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驢獨行甘南

作者: 日夜行者

導讀引言 在這次行走之前,我告訴別人----“我要去甘南”。 幾乎人人都在問,甘南是哪裡。其實,“甘南”在這裡有兩個定義:一個是廣義的,泛指“甘肅省的南部地區,它包括:臨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這兩大部分”;另一個含義則是特指“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而我的目標是:甘肅省的南部。 甘南旅游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點,一個面”。 兩個點是 ...

引言

在這次行走之前,我告訴別人----“我要去甘南”。 幾乎人人都在問,甘南是哪裡。其實,“甘南”在這裡有兩個定義:一個是廣義的,泛指“甘肅省的南部地區,它包括:臨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這兩大部分”;另一個含義則是特指“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而我的目標是:甘肅省的南部。

甘南旅游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點,一個面”。 兩個點是指:拉蔔楞寺和郎木寺,這兩個藏傳佛教的寺廟;一個面是指:由桑科,甘加,碌曲,瑪曲等草原共同組成的甘南大草原。而位於臨夏縣附近的劉家峽水庫,由於藏有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炳靈寺石窟”,因而成為了我這次旅行的“增值服務項目”。

總結了前幾次的出行,我發現,我的運氣是相當的好----每次我所到的地方,都是好天氣,而我是相當地反感在行走時下雨。果不其然,在這次甘南行中,依然是晴天伴隨著我:走的前一天,甘肅南部還是小雨轉中雨,當我到達蘭州時,已經是晴空萬裡了,之後就是一路的晴天;而就在我離開蘭州回京的當天,蘭州開始轉陰,並伴有陣雨。這一切不由得讓我暗暗稱奇,以至於在旅行的途中,我一直尊稱自己是“APOLLO”---太陽神阿波羅:走到哪裡,帶給哪裡陽光。呵呵!

隨著西行的列車緩緩啟動,開始了我歷時十二天的,甘南之行的漫漫旅程……

金城蘭州

甘肅的省會蘭州,早在西漢時期就設立縣治,並取“金城湯池”之意而叫作”金城”, 所以”金城”的稱謂就一直沿用至今,而在當時它也成為了絲綢之路途中的重鎮.

初到蘭州,展現在眼前的全是寬敞的街道和林立的大廈,完全是一個現代化程度很高的省會城市。唯有黃河上那座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山鐵橋,留下了一點兒老城的印記;還有那白塔山上的白塔,表明了這個城市曾經悠遠的故事。站在白塔山頂,可以鳥瞰整個蘭州市,看著一條黃黃的河流穿城而過,滾滾東去,我不禁深深地感慨:“黃河--這個名字,起的真是太好了!恰如其分!神形兼備!”

看完景兒就該去填肚子了。在北京隨處可見的蘭州拉面,在這裡的正名應該叫做“蘭州清湯牛肉面”,史創於清朝末年,由回族廚子馬保子創立,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號。我去了網上極力推薦的“金鼎牛肉面館”,面不錯,價不貴,味道最好的還屬它的面湯要比北京嘗到的鮮美得多了。可就我這飯量,光吃一碗面哪裡夠?緊接著去了蘭州市區最出名的小吃一條街----“大眾巷”。先吃了灰豆和甜醅這兩種小吃開胃,隨後就來到了“茹記烤肉店”,

“老板,來10串羊肉,10串板筋,10串。。。。。。10串。。。。。。再來一瓶冰鎮黃河啤酒!”

坐在店外的大遮陽傘下,吹著傍晚的小涼風,吃著烤串,喝著冰啤,看著身邊忘情投入的食客們,和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就是一幅真真的“市井百態圖”,而我也成為了圖中的一景。這才叫“深入群眾,體驗生活”嘛!

酒足飯飽之後,當然要消消食了。當地有句話說,“來蘭州,不在黃河邊上喝三泡台,就不算是來過蘭州。”況且,這裡還真正地給你創造了條件,蘭州擁有全國最長的市內沿河建造的濱河公園。夏夜,黃河邊,三泡台,我,獨享。

在異鄉的第一個夜晚過的是相當的充實,













(因為,吃撐著了。)

臨夏和炳靈寺石窟

臨夏回族自治州的伊斯蘭教氛圍濃郁,現在州內的清真寺就有2500多座,阿訇近3000人,被稱為“中國小麥加”。臨夏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有“信真言,信天仙,信經典,信聖人,信末日,信前定”的六大信仰。在臨夏市內,滿眼看到的都是:戴小白帽的男人,和頭披紗巾的女人,而且多數都是在做生意。早就聽說過,回民非常擅長做貿易,這在臨夏市和之後的甘南旅途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其實,我來臨夏最主要目的就是:去看炳靈寺石窟。而這條路線在甘南旅游中是很少有人走的。不知是人們認為它的景色不夠引人入勝,還是嫌拐個大彎去看石窟太耽誤時間,反正絕大多數游客都會跳過臨夏而直接往南到達藏區。我也是因為沒有目睹過敦煌莫高窟的雄偉,才選擇了去看看這個石窟的真面目。

劉家峽水庫距臨夏市大約有30多公裡,被譽為“黃河上游景色最美的水庫”,而炳靈寺石窟就深藏在水庫最南端的大山溝裡。到達石窟唯一的方法就是坐船去,我登上快艇,飛馳而去。待真正進入水庫後才發現,這裡的山水很難與任何名勝相比,極平常的黃色砂石岩,植被覆蓋率很低,根本見不到樹,周圍都是禿山。就這樣在山間的水道裡衝浪了近半個小時,漸漸接近石窟時,山上的石峰開始峭立,天然形成各種姿態,山色黃中偏紅,這才是劉家峽水庫的精華。

由於路線偏遠,所以來這裡的游客極少,基本上就成為了我的專場。沿著山腰間修的一條小道,我開始了蜿蜒的尋佛之路。炳靈寺石窟始建於西秦時期(公元420年左右),建築形式與雲崗,龍門石窟相似。在現存的窟龕中,尤以第169窟最具代表性:最大,最高,塑像和壁畫保存最完整。它的高大真是讓我須仰視才可見啊!整個石窟共保有歷史久遠的各種雕像800余座,壁畫900多平方米,這使它成為了絲綢之路上的文化瑰寶,也與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合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炳靈寺石窟是完全不同於甘南藏區的景點,這讓我豐富的甘南行中多了第一份驚喜和收獲,雖然占用一整天的行程,可我認是值得的,更何況臨夏回族自治州裡的清真美食也讓我流連忘返呢!

夏河拉蔔楞寺

從臨夏往南行了約一百多公裡,才是真正進入了藏區----甘南藏族自治州。對於沒有去過西藏的人,可以先來甘南看看,因為這裡的交通相對較為便利,又沒有太強烈的“高反”(高原反應),而且在這裡領略到的藏區風情和某些高原景色也不亞於西藏。因此,甘南又被稱為“中國小西藏”。正是因為如此,帶有嚴重的“西藏情結”的我,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來到甘南。

夏河縣是甘南藏區旅游的第一站,也是一個重點。縣城分為兩大區域:東部是商業區和居民區,西部則是拉蔔楞寺區。提到拉蔔楞寺,那可是個名聲在外的藏傳佛教聖地,它和西藏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及青海的塔爾寺,被並稱為“中國藏傳佛教(喇嘛教)中的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拉蔔楞寺是個建築規模相當大的寺院,它是一個擁有48座佛殿,500多所僧舍院,喇嘛人數達3600多人,占地面積800多畝的龐大建築群,在規模上僅次於拉薩的布達拉宮。另外,拉蔔楞寺還因擁有6大佛經學院,而成為了國內藏傳佛教中最大的佛學院。

由於旅游的大力開發,夏河漸漸失去了人們想像中的某些原鄉味道,但宏大的宗教氣氛還是成為了當地生活的主流。數量眾多的佛塔,隨處可見的喇嘛,還有那條沒有盡頭的,號稱世界上最長的轉經回廊。每日裡當寺院燃起第一撥香火,晨昏之中最早來朝拜的藏民們就已開始轉動起寺廟外一排排巨大的轉經筒,而那些磕等身長頭的信徒們也開始了周而復始的僕伏磕拜,用自己的身體丈量著黑色的大地。

看著身邊那些虔誠的信徒,我不禁想起了一位網友曾經說過的話:“我們正是因為只看到了今生,所以才會及時行樂;而藏民們心中卻只想著來世,所以才去日日苦行。”此時此刻,這人這景,的確讓我動容,動心。藏民們的信仰,和他們追求信仰的毅力恆心,讓我慚愧地感到了像我這樣的城市人內心的空虛和世俗。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救?……

在若大的拉蔔楞寺裡閑逛,我還真找到了一處熟悉的景點:就是在電影《天下無賊》裡,劉德華偷竊朝拜藏民手機的大廣場。由於是在下午,廣場上的喇嘛和游客都極少,還真讓我體驗了一把“天下無賊,也無人”的感覺。當我登上恭唐寶塔的塔頂,俯看著整個拉蔔楞寺,遠眺著周圍的群山,天上的白雲藍天,仿佛能夠感受到一種至高境界的存在:“佛心的寬廣,可以包容一切。”

在剛到夏河縣的當天下午,我趁著大好天氣,就在拉蔔楞寺裡“暴走”。其實,夏河的海拔已有近3500多米了,加上來時4個小時顛簸的路程,體力透支很嚴重。當天晚上,我就感到了“高反”的來臨,頭劇烈的疼,渾身無力,和感冒的症狀很像。初上高原地區,就怕感冒生病,我不敢怠慢,趕緊服用了紅景天和感冒藥,然後倒頭就睡。真是“蒼天不負有心人”!第二天早上起來,我又變得生龍活虎了!

停留,徘徊在拉蔔楞寺,我心,靜如止水。

漫步郎木寺

從夏河到郎木寺的路上,是這次旅行中沿途景色最美的一段路程,所以我采取了“合伙包車,全程游玩”的方法。清晨我們從夏河出發往南行,依此穿過桑科草原,碌曲草原,瑪曲草原,處處是一派大好的高原風光,藍天白雲之下映襯著綠色的草原。途中,還在稱為“甘南第一大淡水湖”的尕海稍作了停留。從湖邊望去,碧綠的湖水遠接天際,流雲青山倒映湖中,美不勝收。為了讓美景盡收眼底,我幾乎是隨時停車,一路狂拍。運氣不錯,我還真的拍到了些許不俗的作品。但是說老實話,滿眼的大草原,一路的好風光,到了最後,我也終於出現了那種被馮導提到過的,叫做“審美疲勞”的感覺。

就當我們的車剛剛越過了一座高坡,大片的寺廟和僧舍便突然展現在眼前了,在四周綠色山巒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壯觀。我知道,在經過七個半小時的行程後,我終於來到了----堪稱人間仙境樓閣的郎木寺。郎木寺是我這次旅行中的重中之重,是我最最想來的地方。

郎木,在藏語中是“仙女”的意思。郎木寺既是地名,又是寺名。

作為地名的郎木寺,是一個位於甘肅和四川兩省交界處的小鎮。早些年間還是個鄉,它的改變是由一些背包的老外引起的。正當國人蜂擁而至去九寨溝的時候,一群老外發現了這個世外桃源。於是,郎木寺迅速竄紅在國外的背包客中,大量的外國游客擁來,漸漸地,國內的背包族也來了。即使這樣,郎木寺鎮由於位置偏僻,交通閉塞,其原始風貌改變也不大,幾乎所有的環境都本色自然。小鎮只有一條幾百米長的街道,而在鎮子周圍僧舍和寺院連片的散落在青山翠谷之中。這裡不僅是一處真正的宗教聖地,也是喜歡寧靜淡泊,自由自在的人士的好去處。郎木寺四面群山環抱,林木茂盛,溪水漫流,有著“東方小瑞士”的美譽。

而作為寺名的郎木寺,盡管與拉蔔楞寺相比,名氣沒有那麼大,但它寺廟的建築風格在藏傳佛教中也是獨樹一幟的。加之郎木寺主持的聲望相當的大,據說在藏區活佛中的地位僅次於達賴和班禪。可是由於在西藏解放時期,郎木寺主持追隨達賴流亡海外,使得寺中無主,造成了郎木寺逐漸衰落,香火也不如往日旺盛了。郎木寺其實是分為兩大片寺廟區的,在甘肅境內的叫做“郎木寺”,而在四川境內的則叫做“格爾底寺”。兩寺合稱為“郎木寺”,由一條白龍江分隔開,江水既分開了兩寺,也分開了甘肅四川兩省。

這裡的寺廟雖說不是太華麗,但這兩個寺中各有一個最具特點的游覽之處。先說郎木寺,甘肅的郎木寺擁有我國目前藏區裡唯一能夠讓游人參觀的天葬台。天葬是藏民們能夠享有的最高等級的葬禮。藏民的屍體被禿鷲吃的越干淨,說明他的靈魂升天轉世的越快。我去的那天沒有天葬儀式舉行,但我還是順著通天之路去看了天葬台。眼前雖說沒有血腥的場面,但陰森肅穆的氣氛還是讓我為那些逝去的生命做了祈禱。再聊聊四川的格爾底寺,現在寺內藏有一座該寺前世活佛的肉身舍俐。他看上去就和真人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滿臉塗著金粉。最神奇的是,寺裡的喇嘛每年還都要為這座肉身舍俐修剪頭發和指甲,因為它們每年還都在生長!!

漫步在郎木寺,輕松,而且自然. 這裡雖然也是佛教藏區,但帶給人們的不是威嚴肅穆, 而是平和安祥;這裡雖然也有游客, 但看到的不是喧鬧嘈雜, 而是悠閑自在.

郎木寺不愧為繁華世界裡的又一個世外桃源!

小資郎木寺

說到國內的“小資聖地”,人們肯定是首推:麗江,其次還有陽朔,大理等地。 可是現在到網上去查查,你就會發現,如果你只去過這幾個地方,那你可就是落伍了!目前,又出現了若干新興的熱點,比如:“郎木寺”和“鳳凰”。想起我去年剛剛去過的陽朔,和現如今我所在的郎木寺,哈哈,沒想到,我老驢還走在了時尚的前沿!

那什麼樣的東西能被稱為是“小資情調”呢?還是先聊聊去年我在陽朔所體驗的小資生活吧:

一覺睡到自然醒(當然是已接近中午了),然後找一家不錯的餐館去吃一頓西式早餐(一定要吃飽,因為它也算是午餐了),之後在西街上閑逛,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或到漓江邊上看景(主要目的是消食兒和打發時間),看看表已到下午時分,就去一間裝修很有格調的咖啡館,喝喝咖啡,嘗嘗西點(最最小資的一種行為,你需要的是帶本書去那裡看,再不濟也要帶份報紙呀!看書,發呆,打磕睡,總之,要在咖啡館裡耗上整整一下午),到了傍晚,再去找一家館子,大吃一頓(一定是要吃當地的特色菜),入夜了,趁著涼風在西街散散步,逛逛小店(其實是在為晚上的夜生活找個合適的場所),終於,走進一家情調不錯的酒吧,喝喝小酒,聽聽老歌,和旁邊的人閑扯幾句,最後,找來老板,投入地聊,開懷地笑,盡情地喝(小資情調的頂峰,拋開一切,放松心情),直到凌晨,踏著幽靜的青石板路,伴著濃濃的夜色,回到住處,帶著一臉輕松的微笑進入夢鄉……

怎麼樣?還算是蠻“小資”的吧?呵呵。當然,,在郎木寺我要體會的是另一種小資情調。

我在來甘南前,就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提示:“來到郎木寺,你必須要做的兩件事:第一是,發呆;第二就是,看星星。”清晨,我很早就爬起來,拿著相機,上了賓館的頂樓平台,在這裡能看到整個小鎮,和周圍的群山。晨光沐浴著寧靜的小鎮,縷縷的炊煙不時從某個房子裡飄散出來,彌漫在空氣中;山坡上的寺廟裡傳來陣陣號角聲,並伴著漸行漸弱的喇嘛們的頌經聲;草原上早起的牧民,趕著白色的羊群在一片綠色的海洋中慢慢移動,所有的一切映襯著遠處的山峰,和藍天白雲,真是好一幅平靜的生活畫卷。看著相機裡剛剛拍到的一張張照片,沉浸在景色之中的我不禁發起呆來,腦子裡甚至產生了一種想留在這裡的念頭,雖然它只是匆匆地一閃而過。

在郎木寺景區裡,最具挑戰性的一項活動就是“徒步白龍江峽谷”,而這也是我最最熱衷的。全長只有8公裡的峽谷,聽起來不算長,可真正走起來,才會發現到它的艱難。剛開始還有溪流,但沒過多久,就只剩下怪石嶙峋的干涸峽谷了。頂著烈日,小心翼翼地行走在石頭滿地山路中,兩側都是高聳的石峰和峭壁。由於時間和體力的原因,在這條單程穿越就需要5個小時的峽谷裡,我用了兩個小時,走了近一半的路程後,只得中途折返了。沒有成功徒步穿越白龍江峽谷,這也成為了我在這次甘南之行中唯一的遺憾和不足。很慚愧!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再來郎木寺一次,再走一次峽谷!

晚上,我又來到了賓館的頂樓,抬頭一看,我真的驚呆了!----黑色的夜空,滿天的星鬥。稍作辨認後,我就認出了那些有名的星星:北鬥七星,北極星,大熊星座,獵戶星座,還有那條天空的玉帶----銀河,而且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的熟悉。真的想不起來有多久了,我在北京這個大都市裡曾經見過這樣的滿天凡星。10年?20年?我記不得了,但那一定是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我就這樣靜靜地坐著,仰望著夜空裡閃閃的星星,思緒在時空裡游蕩,回憶,感慨,期許……直到深夜裡吹來一陣高原的涼風,讓我不禁打了個冷戰,但我仍然不願離開眼前的這一片難得見到的星空。

既然是要小資,就一定是離不開“吃”的。在郎木寺的幾天裡,我幾乎把這個不大的小鎮給吃遍了。去過任何一個小資聖地的朋友都知道,所謂的聖地,也一定是老外很多的地方,所以那裡的飲食也必然有種西化的趨勢。郎木寺也不例外,餐館裡那些不中不洋的食品有時真的是很搞笑。舉個小例子,一家餐館裡菜單上有個菜,中英文都注明的是叫“蔬菜沙拉”,我點了。結果端上來一看,鼻子氣都歪了:竟然是一道把幾樣蔬菜合在一起炒的熱菜,外加一小碟沙拉醬!真有個性啊!!經過比較幾家還像樣的餐館,我後幾天的用餐都交代給了一家叫做“阿裡餐館”的小館子。

我在郎木寺鎮呆的時間最長,其實就是想深度體驗一下這裡不同尋常的生活氣氛。我如願以償。美麗的風景,樸實的廟宇,寧靜的小鎮,周圍所有的這一切,帶給我的是一種心靈上的新的感受,是那種你在鋼筋水泥的繁華城市中和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裡,永遠也體會不到的。雖然我還不能參透佛學的真諦,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感到的是內心的平靜,平和,這好像也是”禪”所能達到的一種境界.

難道我還真的有佛緣嗎?……

後記

遼闊壯麗的高原牧場景色,蜚聲中外的藏傳佛教寺廟和濃郁古樸的藏民族風情,是甘南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就在這火熱的七月間,利用十二天的時間,縱行甘南1300多公裡的河山(往返路程),拍攝了上千張的照片,收獲了滿眼的美景,品嘗了藏區的美食,體驗了寧靜的小鎮生活,感受了佛教的心靈之旅。雖然,在甘南旅行,條件不是太艱苦,但炎熱的天氣,和高原特有的氣候,還是給了我很大的挑戰。

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它讓我進一步了解了藏區的風土人情和藏傳佛教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又接近了我心中的聖地----“西藏”。也許是明年,我會去西藏那裡摩拜。也許是將來,終將有一天,我會踏上那片土地,實現我心中的向往,了卻我虔誠的夙願。


精選遊記: 甘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