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說過清涼峰,位於皖浙交界處,個子不算太高,名氣不小。去年在麗江客棧曬太陽時,遇到浙江來的朋友,說起在三月份他們的一個同伴失蹤在清涼峰的事情。搜索工作堅持了11天,最終在十八龍潭附近發現了他的遺體。這位去世的朋友有個響亮的名字,叫狂風怒海,後來反復出現在網絡上。除了惋惜以外,最深刻的感受是震撼,不是對死亡的震撼,是對自然的折服。傳說中狂風怒海是個經驗豐富的行者,像我一樣,喜歡背著個相機尋訪自然美麗的風光。他不止一次上過清涼峰,是個充滿自信的同志。悲劇的發生有其必然性,我有過差點摔成烈士的經歷,並從此不再敢使用征服這樣的辭來說明我和山川江湖的親近——只能用親近二字,還是一相情願的親近。聽說狂風怒海事件以後,我無法不對清涼峰產生濃厚的興趣。基此看了很多文獻,當真是大吃一驚:如此多的清涼峰登峰遇險記錄,有包括狂風怒海在內的兩起死亡事件,有超過10人以上團隊集體迷路受困被解救的驚險報道,有在山中被困七八個小時的上海游客回憶錄,有整整兩天找不到登頂路線被迫放棄計劃的浙江驢友日記,還有一位畫家朋友從1997年開始八次從南坡尋路上山,最終成功了,從此畫什麼都像清涼峰,開創了清涼峰派畫風。更誇張的是看到一則消息,山民在搜救狂風怒海的過程中,竟意外找到一具死亡多年的游客屍體......盡管保護區等有關單位人士指出,險情大都是人們未能循規蹈矩另辟蹊徑造成的,清涼峰終究給我以撲簌迷離的神秘主義印像。
所以後來我也去了清涼峰。因為日程安排和人員因素,沒有能夠真正作到尋幽探險,只是稍費體力,日夜兼程地親近了她一回,再待回到城市細細回味她,多少還是有點失落的。於是我抽絲剝繭的了解清涼峰,這樣我難以忘記她,這就是整理,充滿趣味,是我解除失落的辦法。
南坡、北坡
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內山脈呈西南--東北走向,地勢高峻,復雜多變。她由懷玉山脈北段、黃山山系部分和天目山系以西幾部分組成,黃山和天目山赫赫有名,懷玉山脈就不太為人所知,但是說起位於贛東北的三清山知道的人就多了,也是懷玉山脈的一支。這個說法兼顧了安徽、浙江和江西人民的感情,聽起來科學性強些。安徽人以黃山自豪,浙江人以天目山為驕傲;畢竟是要靠山吃山的,清涼峰這個好地方讓人們的地域情結空前高漲,徽杭兩地人都建立了各自的保護區開發體系,使得前往清涼峰的旅行常常演變成上地理知識課,趣味性增強不少。
浙江省於80年代將昌化林場所屬的龍塘山林區劃出,建立龍塘山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經政府批准,將龍塘山外圍的部分集體山林以及千頃塘野生梅花鹿區域和順溪塢珍稀植物區域劃定組建浙江清涼峰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到10800公頃,後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狂風怒海事件以後,浙江人借此認為從安徽前往清涼峰的方式脫離了浙江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監管,只有穿越浙江龍塘進山的路線,才是唯一合法的途徑。這條路線絕大部分的山路都有台階,沿途路牌也很多。游客上山前,管理人員還會告知當天的天氣情況、哪些路段有手機信號等等。但越是如此,越無法抓住驢行者的心,這種人為的關懷,和驢行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幾乎所有登清涼峰的驢友都不願選擇這條線路,而是另辟蹊徑,稱為“幾號幾號線路”。而安徽方面在南天凹附近設立的管理站,雖然只針對前往徽杭古道的人售票,實際上對游客登清涼峰頂置若罔聞。
安徽的歙縣、績溪兩縣,也分別建立了歙縣清涼峰(南坡)自然保護區和績溪清涼峰(北坡)自然保護區,如今大部分人走的北坡。傳說中南坡路線曲折、強度較大,少人問津,充滿神秘的意味。
登頂路線ABC
找不到一幅詳盡的清涼峰地圖,這大概也是地方保護主義的原因。我得到的績溪徽杭古道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提供的景區線路圖,只有安徽部分的示標。盡管看似詳盡,很多是對一塊岩石、一片松林的細化命名,且地圖比例嚴重失調。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成熟路線登山,就得找大量的功略,對照各種大小地圖、局部地圖詳細分析,同時閉上眼回憶自己親身途經的過程。這本身是很好玩的事。
可以把登山路線劃為幾個大方向。
A。從徽杭古道進山。(西線—北線)
從外部上徽杭古道有多少路口,就有多少條風格不同的登頂路線。
1。從安徽績溪縣坐小面包車到伏嶺鎮魚龍川逍遙河水電站,開始正式徒步徽杭古道;魚龍川—江南第一關—黃茅培—下雪堂—綠井—上雪堂—藍天凹—野豬讜—三岔口,再翻越3條橫向山脊看到清涼峰北坡,登頂。
這條路線進山的優點自不必說,沿途看見的是徽杭古道的典型風光,山川河谷,美不勝收。想來漲水季節河谷中必然水聲轟鳴、水花飛濺彌漫山谷,枯水季節在河灘上進行野餐等活動定是十分愜意,甚至可以考慮在逍遙河峽谷溯溪前行。我雖然不是沿此路順次進山,不過沿途各點都經過,順序打亂了而已。
魚龍川是個靠公路的行政村,這裡有座江南第一橋。路過在江南第一關時山勢險峻、岩石突兀、山路艱難,春夏季路上有多處瀑布。黃茅培村中有五十余戶人家,種植蔬菜、茶葉,我曾在這裡吃了午飯,研究了螞蝗,並買了一斤筍干帶走;味上佳。過黃茅培後道路平坦,樹木四季常綠,郁郁蔥蔥。下雪堂是我們集體拍乞丐照的地方,有三戶人家。藍天凹為一片巨型開闊地,兩旁山坡以草木依依,坡度平緩,絲毫沒有雜叢灌木,景色一覽無余。開闊地最高處可望見左旁巨大峭壁型山脈(名曰鯉魚跳龍門),往下傾斜,連續足有數裡,壯觀異常。其右側由草木、灌木向密林過渡,逐漸入山。
入山後一條依稀可辨的小路上山才是正道,此處十分陡峭,順小路攀爬時常可見分叉,遇見竹林、灌木叢,需護住頭臉趟過。此後山勢愈險,重重樹障和竹林無所不在,藤葛糾纏。看見小溪流水清澈,溪上巨石橫臥,容納一個小分隊休息補給不成問題。這裡有個岔路,沿溪流向下是到永來的路(A2號線路),順路再上行走十分鐘到達野豬讜。
野豬讜讓人眼前一亮,有香格裡拉高山草甸的風味,如果草地上悠然的黃牛換成犛牛,就可以亂真了。往東南方向的路穿越平原,爾後左側登山前行。不能往右繼續走平原,否則折轉後是懸崖,根本無法攀登,但是傳說中的4號線路(本文裡的C4號線路)就由此處上達啊。
上山後約模半小時到達三岔口,往左一側是下山的山脊通往銀龍塢(A8號線路),我在這裡遇見一幫上海驢友正扎營小憩。只有仍往前會發現一條從右側緩緩下坡的小路,順此路折轉上下約一小時許可達第一個大山脊鞍部。此處可觀雲海,在兩峰夾峙之下,額外壯麗。之後如此過山脊的享受還能遇見兩回,漸漸可以看見清涼峰頂,登頂的道路掛在山梁上清晰可見:目標就在眼前讓人精神振奮,不過最消耗體力的就是從這一段開始。
2。如果在藍天凹不上山,於開闊地最高處從左旁鯉魚跳龍門處走小道,即繼續沿古道往浙江方向走,沿途經過南天門、裡七岩、靈宮廟遺址,就到達了永來村,休整後第二天從永來村上到野豬讜(永來—杭天岩—十八彎—野豬讜—三岔口—峰頂),這樣基本上走完了古道全程。從永來上山路線起伏較大,步行時間長,消耗體力大,但風光絕美,能看見著名的杭天岩。當時我們是反向走的這條道,一路下坡都已很吃力了,傍晚時分雲霧繚繞,像極了黃山。後來天色暗下,下起了大雨,什麼也沒看不見了。
3。從永來上山還有一條路,即回頭往安徽方向在靈宮廟遺址處換道,往大坦村走。到了大坦不要向西上古道的路,而是向南上行,最終和A2號路彙合上山,順序為永來—大坦—野豬讜—三岔口—峰頂。這條路能看見不同的山裡風光,當真是層巒疊嶂,也可避免十八彎的勞累。
4。績溪旅游部門正在開發一條新的線路,估計現在有向導陪同也可以登頂,和A2號平行,在績溪清涼峰保護區管理站向東分岔,路線是永來—黑龍潭—瑤池—野豬讜—三岔口—峰頂,黑龍潭是良好的扎營地。
5。從上雪堂插進徽杭古道上山,也是一條經典路線。我們走的就是這條路線。從伏嶺鎮北村坐鄉間蹦蹦車(俗稱三機)沿漳山大峽谷到達綠井村(班肩塢),過一座架在谷間的小橋之後,道路愈發難行。至綠井村前竹木加工場,連三機也無法再開動。往右上行十余分鐘,到著名的邵家,其前院正對著上清涼峰的必經要道,也是登山者最後一塊補給站;再到上雪堂,和A1號路彙合。走這條路不言而喻,好處是可以欣賞漳山大峽谷,在路上看就可以。我們走這條路時因為趕時間並未下車,只是透過農用車狹小的窗口窺見了峽谷風光,已經很滿足了。如果徒步的話,可以不到綠井村而在黃泥口塔中轉進山,路線基本一致。
6。從浙基田上山。浙基田(也叫浙川),屬臨安市昌化縣馬嘯鄉,它是浙江境內的一個大村子,過了永來向西即到,為徽杭古道浙江一端的出口。從浙江境內有公路直通至浙基田,商業較發達,補給很容易,學校中是著名的驢友營地。此條線路較為普通。
7。從銀龍塢上山。從浙基田往西再走2 公裡就到了銀壟塢村,一個峽谷中的小村子,它是清涼峰上多股溪流下彙之處,一年四季風景秀麗,舉目皆是青山綠水,春天杜鵑花開滿山坡、夏天竹濤起伏,秋天紅葉漫山、冬天白雪茫茫,原本就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自銀壟塢上行,由瀑布群組成的一個地方,山勢險峻、氣勢雄偉非凡,每一個瀑布下面都有一個大大的水潭,這就是名聲遐邇的十八龍潭景區。可以先游覽了十八龍潭,再出來尋路上山,十八龍潭— 銀龍塢—東嶴頭—龍池— 峰頂,實際上路線是往東偏移,在東嶴頭小木屋處和B號線殊途同歸。
十八龍潭景區風光可人,除了清澈的水、白練的瀑,嶙峋的石,還有48元門票錢。
8。與A6線基本平行,出十八龍潭往西偏移,路線為十八龍潭— 銀龍塢—三岔口— 峰頂。
9。從銀龍塢上山的另類路線,即從十八龍潭景區直接登上峰頂。這還是一條傳說中的線路,至今未見活著的人寫下功略傳授大家,但是理論上肯定是存在的。從北面登頂的A2、A3、A4、A6、A7、A8線路的存在,說明北坡地形路線極其繁雜,溝網交錯,尤其十八龍潭—平坑這段線路是各戶外運動網站公認的清涼峰上最危險、地形最復雜的登山線路之一,沿途到處是懸崖峭壁、瀑布群、峽谷和原始森林,有的地方根本沒有路可言。即使有當地向導願意帶路,也絕少有驢友敢選擇這條線路上下山。這條路的名氣現在是越來越大,狂風怒海就是死在這條線路上,肯定會吸引勇敢者嘗試的。
B。正規的保護區進山路線(東線)
昌化—夏林村—鳩甫村—龍塘山保護站——百步嶺—青松嶺—東嶴頭—龍池—峰頂,因為這是條浙江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的官方路線,一聽上去就不容易討人喜歡,其實它有它的獨到之處:斥資100余萬元建造的視頻監測系統在清涼峰頂、龍塘峰等處安設視頻頭,並用光纜傳送數據信息至設在昌化鎮上管理局裡的監控中心,山上全景清晰可見。管理人員足不出戶,通過電腦屏幕即可對監測系統所覆蓋範圍進行全天候監控,區內情況一目了然。可見安全是它的第一特色,這是其他線路無法比擬的。
第二個特點,它是所有登山線路中強度最低、路程最近的一條,適合觀光式的游覽,兼顧科學考察、鍛煉身體、談情說愛,容易實現自我滿足。
第三個特點,不好說是優點還是遺憾了:線路開發的非常成熟,形成了六大景區——雲浮千島、舟行林海、雲頂石林、天山花海、鹿鳴幽谷和原始生態峽谷,全部位於海拔1000米以上。清涼峰內,雲霧繚繞間,一座座山巒時隱時現,如同氣像萬千的山水畫卷,獲得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雲浮千島”非常合理,但作為局部景區的名字讓游人很難區分各自的主題,過分公園化了,少了那份野趣。
據說秋季裡,從百步嶺登上青松嶺,然後沿游步道到達東嶴頭,一路上近看楓葉正紅,遠眺群峰層林盡染,深秋的氣息格外濃重。東嶴頭是清涼峰保護區最大的風口,它把龐大的清涼峰山體一分為二,西部為清涼峰,長約2000米的山崗近南北向起伏延伸,北部為龍塘山,海拔1500米至1600米的山脊,在茫茫雲海中勾勒出壯麗的線條。龍池濕地三面環山,南面陡坡,為龍池的出水口,有一股溪流靜悄悄流淌而下。從龍池到主峰,平緩的山路沒有任何人工痕跡,漫步穿越的是整個天山花海景區。無論怎樣,美麗是毋庸置疑的。
C。安徽歙縣進山線路(南線)
從歙縣方向進山,起碼有六條路可走,相同之處都是以三陽鄉(竹鋪)為起點,前進路線走勢像一個倒“山”字,又演變成三條進山路線,這樣一來,組合成多條登頂路線,其中左路走朱家舍護林點,這一路山高林密流水潺潺,但往前行,又分出兩條岔道上山,可因地因景而擇。所謂清涼峰4號線、超級4號線、5號線、6號線等等,就是指這個方向的登山路線,至於如何編排的,沒有詳細資料說明。我在這裡都歸為C線。較為典型的是:
1。歙縣嶺腳—大源工作站—小桃灣—死人坡—峰頂。
2。歙縣老竹鋪—小岫村(或金石村)—大溪源—朱家舍保護點—茶園 —溪谷—登頂。
3。歙縣上坦村—朱家舍保護點—大源工作站—箬竹林—山洞—清涼峰。
C線路的最大特點是超級自虐,其地形復雜,容易迷失方向,而且進入山體腹地後,溝壑密布,行走時間長,兩天的時間非常緊湊,要求有經驗非常豐富的領隊協作帶領或當地向導帶路。方向和線路的辨別極其關鍵,有的地方嚴格說起來並沒有路,需手腳並用真正的爬山。另外,C線路中的部分線路特別適合作反向下降穿越,一般從清涼峰頂沿西北側風化溝下到歙縣大溪源,或者沿清涼峰北側主體山體下的濕地下到北側大溪,這視乎對選擇路徑的熟悉程度了;偌大的清涼峰南坡,C線路自然變數很多,很多戶外俱樂部都作過探路先鋒,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4。從峰頂到野豬讜不按A線路返回,也有一條下到歙縣的路線。沿野豬塘沼澤邊前進,在一處很陡的崖壁前腳底下就是一條水道,這條路很難找。還必須准備繩索,加強防水措施。
D。浙江臨安市順溪鎮進山線路(南線)
浙江的清涼峰南線是從杭州走杭徽公路到順溪新燕村,上都靈山開始,然後分化為兩條:
1。順溪鎮新燕村—都林山—莊沙灣-莊沙嶺口-黃嶺後-橫路上—大溪源,進入安徽C線。
2。順溪鎮新燕村—都林山—三畝田—百步嶺,進入浙江B線。
我基本可以肯定,我的總結是關於清涼峰最為詳盡的資料了。
前些天,有位朋友從清涼峰回來後沒有及時收拾好歸來的心情,上班開會都心不在焉,滿腦子一片雲海綠意及同伴的音容笑貌,間斷地默默坐在辦公桌前作各種詭異的表情。據說,她進寫字樓都不乘電梯改爬樓了,還非得攀到頂層再返回不可;看見同事背個小坤包情不自禁就要求幫人背負,乖張的狠。她管這些也叫失落,和我有點相似。清醒時她特別煩惱,不知所措。這個我理解,浙西屋脊的嶺曲峰險、松奇石怪讓人驚艷自不必說,兩天行程裡面和著山野風光滋生出來的萬般情愫,才是讓她無法平靜的根源。我安慰她說我們當初都是樣的,總有一天你會覺得驚艷是種奢侈,而為找回它不斷地走下去,使自己不小心就堅強起來。那樣的情懷才是出行的根本呢。
當然我說的沒那麼文鄒鄒的。和出行一樣,整理心情需要的也是時間。我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況且心情是用來發泄的,冒出來會嚇到人,所以一般只整理些資料什麼的。這樣容易些,容易自得其樂。對於不同的地方整理記錄的側重點要有所不同,譬如,在貴州記下苗族妹妹的美麗,在雲南即記錄下雪山下的艷遇故事,在西藏只用眼睛去看,如果沒有能力就別勉強自己去整理了;說道清涼峰,需要記錄下來的東西反而特別博雜,即便是已經站在清涼峰的面前,正在感受她的雲海茫茫繞蜂巒,依然絲毫不能觸摸到這神秘青山的脈搏。一座清涼峰的意義對於我來說,承載的訊息實在是太多了;那是因為關於她的故事並不平凡。

(無)

(無)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