡掛著家裡的房門鑰匙;

此時天空飄起了蒙蒙細雨,而我卻絲毫沒有要走的念頭,索性在防波堤上坐看,耐心地看他們嬉戲。

孩子們顯然比我小時候聰明許多,用廢棄的泡沫塑料和小馬達做了一條玩具船,一面精致的旗幟高聳在船尾,一如他們心中那遠大的夢想;

船不一會兒就出了故障,原地轉起圈來,領頭的孩子拿起它煞有介事地擺弄著,其他人則好奇地圍觀,時不時對我這個陌生來客拋來警惕的目光;

我不忍再打擾他們下去,起身離去;臨走時不忘朝他們生活的小巷內瞥了一眼,然而那一刻,我幾乎是楞在了那裡:這是一條幾乎被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覆蓋了的巷子;

戀戀不舍地回頭望了一眼依然在忘我研究的天真孩童,一時覺得,或許真相永遠都是那麼的令人覺得殘酷無情。



※索道與步道

幾天的游程中,除了必須借助的景區環保車之外,代步的工具有那麼幾種,分別是之前提到的袁家界百龍天梯、天子山索道、黃石寨索道以及十裡畫廊的火車;

導游為了節約行程時間,及實行其回扣和購物計劃,自然是千方百計地勸說眾人全程索道,而團內FB慣了的大老爺及姨太太們當然也是毫無異議、一拍即合;

可作為我來講,是不願意破了名山堅決徒步的不乘索道金身的,導游雖然一肚子不樂意,卻也奈何不了我,僅在形式上對我的腳程持半信半疑的態度;

根據以往的經驗,除了那些相對極高山,乘索道加排隊,時間決無可能比徒步快,因此對於導游的懷疑我絲毫沒放在心上。

事實勝於雄辯,我再次如往常一樣,復制著在步道上如舒馬赫般超越、再超越的過程,幾乎每次到達目的地,他們的隊都還沒排完;

不止一次勸說眾人好歹也動一動腳,不僅可以體驗登山的樂趣,更能體會一步一個腳印後登高遠眺、一覽眾山小的成就感;

遺憾的是,每次都被他們以“我們老了”之類的托詞搪塞過去,我覺得那純粹是無稽之談,那登山道上,滿頭白發的老人都多了去了;

說起來也都五十掛零年紀的人了,活到這個份上,大道理該懂的也應該懂得差不多了,卻還是克服不了惰性,不禁讓人覺得些許的可悲。

導游漸漸被我的執著所折服,開始不似之前那般的輕蔑,在最後從黃石寨下山時,他要求我計算一下時間,跟他年輕時做個比較;

說起來導游也不算老,比我僅年長兩三歲,而對這種挑戰我自是來者不拒,便欣然應允;

在黃石寨步道上三步並兩步疾速下降著,感覺如武俠片裡的功夫強人飛檐走壁,雖然汗水迅速模糊了視線,卻是整個旅程中最為酣暢淋漓的一段經歷;

結果是,從海拔一千一百公尺的黃石寨下到步道口,耗時僅二十分鐘,且是在負重的情況下,導游徹底拜服;

有時候,我們不需要信口開河去證明什麼,只需要用行動讓那些懷疑閉嘴。



※說教與身教

團隊中老爺們的臃懶使人掃興,不過例外還是有的,比如一個跟家長出來的男孩,高中二年級也正是有著使不完的力氣的年紀,他那黝黑的膚色也似乎證明著;

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與國外的有所不同,即使是十七、八歲的大男孩,父母喋喋不休的說教一般來講仍是難以避免的,而他也沒能擺脫這個規律;

但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正處在叛逆期,父母的話往往被當作耳邊風,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有些事連家長自己都做不到,多少欠缺那麼點說服力;

出行的經驗也是這個道理,享福慣了的家長們跑到異鄉客地,有些突發狀況(如之前丟失行李之類)自己都拿不出主意,又怎麼去教育子女?除了空泛的說教,又拿得出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呢?

世界就是這麼小,這男孩碰巧與我是中學校友,很快便熟絡了起來,並對我那種充滿行動力的游覽方式,亦顯得躍躍欲試;

我沒有多說半句廢話,只是清晨五點把他叫起來,一起去看鳳凰的寧靜晨曦,拍下那一幅幅如初生嬰兒般純淨的畫面,然後讓他自己跟白天那種人聲鼎沸的嘈雜場面做比較;

看得出,男孩感想頗多,雖然以他的閱歷,無法整理出很具條理性、邏輯性的理論,可毋庸置疑,這種強烈的反差會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裡;

他會因為目睹這種反差而去思考,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過客的身份到此一游,一上飛機就忘個精光;

誰都曉得,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麼個反復進化飛躍的過程,但作為家長來說,在教育子女時僅是這麼誇誇其談一說,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再舉個例子,我和男孩一同坐在黃石寨山頂磕瓜子時的一件小事;他把吃完的瓜子殼隨手亂扔在地上,這是大城市孩子的尋常舉動,可以說是司空見慣;

我沒有講任何“有點環保意識好不好”之類的說教,而是自顧自地把殼攥在手裡,等滿了以後扔進一邊的垃圾筒,從頭至尾一言不發;

只要不是太笨的孩子都會由此發現自己的錯誤,他也一樣,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朝地上扔過半粒瓜子殼;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我的教育手段有多高明,只想證明一點:要求別人做到的,最好自己先去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理想與現實

說了半天都是些很現實的事,那麼再來談談理想;

在鳳凰的夜排擋曾遇見過一流浪歌手,三十多歲的樣子,滿臉滄桑,山東棗莊人,與曾在山東生活過的我也算是半個老鄉;

背個簡陋的音箱、掛個音效極差的話筒,就這麼和著吉他自彈自唱,在各個桌子間來回奔走拉生意;

那哥們也真了得,無論民歌、山歌,通俗的、流行的,國語的、粵語的,甚至地方戲,張嘴就來,歌詞背得一字不差;

而且用那麼蹩腳的話筒還能唱出如此高亢悠揚的歌聲,十幾首下來大氣都不喘一聲,實力絕對比那些超女好男之流高出幾個檔次。

我估摸著他應該是科班出身,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得以出人頭地,但卻舍棄不了對音樂的熱愛,只得走上流浪一途;

對於這些流浪藝人,我始終抱著很真切的敬佩,因為他們所需要面對的遭遇和困難,遠非常人可以想像;

生活窮困潦倒、世人的冷嘲熱諷、社會地位的低下、地痞流氓的騷擾其實都不算什麼,最痛苦的是不被理解的孤獨;

這些世人最難以忍受的苦痛,全部在他們悠揚的音樂聲裡盡在不言中;我不相信,如果不是熱愛一種東西到了及至,又怎可能有勇氣去面對這一切?又怎可能放棄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安逸生活?

要貫徹自己的理想,就必須對抗現實,這是這個世界生存的法則;

大多數人在生活的壓力、物質的誘惑、現實的消磨下,早已忘記或舍棄了最初的理想;

或者隨波逐流、或安於現狀、或自暴自棄、或拜金崇物,成為權利、地位、金錢、感情的奴隸,行屍走肉一般游蕩在這個大都市璀璨的夜色之下。

從機艙中俯瞰繁華大上海的夜景,那種攝人的霓虹燈火令人贊嘆;

而貌似繁榮似錦,上空卻有揮之不去的陰霾,遠處的雲層上空,時不時地電閃雷鳴;

陰雲籠罩在每一個人的眉頭和心頭,在這裡,拔地而起的是高樓大廈,倒塌的是人類的理想和希望。

坐在索溪邊的亂石灘,身邊空無一人,仿佛整個世界只有溪水那震耳欲聾的轟鳴;

這是一片貧瘠的土地,滾滾溪水如青春年華一般一去而不復返;

卻孕育著勃勃生機,郁郁蔥蔥的青山綠水,鐫刻出一片希望之地。



※旅游與旅行

旅游是七點半叫早、八點供應早餐、八點半准時出發;旅行是清晨五點陀江邊的廣角鏡、三腳架;

旅游是來回雙飛加三十三座空調大巴;旅行是鐵路無座加長途客運公交車;

旅游是全程纜車索道;旅行是全程“11”路自備;

旅游是喧囂市井的掛牌三星;旅行是窮鄉僻壤的農舍民居。

旅游是啤酒香煙滿桌的海鮮;旅行是礦水面包加三把瓜子;

旅游是集合走人時的心急如焚;旅行是華北屋脊上的若有所思;

旅游是燒香拜佛時的三跪九叩;旅行是長空棧道上的驚心動魄;

旅游是看客般擦身而過間的匆匆遺忘;旅行是將靈魂融入自然的心路歷程。



※生命的長河

很遺憾,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張家界,引不起我更多的對於優美風景的敘述,或許這說明了如今的出行,所尋找的東西已與以往截然不同;

有時,別人跟我說起他去哪裡旅游過,當我問起他或她,對那一處的印像時,回答不外乎兩句話:

“我去過XXX了”,“XXX風景很好”。

就這麼完了,要他說出點什麼門道來,那是奢望中的奢望。

對於這樣的人我無言以對,也無可非議,畢竟這是別人的旅游哲學;但是我很清楚,這並非自己想要的;

一如某人在走出十裡畫廊僅三小時後,就能把這個地方的名字講錯成“十裡長廊”;

一如我在開始旅行八年之後,仍沒有忘記自己一路走來之間的種種心境。

起先,是為了追逐某人的足跡,雖然沒能追上,卻對旅行產生了最初的興趣;

其次,是為了逃避節假日的孤獨,雖然沒能做到,卻在輾轉之間體驗了世界的廣大和人類的渺小;

之後,是為了純粹地刷新旅行數字,雖然是很幼稚的想法,卻在數字緩慢的增長間,了解了世界的博大精深和自己的愚昧無知。

現在,我開始把旅行當成一次人生,開始把人生當做一次旅行;

開始把旅行的收獲融入人生中,開始把人生的准則帶到旅行中;

生命的長河一路蜿蜒,如同猛洞河的一次漂流;我卸下了所有包袱,只帶著最初的記憶獨自上路;

一路不乏起落,有排隊等候時的混亂不堪、有打水仗時的興高采烈、有閻王灘時的驚險刺激、也有寧靜湖面上的沉默無言;

最初的的夢想已無法實現,沿途的景色也僅是曇花一現,每個人如同河中一只只橡皮筏那樣奔向終點;

身後的風景,我會牢牢記在心間,卻不再會有半點留戀;即使是略顯孤寂的旅途,又怎能阻擋昂首前行的腳步。


精選遊記: 張家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