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左右回到榕江車站,奔赴從江,車票RMB15/人,自早上6:40到傍晚18:00每隔40分鐘一班。我們的班車是14:10出發的,同樣是柏油的一級公路,全程約2小時。16:00順利抵達從江,雖然此前做了大量的功略,但苦於此地和榕江在網絡上介紹甚少,更沒有賓館預定這一項服務,因此入住賓館便成為下車後的第一要著。經詢問前往車站前約一百米處的“從江賓館”,卻被很遺憾的告知全部客滿,經起推薦去了隔壁的“騰龍閣賓館”,亦是客滿,跑到對面的“月亮山賓館”,驚喜地被告知還有空房,真是一塊石頭落了得,雖然稱為賓館,但實際被稱為旅社更為貼切,而價格也只用RMB80/天。從江的賓館較集中在車站附近,便於出入,其中以“從江賓館”為優,約為四、三星級標准,標間的價格RMB180/天。為了讓今後的驢友不再重復我們的尷尬情形,特意詢問了從江幾家較大的賓館電話,羅列如下:
從江賓館:0855-6418669
騰龍閣賓館:0855-6417777
月亮山賓館:0855-6418228
觀音閣山莊:0855-6417988
文廣賓館:0855-6418316
找賓館的那陣發現在從江的各個信用社門口均設有關於當地旅游的問訊處,放下了行李,便前往請教,得知岊沙的演出在下午的16:30到18:00還有一場,我們欣喜地叫上一輛的士就進山了。如果你不趕時間,可以在路邊坐三輪摩托,RMB3/人,但得等人滿了才開車;如果你趕時間,就可以叫面的或的士,價格相同RMB20,岊沙位於月亮山的腹地,有五個自然的村寨組成,距從江縣城7公裡,路程約15分鐘。據說岊沙是蚩尤的後裔,他們的祖先是大遷徙時的先頭部隊,千百年來,這裡的男子保留著長發束辮的習俗,並常年腰掛砍刀、葫蘆、牛角,肩抗火藥槍,所以岊沙被譽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16:40我們到了岊沙,門票已經上漲到了RMB30/人,學生票RMB10/人。演出位於寨子中的大榕樹底下的空地上,我們急急地趕到時正在進行當地婚嫁的風俗表演。岊沙人崇拜樹神,所以婚禮慶典上與漢人拜天地不同的是當地的新人拜的是樹神,也就是寨子裡最大的那棵樹。據介紹根據當地的風俗,結婚以後新娘不能立即過門,必須要等滿三年,新朗才能來接走新娘,這在離婚率不斷上升的今天,無疑是對忠貞愛情的完美詮釋。隨後進行的是“鬥牛拉牯”的表演,雖說是鬥牛,其實是將樹樁做成牛頭狀,然後兩組人頂牛頭;拉牯就是拔河,這兩項都是寨裡最普遍的自娛自樂的活動。接著表演的是“蘆笙踩堂舞”,蘆笙是當地最有代表性的樂器,但各個村寨長短不一,各不相同,踩堂舞就男女老少踩著蘆笙的節律大家一起跳舞,這通常是逢年過節寨中聚會的最後一個節目。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持槍的少數民族,岊沙槍手的“鳴槍送客”無疑是所有表演的節目中最令人期盼的。槍手以標准的持槍姿勢排成一列,你可以顯而易見地發現岊沙的槍並非一色,而是各有長短,槍自短至長被舉至國頭頂呈預備姿勢,突然間依此鳴響,槍聲一時間響徹整個寨子,氣勢不凡!
表演結束後,有好奇的游客對岊沙漢子手中的槍極感興趣,如果你樂意花個幾十塊錢,你還可以在槍手的幫助下自己開一槍過過癮。岊沙的槍手雖然裝束嚴謹,但其實都挺和藹,如果你提出合影的要求,他們都會欣然同意,而且也不會索要任何費用。夕陽開始西下,我們悠閑地在古老的寨中漫步,坐在自家門前的老婦搖著那吱吱呀呀的紡線車;年輕的姑娘在秋千上身如飛燕;農耕回來的老伯向我們解釋那一排排曬谷架的作用;漫山遍野的枇杷樹掛滿了累累的果實;和槍手的閑聊中得知,目前也只有在向游客的表演中才用到槍,平日裡也沒有了實際的價值,唯一的實際作用也就是守衛村寨吧,我們有幸在這古老的文化完全退出歷史舞台之前目睹了它曾經的風采。
從岊沙出來,你同樣可以湊起人數坐三輪摩托回從江,也可以花RMB20叫上一輛的士。如果趕著去小黃也可以和的士商量,一般價格在150左右單趟,節假日期間小黃在晚上21:00到22:30還有一場表演。我們恰好趕上一輛自駕游的商務車從岊沙回從江,車主是重慶人,聽說我們如此推崇重慶的火鍋,都不惜繞道前往,便欣然邀請我們坐了一回順風車,回想起從臥龍到都江堰的經歷,對那好心的夫婦還是心存感激。
回到從江已是天色漸晚,來時看到江面上泊著船,像是水上餐廳,便去碰碰運氣,不巧趕到時已近收工,老板看我們只有兩個人便也報了個天價,我們倆邊知趣地退了出來,沿著碼頭前的街道閑逛起來。沒幾步路便看到有一家烤魚店,那就試試吧,竟沒想到這樣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烤魚做的美味無比,看來我們的確有瞎貓撞上死耗子的運氣。晚餐合計RMB45。
當天費用合計:RMB341,主要是車費、餐費、住宿費、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