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深圳的速度行走雲南

作者: 雲南時光老蔡

導讀又要到黃金周了,每每想起麗江酒吧一條街接踵的人流,感覺到無奈~~~ 有一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比如全國的長假。但有一些我們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行走的速度。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以一個用深圳來命名的速度發展著,大家都在忙著賺錢、買房。我們出外旅游亦是深圳的速度。最典型的莫過於將黃山這個旅游絕品竟在旅行中變成了一個半日游的產品,作為游客在 ...

又要到黃金周了,每每想起麗江酒吧一條街接踵的人流,感覺到無奈~~~ 有一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比如全國的長假。但有一些我們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行走的速度。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以一個用深圳來命名的速度發展著,大家都在忙著賺錢、買房。我們出外旅游亦是深圳的速度。最典型的莫過於將黃山這個旅游絕品竟在旅行中變成了一個半日游的產品,作為游客在這樣的腳步中哪有時間去與黃山交流,更別說能有心境來體會“爭氣負高 含霞飲景”之類的山勢詩意。不僅在黃山,全國都是一樣。當然,行走雲南的腳步也是一樣。我們用這樣快的腳步行走全國,做著旅行,去看沒有去過的地方。然而,感覺越來越差了,導游旗下的弊處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想說的是:

在雲南做旅行,更適合用昆明或者麗江的速度來享受(不是行走)。在《新周刊-體驗雲南》中提及昆明人生活的悠閑和懶散,朝九暮五,生活中彌漫著慵懶,外地人剛到昆明明顯地感覺到慢節奏~~。在老姜的《麗江的柔軟時光》中也是說了麗江的懶散,麗江的懶散或許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呆在麗江的玩家,深受主流文化影響;一類是本地男人的花草魚鷹,是納西文化的傳承者。這兩者的交流和碰撞是必然的,然而,麗江以後的發展方向,卻在融入主流文化還是堅持納西特色存在著民間和官方的博弈。在很多人心中,去麗江就是去享受溫暖的陽光,在古城的酒吧和客棧中看著遠處的玉龍雪山發呆,把逛街的熱情花在青石板的小店裡。用這種感受的速度來旅行,和多走多看,盡量多看很是不同。

古城的氣韻,高原的神氣,雪山的神韻,白族的風花雪月,納西的腳步和田園牧歌的藏家,更適合於用享受的速度去體驗。

我且把這種體驗喚作“休閑”吧。試想,我們把身份、面子、煩惱全都丟在身後的城市,長著翅膀飛向雲之南,與家人、幾個朋友,悠閑地度上幾日,暫且把時間忘掉,讓司機帶著你的身子晃悠(行程路線當然是自己設計的),自己把自己的心思留下,不一定要深沉,但一定要是最真實的自己。

或許心思可以像禿鷹一樣飛得很高,和藍天白雲對話

和雪山古城對話,

和小橋流水人家對話

和高原湖泊 對話

和淳樸民風對話~~

窺地門之絕景,望天際之孤雲,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



(含霞)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