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三個瞬間——俄羅斯之游

作者: 卡夫奇妙醬

導讀夏天的三個瞬間——俄羅斯之游題記——很久之前,曾經看過一部前蘇聯電視連續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講述二戰結束前夕,潛伏在德國保安局內部的蘇軍偵察員施季裡茨按總部指示,設法查清德國黨衛軍高官與美、英單獨媾和的情況及與西方談判的神秘人物是誰。在無法與上級聯系的情況下,他冒著被敵人懷疑、監視的危險,經過17天驚心動魄的鬥智鬥勇,終於搞到了正 ...

夏天的三個瞬間——俄羅斯之游題記——很久之前,曾經看過一部前蘇聯電視連續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講述二戰結束前夕,潛伏在德國保安局內部的蘇軍偵察員施季裡茨按總部指示,設法查清德國黨衛軍高官與美、英單獨媾和的情況及與西方談判的神秘人物是誰。在無法與上級聯系的情況下,他冒著被敵人懷疑、監視的危險,經過17天驚心動魄的鬥智鬥勇,終於搞到了正確情報,使蘇聯政府及時揭露了敵人的陰謀。劇中的男主人公,記得是前蘇聯“人民演員”吉洪諾夫扮演,他塑造的這個諜報人員,平日總面帶憂郁的微笑,兼具哲人與科學家氣質,儒雅、智慧、干練;關鍵時刻又沉著、果敢、堅定。片中經常出現的主題音樂,深沉厚重又不失幽婉;劇裡那種難以言說的脈脈溫情與淡淡傷感,時常讓人淚水盈眶 ,至今久久不能忘懷……

今夏,曾去俄羅斯游覽數日,參觀了包括名聲赫赫的莫斯科紅場、克裡姆林宮、瓦西裡大教堂、無名烈士墓;聖彼得堡的冬宮、夏宮、彼得堡羅要塞、喀山大教堂等諸多風景名勝與歷史古跡。其中的三處地方,特別令自己印像深刻、感觸良多。雖然這三處停留的時間少則數十幾分鐘,多到數小時,但與人生的漫長相比較,仍然是短短的一瞬間,故套用上述那部電視劇名,來記錄這次旅行的幾個片斷。

第一瞬間——莫斯科:新聖女公墓這個公墓位於莫斯科市西南方向的莫斯科河畔,始建於16世紀,起初是教會上層人物和貴族的安息之地。據說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婭公主曾被囚禁並葬身於此。到19世紀,新聖女公墓才成為俄羅斯各界名流的最後歸宿地。該公墓占地7.5公頃,埋葬著2.6萬多位俄羅斯各個歷史時期的名人,是歐洲三大公墓之一。跨進樸素的紅磚大門,一條綠樹掩映的林蔭大道從腳下向前方延伸,兩旁是密密麻麻的各式墓碑、雕像等矗立在叢林間與草地上,一種肅穆與靜謐的氛圍立刻充滿了周身……。如此眾多的歷史人物墓地,而參觀時間有限,我們只能擇其重要又熟悉的拜謁。

順著墓間的小徑曲折前行,穿過層層碑林,我們先來到一座青銅少女全身雕像前,當導游介紹說這是蘇聯女英雄卓婭的墓碑時,內心轟然一震,小學時讀過的《卓婭與舒拉的故事》那本書,還有書中描繪許多情節與場景,頓時浮上心頭——

還清楚地記得,那是一本淺灰藍封面只有一公分半厚薄的書,書名是長宋體字印刷,簡潔莊重。翻開封頁,是書作者卓婭與舒拉的母親照片,後面的扉頁還有卓婭與她弟弟舒拉的照片;書中講述了卓婭與舒拉從出生、生長到犧牲的許多故事,包括他們的母親給予怎樣的家庭教育,他們如何加入少先隊與共青團;當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的第一聲炮響起,卓婭是怎樣急匆匆地跑回家,大聲告知母親這個消息並堅決要求上戰場……。而當卓婭被德國鬼子折磨至死,斯大林指示所有蘇聯紅軍,決不接受殺死卓婭的德軍步兵團中任何一人的投降!卓婭的弟弟舒拉從坦克學校畢業,以指揮員的身份參加了戰鬥,在衛國戰爭勝利結束的前一天,又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一切,從記憶的深處被喚醒,如電影的一幅幅畫面,又一次在自己腦海中回放……

抬眼看去,面前的這座卓婭雕像,清秀的臉龐稍稍揚起,面帶蔑視而自信的微笑,半裸著胸膛高挺,左手臂彎曲在後右臂前伸,真實再現了她曾經遭受的摧殘與強暴,栩栩如生的形像展示了她青春蓬勃的胴體與不屈不擾的精神……。據介紹,這正是她年僅18歲時英勇就義最後時刻的真實塑造,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扼腕嘆息,年輕生命的消失與法西斯的殘忍……。

卓婭墓地對面,是他的弟弟舒拉和他們的母親科斯莫傑米揚斯卡婭的墓地,舒拉的墓碑左上角,是他的一張軍官照,經年日曬雨淋,依舊清晰,印像中比曾在書裡看見的要年長又英俊……,英雄的一家,如今在這裡安息團聚。站立此處,自己仿佛回到很久以前的少年時代,這些英雄人物,曾經是照亮我們青春的火焰,個個為我們所熟悉,但又像星辰一樣地遙遠,現在他們從書中跳了出來,就在我們面前……。駐足默想,靜靜凝望,投去景仰的目光,獻上一個來自遙遠中國的普通人對他們深深的敬意。

隨後,又陸續參觀了其他一些名人墓。赫魯曉夫墓是來這裡所有人必看的,在刻著名字與年份的四塊灰色花崗石拼成的墓基地台上,黑白兩色的花崗石交錯地組合在一起,赫魯曉夫的頭像置於黑白框架之中。黑白兩色對比鮮明,像征這位政治家毀譽參半、功過交織的一生,獨具特色與創意。據介紹,墓碑的設計者是赫魯曉夫大權在握時臭罵過的抽像派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但請此人設計赫魯曉夫墓碑,又正是赫魯曉夫自己的遺願。而中共黨員王明與妻子王芳的墓,也位列其中。他們的墓很平常,只有半身頭像,簡單平樸,曾經的往事不願回首,只是想到兩個國人,死後無法也落葉歸根,心中泛起一絲悲涼。

“俄國散文之父”果戈理與小說家契訶夫的墓也是相對而立。果戈理深色半身塑像高高地立在石基上,讓人仰望,想起他的《欽差大臣》、《死魂靈》,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不朽作品;而他對面短篇小說巨匠和劇作家契訶夫的墓,更是方方正正地一塊淺色石碑,刻著死者的名字與生辰逝日,曾經讀過他的短篇小說集裡,《公務員之死》仍留有印像,文章活靈活現地刻畫了一位小職員無意中得罪上司,雖沒被怪罪但仍然被自己恐懼心理嚇死的經過,作品獨特的苦澀幽默風格,讀來令人回味……。

當然,墓園中也埋葬了許多藝術家。烏蘭諾娃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俄羅斯芭蕾舞演員,她曾多次訪華,與中國淵源甚深。她的墓在中間大道顯著的位置,很新的一塊純白色豎立的大理石碑,永遠留下了她在舞台上翩然起舞的曼妙身姿,風采依舊。前蘇聯著名電影演員,莫斯科大馬戲團的創始人,民族功勛藝術家尤利·尼庫林的雕像,安靜地坐在一片草地上,前面趴著一條狗,是他忠實的演出伙伴,據說他一生未婚,逝世的當天,這條陪伴他很長時間的狗也不治身亡……,現在,他們一起生活在這片天堂。

行程匆匆,還有更多的名人墓,如《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詩人馬雅柯夫斯基、米格戰鬥機設計者米高揚、世界著名男低音夏裡亞賓、曲作家肖斯塔科維奇、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大林夫人等等,都沒有時間找尋與探訪……。

這裡是墓園,雖然也歷史悠久,但遠沒有紅場、克裡姆林宮、瓦西裡大教堂等那些景點恢弘與華麗,它偏於一隅,安靜而內斂,除了眾多立在地上的雕像墓碑,四周及間隔區的牆是骨灰牆,骨灰盒的旁邊或外面也掛滿了各類逝去人物的生前照片或頭像浮雕,那一張張面孔,無論蒼老慈祥或年輕燦爛,仿佛都在訴說著他們對生的眷戀……;每座墓碑雕塑,造型各異、質地不同、顏色多樣、特色鮮明,有寫實,有抽像,有高大氣派,有矮小簡單,或形像或寓意地反映了墓主的人生與品格,從表面看,都是一件技藝精湛的藝術品,充滿著創作者的智慧靈光與辛勞汗水,極具審美價值;而每一個雕像或照片的背後,都述說著一個傳奇色彩的人生故事,演繹了一段波瀾起伏的歷史進程。

這裡又不僅僅是墓園,雖然這塊聖地安眠的都是俄羅斯全民公認的、對俄羅斯作出過偉大貢獻的人,但俄羅斯人把對亡靈的追悼,化作美麗又豐富的藝術形式,讓逝者的靈魂與墓碑藝術有機地結合,整座公墓更像是一座雕塑公園,仿佛是俄羅斯雕塑藝術發展的一個縮影,藝術家們的創作才華與雕刻工藝得到充分發揮。讓一個原本該是寂寂無聲的先賢棲息地,變成展示美好生命和藝術魅力的場所,更是文化、歷史、雕刻藝術的綜合載體,成為後人重新追思歷史與緬懷飄逝靈魂的博物館。

徜徉其中,佇立在某個雕像前,風景雖然凝重,在領略後人對歷史的感覺與評說的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俄羅斯這個偉大民族,對生死所持的超然態度和他們與生俱來的浪漫氣質,以及對人生和藝術的嚴謹精益。俄羅斯百姓通常在休息日會來到這裡,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掃一掃墓碑,獻一束鮮花;而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旅游者也湧往此處,追隨心目中的大師和英雄,以各種方式,向心中的偶像表達無盡的哀思和崇高的敬意。

那些不朽的名字,不僅刻在了這裡,也將長久鐫刻在世界各國人們的記憶之中。

附圖1,卓婭墓、赫魯曉夫墓、烏蘭諾娃


第二瞬間——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是俄羅斯文化的像征。1783年,奉女皇葉卡捷林娜二世的諭旨,在今天聖彼得堡劇院廣場的音樂學院位置建造了石頭結構的大劇院,在其對面又建造了馬戲場,後被一場大火燒毀。現在的馬林斯基劇院,是建築師卡沃斯基設計、在馬戲場舊址上重建,1860年正式啟用。因當時執政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之妻瑪利亞而得名。蘇聯時期劇院以俄國革命領袖基洛夫命名,1990年又重新恢復它原來的皇家頭銜——馬林斯基。

建成、開放的馬林斯基劇院預示著聖彼得堡歌劇史上黃金時代的來臨。威爾第的《命運的力量》於1862年在此首次公演,作曲家亦親臨現場。大量被譯成俄文的西方作品迅速出現於馬林斯基的舞台上,與此同時,俄羅斯民族音樂傑作包括首批俄羅斯民族歌劇相繼在這裡上演。被譽為“俄羅斯民族音樂之父”的格林卡、“強力集團”成員鮑羅丁、穆索爾斯基、裡姆斯基-柯薩科夫以及柴可夫斯基、格拉祖諾夫、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等許多音樂大師的作品都曾首演於這個舞台。隨著俄羅斯歌劇的繁榮發展,這裡一躍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歌劇院。

劇院擁有世界水准的獨立交響樂團,馬林斯基芭蕾舞團也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芭蕾舞團。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名作《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正首演於此,使得世界的芭蕾中心從法國轉移到俄羅斯,成為世界芭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羅斯芭蕾學派誕生和發展之地。而這個舞台更孕育誕生了一大批卓越的舞蹈、歌唱、演奏等藝術大家。

現今,在藝術總監捷傑耶夫的帶領下,馬林斯基劇院的影響再次擴張到了歐美的主流舞台,贏得廣泛的贊譽,成為當今世界上經營最成功的大劇院之一。

這座著名的劇院,並不在我們計劃游覽的行程之中,但對於自己這麼個古典樂愛好者來說,到了聖彼得堡,怎肯輕易放過去這裡觀看演出的機會?同行的團員裡,恰好有位是中央歌劇院的導演,再加上其他4位同好,我們通過當地導游,買到了第二天晚上馬林斯基劇院演出的票!

本來很想看場最純正的俄羅斯歌劇,無奈歌劇是每年秋季以後上演,夏季只演芭蕾,正上演前蘇聯現代作曲家哈恰圖良的芭蕾舞《斯巴達克》。哈恰圖良的兩部芭蕾舞《加雅涅》、《斯巴達克》音樂精選CD,早就在自己的收藏之列,已經聽過很多遍也非常熟悉了,這兩部芭蕾舞還從未在中國舞台上演過,能夠在馬林斯基劇院現場觀看聆聽俄羅斯本民族最原汁原味的演出,這也足夠讓人興奮期待了!

第二日傍晚,參觀完冬宮,我們一行六人在導游帶領下,從冬宮廣場沿洗衣河,步行去馬林斯基劇院。30分鐘後,抵達劇院廣場,馬路對面,一幢綠白相間、巴洛克風格的龐大建築群出現在我們視野之內,三層高度,中間突起一個半圓穹頂。在聖彼得堡看過了眾多巴洛克風格的經典建築代表作之後,這幢劇院建築的外觀並未給我們帶來什麼視覺驚奇。劇院廣場也沒有想像中那樣寬闊,一尊人物雕像樹立廣場中央,正是大名鼎鼎的裡姆斯基-柯薩科夫。

穿過馬路來到劇院門口,才發現劇院緊挨著路邊,門前除了正常寬度的人行道,沒有開暢的室外聚會廣場和高升寬大的台階,大門也並非氣勢軒昂般高闊,只是那泛些陳色的木門扇和上面雕刻的圖案線條,讓人嗅到一些歷史悠久的氣息,一切都是顯得那麼平易近人。

檢票入內,門廳空間也非常緊湊,遠比不上國內的某些劇院那樣寬敞豁亮。正中間大理石基座上立著一尊純白的雕像,可惜不知道是哪位藝術家。穿梭來往觀眾很多,絕大部分都是西方人,其中既有西服領結皮鞋锃亮的紳士與珠光閃爍長裙搖曳的淑女,更多的是如我們一樣穿戴隨意裝束普通的人,看來,如今世界上欣賞古典音樂藝術也不再追求表面形式了!

進入我們座位所在的包廂,演出大廳豁然躍入眼簾。正中間的舞台帷幕高高垂下,深藍幽黃相間的花紋圖案,大氣華麗又古色古香,一下就把人帶進了往昔時光……。細細打量廳內,觀眾席一層為池座,環池座共有五層裝飾繁復色調金黃的包廂。正對舞台的是沙皇包廂,高度占到了三層,造型模擬凱旋拱門式樣,環以雕琢精美的鍍金裝飾,兩側各由一尊白色大理石少女雕像柱支托,“拱門”上方正中為像征皇權的王冠,充分顯示出皇家氣派與威勢。大廳穹頂中央,巨型三層水晶吊燈流光溢彩、光芒閃爍,與嵌掛於各層包廂護牆下方的燭形壁燈相映成輝。還有眾多鍍金或潔白如玉的俄羅斯藝術家精美浮雕頭像散布在各個角落,讓人目不暇接。如果說馬林斯基劇院的外表實在算不上建築藝術的上佳之品,那麼這金碧輝煌又莊嚴典雅的演出大廳堪稱裝飾藝術的傑作!

置身於如此金碧輝煌的劇院,乘演出還未開始,許多觀眾拿出相機,紛紛留影留念。自己也不免俗,讓同伴幫著立此存照。身旁的許多西方觀眾,他們欣賞高水平的音樂、戲劇、舞蹈,機會要比自己多得多,但可能其中許多人也同自己一樣,一輩子或許只有一次機會踏進馬林斯基劇院的演出大廳,想到這些,心中好有點榮耀與驕傲。

隨著鈴聲的提醒,人們各自就位,演出准時開始了。燈光漸漸暗淡,華麗的大幕被緩緩吊了上去,露出橙紅色調舞台與布景,隨著樂池裡指揮手臂抬起,一聲堅定嘹亮和弦迸發,樂池裡弦樂齊奏、管樂同響,疾風暴雨般的旋律與聲音一下充滿了整個大廳!台上一群個頭齊整、身材健碩的男演員,簇擁著中間一位扮相俊朗的男主角,開始了斯巴達克這位古羅馬奴隸起義首領的傳奇故事演繹……。這部舞劇音樂的譜寫者哈恰圖良,是前蘇聯時代享有世界聲譽的作曲家,上世紀五十年代創作的《斯巴達克》芭蕾音樂,自誕生就被譽為新古典主義的傳世之作。

真慶幸有位專業人士坐在自己邊上!那歌劇導演告訴我,這是芭蕾歷史上最能體現男性舞蹈演員技巧與藝術感染力的舞劇,與傳統古典作品表現女性的陰柔迥然不同,非常強調男舞者的跳躍等高難度舞技。目前國內頂尖女演員的水平幾乎與世界接近,而優秀男演員與世界高水平還相差明顯,俄羅斯人恰恰對此劇的詮釋擁有絕對權威。

果然,伴隨著雄渾激昂的主題曲,一段段動作奔放粗獷的獨舞和群舞、一個個急促連續的翻騰、跳躍與旋轉,干脆利落、勁度十足,空前展現了男性體格與力量的陽剛之美,在壯麗絢爛的背景襯托下,將粗獷豪邁、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貫穿全劇的主題音樂多數段落曲調與節奏剽悍而威猛,充滿強有力的對抗性和戲劇性,但不時也呈現出抒情柔美的樂章,而這時,舞台上女性或獨舞或與男演員的雙人舞,舞姿纏綿婉約,依然可以感受到傳統古典芭蕾的精髓!

其中的不少音樂選段,自己早已耳熟能詳,如今現場看到這些音符與旋律伴奏、烘托的舞蹈,讓人倍感親切!不知不覺,身心被帶進了精湛的表演與跌宕起伏的劇情之中……。

舞劇分三幕,兩次的幕間休息,抓緊時間參觀劇院其它公共空間。沿著華美地毯鋪就的大樓梯,來到二層中央休息大廳,這裡寬敞明亮,比之一層的門廳,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大廳四周,飾以淺色羅馬壁柱,上端優雅的曲線延伸彙集到天花板上彩色壁畫的周圍,門頭與柱間,鑲嵌著許多小幅浮雕,垂下的大型水晶吊燈,散發著溫暖的光澤。休息廳裡的觀眾很多,徜徉其中,想像著19世紀這裡俄國貴族名媛社交的盛大場景……。相對而言,各層包廂外回廊的裝飾則素雅許多,拱形的頂只淺色塗料,牆壁上的燈飾簡潔,間隔著掛了不少人物畫像以及文字介紹,這些人物大多都不認識,猜想一定是劇院發展史上作出過貢獻的藝術家,行走在其中,我努力去追尋與感知他們曾經留下的濃濃藝術氣息。

走廊周圍也還有不少小的休息室,在一個角落裡,找到一間賣紀念品與音像制品的鋪子,在CD架上,一眼就看見了自己尋找已久的格林卡管弦樂作品唱片,立刻拿在手上細看,有英文的曲目表,大部分是自己還未聽過的,再看演出的樂隊,全是俄羅斯本土樂隊,其中多半都出自馬林斯基劇院的交響樂團!錄音、制作、出版都是俄羅斯,這在國內絕對找不到的!於自己真是意義非常的紀念品呀!拿去款台付帳時,又指著架上印有馬林斯基劇院現任藝術總監捷傑耶夫、及享有“聖彼得堡公主”美譽之稱、國際歌劇舞台當紅女高音安娜·涅特裡巴科的音像制品,用英語問收款員,他們平時是否在這劇院排練?什麼時候能在這裡演出?那位大嬸給予肯定回答,並告知他們現在去歐洲巡演了,秋天以後才回到這裡為本國人演出。與自己欣賞的藝術家失之交臂,真有點遺憾。

三個多小時的演出,在斯巴達克戰死的悲蒼氛圍裡結束。大幕合上,觀眾們紛紛起立,開始鼓掌喝彩。幕布再度拉開,在眾多群舞演員的簇擁下,男女主角舒展修長的身材彎腰向觀眾致敬,優雅與誠懇的姿態再次打動觀眾,掌聲一下子變成暴風雨般熱烈,這又引得主角們再次鞠躬答謝,而觀眾的掌聲持續著……,如此反復了三、四次,這時指揮與導演也被請到舞台上,與演員們一同揮手鞠躬,大廳內回蕩著的擊掌聲與歡呼聲一下達到高潮!自己也在這樣火熱的氣氛中深深感受到人們對藝術的尊重與摯愛!

走出劇院,已是當地時間晚上十點多了,地處北極圈內的聖彼得堡市,時值夏季,太陽早已落去,天空依然泛著灰白,幾乎沒有夜色降臨的跡像。坐上去旅館的車,回首後望,歷經百年輝煌的馬林斯基劇院,那幢綠白相間的房子,在自己視線中漸漸地遠離、變小、消失……,咀嚼、回味著剛剛過去的那一場視覺、聽覺盛宴,真是一次芭蕾舞蹈藝術與劇院建築文化的超級享受,這將長久而深刻地留在自己記憶之中!

附圖2,馬林斯基劇院外觀,演出大廳,二層休息廳、演員謝幕



第三瞬間——莫斯科:地鐵漫游記得自己還沒有上學讀書的時候,母親曾給買過一本圖畫書,書中呈現的,是行駛於地下隧道中的火車,高聳穹頂裝飾華麗的站台,還有長長高高斜伸的自動扶梯,從母親那裡得知,這是莫斯科地鐵。立刻,我對這種城市交通工具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很多年過去了,中國也早有了地鐵,而自己也乘坐過不少城市的地鐵。如今來到莫斯科,這個擁有世界上最古老又最龐大地鐵系統的城市,地鐵,像一塊具有魔力的磁石,仍然深深地吸引著自己。

入住賓館的房卡背面就是一張詳細的俄文地鐵圖,恰巧帶了一篇“攜程”上前人寫的《莫斯科地鐵乘坐攻略》,文中介紹了多個著名的站及不少俄文地鐵站名與對應的中文譯名。第一天晚上在旅館房間,對著文章和俄文地鐵圖,不到1小時,我已經把莫斯科繁雜的11條地鐵線路基本搞清楚了,同時,也激發了自己要去實地探游的強烈欲望!雖然行程中也參觀了地鐵,可僅僅一站地乘坐,勝利廣場、基輔兩個站台的走馬觀花,遠遠不能滿足自己長久以來的好奇與興趣。莫斯科的最後一個晚上,放棄一頓晚飯,護照被收走登記,導游一再告誡俄羅斯警察怎樣可惡及治安的混亂,冒著種種可能的不測與風險,帶上房卡與那篇攻略,懷著對自己認路與辨別方向能力的自信,以及一貫崇尚自游的主張,我和LG上路了。無論如何,我也要去一圓很久之前的兒時夢想!

問清地鐵票價和注意事項,在前台服務員指點下,不到3分鐘就找到旅館附近的地鐵站口,這是3號深藍線上位於市中心東北方向近郊的一個站,中文站名似乎是“伊茲邁勒公園”,地面入口實在平常,就像國內任何不起眼的小店門口,只有上方明顯的紅色“M”標識,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這是地鐵站!15盧布一張單程票,只要不出站,隨便換乘。進口處一台台自動刷票機,把名片大小的票沿箭頭方向往機器裡一送,通道兩扇半截門向旁閃開,就可以通過進入了,如果買的是多次使用的票,不要忘記從機器上面的出口裡再取回哦!這個站,並未深藏在幾十米甚至百米之下,連自動扶梯也沒有,兩跑寬大樓梯,一次180度轉折,已經下到了站台上。對照站台口兩邊俄文的下站地名指示牌與自己手中地鐵圖,雖然一個字母不識,但依樣“看”葫蘆的本事還是有的,輕而易舉就搞清要去方向的站台。

這才定眼打量“伊茲邁勒公園”站台空間。這個站非同尋常地寬暢,有三條軌道被兩個站台平行分割,不急於上車,觀察了一下,兩側軌道是正常運行的線路,而中間這條,明顯沒有車來車往。暗自猜測,是否為以後擴建留有余地?或者當初建造時就有備戰作用?站台地面就是簡單的水泥地,間隔嵌了一些碎拼地磚圖案,樸素自然;柱子與牆壁也都是淺色素淨的石材貼面,零星幾尊群眾形像的雕塑立在樓梯、柱子旁邊,讓空曠站台顯得有些孤寂與清冷,僅這些,已使傳說中莫斯科地鐵獨具特色的藝術裝飾風格初顯端倪。

又一輛列車呼嘯而來,我們上了車,向下一個目的站出發。環視車廂內部,很舊也還算干淨,每一節車廂都是隔開封閉的,車窗上面的小扇開著,所以噪音巨響,但速度飛快。每扇門旁都有詳細11條線的俄文地鐵圖,而門扇上,貼著些亂七八糟的小廣告畫,呵呵,看來這種“城市牛皮癬”的頑疾也不單單是中國特色呀!乘客看上去都是上班族,男女老少各色人等,站的坐的不少都捧本書安靜地讀著。列車基本上每3分鐘左右停靠一站,車內俄文報站聽不懂沒關系,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數站數唄!15分鐘後,抵達了目的地——3號深蘭線上的“革命廣場”站。從那篇攻略及對比俄文地圖知道,“革命廣場”就在市中心紅場下面,這裡是1號紅線、2號綠線與3號深蘭線的交彙點,而紅、綠與深藍線在這同一地點卻有著不同的俄文名字,只有紅線的站名才翻譯成“紅場”。跨出車廂的第一時間,滿站台柱子下方的各種人物雕塑立刻充斥了眼簾,好多呀!這些雕像都是青銅鑄造,與真人大小一樣,放在半人高的基座上,因旁邊柱子上部半圓形拱券限制,姿勢都是或坐、或跪、或半蹲的屈身狀態。一個個細細看過去,工人、戰士、農婦等勞動者形像和他們投入十月革命戰鬥中的狀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地呈示在面前,人物臉上的表情,有翹嘴微笑、有蹙眉思考,有抬眼眺望,有豎耳聆聽……,頭發服飾甚至上面的皺折都細致清晰,真是寫實主義的典範之作呀!而且,僅僅局限於坐、跪和半蹲的三種姿勢裡,也有著如此豐富的人物造型與多變的姿態,當初創作者們的才思與匠心可見一斑!再放眼環顧站台空間,這是以幾何構圖中的圓形為基本元素來設計與裝飾的。無論中間公共走道還是兩旁候車通廊,天棚都是半圓形罩在頭頂上空;走道與候車廊之間的柱子,上部連接環成一個個半圓形拱券;甚至天棚垂吊下的一盞盞燈,也是扁圓造型的,散發著白色又明亮的光,使得淺色素雅的天棚、牆面與深色穩重的拱柱、雕塑形成強烈對比,愈發突出了眾多雕塑的裝飾效果,莊嚴肅穆的環境讓人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也受到愛國主義的精神教益。一通拍照觀賞之後,我們換乘2號綠線,去拜訪那條線上另一個大名鼎鼎、以俄羅斯詩人命名的——馬雅科夫斯基站。對比地圖看清通道中間俄文換乘指示牌,沿樓梯下到轉乘通道。長長通道,蜿蜒曲折,看不見盡頭,走了幾步,擔憂萬一走錯浪費時間,決定向當地人證實一下。拿著地鐵圖向身旁一位相貌誠實的中年男人用英語問去,他有點不知所以,而這時他身後2米遠處的一位年輕MM,一句標准的英語“Can I help you ?”立刻讓我們驚喜!她看著地圖,聽明白了疑問,給予肯定答復,打消了自己的顧慮。之後我們同行一小段並與她簡短地交流了幾句,這位MM問我們來自那裡,來此的目的,而自己也知道她每天下班都要經過這裡,交談的同時正眼細瞧,原來這位MM也是個面孔標致、身材勻稱的俄羅斯美女哦!我們不急於趕路,禮貌謝別美女MM,邊走邊觀察正穿行的通道。通道寬敞地面平坦,頭頂天花依舊是半圓形淺色表面,隔一段中間就嵌著一塊同色的方形浮雕,兩側牆面是菱形瓷磚拼貼,同樣也間隔著鑲嵌深色菱形浮雕。換在國內,這麼多牆面,恐怕早就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了!而這裡,無形之中暗暗浮動著一份淡淡文化氣息。大約走到通道中段,遇見一位賣唱的中年婦女,她衣著整潔、儀態端莊,站立牆邊隨著胸前掛的錄音機伴奏引吭高歌,那神情讓人感覺她不在乎能得到多少錢,而是以這種方式來展現對音樂藝術的熱愛。我快要走完通道了,那連續不斷的歌聲仍舊隱約可聞……。綠線站台相比剛才的“革命廣場”,除了菱形網格裝飾的乳白色天棚和天棚兩側整齊排列的小幅人物浮雕,其它就沒什麼特別吸引眼球的。不耽擱時間,很快又上了車,只兩站地,就到達了馬雅科夫斯基站。據了解,這個站建於1938年,曾獲得過 “地下都會主義建築”獎中的大獎,二站期間,斯大林曾在這裡親自主持召開過蘇共高級會議。常被當作莫斯科地鐵站的代表,是公認的莫斯科最美麗的地鐵站之一。下了車,一條寬敞金色長廊展現眼前。梁、柱與頂棚的設計構成,又交織、穿插了橢圓的構圖元素。每個柱子上部在縱橫兩個方向分別連接成半橢圓形梁,每一個四面拱形的天花中央,又向上凹嵌著橢圓形的燈槽。縱橫相間的弧形梁柱用絳紫色木線腳裝飾,格調尊貴古雅。眼中正前方由大漸變到小與兩側延續不斷的橢圓形線條,有著深遠又極富層次的視覺效果。 橢圓形燈槽壁內向上的燈光被天花反射下來,黃燦燦的光線照耀在大理石地面上,又向四周散射出去,營造出金碧輝煌又溫和親切的迷人氛圍。腳下是淺黃色大理石地面,少量深紅與灰色石塊組成簡單方塊與條形圖案,細巧地嵌在黃色之間;中間稍寬的一條深紅大理石地面縱貫候車廳,直抵站台盡頭詩人的半身像前,簡練、雅致又突出重點。即便兩邊軌道空間上方橢圓形頂棚與側牆上,也滿是淺淺的幾何圖案浮雕。整個站廳空間,有種非常精心、細微又難以言說的舒適感與親和力。然而,這裡的美麗,應該還不僅限於此吧?心中有些質疑,把頭呈90度向上仰望,呵呵,這下發現“新大陸”了!原來,天棚上那每一個凹進的橢圓形燈槽中間,都是一幅橢圓形構圖的馬賽克貼畫!!仰著脖子仔細觀望,這些畫的內容,都與天空或空中運動有關,飛機、航模、熱氣球、降落傘等等,與它們在“天上”的位置十分契合。圖案描繪具像生動,筆觸色調鮮明多彩,細小馬賽克精密地排列組合,把與天空有關的運動形式、裝置設備以及修建之時人們的追求、精神面貌等等,相對全面地呈現出來,好有一種浮想聯翩、暢游太空的浪漫意韻!這個站台,設計構思的原創性與時代感得到充分體現,想來得獎也理所應當了。這個站的上面,有柴科夫斯基音樂廳、蘇維埃劇院和世界上唯一的諷刺劇院等眾多文化場所,僅僅了解些皮毛自己也會知足的。踏上自動扶梯,向上翹首一眼望不到頭,似乎通到天上,一下體會到什麼是“深不可測”。扶梯間的球型燈發出的柔和光芒給狹長幽深的隧道增添一分朦朧的情味。扶梯傾斜角度比國內通常的要陡些,運行速度也快些,讓人感覺扶搖直上、飄飄欲仙!約摸2分鐘,快到頭了,又發現接近地面的一小段扶梯傾斜度變平緩了,使得滾動扶梯與靜止平地之間連接自然柔和順暢,安全穩妥地照顧人們上下。這麼歷史久遠的扶梯,就在細節設計上體現人性化的考慮,由衷地佩服人家的先進之處! 扶梯結束在一個寬敞大廳,其頂部又是一組巨型彩色馬賽克貼畫,內容還是與天空有關。大廳一角黑色大理石牆面前,還立著一尊白色馬雅科夫斯基頭像。穿過大廳,走進通道,拐了兩個彎,到一排自動刷票機前,出口敞開,再上了兩段樓梯,這才出到地面站外,又看見明亮的天空。回頭瞧一眼馬雅科夫斯基站的地面建築,大吃一驚,好一幢“灰頭土臉”的普通小房子,沒想到如此名站,下面別有洞天,而入口卻這樣平淡無奇!面前大街左手對面百米處有個廣場,那也豎著一尊站立的人物銅像。走到近前看清還是馬雅科夫斯基,顯然,這應是地圖上標注的凱旋廣場。左側那幢上面紅磚下部灰色石材的二層建築,門廊懸掛著一溜演出宣傳畫,再看門廊上面的一排俄文,聯想曾讀過的資料介紹,十分肯定地推斷,這就是柴科夫斯基音樂廳啦!那一串演出宣傳畫,其中緊挨的兩張自第一眼看到就始終沒離開視線。左邊上方頭像是肖斯塔科維奇,今年是他誕辰100周年,下面數張演奏家照片,這一定是紀念作曲家的音樂會海報;右側的大幅人臉特寫,正是當今世界著名鋼琴及指揮家、俄羅斯國家樂團創始人及藝術總監——普雷特涅夫,這也一定是他揮棒指揮的音樂會了!沒有時間在莫斯科停留了,想到又一次與大師們擦肩而過,遺憾再度充滿心懷。

廣場正面的那幢高樓,一層入口上方也是大幅演出招貼畫,是否那座世界唯一的諷刺劇院,不得而知了。逛完這個廣場,再次買票進地鐵,回到馬雅科夫斯基站,繼續地鐵漫游。附圖3 下,革命廣場站的人物雕塑,馬雅科夫斯基站站台,扶梯

附圖3 上,白俄羅斯站的彩繪,共青團站站台,沿綠線又向前坐一站抵達白俄羅斯站,來這裡的目的是為了換乘著名的5號棕色環線,許多優秀的站台設計都在這條線上。而此處綠線與棕色環線站名都統一稱作白俄羅斯。在這次換乘過程裡,發生了一點小波折。兩站之間一條向下很深的隧道,三條自動扶梯,兩條上行一條下行,當我們正接近下行扶梯口,行走的人流突然停止了,已是下班高峰時間,人群立刻摩肩接踵地緊擠在一起,沒人騷動喧嘩,都靜靜等待。好在沒幾十秒,那中間原本上行的自動扶梯改成了下行,人們有條不紊地緩緩疏散到那條扶梯,來到近前才知原先那條下行線停住了。反正也能當樓梯使,順著走下去到底部,看見一位婦女的拖箱卡在扶梯台階的縫隙之間,導致停運,工作人員正忙著排除故障。這件小事也體會到地鐵既靈活又效率的先進管理。棕色環線站上人來人往特別多,抬頭找了找,沒在通常位置看見指示下站的方向牌,一時沒弄清是哪邊站台,有點迷惑,忍不住指著地鐵圖向旁邊座凳上一位小伙子詢問。他一臉茫然,肯定不懂英語,但並未不理睬,而是繼續看圖和我手的指點,隨即站起身來,謔!立時讓自己仰望,一米九以上的帥GG呀!他示意我們跟著他走了幾步,找到了我要去方向的指示牌,咳,原來在更上面一點,怪自己不夠細心!看到我釋然的表情,小伙子輕松地又坐回凳上,自己用點頭微笑送去真誠的感謝!心裡塌實,這才定眼打量棕色環線的白俄羅斯站台,果然沒令人失望。這個拱門式站台大廳,從側面牆壁、兩旁立柱到頭頂天棚,統一的乳白色表面布滿了以花、草、樹木等植物為題材的各種同色花紋淺浮雕,柱基、牆裙與梁下,裝飾了多重精細的線腳,地面彩色地磚所拼成的紋路與圖案,比馬雅科夫斯基站花樣繁雜色彩鮮明許多;這裡的燈光,不從天花照下,那一個個植物造型的精美燈飾,是鑲嵌在柱子與側牆上,向上下映射出柔和白光,營造了一種溫煦、祥和的氛圍……所有這一切,都突出與烘托著天棚正中、排列整齊的一幅幅艷麗彩繪圖畫!這些繪畫呈八角形構圖,周圍一圈是花邊圖案,中間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民族人物、儀式風俗、活動場面等,內容反映的都是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兩個民族間的友誼,道出了這個站名的真正意義! 坐上環線列車,下一個目的地是這條線上最著名的——共青團站。環線首尾相連地串起莫斯科地鐵其它九條線,每個站都是換乘站,甚至不少是三條線的交彙點。三站地走過四分之一的環,到達了共青團站。一出車廂,眼前一亮,一股高貴華麗的復古之風撲面而來!粗壯敦實的柱子被光潔锃亮的米色大理石包裹著,石材表面的紋理都富有韻律,每個柱子柱頭也是同色大理石雕琢的花紋裝飾,細膩而精致,似乎仿自古希腊風格。抬頭仰望,白色石膏彎曲雕刻而成的花飾,線條纖細蜿蜒,式樣繁復婀娜,或單獨成花型,或包圍著巨幅馬賽克鑲嵌畫,緊緊貼在明黃色穹頂天棚上,凸顯著異常古香古色又華美明麗的情調!一組組四根流暢的石膏線條自柱頂向上延伸,交彙到頂棚中間最高處編織成花朵。吊燈就從花心處款款垂下,那些古銅色的吊杆、拉繩和基座本身也都刻滿了細小精美的花紋,吊燈與穹頂兩側的反射燈,灼灼閃爍,光芒四射,讓整個站台大廳璀璨斑斕,褶褶生輝!

再看那些大型的鑲嵌畫,從畫面上人物動作、穿著打扮到建築形像、背景場面等等,基本判斷出應是俄羅斯歷史上從沙皇到蘇維埃時代重大事件的展現。這組畫多用暗紅和陳金為底色,其它各樣顏色也多參雜了灰調,使得畫面有種滄桑而凝重的格調,潛藏著俄羅斯深厚文化與悠久歷史的積澱,讓人隱隱地感到這個民族曾經的輝煌、榮耀、哀傷或者苦難。真算得上小型歷史博物館了!

難怪共青團站聞名遐邇呢,這裡用料考究、精雕細琢、極盡豪奢、美侖美幻。無論形式到內容,堪稱富麗堂皇的古典主義風格代表作!又一次不顧酸疼地仰撐著脖子舉著相機一幅幅地看畫拍片,而這時,仍是下班高峰時節,兩旁列車不到1分鐘就停靠一次,身邊都是川流不息的莫斯科市民。他們每天匆忙走過這裡,對近在咫尺、古老優雅又光彩奪目的裝飾熟視無睹,只有自己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過客,心懷無限贊嘆、崇敬與感慨,對這些輝煌燦爛的人類藝術傑作在頂禮膜拜!要再去感受一下莫斯科歷史最早、1931年開始修建、1935年通車的——1號紅線。又走過滿是浮雕的長廊,上一個深深的自動扶梯,來到紅線上同名的共青團站站台。相比較前面數個美麗站台,這裡的裝飾簡練平凡多了,唯一與已看過所有站台不同的是,大廳空間相當高,兩側行車軌道上面還有一層通廊,常常車在下面跑人在上面走,動感十足,熱鬧異常。置身在這樣氣勢高聳恢宏的站台,聯想到它修建年代的政治背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斯大林時代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傲視天下的氣魄與那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設想與追求是何等不凡!

1號紅線列車與其它也沒什麼區別,車廂陳舊噪音巨大但依然超快。四站地我們又回到了前面提過的紅場站,准備打道回府了。紅場站台也很一般,中間換乘樓梯上方的指示牌表明是去綠線的,又用英語問一個漂亮MM,好幸運,她聽得懂也會說,告知我們想去的3號深藍線也是從這個通道下去。揮手謝別她,下樓梯又走過長長的通廊,三轉兩彎,從綠線站台的一頭進入,在此地中部找到去深蘭線的標牌指示,上台階依然是長長通道……。聯想到前面經過的幾個換乘站,這時已基本搞清楚,換乘站台之間有通道、扶梯連接,但每個站台都有自己獨立的出入口,這樣十分方便換乘與出入。站台上標識醒目齊全,可以看清本條線上列車路經的每個車站以及從該站換乘的列車又可到達哪些車站。每個地鐵出口處都有標牌指明由此可以到城市的哪條街道、哪個廣場或商店。

再次來到滿是人物雕塑的“革命廣場”,坐上回程列車。來時曾在車上看見中間某個不知名站台上也有許多雕塑,車到這裡忍不住又下來多看兩眼拍點照片。這個站台空間很小,但尺度宜人又清淨溫和,雕塑依然是惟妙惟肖各類勞動者形像,不過他們的姿勢都是昂首挺胸、全身站立的啦!哎,這麼個不怎知名、規模甚小的站台,也有著清朗恬淡的風格與情調!在這裡,又一次被莫斯科地鐵裡無處不在的文化藝術氣氛所包圍、所感染……。

近三個小時地鐵漫游,所到之處,還不足現今莫斯科地鐵150多個站的十分之一,實在只能是滄海一粟。這些站台的造型、布局、風格等各不相同,有的莊嚴厚重,有的精致典雅,有的高貴華麗,有的質樸簡約……,但每一座都不同尋常,是集建築、繪畫、雕刻、裝飾、照明、材料、施工工藝與科學技術為一體的完美結晶,讓地鐵成為一座內容浩瀚、氣像萬千的博物館,堪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

然而,莫斯科地鐵的蘊涵又絕不僅僅限於工程與美學範疇,它承載著900萬市民,70多年來奔走於深邃黑暗的地下,像一張看不見的大網,連接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並仍在不斷地擴張。從這意義上說,地鐵絕對是莫斯科的心髒和靈魂!那些飛馳的列車猶如流動的血液,讓這座城市腳步不停生命不息。置身於其中,能夠真切地聆聽到莫斯科的呼吸與心跳,感受到它的滄桑與輝煌、現狀與希望。

附圖4,莫斯科主要知名景點(從左向右,從上到下)——1、紅場、列寧墓及克裡姆林宮 2、紅場南面的瓦西裡大教堂 3、紅場東側的古姆百貨商場4、紅場北側的國家歷史博物館 5、無名烈士墓及士兵換崗儀式 6、紅場西北外的亞歷山大花園

7、紅場東北角的教堂 8、國民經濟展覽中心的小金人噴泉 9、勝利廣場的衛國戰爭紀念館

10、國民經濟展覽中心主館 11、阿爾巴特大街 12、莫斯科大學主樓(斯大林式建築代表)



附圖5,聖彼得堡主要知名景點(從左向右,從上到下)——1、伊薩基耶夫教堂 2、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 3、彼得要塞中的聖彼得堡大教堂 4、斯莫爾尼修道院復活教堂

5、普希金紀念像及背景的俄羅斯博物館 6、滴血大教堂 7、夏宮下花園眾多噴泉 8、冬宮廣場的亞歷山大紀念柱

9、阿芙洛號巡洋艦 10、冬宮內景(著名的約旦樓梯上部)11、冬宮外景

12、葉卡捷琳娜宮 13、夏宮上花園大宮殿 14、喀山大教堂



寥寥數日,走馬觀花般看過諸多教堂、廣場、宮殿、花園、博物館等人類歷史上的傑出建設成就與河流、原野、山脈等自然風情,在粗淺領略俄羅斯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同時,也通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一些他們的社會面貌與人情世故。證實了資料和導游所說,俄羅斯人不講究微笑待客。暗自揣測,這與他們一年有7個多月不常見太陽的嚴寒冬季氣候有關。

回想這一路碰見的俄羅斯普通人,他們安詳、禮貌、傲氣,有良好的傳統,文明的習慣,高雅的修養;雖然不苟言笑、神情嚴肅,但在他們冷漠的外表下,依然跳動的是一顆熱情開朗的心。那些在地鐵裡給予我幫助的帥哥美女們,不正是俄羅斯朝氣蓬勃年輕一族的代表?!這個國家雖近二十年經濟受到重創,但資源豐富,疆界廣闊,國民平均素質高,必定將來能夠重塑輝煌。

大巴行駛在去機場的路上,已是黃昏,但莫斯科的天空依然明亮。街上的車輛與行人來去匆忙,繼續著他們的生活,一如既往。掠過很多我還沒有走過大概永遠也不再有機會踏上的街道,望著車窗外一個個俄羅斯人的身影,想到每一次的旅途中,我們總是試圖尋覓不一樣的生活,可真是“生活在別處”麼?實際上,無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生活實在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們多數時候看到的,往往是自己通常的影子,映照在不同的時空裡。。。。

一旦旅行結束,又將自己還原到庸常平淡之中!


精選遊記: 莫斯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