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上航FM9451航班8:40上海起飛,經停昆明下午1:30到麗江。一出機艙,頓覺涼爽舒適,12-20。C,避暑的好地方。坐機場大巴(15元/人,坐滿即開,旅游季節航班集中等十分鐘左右就能滿員)到民航藍天賓館下(若住在南門或新城,可讓司機就近放下)。出發前電話預定的望古樓茶飯莊小妹來接站,7元出租至獅子山後門下步行進客棧。上了它著名的觀景台,果然盡覽古鎮風貌,還能遠眺玉龍雪山(這個季節雪很少)。
放下行李,收拾停當,一路下山,緩行一、二分鐘到越野者俱樂部訂了第二天出發的梅裡四日散客游(700元/人,包行、宿、門票、保險和導游,不包餐及騎馬)。再下行7分鐘便到四方街,熙熙攘攘,不亞於上海的南京東路。街邊小店買牛皮紙地圖(6元/張)。沿東大街直行20分鐘到大研古鎮入口(大水車處即玉河廣場)。沿此方向前行即是玉河街,兩邊餐館、酒吧、排擋林立。就此進入新城,新城如同中國所有地區的新興城鎮,毫無特色。
一路閑逛至像山路“像山市場”,找“鈺潔小吃”。進得牌樓,兩邊集貿市場讓人找不著方向,後來才發覺要左轉穿過這些攤檔,便到了一大片“腊排骨火鍋”的包圍中,格局如同傷害帶卷簾門的農貿市場,“鈺潔”很顯眼,十幾張矮方桌邊已坐得滿滿登登,看表,六點正是熱鬧時。好不容易在堆雜物的角落邊找到一張小桌,和LG一人一小板凳坐下,感覺又回到大學時代吃路邊攤。開單大姐過來一看,“兩人一鍋底夠了,不夠再點菜吧”,於是等。不久,一大砂鍋端上,滿是腊排,用勺一攪底下是大塊番茄等蔬菜,湯滾後,鮮香四溢。要了一瓶啤酒,兩個“大胃王”吃到肚圓總算沒浪費排骨,沒加任何菜,再要了些飯就者吃我最愛的“湯泡飯”。打著嗝出市場,坐上11路公車(0.5元/)人,面包車雖小卻是投幣的且前門上後門下),忘了什麼站,司機提醒下,沒走幾分鐘又到大水車。這回沿河邊另一條道“新華街”走,人實在是多,我都懷疑此行消閑清淨的目的能否達到。近四方街處兩旁酒吧林立,著名的“櫻花吧”就在這段路上,現在門面已擴得很大,約七、八開間。我認為酒吧的本質都一樣,大研的酒吧只是多了寫民族裝飾,再加上少數民族地區常見的“對歌”形式及民歌素材等元素。喜歡“調調”的人還是可以去體驗一下的。我和LG原本就不愛泡吧,加之後四日的行程,還是乖乖回客棧睡覺。一路上山,並不覺得有多累(有些網友所寫體力好的才能住山上,我看並非如此,本人四肢不勤,在上海不爬樓梯也不搞健身)。
8/14
早起,客棧小妹“小白菜”做了兩碗米線,味道一般,量也少,讓她再幫著買了兩個大饅頭,背上行裝下了山,到玉河廣場上的散客接待中心集合。
上得車,見到了旅伴,四個廣西老師,同時上海的一家三口,福建的母子倆,一個北京姑娘和一個四川姑娘。很幸運,同車13人非常投緣,玩得十分盡興。
梅裡四日的行程網上有太多說明,不再贅述,只記些印像深刻的。
第一天。長江第一灣(不如金沙江第一灣,其實走這條線,在路上能看到大大小小眾多的灣,瀾滄江、金沙江、長江……)。橋頭鎮用午餐。上虎跳上下都是水泥台階,雖被“驢友”斥為腐敗線路,但因是洪水季節,虎跳石景觀還是可以一看的。途經小中甸牧場,杜鵑花早謝了,只是高原上一個不大的草場。因香格裡拉住宿未搞定,領隊臨時調整線路宿奔子欄。沿路都是高山深峽,這個季節山上基本沒雪,我們就在蔥蘢大山的懷抱中不斷前行。尼西——奔子欄路段較險,急彎連上下坡特別多,不過開車的江師傅(壯族人)以前是跑滇藏線的大貨車司機,現在開著依維柯走這段路是小菜一碟。據他說,這段路現在已經好多了,一路下去到鹽井進藏後才是名副其實的”顛髒路“。
8/15
早起。路經金沙江第一灣(即月亮灣),一個字“美”,山上看下去蜿蜒恬靜。翻越白馬雪山埡口時,穿上防風外套還是有些涼意,幸好一車人都沒高原反應。一路穿越原始森林。可惜不是七月,否則還可趕早挖蟲草。雲南的植被確實好,雖然濫砍濫伐不少,但是仍然水氣氤氳,白雲系繞在群山中,我們不時在雲中漫步。
過飛來寺後,車往下走,天氣熱起來,直至瀾滄江邊,已是盛產葡萄的地方。乘停車休息間歇,江師傅和廣西的蒙老師一起在路邊砍了些仙人掌果,果肉清甜,只是弄得一手刺毛有些得不償失(16日奔子欄午餐時,在路邊花2元買了13個,刺毛都剃淨了)。車過橋,路牌一邊指雨崩,一邊指明永。進得景區,用餐後上冰川,本人一貫怕爬山,還是騎騾上下。騾馬隊統一管理,拿到幾號就坐幾號牲口,不比在內蒙、新疆可以自己挑挑揀揀。很幸運,我坐的是網友提到的25好騾“花子模”(音)。牽騾的是位藏族大哥,他是網友提到大嬸的女婿。大嬸家有三頭騾在馬隊,大嬸、女兒、女婿每天牽騾上下山兩次,每次4小時左右。“花子模”正當壯年,腳力好,比LG那匹14歲的老騾好多了。聽著隆隆的山泉聲,在蔽日的樹林中穿行至蓮花寺附近,不能再騎騾,必須自己爬上觀景台(約半小時)。照例拍照。
冰川近看表面有些部分發黑,但通體仍是白色,邊緣面泛著瑩瑩的綠光。據領隊說,前幾年剛開發時,冰川更白更美,但願它不要成為消失的風景。看著冰川兩側群山高處嘩嘩衝下的冰雪融水,獨獨它突兀地挺立其中,真的奇妙。喝著路邊接的雪山純水,微甜而涼,感覺爽極了(胃不好的,建議將水放一陣,溫了再喝,比農夫山泉好喝,水很干淨,不會引起腹瀉,實在不放心,可在觀景台附近取水,那邊沒騾馬喝蓮花寺)。下山到蓮花寺後需再走一段路過木橋才能騎騾(因坡較陡,騎騾不安全)。其實自己走下山也不是很累,體力一般的可以考慮騎上走下。下山時,前頭替黎老師牽騾的大姐唱起了哥,藏民真是個個靚嗓,韓紅聽見肯定寒。高亢歌聲、叮當騾鈴、淙淙山泉,美哉!
出冰川景區,同車都嚷嚷著要嘗葡萄酒,江師傅開車到了個相熟的農家。屋裡擺了五、六大缸自釀酒。女主人給我們每人舀了一杯喝,上海的袁大哥頗精此道,品了兩種酒後,覺得一種去糖的不錯,於是LG討價還價60元打了5斤酒上車去飛來寺。下午6點的路程正趕上雲霧散盡,梅裡主峰卡瓦博格在我們眼前坦坦蕩蕩,一掃其神秘色彩,神女蜂等靜靜佇立在他身邊,寧靜地看著我們這些旅人,心裡有種莫名的親近溫暖。
到飛來寺後,已日暮時分,一側天邊已有陰雲襲來,大家趕緊抓拍轉瞬即逝的火燒雲美景。最後一抹日光下,深沉天空中的卡瓦博格令我們這些平原游子久久不能平息。
飛來寺這個季節住宿十分緊張,梅裡往事和梅裡山莊是不可能的了,我們住在一家新的客棧裡,全普間,水龍頭也不見水,只能用房東存在缸裡的水洗洗涮涮對付過去。時間不早了,領隊推薦的飯館大家都看不上,袁大哥打前站找了一遍說,有個不錯,大隊人馬殺過去,呵,就是有名的“梅裡往事”,只有小桌,我們13人要拼桌,店裡人不同意稱“不提供此項服務”,立馬對它的印像扣分。袁大哥繼續找,電話過來有家不錯,已點上菜了,再殺過去,哈哈,大名鼎鼎的“季候鳥”,老板真的不錯,用三張小桌拼了個大桌在露台上。於是,星空下,13人對著靜寂的雪山享用了兩個熱氣騰騰的鮮美火鍋(一個土雞菌子、一個犛牛肉),還有爆玉米、鹵雞爪、花生等,喝著下午買的自釀酒,醉…… 5斤酒眨眼就沒了。(季候鳥確實不錯,服務好,菜也做的好,至少很合我們這幫人的口味,貴是貴了些,這頓花了600元)
8/16
雖然前個晚上已覺得天氣不對,估計看不到“日照金山”,但仍不死心,睡了五個小時,5點多大多數人都起床,但嘩啦啦的雨聲澆滅了最後一絲希望,於是繼續倒頭睡。8點多吃完早餐原路返回,“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在迎賓十三塔處再眺望了一下卡瓦博格,雲遮霧罩, 像極了內斂害羞的“康巴漢子”,倒是神女蜂一如奔放的卓瑪,熱情的看著你。翻越白馬雪山。到東竹林寺,是在國道邊的一個山坳裡,不要門票隨便進出,只需尊重佛門的基本規矩即可。參觀時喇嘛會主動上前講解,也不示意你隨喜。真是一片淨土,真正修行的地方。奔子欄午餐。到納帕海,太美了,從高處看去,群山白雲倒映,茵茵綠草中點綴著幾匹悠閑的馬兒。
終於來到香格裡拉縣城,縣城很破舊。領隊問是否要藏民家訪,我們這群“老游子”都拒絕了,攔上出租直奔古城(出租6元,也可坐公交車每人1元)。到古城口,大家約好一小時後原地集中就散開了。古城類似大研,但規摸小得多,沿街的小鋪不是賣工藝品,就是吃飯的,小巷深處多是客棧。到四方街,音樂聲隆,但見三個“同心圓”正在舞蹈,典型的臧族舞,舞者看裝束都是當地居民,只有少數人著民族服裝,大多數穿著便裝,但舉手投足自然流露出民族風韻,而且那麼多人整齊劃一,曲變舞變沒有一絲混亂,端莊典雅,讓我這個沒去西藏的頗為震撼。不少游客也躍躍而試,但總跟不上堂,無奈退出。那些中途加入能融會的,一看就是藏民或受影響日深的當地居民。
回到集中地,咨詢了當地人,古城口沿上坡路走十來分鐘到“德閣藏餐”,進門狐疑,說是最好的,怎麼沒幾個人在用餐,一問才知9點打烊,看表8:30。卓瑪說沒關系,點吧,廚師服務員還沒下班吃飯呢,有足夠時間讓你們用餐。坐下,菜單拿來,火鍋為主,價格不便宜,有老江湖反應快“可能量大”。考慮到土雞、犛牛肉都翅果了,就來個犛牛頭牛踢火鍋,再點可些蔬菜(有個綠色蔬菜特好吃,但沒記住)、犛牛肉、豬肉等。果然,札西端上個大臉盆,勺子一撥,全是燉爛的牛蹄、牛頭肉及牛肚等雜碎,香,袁大哥拿出一瓶上海帶來的澳洲紅酒。於是又是美酒佳肴。不同的是,札西先來敬酒了,一曲祝酒歌唱得我們未喝先醉。札西名叫“康巴XX”(不好意思又忘了,記得意思是長命百歲的漢子),年紀不大,個不高,大眼睛,挺鼻梁(以前就覺得藏族黑,這次近距離看了那麼多藏民,發覺他們大多是帥哥靚妹,大眼高鼻輪廓清晰,“好男兒”蒲巴甲原來不是稀罕人物)。我們和他互道一聲札西德勒後開始大快多頤。酒酣飯飽時,見卓瑪、札西們收工後在旁邊開始吃晚飯,幾天的潛移默化發揮了作用,我們大聲邀請卓瑪們唱歌,卓瑪們熱情有加,竟然要對歌,於是一行人一邊“呀索、呀索、呀呀索”,一邊搜腸刮肚找歌回應,實在技不如人,回回敗下陣來。眼見11點了,買單回賓館,不想“康巴XX”又來了,最後獻上一首祝我們吉祥如意。幸福地睡了。
8/17
賓館用完早餐直奔松贊林寺(即歸化寺)。一路上發現藏民絡繹不絕,到門口更見人群湧動,不少人手裡提著酥油。觀察半天,沒人買票進門,一打聽原來今天有位出游印度的活佛在此講經,因藏民全體信教,信徒聽經自然不收費啦。我們原本也可直接進去,但領隊不知此事,像往日那樣買了票,就當捐功德。一路上山,看了幾個康參(分殿),到了平台上。先看了最大的宗喀巴大師像,進入正中間的金頂大殿如同擠上海地鐵,一身臭汗進得殿內,見裡三層外三層擠滿僧侶和信眾,往前努力了多次,終於看見了盤坐佛像前的活佛,正在講經,說的藏語,我們自然雲裡霧裡。聽了一會兒,上樓參拜了三座大金佛,下來見人群迅速向殿門口湧去,原來活佛要走了,信徒自然緊隨其後。我們歇了會兒,等人群散去,見有喇嘛在佛像供桌前分東西吃,便也湊過去,喇嘛見我們四人游客打扮,笑笑,照樣分了一小撮到每人手裡,一看是黃澄澄的青稞,見旁人都吃,也就吃了,很香還加了葡萄干,比我們一路行來 的飯可好吃多了。後來一說,許多游客都羨慕地可以,因為就一小碗,能吃到很有福。逛一圈上車,不詳我們同行的有個更有福,廣西羅老師轉到後山,正趕上活佛摸頂,她也給摸了,我們都祝她早開天眼。
下午三點趕到橋頭用餐,茶馬古道飯館(老板和領隊不認識),吃了頓很合我們胃口的飯而且不貴,值得推薦。
回大研付了梅裡游的余款,回客棧洗刷干淨,想訂18日房,老板娘小文說連普間都沒了。慘,趕緊找客棧,打電話問了幾家有名的如憶棧、海棠花園都沒了,連20、21日瀘沽湖回來的住宿也沒了。我和LG都是懶人,就下山吃飯時順路找,搬行李也近些,一路上茶馬雅閣、依然、高雄、望景等客棧都差不多滿了,有的話也就剩一間而且價格貴150-180。想想小文120的舊是舊了些,但實惠多了,又能晚上攤在露台上看風景。總算找到一家翁古客棧,還有幾間房,要了間最便宜的標間(120)。打電話和小文預定了20、21日的房間,這下高枕無憂了。
下山直奔網友推薦的福龍小吃,竟吃了閉門羹,旁邊店鋪老板提醒說這家生意好,賣完就關門,老板就是房東,是自家開店,關門早。只能往回走,走到劍南小吃,看橋對面的鋪子挺干淨,人也不少,就過橋在河邊落座,一看單子,貴,要了個米線和黃豆面(20元),上來一看兩小鍋,量少得可以,一吃還不如客棧“小白菜”做的。約了瀘沽湖旅游公司的賈經理談了後兩日的瀘沽湖行程。回望古城茶飯莊最好的201房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