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山縣汽車站門口等車時遇見兩個女孩,她們從榕江方向駛來的班車上跳下來,背包客的裝束在人群中特別扎眼。一女手握地圖,另一女手持打印的功略資料,探頭探腦,東張西望,看見傳達室放著的我的大背包,驚呼一聲,像發現了組織的聯絡暗號,向門衛打聽包的主人。我走過去和她們招呼,還沒到假期遇見這樣的游客比較意外。她們准備到西江去,還說要小住幾天,詢問我的意見和操作方式,跟老熟人似的。很多出行的人都是這樣,特別信任自以為是同類的人,其實單看我的面貌,黑裡透紅,早已不是她們同類的形像了。其中一個女孩的口音似乎還有我久違的鄉音,奇怪我居然沒有親近的感覺,於是我代表淳樸的貴州人民,給她們指明了方向,並告訴她們,黔東南地區山好水好人好,盡可以放心大膽地玩去吧。她們說,榕江到雷山的路上是一路風景。推理下來,我和她們是反向前進,那麼雷山到榕江一路也該是風景如畫。之前我已在車上享受了從凱裡到雷山的如畫景色,所以並不特別激動,多了恬靜和安逸的情緒,用來細細品味滿目的青山綠水人家。班車駛過排卡、掌拗、大塘、桃江這一個個美麗的村落,窗外的丹江河慢慢消失了蹤跡———到達她的上游了,河水潛回了茫茫大山裡的家,而路漸漸地變成了盤山公路:這讓我想起在雲南的旅程,迎面吹來了熟悉的味道。和雲南不同的是,盤山路邊並不是萬丈深淵,沒有讓人驚心動魄的體驗,而代之以青蔥山谷的無限神秘。在雲南的那些漫長的公路上你感覺的是氣勢,內心是對上天的誠惶誠恐,而在此刻你感覺到的是生動,內心是對生活煞有介事的遐想。司機在中途加水時,我出來放水,站在路邊對著從眼前鋪到天邊的綠色深壑縱情撒歡,心曠神怡。
到了塔石水族鄉,遂進了榕江地界。天下起了蒙蒙細雨,風景變了摸樣。水族、侗族的身影飄忽進眼簾,窗外的衣衫也多彩了。天逐漸暗了下來,異域黃昏的安適感讓人昏昏欲睡,可過了平江以後,路的左邊突然亮出一條新的河流,使人睡意全無。那是平永河,將流向都柳江;根本沒注意她細細的泉流,就驀然看見這綠色春水,和公路並行著靜靜流淌。兩岸青山,獨舟孤影,煙雨蒙蒙,整個就是濕漉漉的漓江畫面。
榕江之美,可以從名字上讀出,在乎於榕江的榕,榕江的江。這本來是我的猜測,結果確實是對的。到達的第二天早上,我在榕江縣城的街道上隨便地一招手,至此認識了一位好朋友,當地TAXI司機老九。老九名片上寫的那個九,是三點水加個“九”字,很有意思。七十年代末的時候有個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這個三點水的九字就是“酒”的簡寫,後來被教育部明令廢止了,大概因為它損害了漢字之美吧,沒想到那麼多年來在榕江的影響尚存。有的時候歷史的痕跡,就非得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尋到。最有趣的是,老九看見我對著他的名片發愣,主動提醒我那個字讀九,就是喝酒的酒,接著老九誠實地說,他只認識這兩個漢字,哈哈。
老九是個熱情淳樸的人。淳樸不是木吶,才是真的淳樸,否則叫愚魯。除了不識字,老九是個很現代的人,作過大巴和大貨司機,去過很多大城市。從他的言談所及,對外面的事物有充分的認識,如你所知,外面的事情很精彩,這已不是什麼贊美的話,那些個精彩正是我們要回避所以回歸質樸的根源,但能做到像老九那樣坦然處之,必須依靠智慧和金子般的心靈。如果要針對老九不受侵害依然正直的特色來舉例說明,那得說上一整天,雖然和榕江有關,畢竟超出了談論榕江的範疇,變成文化的事了,而我就變成余秋雨了,太復雜了。
老九開著車載我在榕江看風景,先看榕江的榕,再看榕江的江。這是我簡單的提議,老九非常領悟,他說看榕,到處都是,不用去什麼古榕風景名勝區;看江,得去平日裡他們遛鳥的地方,他們心目中的風景地。
如果不是老九導游,究竟哪條河流為傳聞中的都柳江都搞不清楚。流經縣城的江河除了都柳江、平永河,還有寨蒿河;寨蒿河從老九嘴裡讀出,非常費解,他又沒辦法用文字佐證,當時只記了個諧音,她就是那條流經車江侗寨的平緩的河水。寨蒿河的兩岸,生長有多棵數百年乃至上千年樹齡的古榕樹,盤根錯節千姿百態,像一個綠色天蓋,是侗寨最搶眼的景致。整個車江侗寨由許多大小不一的寨子組成,綿延約有十余公裡,除非有很充裕的時間,否則很難一一走到。她是全國侗族最大的聚居地,稱千戶侗寨、天下第一侗寨;這些名字可能是借鑒西江的吧,不敢十分確定。我沒有算是真正進寨,跟著老九沿著寨蒿河在寨邊穿行,遠遠觀賞了高高的車寨鼓樓,它為世界之最。老九說這是2001年新建的,我興趣立即降了溫;那麼書上所說的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後毀於寨火,清光緒年間重建的車寨鼓樓指的是哪一座呢,問老九也不知道。
不管是真實的生活場景,還是為了給游人觀摩,村頭一群著白衣的侗族女子或織補、或紡紗的景像,渲染出侗寨安定團結的氣氛,看了使人溫暖。姑娘們的裝扮頗像漢裝,甚至有點像道家服飾,英姿颯爽的。離開寨子回縣城的路上,老九記起剛才我問車寨鼓樓的問題,停車向路人打聽其他鼓樓的位置。在一個安靜的小村裡,終於看到一個古舊的鼓樓,它被圍牆包圍著,圍牆裡的庭院扎草叢生,青苔遍布,鼓樓上雕刻著歲月的痕跡。牆對外開有鐵門,上了鎖,我站在外面觀望它許久,直到老九摁喇叭喚我。
都柳江明顯寬闊多了,江水清澈純淨,江邊古榕也不少,重巒疊嶂,堆青擁翠,村寨、水舍隱現其間,漁舟往來其間,景色美不勝收。老九說榕江人遛鳥的地方指的是江邊的五榕山,臨江壁立著,估計過去有五株古榕在這裡相互掩映得名的。五榕山臨江一面危崖聳峙,叢石嶙峋,像極了很多地方的的風景,其實走的地方多了就不覺為奇。老九覺得此間甚好,亭台樓閣、廟宇石階,認識上有些差距,不過在這裡看江、看縣城全景實在很妙。天空一直下著小雨,我的圖片上是一片幽靜的美。可惜相機卡內存不夠了,只好降低像素,拍出來東西燥點極大,只能作個紀念了。
榕江的榕和榕江的江我都看了,她們同時是榕江人引以為豪的。榕江周圍的旅游資源當然很豐富,她是苗、侗文化祖源地。苗族先人沿江而上到達黔東南的第一站是這裡,侗族於苗族之後進入榕江,故事自然是少不了的。除了車江千戶侗寨可以尋古訪奇,為人津津樂道還有寨蒿晚寨、樂裡七十二侗寨、豐登宰蕩、大利侗寨,那些地方你會有機會聽聽三寶琵琶歌、晚寨琵琶歌、宰蕩侗族大歌、多耶、行歌坐夜和“珠郎娘美”民間傳說故事,看看帶有母系氏族社會遺風的“薩瑪節”祭祖。但是最重要的,始終是榕江的榕和榕江的江。很多年以前,苗、侗選擇駐扎在這裡建立家園,當時這塊土地上惟有榕江的榕和榕江的江。榕和江是這裡人們生存的希望。

(都柳江風景如畫)

(水族姑娘)

(榕黎公路上隨處可見的榕樹)

(寨蒿河榕樹下)

(尋找古老的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