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1 微風、晴 16ºC-35ºC
火車晚點約20分鐘,9:00我們抵達凱裡,凱裡是黔東南苗侗族自治州的首府,距離貴陽190公裡左右。火車站門口坐1路公交車,車票RMB0.7/人,在凱裡汽車站下車。汽車車站位於洗馬河,路邊有好多米粉店,雖然網上強烈推薦了嘎嘎酸湯牛肉,可惜我問了好幾個路人都不知道,只好作罷。隨意進了路邊一家米粉店,我要了酸辣粉,我老公要了牛肉米粉,價格都是RMB3.5一份。“三天不食品公酸,走路打躥躥”這是流傳於貴州布依族等民間的諺語。這裡的酸辣粉的確值得強烈推薦,能令你全身每個毛孔都感到酣暢無比。這裡的泡菜是免費的,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取,但味道和四川沒得比。我還奇怪地發現每個餐桌上都有個裝著蒜頭的小筐,當地人是剝著生蒜直接吃的,我也嘗了一個,入鄉隨俗嘛。
早餐後隨即進入凱裡車站,買到雷山的車票,朗德路口下,車票RMB7/人,但因黃金周人滿為患,車站故意刁難非要買到雷山的車票,RMB10/人。車票上有車次和車牌號,想來很是先進,卻不料買票系統雖然先進了,可管理沒有跟上,結果後面車次的車先到了,前面的車還不見蹤影,車站的人越來越多,幾乎都是自由行一族,還有不少老外,場面開始有點混亂。我們在等了近1個小時後,終於上了車,車子經過三棵樹、南花苗寨、季刀苗寨,約50分鐘到朗德路口。你可以坐摩的去朗德上寨,但絕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步行,習習的山風伴著嘩嘩的流水,令你精神為之一振。步行1.5公裡,約20分鐘後到朗德上寨,由於我們到的時候已近中午,所以沒有了從馬路上到寨門口的攔路酒,直接買了門票就進寨了。門票RMB15/人,學生票RMB10/人。寨子中央的那塊空地上有表演,約隔2個小時有一場,有盛裝苗舞、蘆笙舞等,這裡的蘆笙據說是凱裡地區最長的蘆笙哦。苗族姑娘身上和頭上戴的銀飾煞是漂亮。表演結束後,就有苗族姑娘會向你兜售銀飾,多半是含銀較少的假銀器,但制作有苗族的特色,如果你的行程安排還有去西江,則不必在此購買,因這裡靠近凱裡,游人較多,價格自然比西江貴了不少。
看完表演已經是1:20,早上的米粉已經消耗殆淨,我們便開始在寨子裡找吃的,沒走幾步就發現了一戶苗家圍坐了一大堆老外,吃得特香。我們便也要了每人RMB15的午餐,主人在大灶上一下就忙伙開了。午餐有韭菜炒雞蛋、炒筍、萵筍、包心菜、酸菜湯等,所有的原料都是自家產的或是野生的,我們吃得挺滿意,中英文夾雜著和老外還聊了幾句,他們也是剛認識的,都來自英國,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在深圳工作,他們游完朗德就回凱裡了;另有幾個女士都在貴陽工作,她們和我們一樣,下一站是西江。
吃完午飯,我們在寨子裡閑逛了一通,有趣得是遇上有小豬也和我們一樣在悠閑地逛著,看到我們立刻飛奔回自己的小木屋,牢牢的守在門口,其實即便小豬盛情邀請我們也不會逛到豬圈裡去,它大可不必如此緊張,而且古人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看來必是少讀了聖賢書。約15:00我們下到寨口,准備奔赴西江,網上聽不少朋友介紹有近道可以不必繞雷山,但一圈打聽下來,沒有人願意走此近道,想來那路況必是不好,出門在外,安全第一。於是我們找了輛三輪摩托車前往雷山車站RMB10,行駛約30分鐘。雖然是黃金周,可雷山車站還是相當清閑,而且沒有班車時刻表,夠人了才發車。我們等了不少於1個小時才湊夠了一小車的人,16:30左右發車,票價RMB8/人。車子向著山裡進發,隨車而行的是潺潺的山澗,溫度一下就涼快下來了。途中經過一個村寨,全村的人都圍在村中央的小溪旁,好心的司機讓我們下車見識了中國式的“鬥牛”。牛被主人趕到小溪中,互相頂著角,在全村人的吆喝聲中鬥上了,鬥輸了的牛灰溜溜地跑到一邊,耷拉個腦袋,自己也覺得不光彩,而鬥贏的那頭牛,昂著腦袋站在小溪中央,接受大家的喝彩,呼閃的大眼睛也格外明亮。看到村中掛著一個小黑板,上面寫著五一節日期間的活動安排,除了鬥牛外,還有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等,這裡的文化娛樂活動真可謂豐富多彩。車行約1.5小時後,出現了大片的吊腳樓,我們開始歡呼“西江千戶到了”!西江是世界無雙的千戶苗寨,素有“苗都”之稱,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為貴州省13個保護與建設的民族鄉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