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南昌起義的遺跡

作者: 阿斌博客

導讀尋訪南昌起義的遺跡提起南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與“起義”兩個字相連,到不是南昌出軍人,也不是南昌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而是1927年的南昌起義,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武裝鬥爭的基礎。那次起義從軍事角度來講是失敗的,但是,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這完全是共產黨革命的成功轉型,有原來陳獨秀倡導的“文鬥和妥協”轉到毛澤東倡導的“武鬥和進攻”,就是著名的“ ...

尋訪南昌起義的遺跡提起南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與“起義”兩個字相連,到不是南昌出軍人,也不是南昌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而是1927年的南昌起義,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武裝鬥爭的基礎。那次起義從軍事角度來講是失敗的,但是,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這完全是共產黨革命的成功轉型,有原來陳獨秀倡導的“文鬥和妥協”轉到毛澤東倡導的“武鬥和進攻”,就是著名的“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理論。

今天的南昌即便是著名的藤王閣也是八十年代造的,所以要去找一些古跡是相當難的,但是在繁華的中山路和勝利路的交叉地方有著一座莊嚴的五層樓聳立在那裡,這座樓就是當年的江西大旅社,南昌起義的總指揮部。這幢建築到今天還是保留完好,在四周已經是現代高樓包圍著,對面台灣來投資的大洋百貨大樓外牆上大幅促銷廣告在風中搖蕩,一邊是中國軍隊“軍旗飄起的地方”,一邊曾被“共軍”打敗到台灣“國軍“的後代,兩者和諧地相處在一起,歷史總是凝重和戲劇的。如今,那些參加已近80年前起義的當事者已經全部作古了,那幢五層樓江西大旅社成了那段歷史的見證和化石。

我到南昌後決定一定要抽空去的地方就是南昌起義指揮總部舊址。去感受一下當時的氣氛。這幢大樓在1927年時才建了3年,作為當時的最氣派和豪華的旅社,共有四層局部五層高,設有96個房間。賀龍他當時擔任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的軍長,國共分裂後賀龍是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他接受中共中央命令,把的部隊調到南昌與朱德領導的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和南昌公安局的兩個保安隊;由葉挺獨立團為骨干編成的第25師;蔡廷鍇的第10師共2萬多人會合,他們包下了整個江西大旅社作為起義總指揮部。在1927年的8月1日早上與當地守軍朱培德的三千人馬激戰4小時,取得勝利,不過三天以後就開始撤退,撤退過程中就被打的四分五裂了。其中朱德在苦戰八個月以後在寧岡縣的礱市與毛澤東領導的紅軍會面並進入井岡山,從此國民黨開始了“殺朱拔毛“的圍剿,22年後朱毛領導的當年小股武裝徹底推翻了蔣介石的政權。

江西大旅社就是共產黨的福地,所以建國後的1957年就把江西大旅社建成了南昌起義紀念館。由於是重要的革命遺跡,當地政府保護的特別好。所以,今天去參觀這幢建築完全還是新的,建築是典型的旅館構造,建築中間是一個天井,四周有圍廊貫通,圍廊四個角上都有樓梯,旅館的門是對著面向天井的圍廊,房間內的窗就是超外面的了。從外面看,整個簡直是歐式化,那時候中國經濟也正好處在起飛階段,到抗戰爆發前,當時中國的經濟一直是向上的。所以,1924年的建築自然也是借鑒了歐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外牆每一個窗戶上都有精美的歐式雕刻。室內的許多房間都成了歷史陳列館。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等人的房間還給予了特別注明。

對於那些歷史遺跡,我想不是去看細節,因為那些細節一定是隨著時間的流失可能會走樣,當時的當事人絕不會想到他們那一次會議,那一次起義決定居然在後來產生了如此深刻的影響,所以他們也不會刻意留下和注意什麼。我曾經看過葉永烈有關中共三部曲的書,其中在第一本裡就有一大段描寫建國後中央派人如何到上海去找“一大”會址。還有中央派人到遵義尋找遵義會議召開的建築,也是費了精力的。那些本來普通的建築、物品經過時間的雕琢或歷史事件的洗禮也就變的不普通不平凡了。後人去參觀這些遺跡重要的是在追求一種感受和體驗,有了這樣零距離的感受和體驗,也許就可以讓自己對事件本身有一種更生動、新鮮的思考。

我到現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時候,正好工廠搬進新廠房,設備科提出有一台舊鑽床要報廢處理,我從老職員口中了解到那是公司開辦的時候第一台設備,我趕緊叫他們放好,准備公司再壯大後建廠史博物館用,到時候把那台機器一擦罩上玻璃罩,就成了公司發展歷史的最好物證了。

用心做一個歷史的記錄者,這樣或許對後人的教育會更有幫助。願江西大旅社永遠像現在一樣保存下去!

(20060901)

更多游記及圖片登陸www.abinblog.com



(江西大旅社舊址)



(江西大旅社舊址)


精選遊記: 南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