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我們坐上了回程的班車,同樣車行一個小時,約12:15回到從江。快速退房後,在路邊的快餐店炒了兩個菜,我們趕上了13:00的班車回榕江,車行約兩小時,我們在15:00左右回到了榕江車站。下車後我們碰到了同樣的住宿問題,不得已打個的士挨家挨戶地詢問,在被告知賓館已經無望後,只能退而尋找旅店,終於在詢問了不下十戶後找到了一家旅店,價格RMB80/天,雖然不滿意,但也不得不將就,待晚上九點以後還看到有滿城背著大包尋找住宿的驢友,又慶幸我們還算是不幸中的大幸,那是後話。放下行李,我們趕到榕江大橋的橋頭上坐上小三輪車,RMB1/人,15分鐘左右到三寶千戶侗寨,門票RMB30/人,學生票RMB10/人。三寶千戶位於榕江大橋的北面,是中國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也是侗語標准音基地,這裡有氣勢壯觀的三寶鼓樓,樓高38.6米,共21層,是世界上最高、樓層最多的鼓樓,原來是可以上樓參觀的,RMB2/人,但現在為了安全已經在上樓的階梯上把了重鎖,只得讓人望而興嘆。這裡的另一大看點是車江邊上的古榕群,幾個人才能合抱上的樹干、遒勁有力的枝干、濃密的向江心伸展的樹冠,聽老人們說,這些大榕樹是祖先們移居此地時栽種的,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樹齡了。夕陽開始西下,江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光著屁股嘻戲的孩童,這個我們買票才能進入的風景區,在他們看來是再熟悉不過的環境,如那滔滔不絕的江水,日復一日,我們僅僅是過客,他們才是這裡的主人。
此刻發現正有大批盛裝的少數民族的姑娘小伙向場地中央聚集,不同的服裝、不同的色彩、不同的銀飾、不同的裝扮,既有侗族、也有苗族,還驚喜的發現了被譽為人類服飾活化石的“空申苗族超短裙”,一時間人聲鼎沸、五彩斑斕、熱鬧非凡。原來是中央文化部的副部長要來視察,這才讓我們有幸目睹了只有在當地的節日中才有的盛大場面,並且一同觀看了精心編排的表演,有多聲部無伴奏合唱的侗族大歌、苗族蘆笙三重奏、晚寨侗族琵琶歌、宰蕩大歌等等,在感嘆我們的再一次好運時,也不禁要問,如此的興師動眾,究竟是考察還是擾民?離開三寶侗寨後,依舊是小三輪回到榕江大橋。結束了全天的行程後,我們開始合計晚餐,擋不住昨日那酸湯魚的誘惑,又到了車站對面的那家魚鋪,正如古諺所雲:“吃飯沒酸辣,龍肉都咽不下”,酸湯魚正合此意,具有“辣醇、酸鮮、香濃、味厚”顯著特征。這回我們挑了條大個的,坐在路邊上,就著習習的晚風,開飯了!不時有同我們一般的游人過來詢問,我們也樂得作個現身的廣告,當地有個苗族民謠,運用樸實而又生動的對比,贊美了鮮香美味的酸湯魚:“最白最白的,要數冬天雪;最甜最甜的,要數白糖甘蔗;最香最美的,要數酸湯魚。”正吃著,發現老公突然停了下來,那眼睛都綠了,原來是在家中用慣了電飯煲的他,看到了久違的大鍋燒飯後留下的鍋巴,熱情的老板給了我們一大碗,酸湯魚就著鍋巴,哈哈,如此的人生真是爽透了!兩個人晚餐合計RMB26。
摸摸鼓鼓的肚子,晚飯後我們沿著榕江縣城不大的主干道逛上了,可遺憾的是既沒有發現有特色的小食店,也沒有發現專業的特產店,就連找一個超市買幾瓶明天路上喝的礦泉水,也是問了再問才找到,最後還得知這還是個浙江人開的超市呢,看來當地發展旅游經濟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沿路倒是意外地發現了楊梅,這本是浙江的特產,且目前遠沒有到上市的季節,如何會在這千裡之外呢?原來這是扶貧工程的碩果呢,據說是浙江的某位領導掛職到貴州扶貧,特意帶來了楊梅品種在此種植,因為貴州的氣候比浙江偏暖,自然上市的季節就早了。我特意買了半斤嘗嘗,價格倒也不菲,RMB5/斤,可是個頭特小,也不甜,和浙江的楊梅還是沒得比。
當天費用合計:RMB235,主要是車費、餐費、住宿費、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