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 星期四 晴
成都的天氣實在是有些熱了,三十五度,來時穿的那條沙灘褲不慎遺忘在索瑪花了,現在讓我無比想念。
武侯祠附近現今熱鬧得緊,整條大街都用武侯祠來命名,一色的仿古建築,最有名應是緊臨著武侯祠的錦裡。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草碧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先知道詩聖的詩,再知道武侯祠。
走進大門,就走進了三國厚重的歷史。
成都武侯祠始建年代無資料可詳考。
武侯祠占地面積很大,祠中古柏蒼翠,紅牆環繞。
主體建築坐北面南,擺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是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西側是劉側是劉備陵園及其建築。二門至劉備殿與東西殿、過廳至諸葛亮殿與東西兩廂房,形成兩組四合建築結構。
祠內有珍貴的唐碑。唐碑聳立在大門至二門之間,裴度撰文,柳公綽書丹。此碑因文章、書法妙絕和所稱頌的諸葛亮的功德絕世,在明代即被譽為:“三絕碑”。劉碑殿正中供著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東西偏殿供奉著大將關羽、張飛等人。殿側兩廊各有問臣武將的泥塑14尊,東廊的文臣以龐統居首,西廊的武將是趙雲領先。諸葛亮殿內供祀著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祖孫三人的貼金泥塑坐像。諸葛亮一門忠烈,諸葛瞻、諸葛尚同時戰死沙場。殿內橫梁上鐫著《誡子書》裡的名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劉備墓史稱“惠陵”,封土高12米,有一道道地180米長的磚牆環護。史載,劉備於己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運回成都安葬;墓中還葬有劉備的先後死去的甘、吳二位夫人。
當年劉備白帝城托孤,對諸葛亮說少主若可輔之則輔之,或不可輔則擇機自立為君。可憐諸葛亮一生盡忠,臨來還是不被完全信任,劉備臨了倒還要來試探他。諸葛亮當即表示當竭力輔佐少主。帝王之心不外如此,缺不得賢人輔佐,又怕賢人篡了權奪了位,功高蓋主。功成名就了,就得想個法子把這賢人給整了。卸磨殺驢地做一回,宋太祖二桃殺三士,朱元璋鵝肉殺徐達.整個三國,就是一部男人們的野心陰謀鬥爭史。奸雄、英雄、梟雄三雄大鬥法,成日價殺得個雞犬不寧,臨了還不是個灰飛煙滅,倒是被司馬家的那廝漁翁得利。
回望千年武侯祠,依然還在靜靜地佇立。
杜甫草堂與武侯祠相比,少了恢宏的氣勢,多了些寧靜的意味。
草堂是當所杜甫流寓成都時的舊所。當年杜甫流落成都,在友人的資助下建起了草堂。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他在這裡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240多首詩篇。膾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就是在這裡寫的。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北宋以來,就有人在詩人故居處建園立祠,供人瞻仰。
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而現在的草堂,實際上是後人為紀念杜甫而建一所優美的園林。
園中,尚有七十年代出土的草堂遺址,現今已被保護起來,圍著遺址修了很大的玻璃房子,可以近距離地參觀。
我其實不太喜歡杜甫的,他太多憂慮,套用現在的話,叫做很有社會責任感,這樣的詩人固然偉大,卻談不上可愛,難得發一句“漫卷詩書喜欲狂”感慨。詩人有了狂放的氣質,或許才更真實,比如詩仙李白,還有那個鬼才李賀。
下午逛到春熙路,如魚得水。太平洋百貨的BGD櫃台有好些漂亮的東西,買了幾個胸針和鏈子,我終究是俗氣的小女子,面對這些花花綠綠的俗艷之物徹底沒有了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