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諾曼底

作者: 泥巴的足跡

導讀其實,今天的諾曼底並不平靜,因為這個60周年,更因為60年前,那個充滿硝煙的諾曼底.但至少,2年前我去的時候,它是平靜的,今後它也將平靜下去.諾曼底本身,就是代表著和平, 代表著為自由而戰. 從巴黎做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就到了下諾曼底的首府巴約.說是首府,其實是很小的一個小鎮,整個小鎮的主題,就是60年前的諾曼底登陸.鎮子上有個諾曼底登陸的博物館,還有英 軍的幾個公墓.再 ...

其實,今天的諾曼底並不平靜,因為這個60周年,更因為60年前,那個充滿硝煙的諾曼底.但至少,2年前我去的時候,它是平靜的,今後它也將平靜下去.諾曼底本身,就是代表著和平, 代表著為自由而戰.

從巴黎做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就到了下諾曼底的首府巴約.說是首府,其實是很小的一個小鎮,整個小鎮的主題,就是60年前的諾曼底登陸.鎮子上有個諾曼底登陸的博物館,還有英 軍的幾個公墓.再做汽車一直往海邊開去,就是美軍在諾曼底的公墓.整個公墓坐落在海灘旁邊的山崗上,俯瞰著奧馬哈灘頭和英吉利海峽.奧馬哈是盟軍登陸的5個灘頭之一,也是遇到抵抗最大,犧牲最慘烈的灘頭.美軍公墓埋了9000多美軍的遺體,為了讓他們在死後能夠埋在美國的國土上了,美國向法國政府買下了這塊70公頃的土地,讓這些孩子們"回家".公墓上高高飄揚著美國國旗,正門是一尊名為:"The Spirit of American Youth"的銅像.銅像好像是從海浪裡升起一樣.整個長方形的墓地,整齊著排列著9000多大理石的十字架,上面刻著每個人的名字,軍銜,來自的州和戰死的日期.白色的大理石配著碧綠的草地,像征著和平與純潔.讓人走在期間,不由得肅然起敬.在9000人裡,有羅斯福總統的兒子,有父子,也有兄弟,其中Niland兄弟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原型.墓碑上有David五角星的是猶太人.還有3個人是被授予美國榮譽勛章,那是美國的最高榮譽,每個軍人的夢想.

走到奧馬哈海灘上,踩著美軍當年的灘頭陣地,窄窄的100多米的海灘,有近2500人死在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浸滿了美軍的鮮血,雖然經歷了60年海水的洗禮,卻永遠不會洗去為自由而戰的精神.<最長的一天>,<拯救大兵瑞恩>讓我們對這段歷史並不陌生,那句"在這個沙灘上只能有兩種人,一種是死人,一種是在等死的人,小伙子們,衝呀",已成為奧馬哈灘頭的名言.從海灘上沿著當年的進攻路線往山坡上的德軍防御陣地走,我輕裝前進,已覺困難.路上還經過不少德軍的要塞,黑黑的炮口覆蓋了整個海灘,確是易守難攻.途中還經過美軍第一師和第五工兵旅的紀念碑,上面都密密麻麻地刻著戰死著地名字.

在距奧馬哈幾公裡的山崖上還有一個POINTE DU HOC紀念碑,為了紀念當初一個美國士兵爬上100多米地山崖,從側後攻擊德軍.20年前,剛剛去世的裡根總統,就是在這個紀念碑前舉行的40周年的紀念演講.在紀念碑地後面就是當初德軍的陣地.一眼望去,沒有一片平整的地方,都是一個一個的彈坑,雖然現在長滿了草,但還是遮掩不住當時戰事的慘烈.

從海灘回來,又去了趟在巴約市內的英軍墓地,諾大的墓地沒有一個人,多少有些冷清.從一排排的墓碑走過去,看著上面的名字,還有死時的年齡,大多數人都是20多歲,還都是private(大兵),我看到的最年輕的不過17歲.

在美軍公墓的旁邊,還有埋著2萬多人的德軍墓地,我當時沒有找到.聽後去的人說,那個墓地偏僻,陰暗.和另一邊的美軍墓地真是天壤之別,而且每個坑裡都疊埋著好幾具屍體.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今天的紀念活動,施羅德和普京也去了.普京就是在台上面無表情的鼓掌而已.斯大林格勒戰役才是二戰真正的轉折點,諾曼底登陸其實已無關緊要,而且死在斯大林格勒的紅軍,何止是美軍的10倍.而今天,卻幾乎被人們遺忘,至少也是沒有美國人的風光.不知普京此時此刻心裡是作何感想.施羅德只是像征似的去了英軍的墓地, 那裡也埋了一些德軍的士兵.雖然那個2萬多人的德軍墓地近在咫尺,他卻沒有去.CNN的解說員說,直到今天看來,那裡的(德軍墓地)人還是敵人.

第二天一早,我離開巴約,離開了諾曼底,那個小鎮,那片海灘,依然平靜,迎接著每天的日出日落,潮起潮落...

寫於諾曼底登陸60周年



(美軍公墓全景,飄揚著星條旗,這裡已屬美國領土...)



(從公墓俯瞰英吉利海峽)



( )



(英軍墓地)



(羅斯福准將,國會榮譽勛章獲得者)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