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睡到太陽曬腚,收拾東西搬場,經過小巷(望景客棧邊),看到一大姐做路邊早點生意,過去一問經濟實惠還合江南人胃口,有稀飯、鹹粑粑、煎雞蛋。吃完將行李放到翁古客棧。出城坐11路車去束河,司機說到站後還要走1.5KM,建議我們換乘去術河的小面的。聽當地人話沒錯的,下來換面的2元/人到束河大門口。下車後,打電話讓前晚住束河的廣西老師接我們,這樣就不用買門票了。等不久,就有人來攬生意幫著逃票。看來這門票設置還真是不合理。和老師們會合後,開始閑逛,感覺束河遠不如大研管理得好,牌坊處竟有四輪摩托飆車,馬隨便進城,遍地馬糞,空氣中彌漫著馬糞臭味,很多地方在裝修。不過的確比大研人少的多,也安靜的多。兩邊鋪子裡賣的東西和大研沒什麼分別。逛累了,河邊坐下吃些烤魚,味道不錯(4元/條)。
繼續閑逛至青龍橋,總算感覺到古鎮的古味了,兩邊房屋不再是大門口的那些假古民居。看到了著名的37。2酒吧,沒感覺,無非又是一例借老舊軀殼供現代人享用摩登物質的地方。根據路邊的指示牌,往九鼎龍潭方向走。沿途經過“烤太陽”客棧,很是古色古香(後來看介紹的確是200多年的古居),進到裡面,一眼就喜歡上了,問老板要180元的大標間,老板說有個團包了,愛莫能助。不死心,要了卡片,決定到瀘沽湖後再嘗試預定20日的房。
繼續前行,一路上“田園客棧”、“熊貓小堂”看上去都不錯。終於到九鼎龍潭。一池清泉,對江南水鄉的我來說不會有驚艷的感覺,但還是不錯的。
轉方向往茶馬古道博物館去。路邊一大姐賣烤土豆,有兩種,一種是常見的土豆塊串烤,另一種是烤土豆絲餅(形似方便面面餅)。要了後一種1元/個,英明的選擇,好吃極了。
憑著廣西老師們束河住宿的押金條,我和LG 混進了博物館,沒有講解基本自學了解了茶馬古道的皮毛。看完各展廳到普洱茶中心,一批客人正品完茶要走,我們6人老實不客氣落坐桌邊,等著喝茶解渴。講解員楊小姐開講即煮水品茶,忽然發現我們並無門票,說按規矩憑押金條進來的參觀者不能品茶,但是既然來了就是客,喝就喝吧。掰了拇指大小一塊茶(據說是十三年自然發酵的夏茶餅),邊泡邊講自然發酵和人工催熟的不同、春夏秋茶的區別等等,也算知道了普洱茶的基礎知識。臨了,推薦了些茶餅和茶磚,LG和羅老師衝著這個單位的正宗買了些。
出博物館和羅老師在麗江的同學陳老師夫婦碰面,他們是來送“麗水金沙”的票,也是爽快熱情之人。分手後吃了午飯(四點夠晚了)。看看時間不早,大家也有些乏了,干脆到附近賴老師住的時光客棧休息,等束河情人節的篝火晚會(在四方聽音),客棧老板是廣東人,挺有藝術情調,客棧裡到處是他的畫作。不久,袁大哥來電“已從玉龍雪山回來,6點到束河”,立即告知“別買票,等我們接”。看時候差不多了,晃到古鎮入口,遠遠看見袁大哥一家三口,便招招手,門衛也就放他們進來了。給他們指點了吃飯及九鼎龍潭的方向就分手了。路經煙柳路的古道普洱茶藝中心,好茶的蒙老師、羅老師和LG又走不動了,於是我也陪著落座品茶,賴老師、黎老師則抓緊時間去別處采購紀念品。茶藝中心的哈尼姑娘很漂亮,加之從小在思茅茶園長大,道道也多,邊喝邊侃,興趣盎然。不知不覺中已晚上8點半,老師們要去新城看“麗水金沙”(9:20的票),於是出發。古鎮口有許多小面的,6人正好一輛15元到大研。在超市買了幾瓶水,又在路邊買了些烤串回客棧,路經玉河廣場,人聲鼎沸,這裡如同上海的天天演,每晚有節目。
8/19
早起仍到昨天大姐處吃了早點,到玉龍賓館等包車。我倆是最後一站,上得車,又看到四位廣西老師和袁大哥一家的燦爛笑容,心情好極了。欒導游很年輕,才19,高中畢業,摩梭人。司機楊師傅也是摩梭人(有一半漢族血統),家就住落水村,以前也走婚有個女兒,後來與阿夏分了手,而後在麗江找了個納西人結婚又有了個女兒。
到瀘沽湖沿途沒有什麼景點,只在麗寧十八彎(盤山道,從上往下看蠻壯觀)停車拍照。路況艱險比不上香格裡拉——梅裡,但路面不好,常常坑坑窪窪(主要是塌方引起),一路能看到不少塌方遺跡。和導游一路聊天,慢慢地了解了摩梭人的一些大致習俗。摩梭人阿夏走婚,也不是隨便為之,要感情基礎,有道德底線。以前男女孩滿13歲即進行成年禮,而後就可談情說愛,感情成熟後開始走婚。現在與外界接觸多了,經濟也發達了,孩子要上學,一般都推遲到18歲後戀愛,20多歲開始走婚。走婚時不能同時走幾個阿夏(類似漢族的重婚),否則會被所有人唾棄。只能結束一段再開始新一段走婚,如同離婚後再婚。至此,走婚也就不神秘了,無非少了民政局的結婚、離婚證,只需向雙方家長說明即可。至於父親不撫育兒女問題,其實因“男不娶、女不嫁”,兒女的撫育就由舅舅和母親共同承擔,父親在其娘家也要承擔外甥(女)的養育,所以摩梭男人一樣要承擔家庭責任,只是撫育的是外甥(女),而非親生兒女。因此並非有些網友理解的,男人只起繁殖作用,地位低下。在摩梭家庭,舅舅的地位是僅次於祖母(漢族的外婆)的。欒導家就是媽媽、姨媽種地,兩個舅舅常年上山挖藥材販賣賺錢供養6個外甥(女)讀書。楊師傅也是經年累月開著豐田面包車賺錢供養姐妹的孩子。對於那些全是女孩或男孩的家庭,摩梭人也有變通方法,招個女婿或娶個媳婦進門常住。至於孩子父親身份的確認,摩梭人的方法是孩子滿月後母親會辦“認父酒”,在宴席上向族人說明孩子的父親是誰,父親屆時也會到場,給孩子送上銀首飾。這樣也就避免了今後近親走婚的尷尬。摩梭人的姓名如同藏民一樣,當地也沒有戶口和身份證之說。如欒導、楊師傅等需外出求學、打工的可由村裡出個證明再去辦身份證。到時候,一般都會請喇嘛起個漢名(有漢族血統的一般就用父親或母親的漢姓),在雲南境內的會寫明“納西族摩梭人人”,四川境內的則是“蒙古族摩梭人”。因此,正規意義上,摩梭人並不是一個民族,而只是一個至今保留特殊習俗的群體。其實走婚的習俗以前在納西族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後來因政府原因才轉變。而瀘沽湖極為閉塞,才得以保留這一風俗,後被學者發現並得到保護。
一路行來,到寧蒗用午餐,寧蒗是個彝族自治縣,人稱“小涼山”,路邊都是彝民,黑彝和白彝的區別只要看百褶裙最底下一道顏色即可分辨。從沿途村落房屋、村民穿著明顯感到此地較貧窮。到瀘沽湖售票口後車還要開1小時到湖邊,到碼頭一看,真有些失望,一個姿色平平的高原湖泊(我沒去過西藏,但去過的高海拔湖泊中新疆天池、青海青海湖絕對比她漂亮),靠岸邊已經富氧化,不時飄來腥氣,水草很多,已有蘆葦生長。坐上改進的豬槽船(可坐12人),一個大姐掌舵,兩小伙劃槳,直奔裡務比島。大姐叫札市拉姆,34歲,落水人,是劃槳小伙的二姨。落水村每戶每天出三個人,一周劃船、一周牽馬,輪流換班搞旅游服務。劃船牽馬價全部統一,收入由劃船組、牽馬組組長及村長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戶,不用擔心組長、村長搞貓膩,他們是由村民集體選舉的,村民也有權隨時罷免他們另選新人。上到裡務比島除了個小寺廟沒其他可看,倒是有幾處看瀘沽湖風景比碼頭上好些。二十分鐘後准時下島(規定原船返回,島上只停留20分鐘),上船前和拉姆大姐合影,發覺她很高,大姐說摩梭女人一般都有1.70米,男人1.75米,再次印證了摩梭人是北方後裔之說。下船後,開車去裡格村(落水游船碼頭有很多小面的,到裡格5元/人)。半小時後就到了,滿眼所見在大興土木,看到了札西家的新屋,還沒開張營業。再沿著湖岸往裡走,到裡格伸近湖中的小不點島,這下才體會到些許瀘沽湖的安靜美麗(再次提醒大家,千萬別信旅行社及某些網友所說裡格搬遷不能住宿。真正的裡格村就在這三面環水的小島上,總共五戶人家,從未搬遷過,五戶人家都早已改成民居客棧,“拉客家”“島上人家”“人間”“晴天”一直都在正常營業。其他那些不在島上的多數是他處搬遷來的,政府無非想再造一個新落水,再大把賺錢。個人悲觀估計,等全部造好後,裡格將失去現在的魅力)。因為聽信賈經理的誤導,沒訂裡格的住宿,轉了好久,大家才依依不舍地離開,返回落水。
放下行李吃過晚飯隨導游步行去看摩梭篝火晚會。七點正式開演,三十來個著艷麗民族服裝的姑娘、小伙圍著火堆開始邊唱邊跳,起先動作幅度很小,逐漸加大,自始至終都是手牽手成半圓隊形。小伙的服飾有明顯的蒙古族烙印,姑娘的類似彝族,只是沒頭巾。姑娘的舞蹈動作乏善可陳,小伙的較花哨,可以看作是蒙古族舞和藏族舞的結合。看來摩梭人的確不能自成一體成為一個民族。表演完後,照例邀游客同舞,乘間歇和一個漂亮的摩梭MM合影。看到邊上有個摩梭文化館,想進去參觀,居然還要買票,遠遠就瞅見些農耕、織布工具,想想明日要家訪,就轉身出門去看夜市了。
落水沿湖邊都是客棧、商鋪、酒吧,晚上游人不多(顛了7個小時到這裡,很多人並沒興趣看這不倫不類的商業街)。有不少小妹拉客人吃烤羊。LG看到一家店鋪門口擺了些書和地圖,便上前買了張瀘沽湖地圖(4元/張,標價5元),閑著沒事和老板聊了幾句,老板祖籍福建,在緬甸長大,前幾年賣玉石,不景氣,就到麗江開了店做些茶葉、飾品生意,瀘沽湖開發後就開了這爿店,還到四川境內瀘沽湖邊的五支羅開了店。老板說其實四川境內的大嘴、五支羅、洛瓦風景更好,村落更原始,民風更淳樸,建議有時間自己環湖或者以後從四川西昌進,路比麗江過來的還好些。現在瀘沽湖邊就是蒗放到草海的路不好,微面可勉強進,大多數都開摩托車進去。回客棧倒頭便睡。
8/20
九點去摩梭家訪,就在落水碼頭附近。這家是旅游定點接待,姑娘早已程式化,解說詞背得滾瓜爛熟。看了祖母房、豬膘肉(在客棧吃過,感覺一般)、經堂。隨後姑娘引導我們到一側房間內聽喇嘛頌經祈福。完了,喇嘛的小徒弟會給所謂的“有緣人”發個護身符、觀音、彌勒之類的小物件。出去後,講解姑娘將收到東西的客人領進另一間房,講解一下如何使用這件寶貝(據團友說使用價最低100元)。同車幾位拿到寶貝的都還了,都說給摸過頂、吃過供飯、請過經幡了,已經是有緣人了,毋需再添個寶物回家。
上車回程,路經阿夏幽谷,所謂阿夏談情說愛的地方。門票35,沒興趣,繼續上路。和導游聊了一會兒,知道落水這70多戶人家的收入還有部分供所有雲南摩梭人使用。欒導讀書時每月拿50元補助也是從這兒來,這樣想來對落水的商業氣息也就少了些不屑。
下午5點多到大研,告別相處多日的旅伴,回到客棧。梳洗一番後,趕緊奔七一街的福龍小吃,好險,差點又要關門了,看表才5:45。店堂很是老舊,兩開間,放著5、6張矮方桌,只有兩個小妹妹。要了兩晚米線,LG大碗、我中碗,不加辣。店裡只我們兩吃客,就和小妹聊了起來,原來清秀漂亮的小妹就是店東的女兒,姓肖,在麗江師大讀大二,寒暑假及閑時幫忙打理,另一個細眉細眼的MM則是來幫工的遠方親戚。兩間鋪面中,一間是老板自家的,另一間是租的,所以肖MM特意說明房租漲了,小吃價格也有調整,米線小碗3元、中4元、大5元。聊著,米線上桌了,果然量足味香,嘗一口鮮,我特愛吃配料中的酸菜。邊吃邊聊,知道店裡掌勺的是MM的媽媽,也就是老板娘,小妹的弟弟出生後,原來不工作的媽媽就開了這個小吃店貼補家用,至今已19年了,父親退休後也幫著打理。來的基本是街坊鄰居等熟客,旅游開發後,口口相傳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做的是實在生意,品種簡單就是米線、餛飩、炒飯等家常小吃(生意太忙,炒菜來不及做)。老板娘祖籍大理,白族人,怪不得小妹不像其他納西人那樣黝黑。肖妹妹還說她家要搬到新城了,不過小吃生意還做,因為有太多回頭客要照顧。
打著飽嗝出了店門。LG看到隔壁茶莊門口放的手工卷煙,立馬來了勁,問老板5角買了支嘗嘗,覺得原汁原味,問價15元/50支,比四方街35的開價實惠多了,於是買兩包回去給他那些煙槍同事留念。買了煙,自然進店看看,開始品茶,後來又邀了廣西老師們一同來品,逍遙地打發了一晚。
8/21
醒來已近十點,還是去福龍小吃吃了兩碗餛飩。往萬子橋方向逛,到橋頭茶莊,不經意一瞥,見蒙老師在獨自品茶,自然去湊個熱鬧。玫瑰花、生餅、熟餅、散茶一一品過來,蒙老師最終買了一扎(7餅),我們笑他販茶補貼旅游費。不久賴老師、羅老師也過來了。就這樣逛逛街,品品茶、看看小巷人家,自在逍遙(逛街千萬記得往小巷子走,不要老在七一街、東大街等主干路逛,否則你只能體驗商業氣息,而無法領會高原姑蘇的風情)。到下午2點多,肚子餓了,老師們依然想念福龍的米線,於是再回去吃,我嘗了納西炒飯(說明一下,個人感覺福龍的米線最好吃,炒飯類似揚州炒飯,我覺得一般)。
吃完繼續閑逛。老師們晚上大巴到昆明轉火車回廣西。為了答謝麗江陳老師的幫助,蒙老師約了她吃飯,還熱情地邀我們同去,恭敬不如從命,大家在麗江聚了最後一餐,互道珍重分手。
8/22
睡到自然醒,上七一街吃了“正宗宜賓肥腸粉”(個人感覺一般)。采購了些極品玫瑰花,准備回家養顏用,還有螺旋藻孝敬父母。
回客棧,小文讓店裡的小伙送我們從後山下,很巧在獅子山後門搭上一輛出租,讓他送藍天賓館機場大巴站。司機一聽就笑了,說不用那麼麻煩,忠義市場坐小面的,5元/人到機場。省錢總是好事,到忠義市場,果然有好多小面,正好有一輛還有兩空座,上車就走。路過收費站,我們的車不收費,原來這些面的一般都是機場附近七河鄉人開的,免過路費,價格自然便宜,其他車輛都要收20元。司機大姐一路開得不慢,沿途還下了幾個乘客,45分鐘到機場。
搭上東航MU5815航班,結束了我的麗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