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落市楊梅熟。趕不上枇杷只能等到吃楊梅了,6月24日到蘇州東山采楊梅,還好,因為一直沒下過大雨,前幾天大雨一直下不下來,天氣熱的很,對農民來說是喜事,而一大下雨,楊梅就全掉了。
我們來的正是時候,剛好到陸巷古村正好吃午飯,吃完午飯出發,楊梅樹都長在山上,山上的楊梅更新鮮!而且不用洗,楊梅本身就殺菌,非常干淨,可以邊采邊吃,但樹又高又大,我們只能在樹下采幾個紅的吃,農民就笑我們,說這個不好吃的,要采紅的發紫的才好吃,以前在老家吃的都是酸的命,我試了一下,這楊梅才不一樣,吃在嘴裡甜甜的。洞庭東、西山出產的楊梅品種有:“大葉西蒂、小葉西蒂、烏梅、綠蔭頭、荔枝頭、大核頭早紅”等十幾個。
以東山余塢的烏梅為上品,果大、汁多、味甜而香、紫得發黑,亦名炭梅。如果遇上特別個大的特別紫的,我就會忍不住再次滿足味蕾的渴望,這樣摘摘吃吃,半個小時的功夫才采了半籃。再看看農民摘的,發現自己采的果然不如他們的多,顏色也不如他們的深,汁水也滲透了籃,看來采楊梅還是項技術活呢。
吃得都不想吃了,一手的楊梅汁,搞得身上都是,以後來采楊梅最好還是不要穿淺色衣服,但今天的天氣門有點悶,我們采好了兩筐就下山了,如果你要得多最多要預定,一是采的很慢,專挑紅的發紫的楊梅,二是不能放很久,放二天後就不鮮鮮了,而且還會長蟲,要當天采好當天帶走是最好的楊梅。還是自己親汗流了一身,口腹之欲也最大限度地滿足,只是興致仍沒盡,又接著去參觀了當地農民的宅居鑒山堂,感慨著勞動制富的同時也為他們幸福生活羨慕不已,夏天有無數的頂級楊梅可食,而秋天則螃蟹鮮肥,板栗甘甜,實在是好大的福氣!到鑒山堂後,不一會兒就下起了大雨,這次還算比較運氣,沒淋到雨又采到了楊梅,在聊天中我們又知道了楊梅的吃法和藥用價值,食鮮楊梅,先用冷鹽水浸泡幾分鐘,既滅菌又增美味。保存楊梅可以用蜜漬、糖收、鹽藏。楊梅不僅味美,且“去痰止嘔噦,消食下酒,止渴,和五髒滌腸胃,除煩慣惡氣”。
民間常用白酒浸泡楊梅,酒色紅艷,滋味清甜。炎夏飲少量,可消暑健胃。服用酒浸過的楊梅,可以止腹瀉。裝好楊梅我們就打道回府了。臨走時,發現牙齒軟弱得厲害,白衣服上也斑斑印染上楊梅的痕跡(聽農民講楊等楊梅節一過梅汁就可以洗得掉了,試試)。
哈,可這段美味樂趣的回憶怎會因為這點小小的缺憾而被減損半分呢?下次一定再來東山采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