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雲南正處雨季,不過我看鳥向來是不怎麼在乎雨的。雨季裡的西雙版納和紅河仍舊是很不錯的觀鳥目的地。也許全年各個季節都不錯,對咱們這些東部人來說。 昆明有多個汽車站,火車站出站口旁邊就有一個。但相當簡陋,無安檢,無檢票,直接進車場找車上車。我們提前幾天買的票,到了當天那趟車還被人給包了,部分旅客轉到另一輛車。轉來轉去,終於出發。至西雙版納首府景洪的高速基本全線貫通,不管是臥鋪還是座位車都走高速,11小時。汽車終點停靠景洪南站。景洪還有個北站,和版納車站較近。南站離後兩個車站也不遠,市內出租5元可到。長途(比如昆明)的多在南站,短途的在版納站。北站沒去,不清楚。無論哪個車站,以及車站之間旅館飯店都很多,不貴。地圖也很容易買到。 野像谷在小猛養,從景洪坐去思茅方向的車,司機會在高速公路出口把你放下,車程1小時。出口有店可住宿吃飯。步行至景區前門1.5km,前門至後門1km。前門與後門間有索道,也有景區車接送。索道如果不是為了在空中看野像就沒必要坐了,車坐不坐也無所,反正就1km。前門多人造景觀以及各種表演(如民族歌舞、鳥園等),後門多叢林(有馴像表演和觀野像的樹屋)。但不要小瞧前門,在這人工化較明顯的地方仍有多種特色鳥。但若搭車回景洪,則要在高速的那個出口走上高速。明擺著是違反交通法規的,沒辦法。這個出口附近的高速上有觀像台,底下是大像通道。也就是說運氣好的話停車即可觀賞野像。當然停車也能看到鳳頭樹燕之類枯枝版的鳥。 灰胸鷦鶯:喜在路邊枝頭鳴叫,顯眼。 鳳頭樹燕:喜站枯枝與電線,易見。空中飛行時翼及尾都很尖長,喜歡兜大圈。特別是落回棲枝前總是劃出同樣的一道弧線,落到先前的棲枝同一位置處,相當精確。 赤胸擬啄木鳥:擬啄木鳥都站的老高,叫個不停,卻很難看到。待其站立裸露枝頭或電線時可一窺究竟。赤胸的臉部比較好認,有一種像敲木魚的叫聲,還有一種單音節像小狗的汪汪叫。汪汪叫時頭左右挺立,每挺一次發出一聲汪。 黑冠黃鵯:嘈雜,需注意亞成。 大盤尾:占據了通常是猛禽待的地方——山坡頂的一棵枯樹。 灰腹繡眼鳥:腹部細線並不易觀察,靠背部顏色更容易與暗綠相區別。 黃肛啄花鳥:嘈雜,跟繡眼喜歡的花差不多。 白眉棕啄木鳥:在路上的葡萄藤架子上活動,離頭頂不足1米。 黑翅雀鵯:黑和黃色容易暴露他的身份,雖然常在綠葉樹裡鑽。 藍翅葉鵯:基本都是綠色的鳥,比上者難找,因為也常在綠葉樹裡鑽。 黑枕王鹟:喜圍繞樹干活動。 藍須夜蜂虎:體型較大,加上棕褐色的尾下,使其乍看上去像噪鹛。但站立的樹枝可比噪鹛細很多。 紋背捕蛛鳥:叫聲響亮,繞樹干尋覓藏於泡沫之下的沫蟬(沫蟬本身和樹皮顏色差不多,但吐的泡沫是白的,夠傻)。未見捕蛛。
中科院熱帶植物園位於猛侖。地圖上標有213國道,但車多數都繞行橄欖壩那條路,聽說213國道路況不好。橄欖壩主要是搞潑水表演的。附近有個村子一棵樹上掛了40多個鳥巢,是回到南京後才看到的新聞。看圖應是織布鳥的,可惜當時不知道,沒去。景洪至植物園車程2小時。司機會把你在西門放下來。但植物園內的熱帶雨林區在東門,記得跟司機說清楚。由東門進入,先看雨林裡的鳥,再看人工園裡的鳥。人工園中尤其推薦蔭生植物區,只是蚊子也最喜歡這裡濕漉漉的環境。由西門出,正好離猛侖車站很近,搭車方便。如同去野像谷是搭去思茅的車,不用太擔心回程最晚車次,這裡的車也都是去猛腊的過路車。猛腊是版納三個縣中的一個,所以車比較多,晚上七八點還有回景洪的車。猛侖鎮吃住均有。如不想在路上耗費2小時,住在猛侖,次日早上就進去看鳥也不錯。 藍喉擬啄木鳥:敲木魚的叫聲,有些類似赤胸的,我有時會混淆兩者。活動高度似乎不如赤胸,因而較易見到。 烏鵑:沒聽到叫。烏漆嘛黑的就那麼站著,在電線上還好說,在林中就不太易發現。外觀像卷尾,只是尾不卷,小心別當成卷尾漏了。 綠嘴地鵑:說是地鵑,卻常上樹。 棕雨燕:果然是棕櫚燕,在棕櫚園附近很多,而在其他區域則未見。 長嘴捕蛛鳥:蔭生植物區中大叫著竄來跳去,或者樹間快速飛來飛去的就是他了。 銀胸絲冠鳥:單音節的叫聲,靜立時發出,找到他有點費眼神。 望天樹景觀在版納以及雲南其他地方有好多處,猛腊的望天樹比較好,跟錘子去過的一處望天樹比起來。景洪至猛腊的車仍要經過橄欖壩和猛侖,車程5小時。猛腊至望天樹搭去猛伴或瑤區的車,30分鐘。望天樹也在路邊,下車後如果只沿景區內道路和去另一個山頭的觀景塔的小路走,不需買票。上空中走廊才要買票。樹高60-80米,走廊吊在樹中部,離地30-40米。有幾種在下邊不易看清的鳥,在走廊的高度倒是可以看的很爽。另外那些在冠層活動的鳥,在走廊上也更容易發現。當然這些鳥大部分在下邊也是可以看的,上不上去看個人選擇了。樹干上上下下淨是些紅色的切葉蟻,還有鳳頭蜂鷹喜歡的蜂巢,半圓的餅狀而非華東常見的塔狀球狀等。景區外公路沿南腊河而行,有不少好鳥比如在河兩岸冠層活動的就不應放過,留出些時間在這吧,正好可以攔車回猛腊。最晚的車17:30至18:00間經過。 厚嘴綠鳩:老是在冠層活動,有時飛行中會離河岸較近。陽光下顯黃色而非綠色,體型短粗,飛行迅速。 和平鳥:書上畫的很炫,實際上雌鳥沒那麼炫,一下子還真沒認出來。 朱鸝:紅色在陰影下較暗,且動作不大,需仔細尋找。 大鵑鵙:臉部黑色面積沒有中國鳥書裡畫的那個亞種那麼大。 古銅色卷尾:小個頭的卷尾。 灰卷尾:說灰不灰,說黑不黑,比古銅色大不少。 灰眼短腳鵯:無特色的鵯,也不嘈雜,灰色眼神呆滯。 紅頭咬鵑:飛行中的紅色鳥,尾巴末端有好幾個白點的可能就是他了。進了陰暗處就如朱鸝似的不一定好找了。 以上幾個都是開發了的景區,交通便利,門票也可接受。景區內消費並不如華東地區般令人咋舌的高於景區外。中雨時打著傘看鳥,影響不大,大雨時可很快找到地方邊避雨邊看鳥。景區建設較合理,對鳥的影響尚可。對於初到雲南看鳥的人,沒必要鑽行雨林若干天去看個啥犀鳥,況且在沒什麼路的雨林裡走很難看鳥,倒不如就在景區步道及周圍公路上看鳥吧。 Ps.這裡常騙到人的不是松鼠,而是一種在樹上活動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